陈圆圆墓地被发现,为何让考古专家集体沉默?你怎么看?

管冬悦


在陈圆圆贵州墓地被发现之前,位于昆明莲花池的陈圆圆墓更有名气,这里也长期流传着一个“将军一怒为红颜,红颜一跳殉将军”的故事。

红颜自然指的是陈圆圆,她在吴三桂造反之前,早已失宠,并未跟随大军上路,而是选择了留在昆明,当吴三桂死后的消息传回来,她没等清军反攻倒算进入昆明,便纵身跳进了莲花池。

清代后期,风声渐过,昆明当地人在莲花池修建了一处纪念陈圆圆的“陈圆圆尼姑形像碑”,到了民国,这里干脆为陈圆圆又修建了衣冠冢,天知道是从哪里找来的衣冠。

陈圆圆便成了莲花池的主要象征,虽然之前也有永历帝的坟墓,之后也有云大校长李广田跳莲花池的纪念处,但总体来说,香艳的符号更深入人心,传播更广。

时间进入2010年,贵州岑巩县的吴氏家族墓群得到了清史编委会和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多名专家的确认,陈圆圆乃至吴三桂的墓地都在此县的马家寨。

在当地人的心目中,这早就不是秘密,毕竟此地有千余名吴氏后人生存繁衍,只是没有曝光罢了。

马家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水尾镇,四周群山环绕,当地以吴姓人士为主,他们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吴三桂在病死之前,委托部将马宝把陈圆圆和儿子吴启华等后人护送到安全的地方隐居,马宝按照他的遗愿,带领吴氏族人来到了贵州马家寨,为了不被清朝统治者追杀到此,他们对外隐瞒了自己的身份,从来不创制族谱,而是设立秘传之人,务求背诵下来,一代代传承下去。

马家寨之名,也是来源于马宝本人,是吴氏后人为了感激马宝的护佑之恩,以他命名。一直到了嘉庆年间,风声慢慢过去,吴氏后人才恢复了自己的吴姓。

被考证为陈圆圆之墓的所在,立有一块墓碑,铭文为“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年代是雍正六年。

吴氏后人关于这些铭文的解读是这样的:陈圆圆在此地终老,活到了七十多岁。之所以用“吴门”,一是代表她嫁入吴家,二是她出身苏州,当初的苏州也被称作“吴门”。

至于为什么用“聂氏”,聂字包含双耳,陈圆圆之前姓邢,后来姓陈,两个姓氏中都有一个耳朵。再者她的名字“圆圆”或“沅沅”也都是双字叠音,故以“聂氏”隐代。

2010年12月,吴三桂的墓地也被专家考证出来,五年后,吴氏后人为吴三桂立了新碑,碑的两侧,刻着这样一副对联:

敢为天下难为之事独创历史,不计身后成败荣辱任人评说。

题目中所说的考古专家的沉默,却不知是不是在讽刺云南的有关人士?在香艳名人争夺战中全面失利,却原来是陈圆圆故布疑阵,被捉弄了一把。
莲花池中的一曲悲歌,其实从来不存在!


历来现实


1984年,在贵州一个叫做马家寨的山村中,有一位吴姓男子突然向外界宣布,自己是吴三桂后人,而在村子后的山坡上,便埋葬着吴三桂的宠妾陈圆圆。消息一出,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在得到消息后,当地政府组织人员前去调查确认,最终认定该墓墓主确实为陈圆圆。不过,墓碑上写的却是“吴门聂氏”。这位绝代佳人,死后葬于偏僻山村,沉寂数百年后才为世人所知,着实令人怅然。

大家反复探讨发现,原来吴三桂起兵失败后,其家人并未完全被诛杀,仍有部分侥幸逃亡。这主要得益于吴三桂生前的军事马宝,是他带人在极其危险的时候,将陈圆圆及少数吴氏子孙救出,并辗转多地,帮他们找到了安身之所。一代佳人,就此隐居,不问世事。

当时陈圆圆等人隐居的地方,是一片原始森林,地理位置极为偏僻。也正因如此,吴三桂的这一支血脉才得以流传下来。这些人为了纪念马宝和隐匿身份,将寨子称作马家寨,在此一住就是数百年。

当有学者看着陈圆圆的墓碑时,不仅感慨,一代佳人死后,竟然连真名都不敢使用,而是用来化名“聂氏”,也仅能用“吴门”来暗指吴三桂。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考古人员基本没有太过关注陈圆圆墓,因为明清墓葬本身就不太受关注,即便是陈圆圆墓得到了一些历史学家的认可,倒也并非具有太大考古研究价值。因此,真正“沉默”的,应该是当时那些到场的文人骚客吧!


夕阳下的晚枫


陈圆圆的墓被隐藏了那么多年,皆是因为吴家人秘传的传统。陈圆圆有意隐瞒自己的墓地,为了保全后人,她交代儿子只得将这个秘密传给1到2个传人。陈圆圆之墓一直到了上世纪80年代才被被吴家人揭露了出来,此后考古学家和媒体纷纷来到这个偏僻的小村落,出于对陈圆圆的尊敬,他们为陈圆圆立了新墓碑。却因此招来了几波盗墓贼,如今陈圆圆的墓地只剩下了一具女性骸骨。这样的结局在人预料之中,但是还是让人十分惋惜,至于专家沉默真的不知从何说起。

在贵州的马家寨的陈圆圆墓被发现之前,全国就有了好几处陈圆圆的墓,为了抢夺这个美女文化旅游资源,这些地方政府也是十分卖力。云南昆明现存的一座是衣冠冢,还保存了一副大幅石雕像,据说这是中国仅存的陈圆圆真实画像。而上海、苏州的两处陈圆圆墓真的找不到什么真凭实据。

时至近代,陈圆圆携儿子逃匿在马家寨并非是什么秘密,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传说之中,就有很多很陈圆圆有关的故事。吴家祖上相传,陈圆圆在马家寨平静度过余生,她晚年住在尼姑庵之中,死后留下了皇伞、金银、大刀、御字簿等等遗物。当年清朝为追杀吴三桂的血脉不遗余力,吴家迫于无奈隐名埋姓,陈圆圆的墓碑之上只写着: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

第一个正式研究马家寨和吴家后人关系的是当地的文献学家黄透松,他多次前往马家寨实地考察,也在岑巩县志之中找了了明确的记载。当年吴三桂命令马宝护送陈圆圆和其子孙来到了贵州,他们隐居在此,虽然全部姓吴,但是依旧将此地命名为马家寨,就是为了报答当年马宝的护送之恩。

黄透松多次前往马家寨做吴家后人的工作,但是他们对这一段历史依旧是闭口不谈。后来他的诚恳打动了吴家的后人,他们将黄透松领到了毫不起眼的陈圆圆的墓地之前。陈圆圆的墓碑之所以写着聂姓,因为陈圆圆本来是姓邢,而养母是姓陈的。聂的“双耳”指的就是这两个姓氏,而位席两个字代表着陈圆圆在家族之中地位崇高。

陈圆圆的墓地被发现之后,第一个提出质疑的就是云南的专家们。两地为了争夺陈圆圆这个美女旅游资源也是争论不休,毕竟对于昆明的百姓来说,陈圆圆投莲花池自尽是老少皆知的事情。但是对于盗墓贼来说,他们可不管这墓的真假,盗完再说。可怜这隐藏人世间300多年的陈圆圆墓,竟然造此劫数,让人叹惋。


木剑温不胜


陈圆圆的墓确实找到了,而且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不过,最早去陈圆圆墓的并不是考古学家,而是一些爱好文史的“热心人”们。因此,考古学家没有去陈圆圆墓前沉默,也没必要为一座尚未完全确定的墓而纠结。

↑影视剧中的陈圆圆

最早宣布陈圆圆墓所在的,是马家寨村一位姓吴的村民。当时国家组织各地上报古代名人墓地,因而这位吴姓村民称,其实马家寨村民就是吴三桂的后裔,只是多年来隐姓埋名,未敢声张。

最令当地政府在意的一点是,他说陈圆圆的墓就在寨子后面的山坡上。此言一出,自然备受重视,于是当地组织了一批工作人员和学者去山上观看。后来得知,原来这座墓并没有写陈圆圆的名字,而是“吴门聂氏”的。

↑影视剧中的陈圆圆与吴三桂

此后,吴家人解释,是因为陈圆圆原本是姓邢的,后来随了母家姓,改为姓陈。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对吴三桂后人进行通缉,为了生存下去,便取邢、陈的“耳”,改姓为“聂”。

至于题主提到的考古专家沉默了,是一些网络文章夸大的说法。事实上,当时去调查的人员都没有沉默,而是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当地有了名人墓,就等同于多了个文化标签,可以搞文化旅游了!

↑陈圆圆墓


碣石樵子


陈圆圆一代美人,曲折身世,与吴三桂的爱情故事千古流芳,时隔百年墓地被发现,一个尘封多年的秘密终究没有被世人看到,一代美人就这样被盗墓贼盗决一空,所以让人沉默与遗憾。


木木和你一起看世界


考古专家应该都是素质高的人吧,挖掘先人坟墓,集体沉默一下应该也是一种对逝者起码的尊重的意思吧


龙人嘟嘟


胸中无一物呗


脚踏实地不腾云


是被盗墓了吗?


联合收藏


知道陈圆圆这个名字,是在金庸先生的小说《碧血剑》、《鹿鼎记》中,可惜金庸老先生已经走了,而我也在没有时间和心情来看那些最喜欢的故事了。


流星讲坛


此圆圆非彼圆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