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百多万子孙,为何会被李自成和清朝屠杀殆尽?

De-zhong


谁说殆尽了?瞎说。


我就知道朱元璋第18个儿子岷王朱楩的后代干出了不逊于朱元璋的功业。


海内外还有很多朱元璋的后代子孙,在张罗着给洪武爷盖庙立碑。


当年在黄觉寺出家的穷小子朱重八大约没有想到,自己身后,子孙后代会有百万之众吧。


朱元璋有26个儿子,其中24个有后代,朱元璋很细心的为这些儿子以及儿子的后代们取了名字排定了辈分,比方说燕王朱棣,下一代名字中必定有个高字,所以朱棣的太子就叫朱高炽,再下辈名字中间必须有个瞻字,所以明宣宗叫朱瞻基。


而且名字中第三个字必须含有五行属性,还以永乐帝朱棣为例,他这一辈都是有五行中木的属性,比方说朱标,朱楩等,无形中木生火,所以下一代的名字中必须有火的属性,所以朱棣的儿子都是叫朱高炽,朱高燧,建文帝叫朱允炆名字中也有火字。

不过朱元璋大约没有预见到自己有百万子孙,后来子孙们想在五行中找个名字废老劲了,他们把很多生僻字都拿出来用了,还生造了很多含有五行偏旁部首的字。


据说元素周期表的翻译很多生僻的名字都参考了朱元璋后代子孙的名字。


朱元璋细心地给每个儿子的后代都准备了一套排辈体系,所以明朝皇室后裔是洪武大帝那个皇子的直系后代,一目了然,完全不会出现像刘备凭空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就可以冒认皇亲国戚。


朱元璋这套排名体系有点像孔子和孟子的家族排字,比方说按照排辈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只比我们的奥运冠军孔令辉大一辈,孔祥熙的子女都排的是令字辈。


朱元璋搞得这套排名体系可谓用心良苦,让后世子孙井然有序,虽然都姓朱但是报出名字就知道两人之间的亲疏关系辈分高低。


为了子孙后代能幸福的生活,朱元璋还规定皇室子孙不必参加劳动,十岁起就可以拿工资,到了结婚的年龄还给分配房子,给彩礼钱。这种福利的直接后果是,他的子孙把生孩子当成了一项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的捷径,生一个就有一份终生的工资拿,为啥不猛生?

徐光启曾计算过,朱元璋的后代以每30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在滚雪球,到了明朝末年,朱明皇室成员有百万人。


在和平时期这些皇室贵胄们不事生产无所事事却又积聚了大量财富,但是到了王朝末期他们也成了最肥美的羔羊,不管是张献忠还是李自成都喜欢把这些吃的脑满肠肥的王爷们抓来拷问要银子。


清人入关,更是对朱明皇室展开屠杀,当年朱元璋给子孙后代规定的辈分名字就像一张地图,清军按图索骥很容易找到皇室成员,尤其对朱棣这一枝皇帝一系的屠杀,这份族谱的功劳不小。


不过朱元璋的后代百万之众,分散各地,都杀光很难。一些皇族为了避祸隐姓埋名,所以很多人成了漏网之鱼。


比较有名的像清初四大画僧的朱耷,祖上是宁王朱权一系,朱耷属于统字辈,他的原名叫朱统托。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首先,任何朝代的终结与民愤是脱不了干系的,民一乱,时代必将终结!那么朱元璋的子孙为什么会被屠杀这么惨,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第一:明皇族的人口爆炸大明弘治五年,山西巡抚杨澄筹向皇帝汇报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居住在山西的庆成王朱钟镒又一次刷新了朱元璋家族的生育纪录,截至这年8月,他已生育子女共94名。这个事件其实只是明代皇族人口爆炸的一个缩影,到了万历年间,已有了5000多个皇族后代……据说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繁衍至近百万人之多。

第二:朱元璋种下恶果朱元璋在历史上留下的形象至为冷酷。他对百姓、对大臣、对故交、对妻妾,都冷血无情。唯有在自己的子孙面前,他却满面慈祥,温柔体贴得无以复加。为了确保子孙们生活幸福,他绞尽了脑汁,10岁起开始领工资享受俸禄,结婚时国家发放房屋、冠服、婚礼费用。死后还有一笔厚厚的丧葬费。

第三:最赚钱的行业都被皇族垄断皇族往往与巨商相勾结,进行行业垄断。这些亲贵利用自己的关系,向朝廷要到特殊政策,转手批给商人,再从商人那里分得巨额利益。地方上所有最赚钱的行业,都被其垄断。所有稀缺的自然资源,比如土地、山林和矿山,只要证明有利可图,皇族就会通过向皇帝乞请或者巧取豪夺的方式,抢占到自己手里。

第四:民怨开始积累爆发,李自成起义

李自成、张献忠等明末 “七十二家”起义军纵横大地之后,这些姓朱的亲王、郡王、将军们,变成农民军最有兴趣的猎物,在连绵的全国战争中,经过数次杀戮,据说,李自成在山西一地就杀了10000多人。


其实,问题最主要的根源是明皇族两百多年的为所欲为,积累了太多的民愤。他们已经完全站到了普通民众的对立面,不得不以自己这一代的鲜血和生命,为自己,也为以前数十代的“幸福生活”付账。

因此,不懂百姓之苦,怎能稳坐江山!


蚂蚁剧


既然朱元璋的子孙被屠杀殆尽,那这是怎么回事?
2017年清明节朱元璋后裔祭祀


活动

2007年朱元璋后裔祭祀活动

那些言之凿凿所谓清朝杀光朱明宗室的,能否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好了朱元璋子孙都被大清宰了嘛,怎么一下子冒出这么多出来?
清朝末代延恩侯,其先祖朱之涟因为出示家谱可以证明其世系,被认定位朱元璋子孙,并被抬入正白旗汉军,封延恩侯。清末革命党找到末代延恩侯要他参加革命,他以同清帝君臣名分已定为由拒绝;清帝退位后革命党又找上门来要他说清朝没保护明朝皇陵,结果人家认为清室保护明朝皇陵保护的很好。从此,江湖上就充满了这个延恩侯是冒牌货,各种谣言满天飞。

实际上否定延恩侯的基本上都是以没用朱明皇室的字辈为由,但是明末清初朱家子孙不少都改了字辈;而且其能拿出家谱证明其家族世系,也是可以说明这个延恩侯是冒牌货的说法多么愚蠢。

实际上朱家的龙子凤孙们被农民起义军宰了不少,清朝也仅仅对皇室近支和造过反的远支赶尽杀绝,没造过反的远支都是任其成为平民,要么怎么现在一群朱元璋子孙冒出来组织祭祖活动,呵呵。

最后说一句,如果没有经过考证就妄下结论的话,说出去的话和放屁无异。


北洋海军炮手


朱元璋辛辛苦苦打下大明江山,为了自己的子孙可以一辈子荣华富贵,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保证子孙的富贵。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封了二十四个万,为了保证这些封王不会赶出篡位的事情,给这些封王的特权只能用奢侈来形容。封王每年的俸禄是十万担,还有自己封地的田地,皇室成员十岁开始就可以拿俸禄。本来一开始大明王朝还是可以支持的,但是谁也没想到朱家繁殖能力这么强,到了明末的时候皇室达到了二十余万人之巨。这二十多万人一年花费的,估计就足够养活上亿百姓了。但是朱元璋定下来的规矩,没人敢改,也没人愿意改。如此便造成了巨大的社会问题,也就是皇室占用了大多资源。

并且明朝中后期形成了大量的世族,也就是一些大臣阶级运营的利益集团,这些世族的出现又导致了越来越多的财富集中到少部分手中。所以李自成起兵的时候,一般军饷都是来自抢夺这些皇室成员的。可以说李自成这百万大军,就是靠皇室养活的。而且李自成没怎么屠杀朱元璋的子孙,只要乖乖交钱就行。

但是满清则是疯狂屠杀朱元璋的子孙,根本原因就是害怕,毕竟满清入关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所以非常害怕汉人的反扑,而朱家后人的号召力又是最大的。朱元璋的十几万子孙,几乎全部被满清屠杀殆尽。纵观历朝历代,导致问题和矛盾出现的,往往都是皇室成员。


小司马迁论史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其帝王之才,但朱元璋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缺少一代帝王的视野与魄力。他立了很多不好的规定,偏袒自己的子孙,对文武百官天下苍生太过严苛,苛政者必覆亡。

朱元璋26个儿子,24个封王,福利享受最优等。大明一共有16位皇帝,在朱家后人中,记载庆王所生儿子多达一百人,以这种比例来计算,到明朝末年,沾上皇室血统的人数可能已经超过百万。也就是说,超过百万人多少享受着皇家的待遇。

明朝一共存活了276年,到了末年,也是国运衰竭,老百姓被搜割得非常厉害,已经苦不堪言,北方的女真民族也逐渐强大起来,对于明朝国土虎视眈眈。

民间的疾苦最终蓄积成了农民运动,李自成,张献忠们带领农民起义,农民对朱家当然是恨之入骨,李自成们在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大肆屠杀朱家,又在洛阳将肥腻的福王开刀。农民军所到之处,朱家人难逃屠刀。而女真族入侵也将矛头对准了朱家,可能没有百万全部杀尽,但朱家皇室后人被杀还是数以万计。

你如何看待明朝末年,朱家被屠杀?你认为那是历史必然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老李有刀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吸取历代治国的经验教训,采取了封藩的办法,将朱家子孙分封到各地为藩王,爵位可世袭罔替,期盼朱家代代相传,永绥爵禄,藩屏帝室,特别希望中央皇权在受到威胁或挑战时驻守各地的朱家子孙能够勤王平叛,为国分忧,永保朱家天下基业长青。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两者的巨大差距让朱元璋始料未及,在明朝末年此起彼伏的农民暴动的洪流中,绝大多数的朱氏藩王、宗亲们的表现令人失望,别说发挥拱卫的作用了,有些人还成为地方防卫的掣肘、绊脚石。怀着满腔仇恨的农民起义者,对抓获的明宗王绝不宽恕,基本都是毫不留情地予以处死。最终在农民军摧枯拉朽的进攻下 ,朱氏皇亲贵戚们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史载,李自成率农军围攻西安时,地方守将面对粮饷不济、屡屡受挫、士气低落的不利境地,多方和秦王朱存枢等宗藩们沟通,希望这些富可敌国的朱姓藩王们能在明廷以及地方财政捉襟见肘时慷慨解囊,捐资助饷,为国分忧的同时也为他们自己分忧。然而这些平时养尊处优的宗藩们只知道纵情享乐,哪管他山河破碎、社稷浮沉?这些满脑肥肠者终日沉溺于醇酒妇人中,面对明军缺衣少粮的困境无动于衷,既不管不问,还无动于衷,一毛不拔,严重打击了守军的士气,好几次还激起了军队的哗变。

郏县一战,陕军精锐被农民军摧毁殆尽,明廷紧急征调5000川军协防兵力薄弱的西安,因军情紧急,川军来不及配发冬衣就急匆匆赶赴西安,防守西安的明军主将见千里来援的川军衣着单薄,将士个个冻得面无人色,忙赶到秦王府,恳请秦王掏出一些银子作军饷,为士兵购置棉袄,以鼓舞士气,激励他们拼死抵御贼兵,保卫西安。

但是任凭将军们磨破了嘴皮子,秦王朱存枢就是不肯答应捐资助饷,更不要说让他掏钱为士卒添置冬衣了。风尘仆仆赶来救急的川军将士听到此消息后,个个义愤填膺,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打开城门归降李自成,农民军进城后将秦王朱存枢以及阖府男女老幼全部活捉。李自成打开秦王府里的仓库,发现里面贯朽粟陈, 财物堆积如山,资产不下千百万,称得上富甲天下,尽数落到了农民军的手上;假如秦王面对岌岌可危的情势,能体恤朝廷,拿出部分钱财犒赏饥寒交迫的士兵,城池坚固的西安城怎么会这么轻易就落到了李自成的手中?

吝啬鬼朱存枢被俘后表示愿降,李自成饶了他一命,后来将他裹挟到北京。

分封在洛阳的福王朱常洵可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李自成率军进攻洛阳时,福王府内金银财货堆积如山,他却不愿拿出一文钱助饷,让士兵空腹守城,最终导致守军倒戈,全部投了李自成。大顺军进城后处死了朱常洵(一说活烹),福王府里的朱氏贵戚基本被屠戮一空。

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扯旗举事后,对敲骨吸髓、骄奢淫逸的明宗藩恨入骨髓,只要是落在他俩手上的朱氏子孙基本都没有好下场。据史料记载,凡是被农民军席卷之处,明朝朱姓宗室贵胄被大肆屠戮,幸存者寥寥。文献载:“(农民军)凡所攻陷,劫掠焚毁,备极惨毒,而宗藩罹祸尤甚”。比如李自成部鏖战山西时,每破一城,必先捕杀朱氏皇亲贵戚,手段残酷,动作霹雳,坚决彻底,毫不留情。

史载,大顺军在山西平阳诛杀明西河王以及王府老幼三百余口,在太原将晋王一族一千四百余人屠戮一空,攻陷大同后将代王处死,并将四千余朱氏宗亲全部斩杀。有学者统计,仅在山西一省,就有一万多朱明子孙死在李自成手上。

大西军首领张献忠也不甘落后。他于崇祯十四年2月攻克襄阳后,立即抓捕并处死了襄王朱翊铭和贵阳王朱常法,不仅没收了襄王聚敛的庞大资财,还将王府里的朱家远近亲戚全部斩杀。崇祯十六年,大西军克武昌,活捉楚王朱华奎,缴获的财物用几百辆车都装载不完,张献忠命人将楚王扔到江里溺死,其家眷和宗亲几乎全部遇害。据说张献忠见到楚王府里泼天也似的钱财,当众讥笑朱华奎目光短浅,斥责他是个平庸之人。明朝的藩王们大都贪婪吝啬,而且怯懦无能,除了开封的周王朱恭枵能在李自成围城时率众坚决抵抗外,大多数宗王都甘受屈辱,束手待毙,很少有抗节死义者。

其实,也不能全怪宗藩们。对于朝廷来说,宗王掌兵是最忌讳的事,即使是处于风雨飘摇、破船漏屋即将倾覆之时,也丝毫没有放松对宗藩的监控。驻守各地的宗藩们,面对农民军强悍凌厉的攻击,除了坐困封地和抱头逃窜外别无他法。由于在政治和军事上毫无作为,藩王们便将所有的精力都转移到掠夺财富上来,对财富贪得无厌、永无止境的追求使得绝大多数藩王都聚敛了巨大的资产,但也被财富扭曲了性格,个个爱财如命,却又如铁公鸡般一毛不拔,吝啬异常。当兵凶战危、国家、地方财政告急,军队缺粮乏饷,无论地方官员如何求告,藩王们就是不肯掏钱助饷。看到富甲宇内的藩王们如此孤寒,饥肠辘辘的军人谁还愿意拼死御敌?愤懑不平下集体哗变甚至献城投降也是势在难免了。

于是,在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后来的满清八旗大军势如破竹的打击下,由明朝开基帝王朱元璋繁衍出来的一百余万朱氏子孙被大肆屠戮,虽不敢说没有漏网之鱼,但大多数都成了刀下之鬼,所谓的藩屏毫无一丝一毫的拱卫能力,推行了276年的宗藩制度也随着明王朝的覆亡而一起土崩瓦解了。

【插图源于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到明朝灭亡时,朱元璋的子孙到底有多少,其实并无精确的统计数字(北京宗人府的玉牒里有记载,但全毁于战火了),十几万人大概是有的吧,而“数十万”甚乃“一百多万”的说法,则过于高估了。

想想,朱氏家族的源头,不过就是朱元璋和他四十多个妻妾,还不到三百年,在全国各地竟繁衍出六位数量级的子孙!啧啧!说啥好呢?就说老朱家的爷们儿忒能生吧。

此题分两截来答,其(一),先说被李自成、张献忠等“流贼”所杀的明朝宗室,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多——

杀明朝宗人,是彻底反明的必要举措,是最革命化的手段。毕竟各地王府代表了明王朝在地方上的统治堡垒,象征意义极强。但“流贼”杀戮的对象,主要是上层。

(大同代王府复建工程效果图。由图可见明代王府规模之巨大/皇帝不称朕)

根据明朝定制,凡皇子不继嗣者,都要分封到外地为王,不许在京邸居住。朱元璋就封了二十几位王,后来每一代几乎都有新的分封。老朱家孩子的福利待遇可好啦!第一代皇子为亲王(一字王,如燕王,又称“燕藩”),亲王的儿子除世子继为亲王,其他王子皆封藩王(二字王,如山西“晋藩”之庆城王);藩王之子除一子继为藩王外,余皆封镇国将军,再下为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镇国、辅国、奉国中尉。此外还有“郡主(郡王女)、县主、郡君、县君、乡君”等女性爵,郡主以下的夫君通称为“仪宾”。凡这些“亲”,都领一份俸禄。这种绝对利己主义的分封制度是前所未有的,由于有一份多少不等的“铁杆庄稼”做底,朱氏子孙才得以迅速膨胀;而朱氏宗室受限制极严,不许从事科举或其他任何营生,除了生孩子,他们还能干嘛呢?

宗人们的生计由什么做保障?说白了,就是民脂民膏,是剥民以食,他们不创造财富和社会价值,完全是坐食的寄生阶层。

您说,两百多年里,民怨能不久蓄,继之以沸腾?

一旦朱氏政权统治力削弱,国家遭逢大乱,明朝宗人自然首当其冲,成为“乱民”泄愤的对象。屠戮宗室,就是最彻底的造明朝的反。李自成攻下洛阳时,杀死崇祯帝的叔父福王朱常洵,就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但李自成对明朝宗室并未只是滥杀,比如他所俘虏的晋王、秦王等,都没有加害,而是随带在营中。

南方(从陕西到湖广荆襄、河南、江西、安徽等江淮之地)的明朝宗室多为“流贼”所杀。但要指出的是,被残害者,多为中上层(即将军、王等),这些人祖遗家产丰厚,目标显眼(如矗立在城中通衢、规模宏伟的王府、将军府等),名头又大,当乱民起、乱兵来时,自然最易受到攻击。如大同,经闯王之乱后,“各王府及有宗禄者,诛锄殆尽”,“所遗者唯穷宗数百余人”。但“诛锄殆尽”并非指“有宗禄者”全被杀死了,多数人应是弃家逃亡了。当时天下鼎沸,长江以南,到处都是避乱的宗室,往南京的一路,每天来船,不是流浪的王子(如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等),就是落难的将军。

拥有较高地位和较多财富的宗室,死亡较多。可是明末宗室的主体成员,是广大下层宗人。他们生活条件很差,许多人连普通平民都不如(这主要是因为明朝中后期,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难以自拔,使得宗人的粮禄无法供应,宗人们又不能自谋生路,衣食无着,造成大量的赤贫宗人)。这些人空守着宗室的名号,却与常人无异,他们不会成为李自成的杀戮目标,后来也不成为清廷的剿杀对象。他们大多数人在入清后,就成为普通的百姓——也因此解除了“宗室”名号带给他们的束缚。

其(二),清廷入关之后,对前明宗室,先实行恩养抚恤政策,后来才突然转为剿除杀害(详见拙作《由“恩养”到屠戮:清廷对明朝宗室态度为何忽然转向?》)。被清廷所杀的,也主要是上层宗室,人数不会太巨

(乱世之中,处处皆见杀杀杀,直是玉石俱焚/皇帝不称朕)

清兵在崇祯中三次入关,在畿辅、山东等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侵掠,在这个过程中,对明朝宗室多有俘获或诛屠。如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军攻到山东兖州府,将所获

鲁王朱以沛及乐陵王、阳信王、东原王、安丘王、滋阳王等郡王,还有管理王府事务的宗室等官数千人,“尽皆诛戮”。

清军入关后,为争取支持,对明朝诸王采取“收养”政策。在进入北京的第二天(五月三日),摄政王多尔衮就传谕兵部,称“朱姓各王归顺者,亦不夺其王爵,仍加恩养”。不久再次重申,“朱氏诸王有来归者,亦当照旧恩养,不加改削”。其目的就是为了诱引朱氏宗王来降。

以上两道敕谕皆指“朱氏诸王”,对一般宗室,则由地方官“量给粮米,以资糊口”的养赡,或发到各村落散住,令其自食其力

顺治三年二月,负责招抚江西的兵部尚书孙之獬奏言:“江西故明宗室数千人,聚居省城,不无可虞”,请敕令镇守将领“驱治”之。多尔衮遂借此事,下令将“其宗室名色概行革除”,前朝宗室禄田、钱粮与民田一体起科,犯法者与小民一体治罪——一纸诏令,将前明宗室名号连同一切特权,正式废除。实际上是通过“平民化”措施,将人口众多、分布极广的中下层宗室的问题一揽子解决了。

而对“诸王”级别的高层宗室,主要采取人身消灭的手段。

当年五月,北京忽然传出“明诸王私匿印信,谋为不轨”。此案导致鲁王、荆王、衡王世子十一位王子被诛。上年在杭州降清,被送来北京的潞王朱常淓,也在此时被害。事变后的第二个月,多尔衮传谕兵部,要求各省(主要是北方山东、河南、山西等省)查明前明宗室的情况,并委拨官兵将诸王及其眷属护送来京。

随着清军向南用兵,在顺治三年到七年间,对前明宗室展开了残酷的屠杀。如三年,清军入广州,执绍武帝,杀故明藩王十五人于东校场;七年,在惠州诱杀六王,“凡诸王子在襁褓,及宗室女已嫁者,尽杀焉”!

这一时期,清廷已将前明宗室作为一种隐患(他们多为南方反清势力所拥戴,成为“复明”的一种旗帜和象征),加以刻意消灭,死者颇多。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许多朱姓人家被迫改姓逃亡。

综上所述,明清易代之际,朱氏子孙惨透了,死亡流移,苦不堪言,但在乱中被杀的,主要是上层宗室(诸王、将军们),而广大中下层宗室,并没有成为被清兵或贼兵“定点消除”的对象。所谓几十上百万朱氏子孙遭到灭绝式杀戮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皇帝不称朕/胡丹答题)


皇帝不称朕


我分三点答题:1,朱元璋对子孙有多好。2,朱家子孙对百姓有多坏。3,百姓起义屠杀朱元璋子孙有多狠。


第一,朱元璋对子孙有多好?分封制和宗藩政策让皇子皇孙享受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完整福利!

皇室享受特权

朱元璋26个儿子封了24个王,封王就给田给钱给特权。每个皇子封为亲王后,年俸高达万石,外加大量的土地和各种赏赐。皇子皇孙所有消费被国家包圆了:十岁开始拿工资,结婚是一切开支国家负责,死了还有一笔丰厚的丧葬费。真正的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啊。

难怪大臣要摇头叹息:“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

皇室惊人繁殖

朱棣夺权之后为了江山稳定,限制了各地藩王自由行动,藩王出城都要报告皇帝,藩王成了高级的囚徒!此外,藩王的福利跟子女的多少成比例,儿女越多,按照人头分发的福利越多,于是,这些朱元璋的子孙们就像白蚁家族的蚁后一样,拼命的繁殖!明朝末年,朱元璋后人超过百万人!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家族繁衍速度!《皇明盛事》记载,庆成王生儿子多达100人,长子世袭封王,其余99个儿子都是镇国将军。 最后尴尬了:家庭聚会的时候,亲兄弟互相不会认识哎,居然需要自我介绍哎?我勒个去!

皇室拖垮江山

人多不可怕,可怕的是,百万子孙都拿高福利!以朱奇浈为例,自己的年俸是2000石,七十个儿子按镇国将军标准年俸 1000石,女儿和孙子按辅国将军标准年俸800石,国家一年光是给这一家的禄米就超过十万石!嘉靖三十一年,全国税粮总收入为2285万石,皇室开支853万石,占全国税粮总收入的37%!朱元璋一家的开支超过了大明朝所有官吏俸禄的总和!

2,朱家子孙对百姓有多坏。

皇室享福不说,他们还害人!天下百姓让朱元璋一家人吸血,这就罢了,皇室子孙还利用特权抢占土地,霸占矿山,垄断盐业经营,让百姓苦不堪言。他们利用皇家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成了活土匪,活强盗:襄垣王府、昌化王府的辅国中尉竟然公然杀人劫财!徽王朱载伦只要有美女经过门口就抢过来奸淫,女子只要不从,直接扔笼子里喂老虎!

3,百姓起义屠杀朱元璋子孙有多狠?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明末“七十二家”起义军造反,皇室人口增长最快的是山西,黎民百姓最惨的也是在山西,明末被杀的最多的朱元璋子孙也是在山西,当时山西有晋王、代王两大藩王和西河王等多位郡王,皇族多达数万。李自成一向以不滥杀无辜,纪律严明出名,但是对待朱元璋的后代确实相当的残忍。崇祯十六年李自成进山西,每到一地,第一个杀的就是皇族。攻陷西平阳后,“西河王等三百余人遇害”。攻克太原后,“捕晋宗室四百余人,送西安,悉杀之”。经过两次杀戮,山西皇室几乎灭口。崇祯十七年攻取大同,六天之内代王以下四千多名王室杀光。李自成军仅在山西一地就杀掉朱姓子孙一万多人!最经典的是河南福王。福王是万历最喜欢的王,也是残害当地最重的一个王“驾贴捕民,格杀庄佃,所在骚然”。

李自成抓到福王之后,三百多斤的福王像一条肥大的蛆虫蠕动在李自成脚下,希望能活命李自成是怎么说的呢?“汝为亲王,富甲天下。当如此饥荒,不肯发分毫帑藏赈济百姓,汝奴才也!”

后来福王被剁成肉块,和几头鹿肉一起炖了几大锅杂烩,取名“福禄(鹿)酒会”!

总结一下:作为家天下登峰造极的大明王朝,皇室剥削有多重,百姓仇恨就有多深。这样痛恨统治者的情绪在宋朝唐朝都不曾出现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元璋给后代创建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一条龙福利制度,也给自己的后代埋下了灭门血洗的恶果。,朱元璋既是明朝的开创者,也是明朝的掘墓人!

网络上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苍天可曾饶过谁?


铁锤历史


中国也是备受争议的。

比如元朝,在当时反抗元朝统治的起义军们打出来的口号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但是大多数的观点基本上认为,元朝和清朝要被归入到中国的历史中去,这其中的理由有以下几条:

元朝和清朝到底算不算中国的历史朝代,这不仅在今天有争议,其实在当时的

1、满清和蒙古占领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领土,并且他们都采取了利用汉人治理天下的措施。

元朝和清朝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统治民族人口稀少,比如元朝,在最鼎盛时期元朝与四大汗国加起来,全世界蒙古族的人口也仅有2000万左右,而在中国的人口基本不超过一百万。

清朝也是,清军入关时,根据清朝自己的记载,满人入关总共34万,满洲八旗4万多,还有很多其他民族,汉军八旗26万多,蒙古八旗2万多;汉人占了满族总人口的80%以上。

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虽然是少数民族控制政权,但是并没有控制全国的能力,地方上仍然是汉人在管理汉人。就算是满清,在各个大城市建立满城以镇守国防,但是在管理的时候也是满人管理满人,汉人管理汉人。并没有进行完全统治。

2、蒙古人和满族人在夺取政权之后,就积极开始推进汉化。

尤其是元朝,在忽必烈时期,还有意识地将蒙古族某些方面汉化。这种现象类似于北魏孝文帝所做的事,鲜卑族在中原大地上建立了国家,积极推进汉化,参与南北朝时期的群雄纷争。

而到了清朝就更加汉化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国内接近一千多万的满族人,但对于满族语言,基本上已经没有几个人可以看得懂,读得出了,也没有几个满族人还记得过去满族的萨满教是怎么回事。

现在的满族和汉族的区别,只不过是身份证上两个字的区别罢了。

3、华夏入夷则夷之,夷入华夏则华夏之。

汉族与世界上的其他民族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其特点就是这个民族并不是以血统来区分民族人口,而是以文化来对其加以区分。

汉族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通过不断的融合周围的民族来壮大自己的力量,所以蒙古人和满人在选择进行汉化,遵从汉族人的生活方式,说汉语,写汉字,遵从汉族文化,他们应该被视为汉族的一部分。

因此,元朝自然也应该被视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了。至于满族就不用说了,清朝的所有皇帝诏书都是用汉、满两种文字书写,皇帝读学的也都是儒家文章。

甚至到了后来,皇帝连满语都无法正确的读写。就更不要提民间的满族人是怎么样接受汉化了。

综上所述,虽然元、清都是外族入侵中国,但是由于其进入中国建立政权之后,也开始使用汉族的规章制度来治理国家,学习的也都是汉族人创造的文化智慧,因此说元、清是中国历史,也无可厚非。


有书博物馆


我看了很多人的回答。他们答的确实很有道理,令人折服。但是她们都忽略了重要的一点。他们只分析了李自成,而没有从清朝的角度考虑,为什么要将他们赶尽杀绝。原因有四点:

一,清军有杀戮的爱好

从努尔哈赤进攻辽东开始,后金就表现出了他们残暴的一面。后金一进入辽东,攻陷城镇时,就实行屠城。前叙后金攻取开原,城内约十余万人,不论男女老幼,皆被屠杀,侥幸逃过一死的,只有千余人。同样,在铁岭也上演同样悲剧。努尔哈齐攻下铁岭后,该城亦变为无人居住的废墟。攻沈阳城,据清官方记载,杀死明兵及部分百姓达七万余人。可见清军的杀戮不是没有由来的。其实,仔细想一下也能知道他们为什么爱杀戮。


第一,他们都是少数民族,靠游牧为生,文化水平低,比较野蛮。骁勇善战其实就是能打架,能杀人。他们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了。第二,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都被明朝所杀。所以,从那时起,他就有仇汉情绪。

二,为了收集财富

朱元璋对他的子孙极好,所以他的后代们很有钱。清军入关后,除了打李自成,其他的就是找钱了。那么这些钱袋儿自然就成为清军的主要目标了。但是很多人都爱财如命,然后清军就亮出了他们的屠刀。还有就是清朝前期的大规模圈地。势必会影响这些皇室和贵勋的利益。所以清朝就对这些人进行迫害,杀戮。



三,降臣的迫害

清军入关后,很多明朝忠臣,不要节操,积极的欢迎他们入关,并请求加入他们的行列。更为可耻的是,有的人为了将功赎罪,就迫害皇室子孙。首发“驱治”之议的孙之獬,就是一个没有节操的人。在前明时为阉党,削籍家居,清军到山东后,他率先剃发迎降。冯铨也是阉党。他们这些人,为了表示与前朝的决裂,在迫害前明宗室方面表现得尤为出力。


四,为了消除隐患

你要知道朱元璋的后代那么多,在清朝根基未稳的情况下,那些反清复明的人随便拉出来一个皇室,就可以树立旗帜。然后再拉拢别人的时候,更有说服力。这对清王朝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更何况当时有那么多类似这样的威胁。所以他们只能杀掉这些人。

这些皇室生前为非作歹,作威作福。现在是他们报答的时候了。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