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風波 讓我更加看好螞蟻金服

相互保風波 讓我更加看好螞蟻金服

螞蟻金服旗下的相互保迎來了變化。

11月27日,上線一個多月已經收穫了2000萬用戶的相互保發布公告稱,從當天中午12時起不再對接《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相互保團體重症疾病保險》,正式調整為一款基於互聯網的互助計劃,並更名“相互寶”。

公告強調,調整之後,用戶仍可繼續加入,原有的保障不受影響的同時,相互寶還宣佈升級三大體驗:2019年度用戶分攤金額188元封頂,如有多出部分全部由螞蟻金服承擔;管理費將由保障金額的10%進一步下調至8%;如果參與人員低於330萬,計劃也不會馬上終止。

這個更名公告透露出了兩層深意:一是相互保被移出保險圈,不能叫保險了。第二次意思是,監管對這種用戶十分歡迎的創新並沒有持否定態度,一棒子打死。橫看成嶺側成峰,對於這樣的結果,持不同態度的人會看到不同的側面,產生不一樣的理解。但對於我來說,相互保這場風波後,我卻更加堅定地看好螞蟻金服這家公司了。

第一是螞蟻金服身上體現出的創新能力,超越其他市場參與者。

相互保無疑是場創新,雖然在收穫大量用戶叫好聲的同時,它也無可避免地讓一些人覺得難受。但他把互助共濟的精神,互聯網的一些新技術、新理念引入保險圈子的嘗試,卻由衷收穫了很多行業人士的稱讚。甚至有業內資深人士稱,它的出現具有劃時代意義。

它讓更多人受到了保障教育,在全社會進行了保障意識的普及。某種程度上具有鯰魚意義,既讓行業看到了保障剛需的巨大,也看到了改變的方向在哪裡。

實際上,類似的創新對螞蟻金服來說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貨幣基金領域,螞蟻金服就有一款類似的國民級產品——餘額寶。一方面對利率市場化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推動整個貨幣基金行業規模不斷提升,體驗不斷改進。從社會層面來看,讓老百姓享有了普惠的理財服務,提升了獲得感。

從這些來看,螞蟻金服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強大的創新能力,對整個行業都有著引領作用。此前有螞蟻金服高管曾公開表示,“如果10年以後,我們的主營業務還只是今天這些業務,那就大事不妙了。要有新的業務不斷湧出來,甚至更重要的業務出來。”這或許就是這家公司能夠持續創新的關鍵所在。

相互保風波 讓我更加看好螞蟻金服

第二是監管思路在轉變,互聯網巨頭和監管互動也愈加良性。

從此次相互保的結果來看,最終監管被沒有否定這一創新,只是轉化了思路,退出保險圈,用網絡互助的方式讓這一廣受用戶歡迎的產品存續下去。這一方面說明,監管對創新的包容和鼓勵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出監管在面對市場主體的創新時,堅持把百姓的需求放在了首要考慮的位置。這和以往我們看到一些百姓叫好的創新,被生硬拍死的做法有天壤之別,反映出了監管部門思路的巨大進步。

另一方面,互聯網巨頭也在改變傳統 “野蠻人”、“不聽話的孩子”這樣一些固有印象。在創新的道路上更加穩妥之餘,也更加懂得和監管的良性溝通。對於螞蟻金服這樣一些大型科技公司來說,除市場競爭外,一個重要的風險來自於他們跟監管、跟外部的摩擦。學會跟世界好好談談,和監管良性互動,是一個科技公司走向成熟的標誌。相互寶的升級,便是這種擁抱監管、良性互動的結果。

第三是技術的效應正在不斷顯現。

從本質上來說,螞蟻金服是一家科技公司。他從事的所有業務,都是建立在技術能力的基礎上的。如果沒有強大雲計算能力,支付寶就無法給用戶提供便捷低成本的支付服務,餘額寶也無法將貨幣基金的用戶體驗提升到新的層次;沒有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能力,網商銀行就無法向小微企業提供無擔保無抵押的信用貸款,芝麻信用這樣的產品也不會誕生;沒有強大的安全能力做支撐,支付各項業務都無法運轉到今天。

相互寶也同樣,如果沒有強大的實名認證體系,這個產品的風險就無法控制;如果沒有大數據信用體系,道德風險也無法防範等等。

透過餘額寶、相互寶這一系列的產品,我們可以看到螞蟻金服重金投資的技術能力正在高速轉化成產品能力、業務能力。

資本市場的判斷和嗅覺是最敏銳的。今年6月8日,螞蟻金服實現了140億美元C輪融資,估值達到1500億美元,估值抬升的因素中,除了線下場景覆蓋、海外市場滲透,不可忽視的就是螞蟻金服不斷創新的技術能力,刷臉支付、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成熟和全面對外輸出,以及開發者生態的構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