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古代诗词中,最美最感人的诗词是哪首?

望岳先生


提起马致远,首先想到的是《天净沙·秋思》,因为这首小令确实是太出名了,实际上,马致远还有很多经典的小令,只不过没有秋思出名而已,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另一首小令。


整首小令如下: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这首小令的名字叫《寿阳曲·江天暮雪》。读起来有一种柳宗元的《江雪》的感觉。

这首小令的大致意思是:

风吹荡汀洲远远望去像天空席卷着如玉雕的浪花,白茫茫一片,水天一线,何等壮阔。渔翁感到寒冷想要回家去,去发现不记得归路。此时渔翁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让它带着自己回去,在有浓厚云层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这首小令描绘了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十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景之杂乱,美丽,表达出作者心中孤独的情感,显得十分真实形象。寄托了作者孤独凄凉的情感和归隐的意愿。

这首小令的作者马致远也是一个才子,他是大都人,一生创作了剧本由十五种,流传到今天只有七种。他的杰作,几乎都在写一段情,也含有一段哲理,非常符合东方人的口味。同时他又一个可怜之人,仕途上不不得志,为了生计只能够四处漂泊,想要归隐但是为了生活只能够勉强支撑。我们没有权利指责他没有文人风骨,正如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开头写的那样: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 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诗书君


岁末年关,又到了一年春运的时候,他乡的游子又开始忙着往家赶。有的已经回去了,也有因工作暂时不能回去的,看着车站汹涌的人潮,总是让人勾起思乡情节。来读几首乡愁的诗。

《思乡》宋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古人那时也没有大规模的迁移,那时也没个手机,没有朋友圈。自然比今天的人更容易思乡,文人墨客情感更浓厚,喜欢借酒浇愁,吟诗解怀。登临远望,一般都是表达思念的。如韦应物:高阁一怅望,故园何日归。白居易: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落日”有情绪低落的意象,这个时候举目远望故乡,更是思乡心切。恨不得一眼看到家乡,可怜又被那大山阻碍。

年复一年在客乡,无缘故里几春光。

那方山水常萦梦,袅起炊烟泪两行。

这是我自己写的,真的很多年没有见过故乡的春天了,家乡的印象只剩下冬天了。


半亩禾苗


我认为古代诗词中,最美最感人的当属苏轼的这首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十九岁娶王弗为妻,婚后夫妻恩爱,其乐融融,可惜不久王弗便因病去世。苏轼悲痛不已,久久不能释怀。



后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至黄州。孤独落寞,于乙卯正月通过梦境记述了夫妻见面的情境,表达了他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词的上阙每一句都凄美异常,让人感伤。尤其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妻子去世十年,苏轼依然念念不忘,“不思量,自难忘”写出了苏轼想忘忘不了,想拂拂不去的惆怅与哀伤。



最美、最感人的词,不靠华丽的词藻,靠的只是朴素真挚的感情!


叶生实用练字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wèi,赠予的意思)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这首五言诗运用明白晓畅的语言,抒写了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

妙就妙在"涉江釆芙蓉"的主人公即可以是思妇,又可以是游子。

从游子的角度,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画面:他釆来芙蓉,想要送给远方(家乡)的思妇。然而回头望去,归途漫漫,二人虽相思的心意相同,无奈分居两地,只能忧伤到老。



从思妇的角度,我们可以认为诗歌采取了对写、虚实结合的手法,勾勒出这样的画面:她釆来芙蓉,想要送给远方的游子,告诉他,她在想他。她想象着此时此刻,游子一定是在眺望着故乡,也在思念着自己。然而相思意同,无奈离居两地,只能忧伤到老。



短短八句诗40个字,不事雕琢(白描)却给了读者丰富而广阔的想象空间,尤其是一句"忧伤以终老”将相思的痛与怨表达的淋漓尽致。无论你是男是女,只要你曾身陷相思,你都能从中感受到情感的共鸣。


杏坛花开


古代诗词中,大多为文人骚客和有志之士对当时自己的处境和对抒发自己的报负还有写给亲人写给心上人的爱情诗,写的有很多很美的诗,在这里我仅代表个人观点写下几首自己觉得比较美的诗句。


危难之时写给国家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逢年过节写给亲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苦苦相思时写给心上人

《周南/国风/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临别之时写给朋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通俗易懂的励志的诗

《劝学诗》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以上都是自己真心喜欢的诗词,如果喜欢诗词就点个关注点个赞吧😄😄😄]💋


笑醉春风



有一首诗,提笔时尚是初唐,落笔后已然盛世。

有一首诗,穿越一千多年的岁月,化字成景,遥递相思,春水流不尽,花月自悠悠。

有一首诗,一扫南北朝宫体诗的混乱与奢靡,开有唐一代宏大清丽的诗风。

有一首诗,其作者一生仅留诗两篇,却因其中一篇而被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有一首诗,被民国诗人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全诗附上

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春江花月夜扫前朝之沉疴,开盛世之唐风。绘江月之美景,述人生之迷思,穷宇宙之无尽,发相思之幽情。李杜苏辛,各领风骚,盛世之风,山高水长!

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


一别西風又一年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被誉为唐诗七律第一。全诗收放自如,一气呵成,既大气磅礴,又徘徊低吟,深情婉转。此诗虚实结合,气象万千,仙人乘鹤而去,白云悠悠、世事茫茫,独立暮江,唯乡愁永恒,神性与人性在这首诗里得到完美统一,意中有象,色彩斑斓,艺术成就出神入化,伟大诗人李白登黄鹤楼见此诗,五体投地之余遂搁笔而赋《登金陵凤凰台》,全诗套用此诗格调。


蚂蚁之瞳


一直认为平淡的诗词,可能才是最美最感人的。下面为大家介绍一首晏殊的词,《撼庭秋》。开头写“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这是这首词的上阕。在朋友离开之后,我失眠了,并且都没有什么机会让对方知道自己对他的思念。碧纱就是雨珠帘非常相似的一种纱。这两个字变描写了当时宋代文人的生活。碧纱秋月就说明是在室内发生的这一情景。碧纱、珠帘都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迷离感,梧桐夜雨是一种对情景的表现与打在梧桐的叶子上是一种听觉。但是几回无寐又体现了一种视觉上的感觉,似乎是听到声音之后,辗转反侧睡不着,起身来到窗边,看到了窗外的景色。这大概是与作者的心境有关,在这样一个失眠的夜晚,听这窗外的雨声也是会很伤感的。如果是比较喜悦的情况,那么即便是失眠,看到窗外的落雨也会觉得是对自己喜悦心情的舞蹈。“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心长焰短”这四个字描绘的就是一个人看蜡烛的情景。人在伤感的时候看着燃烧的蜡烛,感受也是大大的不同,张爱玲也曾经说过他最喜欢心长焰短这四个字。好像并不是在讲蜡烛,而是在讲到说自己。之前一种很大的热情已经要消失殆尽了,又或者说你内心的激情还在,但是却不允许你在燃烧了。“向人垂泪”就好像是“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意境的一个延续。这首词很平凡,但是确实很感人的。


艺滴设计


我们读唐诗的时候,有李白的飘逸绝尘、杜甫的抑郁顿挫,读宋词的时候,有东坡的豪迈奔放、有秦观的柔情蜜意,语言至美、情感至真,这都是当世文坛的最高成就的代表。

而当我第一次读《古诗十九首》的时候,就被《行行重行行》这首诗平淡真切的语言打动了,她如此与众不同: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期?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你看,这首诗讲了一个女子对郎君的相思之情,字面非常简单,简直就是大白话。


把整首诗分为2个部分

前6句第一部分,先以行行重行行反复递进,给人疲惫无奈之感,然后说我们相别,各在天的一方,中间相隔的路途又长又艰难,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相见啊!

写的是道路之远、相见之难。

后10句是第二部分,表面上用胡马和越鸟比喻游子依恋家乡,内里实际是女子对郎君的思念。接着“相去日已远”,说明相隔时间已经很长了,第一部分也有个“相去”,说的是路途,是空间。

浮云都遮住了白日,你还不回来,是不想回来吗——相别太久,不免产生种种怀疑、猜测——你是不是在外面有狗了!

女子大概已经相思到着魔的地步了吧,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等待,等得她身心憔悴了,岁月都老了。

“直道相思了无益”,不如多加餐饭、保重身体吧。

写的是时间之长、相思之苦。

努力加餐饭

这一句特别好玩。

第一次读的时候快给我笑疯了,想起中国人在路上相遇,通常都爱问一句“吃了吗”。原来这个问候方式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啊。

而感动我的,也正是这句再平常不过的问候了。

多吃饭、保重身体,似乎是含蓄的中国人对关心的人最直白的表达。

出远门的时候,父母会提醒你每天按时吃早饭哦;

在外跟父母打电话的时候,也少不了要问这一句今天吃了啥。

这其实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力,现实让人分割两地,我对你的关心又能怎样呢,只能寄托于你照顾好自己,再苦再累,不要糟践了自己的身体。

而农耕社会,生产力不强,很多人吃不饱饭的情况下,这样的关心就显得更真切了。


再美的情怀,又怎敌得过一句真情实意的关心呢?



也可自话


一日读东坡先生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床,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初读时,虽然内涵意思还不是特别理解,但扑面而来的一种忧伤,让人不已。然细细品读数遍,每一句、每一字都好像在诉说,或许诉说也不够准确。整篇语言朴素,不见雕琢,但却能使人不知不觉沉浸其中。呜呼,堪称传世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