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宅在家拒絕社交是一種什麼體驗?

馨馨話語


在我看來可以分為主動拒絕社交和被動拒絕社交兩個類別。主動拒絕社交的人,是本身不是特別想要社交的人,比較喜歡一個人相處,或是享受一個人的時光。而被動拒絕社交的人,可能並不是自己不想出去,而是迫於一些客觀原因而不得不減少社交。我相信,很多人聽過消費降級等說法,年輕人也都進入了低慾望時代,他們不想購物,甚至不想動感情。

對於被動拒絕社交的人而言,社交可能會耗費他們生活中很重要或者說目前來說,很寶貴的東西,比如金錢、時間和感情。外出社交要涉及到金錢的開支、時間的投入以及情感的投入。一線城市,年輕人生活壓力大,每個月除去房貸、車貸以及自己必要的生活開支以外,可能沒有多餘的資金來維持自己的社交生活。另外,加班以及在業餘時間豐富自己,可能是年輕人生活的常態,所以休息的時候就想要在家裡休息一下,不想再耗費時間和精力出去社交,只想讓自己有時間為身體“充充電”。再來看看感情,任何社交都不可能只是流於表面,必然涉及感情的交流,同樣也對交往的人有著一個期待,隨著交往的加深,也許這種期待就會破滅,就會感到失望。所以,權衡利弊覺得可能不去社交更好吧。

對於主動拒絕社交的人而言,社交消耗的是他們的心理能量,社交會讓他們感到疲憊和勞累,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自我修復。安靜和獨處才是他們恢復能量的方式。畢竟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人和事都是不得不去應付和應對的,社交無時無刻不在,所以想要在能宅在家裡的時候宅在家裡進行能量補充。

最後,我想特別指出一點的就是,社交退行是抑鬱症的一個指標,但不是唯一指標,不要認為一個人只要不想出門就是抑鬱症。


不倒翁小姐


  人是群體性動物,沒有社交活動,不能融入人群之中,很容易陷入無邊的孤獨之中,與此帶來的種種心理不適有很多呢,下面我舉兩個例子。

  例子一:我有一個同事,兒子大學畢業後,一直宅在家裡。這一宅就是七八年,也不去找工作,或者父母幫著聯繫到一份工作,這個小夥子去上班沒幾天就不幹了,說自己幹不了,別人都不喜歡他,排斥他。再看這個小夥子的形像,他每天宅在家裡,也不出去活動,就是坐在電腦前玩遊戲,網上漫無目的地瀏覽一些信息。時間長了,面黃肌瘦,整個人看起來綿軟無力,說起話來無底氣。同學夫妻倆看到兒子這般狀態,既焦慮又無奈。我問這小夥子,你整天就這麼宅在家裡,你什麼感覺?他說很無聊,可是我到外面又感覺自己不適應,怕和人接觸,怕和人打交道,我有時宅在家裡情緒也很低落。

  這個例子可能對於經常宅在家裡的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就是常說的社交恐懼症吧。

  例子二:說說我自己,我由於工作的原因,在家裡網上從事家庭教育工作(多年前我是公務員,後辭職)。儘管我每天在網絡上處理大量的諮詢工作,但是仍有脫離人群的孤獨感,這種孤獨感會偶爾伴有迷茫和心理不適。偶爾會特別懷念當初在單位上班時,大家每天正常上下班,在辦公室裡說說笑笑,下班後一起出去喝喝茶,吃吃飯,或者參與其他活動的日子。儘管我每天早晨和下班後會出去活動鍛鍊,也會和一些朋友通通電話,或偶爾見面聊聊,但是白天大量時間仍算是宅在家裡,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現越發不適應只網上工作,因此,下一步就要計劃開辦實體工作室,讓自己不再宅在家裡。

  我想,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雖然說這種宅不是全職在家沒有工作的宅,但仍然對心理有或多或少的影響。

  


韓國成老師


看到這個問題時,我就想到了自己,天天宅在家裡拒絕社交是一種什麼體驗?我來告訴你我的體驗。
那是幾年前了,我剛參加工作滿一年多左右,因為一些與同事相處的問題,讓我開始不相信人心,不想再看到他們,也漸漸開始不想走出家門了。
一開始只是把工作辭了,不想去工作;再來就是朋友叫自己出門,也會想盡辦法拒絕,後來朋友們也漸漸不來往了。
當我成功把自己與外界關係斷得差不多時,我的宅生活就開始了!

一開始真幸福,不用出門工作,不用應付社交關係,不用勉強自己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每天想幾點起床就幾點起床,想玩電腦到幾點就玩到幾點,在家裡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你們可以想象一下豬的生活,就是我的那段生活方式舒服自在。

可是,漸漸的感覺變了,幸福感沒了,舒服的感覺還在,可是已經不一樣了。當家人勸自己出門工作時,我會感到特別煩躁、發脾氣、敷衍他們;當電話響起時,有一種煩躁、懼怕的感覺,煩躁於又要想辦法敷衍他們,也恐懼於自己編造的理由不被朋友們接受,所以更會懼於電話的響起,很多時候會把手機放得遠遠的,眼不見為淨;當每次不得不下樓去買東西的時候,更是鬧心、一等再等,直到天快黑了或不立刻買不行的時候才會動身,那時就感到陽光好刺眼。
就這樣,我的生活好像一碗水,一開始清澈見底,一點點變成渾濁有異味的死水。
而讓我走出宅生活的是因為我的家人實在受不了我的一宅就是一兩年,逼著我出去找工作。重新開始工作的我非常不適應,不想跟同事相處也得相處。這時的我才發現自己的生活有多大變化,朋友減少,不會與別人溝通,外面的變化也很大,大到很多東西我都不知道做什麼用的。這時的我更喜歡宅在家裡了。
直到我的一個閨蜜從北京回來,我們又好不容易聯繫上時,我們對對方的變化都很驚訝。她為我打開了一扇窗,原來世界是如此的大,而我又浪費了多少時間,不過也還好我現在出發也不遲即使已三十了。
現在的我已經走出宅生活,朋友圈也重新建立起來了,也找到了想要努力做一生的工作。那碗水又重新注入了新水,又變得清澈起來。
這就是我的故事。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張曉瑜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人不是獨立的個體,其本身是生活在複雜的社會生活中的,而與人交往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本領,這種狀態下的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相對於“自然人”而言的“社會人”,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歸根結底就是處理處理人和人,或人和事之間的關係。

天天宅在家,什麼都不用想不用做,這應該是很多人都有過的想法,但是經歷過這樣生活的人會發現,現實情況並不是這麼美好的,經歷過這樣一段生活之後,整個人的身體還有心理狀態有了很明顯的變化,讓很多人對這樣的生活狀態又有了不同的看法,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變化。

第一個是外貌氣質。因為長時間不出門,自己就會對自己的儀容要求降到最低,忽視對自己的審視和監督,對自己採取無限“寬容”的態度,比如,在家了可以不洗臉不梳頭,也可以不用換衣服不洗衣服,吃飯自然不會精心準備,每頓應付了事,更不要提進行運動等等。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出現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發胖和長痘,當你發現自己出現這樣的狀態的時候,就會產生挫敗感和自卑感,從而更加討厭出門見人,最後形成了惡性循環。

第二個是心理狀態的變化。一方面,長期拒絕與人社交,養成遇事習慣性逃避的習慣,無疑會造成社交技能的缺失,當突然面對交際對象的時候,產生格格不入的不適應感覺,長期下去就會害怕再次踏入社會,產生與社會脫節的恐懼感。另一方面,會讓你對自己的人生觀念發生變化,遠離努力和奮鬥,人生的各種可能也在不知不覺中被扼殺。

總之,一個人長期處於自己刻意製造的遠離社交的舒適區,起初一定是舒適的,但是後期對自己身心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所以,有機會就出去走走吧!


不雨


給你看一個真實的例子吧!有人調查過日本的蟄居情況

大約有100萬人消失了,也就是蟄居起來,他們寧願一個人宅在家裡不出去,也不願出去

Chujo,24歲,蟄居兩年。Chujo的夢想是當一名歌手,但父親不看好他的選擇,父親有自己的生意,並希望Chujo做一樣的事。

在家人的要求下,Chujo曾在家族企業上過一年班,但因壓力過大而飽受胃痛折磨。Chujo有一個令他羨慕的弟弟,因為弟弟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當他表現出沮喪的情緒時,家人會變本加厲地訓斥他,這更加加重了他的恥辱感。

所以他選擇了宅在家裡,也不願意去工作,就這樣過著自己的生活

不願意和人交流,其實有很多人因為大學畢業後一直找不到工作然後就放棄了,一直

在家裡靠著父母的積蓄生活,後來開始越來越不願意見人

我也試過這樣子,那時候是新工作被勸退了,一直網上投簡歷,但都是渺無音訊,後來就放棄了,過上了日夜顛倒的生活,晚上醒來看電視,白天就睡覺,直到差不多3個月後找到新工作。如果沒有朋友關心,可能這樣的局面會持續更久。


深夜看影


我有個半個月不出門的經歷,居然沒有憋壞,可能我天生屬於那種可以安靜,也可以喧鬧的人。

不出門主要活動:

第一:電視劇。韓劇、古裝、近代,各種電影,一一看了一遍,還要把從前看過的再翻一遍,還要一集不漏。

第二:懶到素面朝天,可以三天不洗頭,一天不洗臉,一天不洗澡,但一定要吃飯,三餐還不能少。有時候真懷疑人類是不是豬進化過來的?

第三:不想動。平時潔癖到地板掉了一粒飯,一點灰都要擦的油光發亮的人,這個時候,看見了,也好像沒看見。簡直就是無視任何髒亂物體的存在。

第四:不回覆,也不髮圈。任何人主動聯繫,都覺得是一種打擾。直接忽略。

沒有特別體驗,只是不見人,也不需要待人,可以好好思考人生。

只是,出門之後,走在路上,感覺別人看自己的時候,是一種神經質的狀態。是那種好久不見光,不敢直視的感覺。

你們,同意嗎?同意就點贊吧,還可以關注我噢。

謝謝😜!


mindymm愛的漣漪


我自己應該就是一個典型死宅了。本人全職家庭主婦,不用自己買菜,也不去超市,真的屬於大門不出 ,二門不邁的類型,就是在家帶孩子。可以說我是完全沒有社交的,平常也不打電話,聊微信。

那麼天天宅家,拒絕社交到底是種什麼體驗呢?首先真的感覺和社會脫節了,雖然手機上可以看看新聞,熱點什麼的,但是要和人聊起天,真的接不住別人的話頭,因為知道的太少了,一下子感覺自己捉襟見肘。和人正常的交流接觸都有些問題,找不到話題。

然後感覺什麼人情世故完全不懂,遇到什麼事不知道應該怎麼去完成它。

而且整天在家,會喪失對生活的熱情,感覺做什麼都沒意思,生活毫無意義。也會對自己的存在價值產生懷疑,找不到生活的動力。

所以真的希望所有的死宅們都可以走出家門,去外面見見這個美麗的世界,都可以以更積極,更樂觀的心態去生活。希望2018自己可以不那麼宅,多出去感受感受這個社會^_^!


不知所云的家庭主婦


沒有朋友,親戚從不走動,兒女又不在身邊,母親去世時連幫忙的人都沒有,你們見過嗎?來幫忙的僅有的兩三個親人念在他老母親一生坎坷,念在他的母親輩還算是比較親的親戚,出手相助,該叫的親戚朋友電話打了個遍,來的人卻也是寥寥無幾。事辦完了吃飯的人只有四桌,另外兩桌不是來幫忙的,都是後家知道以後趕過來吃飯的,另外兩桌都是怨聲載道,抱怨主家不懂禮數,招呼不周,吃完飯就都走了,連家裡面上香都沒有去。

你沒猜錯,我家親戚。這種感覺我不知道如果是我我會是什麼體驗。希望大家珍惜親情友情,遠親不如近鄰,親人更是要常常走動,常懷感恩之心,常懷感激之情,不要機關算盡,最後會把自己的路走死。


傷囗化膿


咦,這說的不就是我嘛,天天宅在家,杜絕社交。

真是宅到家了。

其實我還是很喜歡交朋友的,至於為什麼現在在家這樣,是因為外面太冷,小夥伴們都沒有回來,我實在是不知道去找誰玩。


每天都是這樣,看幾個小時的書,寫幾個小時的問答,看一眼微頭條,寫篇頭條文章,還有空了,就看個動漫,看個電視劇,看個電影,要是還有空了,就看個小說,出去走走,跑個步,然後一天就這樣結束了。

別人說我宅男,我不否認,我是宅男,但是我也知道,我也並非他們說的那般宅,之所以宅,其實都是有原因的,因為我總覺得,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好朋友,三兩個就夠了,再多容易顧不過來,容易顧此失彼。

恩,這就是我的想法。


文藝筱簡


其實這已經算是抑鬱症的一種表現了!我自己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每天不願意出門,不願意跟人交流,哪怕終於出門一趟,整個人都是低頭走路,不看任何人,不敢跟人有眼神接觸,人變得特別敏感!不愛說話,時間一長髮現自己開始有語言障礙,很多詞句到嘴邊卻又說不上來!我曾經有過整整四年這樣的情況,那真的是很糟糕的體驗!連身邊的好朋友你都會不想跟他們交流來往!不接電話,不回信息!有時連朋友上門來找都不願開門給對方進!有時候連燈都不開!自己坐在房間裡的某一個固定角落發呆放空!可以這樣不吃不喝坐上一整夜!不過慶幸的是現在的我已經好多了!也慢慢願意跟外界接觸,跟人交流,這種痛苦真的不是一般人所能感受到並且理解的!只有真正經歷過才能真正的瞭解理解!希望這種折磨遠離所有人!特別是在生活中不順的朋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