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的衣食住行到学习成绩,如何避免“中国式家长焦虑”?

肾掉打下



个人认为,没有避免的方法!中国家长对教育的焦虑,是对时代巨变的焦虑。身处时代,避无可避。此刻我不禁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中国式父母咬牙扛起生活的重担,为孩子撑起的却是一个真空的世界。


为了能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家长们忧心忡忡;
孩子写作业时心不在焉,家长们则在一旁着急上火;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文武双全”,家长们也在兴趣班与快乐童年两者之间矛盾挣扎;

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兴趣,家长们又开始担心他们分不清精华和糟粕。


中国家长们操的心实在太多了,换句话也可以认为家长的控制欲实在太强了。

最近,南京一位33岁母亲的遭遇刷爆了朋友圈。

当看到自家孩子写作业时非常磨蹭,这位母亲气不打一处来,竟然把自己气到了医院。

据报道,当时她感到自己说话口齿不清,双手也不停地颤抖,字也写得歪歪扭扭。

起初她还以为,这些只是生气导致的。休息两天之后,这些症状一点都没有改善,这名母亲只好来到医院就诊。

头部CT显示,她的左侧脑部已经出现梗死。

据主治医师介绍,该患者跟孩子生气是此次发病的直接诱因。

其实,派妈认为家长出现焦虑属于正常现象。

但是,学习应该是孩子们的事情,课业出现问题应该是他们自己去焦虑,而现在家长往往比孩子们还要焦虑。


所以,这对整个家庭教育来说不是一个好的良性循环。

幼儿教育看6岁时的识字量,

小学看毕业能否考进好的初中,

直到考上大学依旧迷茫,

这样的教育根本没有赢家,

也偏离了教育育人的本质。

教育竞技化,才有了所谓的“起跑线”一说,正是这条看不见摸不着的线,成了家长们脆弱的心理防线。


我是一名数学老师,请关注我的公众号(老刘说数学),每日都会有学习技巧、经验方法、励志故事等!希望能够帮助,那些渴望提高的童鞋。


教学课堂


我们害怕孩子考不上好学校,跟不了好老师,比别人成绩差……会输,会落后。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

我们小时候没考上好大学,想让孩子考上985,211;我们小时侯成绩不如别人,想让孩子一定要争口气,超过别人家的孩子;我们没过上安稳的生活,催促孩子一定要过上理想生活……

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这种中国式父母焦虑,很有可能废掉我们的孩子。


功利的教育,焦虑的家长,受伤的孩子,最终三败俱伤。但伤的最重的是孩子,也只会是孩子。

健康的焦虑之下,家长会更关心和投入孩子的教育事业中。

不健康的焦虑之下,家长更可能会做出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

健康的焦虑之下,家长能在孩子的成长中收获快乐和满足感。

不健康的焦虑之下,家长更容易感到挫败感和无力感。



保持一颗平常心,能够坦然接受孩子最终可能成为一个普通人!

成为普通人并不意味着孩子这辈子就完了,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幸福和快乐,只要那是孩子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行。

父母不可能把孩子永远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我们应该做的:


就是抛掉无用的中国式焦虑,不去按照自己的期望给孩子规划好人生之路,然后催促孩子不断前进;而应该仅仅以陪伴的姿态,在孩子需要时给予支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活成他自己想要的样子!


最后,希望每个父母都能有一颗平常心,有勇气对孩子说:

孩子,无论你是否优秀,我都会永远爱你。希望你活成你自己,健康快乐,拥有平凡的人生和平淡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合肥长淮心理科洪主任


从几十年教育中得出的结论:第一,面对孩子,中国式家长都在焦虑什么?首先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不该焦虑的他焦虑。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孩子不好好做作业,孩子自己的事,都是家长在急,长期下去,孩子倒成了局外人。其次,家长的焦虑往往都是孩子教育本身以外的事情。比如孩子成绩不如别人好,孩子要不要跟同学一样去学奥数,孩子要不要和同学一样去学钢琴,孩子要不要跟别人一样去夏令营。太多的别人,结果忘了孩子本身更需要什么。

我一个朋友生了二胎,家里人都很焦虑,怎么教育好啊。结果我朋友很淡定地说,看孩子自己,该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想得那么多干吗?

对啊,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怎么都忘了?根据孩子的需求,孩子的特征给予适合他的教育,这应该就是最好的教育。如果不适合孩子的,想得再多也没用。

再说,受教育者得到什么样的教育往往受教育者水平的限制。我们自己有多少水平,能教孩子多少,这不是能焦虑出来的。

那么,有空焦虑还不如多读点书,多长点见识,多教孩子一些。






海说美


1.首先要清楚把孩子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辩识出来:一类是“体制型的学习”,像我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小到算数大到高考中的科目,不应该过度把眼光放到这个分数上,引导孩子去理解每个学科真正的的美和奥义。第二类就是“生命型学习”,包括礼貌情商总体说是生命感受能力和生存能力,也应该把眼光放到这上面,学习的目的还是为生活,有的情商高成绩差的孩子在社会的生存能力更强更有发展前途。

2.注意规律和次序,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发育阶段,在孩子的感觉阶段注重什么培养?预备运算阶段学习什么?家长本身要有一个计划打算,建议家长读一下儿童心理学的书籍,能帮助孩子,又能让自己思路更清晰。

3.尊重孩子的特点,权衡利弊,凡事有利弊,人各有长短,孩子也一样,只有了解并且尊重孩子的特点,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淡定面对各种焦虑。

4.没有任何事情是统一标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把眼光放到分数这个标准上,避免一定情绪,格局大一些,看孩子本身透彻一点,就不会焦虑。

5.听听孩子的声音,听听自己的声音,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有目标就不急躁啦。




做你的小李老师


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道出了多少为人父母的艰辛。从小孩出生、成长、教育、成家、立业等等,中国式家长焦虑似乎始终存在,一方面是我们国家亲恩传统的传承,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家长个人甚至家庭要操心的事情实在有点多。

首当其冲的就是子女教育问题。相信在我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很多家长在去周末培训班的路上,或者已经在了,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家长都有陪伴孩子作作业,上辅导课,各种培训班的经历。更惶论通宵排队抢学额,天价抢购学区房,举债送子女出国留学等新闻不断出现,中国式家长焦虑中的教育焦虑问题尤其明显。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是这种焦虑深层次的来源,殊不知子女教育、学习、成长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赛跑,有时用力过猛,拔苗助长,反而适得其反,导致中途抛锚,后程无力。而另一方面学校和家长之间功能、角色分工失衡,也加剧了这种焦虑,我身边的家长督促孩子功课,作作业,检查作业,预习等等,直到很晚的不在少数,已经严重影响了家庭作息的安排。

要消除这种教育焦虑的情绪,对家长来说首先得端正、放松自己的心态,尽量避免不安、紧张情绪展现在孩子面前,给孩子创造利于学习的环境。对社会来说,要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符合发展规律的教育资源。对学校来说,则是要实实在在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





窈妹一家人


据有关调查显示,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为67点,整体处于比较焦虑状态。

中国式家长焦虑,是家长的焦虑,并不属于孩子的焦虑。我们发现,当家长们看到孩子不焦虑,自己就会更焦虑。

造成中国家长们焦虑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家长焦虑的投射。很多房奴车奴的父母,也是孩奴。很多家长每天一睁眼就要面对还贷压力,焦虑自然也是正常的,而家长却把自身的焦虑传递给孩子,不仅自己忙碌工作能缓解焦虑,还让孩子也要忙碌学习,自己才不焦虑。在很多孩子“拼爹、拼娘”的时代,家长们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不能和其他孩子父母“拼”,于是,就让孩子“拼”了。

第二,家长攀比的心态。很多时候,孩子穿衣吃饭学习成了家长自己的需求,给孩子买名牌,孩子看不懂;给孩子吃法式西餐,孩子吃不饱;给孩子报辅导班,孩子学不好……甚至有家长给自己2岁多的孩子报了5个辅导班,结果是——孩子秃顶了。把自己的攀比之心附加在孩子身上,孩子自然承受不了。

第三,家长弥补的心理。很多家长,小时候都经历过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那时候家长们的父母没有很高的文化知识,不能很好地支持现在当家长们的学习和生活需求。长大后,家长们终于有自己的孩子,可以让自己尽情展现自己儿时不能满足的对教育和物质的追求了,于是,家长们纷纷“焦虑并快乐”着。

该怎么办呢?

首先,用健康的情绪影响孩子。家长们在了解以上原因后,正确处理好自身的焦虑,家长不焦虑孩子才能不焦虑;

然后,用发展的眼光教育孩子。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辅导班固然能教给孩子知识,但教不会孩子智慧,智慧需要由心而生;

最后,用等待的心态陪伴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更需要心灵的陪伴、情感的沟通,做父母的焦虑是因为“急和怕”的心理,“急”的是孩子学的慢,懂的少;“怕”的是孩子不够好、不学好。这都是父母习惯了“包办代替”,所以,把该孩子自己承担的“急和怕”都替孩子承担了。家长们要尊重孩子成为独立的一个个体,尊重他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从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开始,逐渐学会安排自己的人生!



心理师叶子


中国的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变成了保姆,为孩子的衣食住行操心,同时也为孩子的学习操心,唯恐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一旦发现自己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更是坐立不安。他们宁愿自己吃苦受罪,也不让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吃的差穿的不如人家,愿望都是美好的,结果往往事以愿违。这样会造成孩子不知道珍惜劳动果实,也养成了攀比的心理。我们经常会见到的这样的风景:寒冷的冬天,家长老早就起来了,做好了饭,然后用饭盒盛好, 再骑车送到学校里来,一到了早自习结束,触目即是家长坐在那儿,一往情深地看着自己的儿女吃饭。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吃饱吃好,之后到了教室好好学习。然而,其实,他们有所不知,有些孩子是知道感恩的,他们会如家长所愿,努力拼搏,实现自己和家长的大学梦,而有的孩子却全然不顾这一切,吃饱了喝足了,到了教室就睡大觉。我们也不陌生这样的现象,家长冒着大雪,凌晨5点多就起床了,骑着电车(条件好的也开车)送孩子到学校上早自习,可是一旦送到学校里,在暖和的教室就呼呼大睡的也不乏人在啊。我们的孩子让人操心,时时刻刻都不愿意放开手,导致了中国式的孩子的惰性和不能独立自主。有些孩子甚至到了成年了依然还是个妈宝,做什么事情都要征求一下他妈妈的意见,这样的孩子值得担忧。作为家长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让我们的孩子自主独立起来 对于他们成长有许多好处,不经历风雨,哪儿来的健壮,不经历一些所谓磨难,就不会梅花傲雪的情景。我们应该像雄鹰学习,他们的孩子从小就会被它们赶出巢穴,学会飞翔学会独立,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


春天之溪


要让家长在孩子的 在生活和学习中避免“中国式家长焦虑”有以下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

建议:

1:不要拿着别人家的孩子或者社会报道中的某些个例特例孩子作为自己培养孩子的标准和对自己孩子的要求标准

2:学着与自己的孩子增加沟通交流的时间,加强对于自己孩子的了解,发现他们的优点和劣势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机会和给孩子合理化的建议避免孩子今后可能出现的对于孩子成长不利 的威胁因素

3:家长需要不断的伴随孩子学习和成长,很多焦虑是由于孩子父母见识上的短浅以及意识上的落后,最后也导致的家长跟不上孩子的成长步伐,所以代沟就出现了

4:焦虑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恐惧”想象,想象是存在现实之后的,是未知是,会不会发生还未可知的,因此父母应该懂得珍惜当下,珍惜现在孩子的童年时光,不要让——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焦虑话题,影响了对于孩子本该循序渐进的教育节奏。殊不知,拔苗助长,危害之大


这壹课


怎样才能纾解这种焦虑呢?首先是看清众多家长揠苗助长式的培养模式的危害性。许多家长为小孩同时报几个校外培训班,把小孩的所有校外休息时间统统挤占,不仅加重了小孩的学业负担,同时也使其疲惫不堪,损害了身心健康,反倒是副业挤跨了正业,最后的结局是全盘皆输。

其次,要想信自己孩子的聪明才智,相信学校教育的举措,相信老师教学的才能,相信他们能使自己孩子正常升学。有这种信任,就不会对孩子的学习前途产生焦虑。其实有这种焦虑i的家长,其子弟大都不是班内的尖子生,而是中等生居多。尖子生家长一般不会有这种焦虑心境,学困生家长也自知无需焦虑,只有中等生家长才担心孩子的中高考过不了关,才会整天瞎想,即便想到了招数也大都不合实际,假如孩子的学业没有预想的进步,就会寝食难安,怨天忧人。


山西的牧马河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