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许多人说孙中山是孙大炮,袁世凯是实干派。那为什么孙成功了而袁失败了?

87373838


孙中山先生有一句话很有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大家应该都听过,这句话就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

袁世凯是实干派吗?当然是。袁世凯能当上大总统,是靠个人能力上来的。他在满清当官的时候,政绩就非常卓著。比如说建立第一支近代化军队,打造了后来北洋新军;主持修建京张铁路、带头废除科举、推动全国首次选举活动。这些都证明他不但有能力,而且也能站在时代前列,绝非因循守旧之人。后来辛亥革命如果不是袁的支持,南方革命军是否胜利还很难说。所以不论名望还是能力,袁世凯应该是名至实归的大总统。

但问题是,袁世凯所做的这些,根本目的居然还是为了称帝。这实际上是逆潮流而行的。孙中山一介书生,要论阅历和实干当然不如袁世凯,但是他这种屡败屡战的精神,却不断推动民主思潮的发展。尽管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并不知情,但说他是精神领袖并无不可。正因此,孙中山能够顺时代而行,并且不计较私人利益,所以最后孙中山是“国父”,而袁世凯成了“窃国大盗”。可见,英雄也不能违背时势大潮的。


林屋公子


与其看网络上的说法,不如看孙中山和袁世凯如何评价对方。1912年8月,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到北京,于是有了“双雄会”。两人对彼此什么印象和评价呢?

先来瞅瞅孙中山对袁世凯的看法。

他对老袁第一印象非常好,见面第一天(8月24日)就表示:“袁总统可与为善,绝无不忠民国之意。”由于民间对袁世凯有些人猜疑,孙中山于是呼吁不要这样子,否则可能“激迫袁总统为恶”。如果说孙中山在公开场合说的话可能有水分,那么他在私人信件中说的话则更能代表其真实态度。在给黄兴的信中,孙中山写道:“到京以后,项城接谈两次。关于实业各节,彼亦向有计划,大致不相甚远。至国防、外交,所见亦略相同。”孙中山在北京待了25天,事后对袁世凯进行了总结:“跟他刚一见面,他是至诚至真的样子;进一步谈,你会发现他话中有锋芒,眼光四射,一般人是窥探不到他的真心思的。我是心中存疑,所以也以一派城府相对。等到日后看他做的事情,全跟说的不一样。他真是一个魔力惑人的命世英雄啊!”

孙中山是个“话痨”,对袁世凯评说比较多。相比之下,袁世凯对孙中山的评价则很少,却字字珠玑,目力所及,只有2次。一次,袁世凯对旁人说:“不图中山如此嘹亮!”什么叫“嘹亮”?就是嗓门大。孙中山经常发表演讲,所以说话声音大也正常。袁世凯第二次对孙中山评价是对亲信说的,有点扎孙中山的心了:“孙中山志气高尚,见解亦超卓,但非实干家,徒居发起人之列耳。”

问题说孙中山是大炮,袁世凯是实干派,基本没错,但后一句似乎有点问题——孙中山成功而袁世凯失败。袁世凯只做错一件事,那就是称帝,否则现在对他的评价应该很高。袁世凯其他方面都很成功,尤其是亲手把大清王朝温柔地杀死(以和平的方式埋葬),终结了几千年的帝制,可以说是代价最小的改朝换代之一。另一方面,孙中山成功了?他总统只当了几个月,还是临时的,一没多大劝,二没多少权。而且临终遗言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是非成败转头空,都付笑谈中!


脑洞大开的历史


孙中山被称为孙大炮是有原因的,他就是一个有满脑子想法、嘴上吹牛逼、但是实际行动中接连遭受失败的人。辛亥革命成功跟孙中山没有一毛钱关系,这位国父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基本上没有成功一次,关键原因是孙中山对自己的国家形势和民众本质认识的不够清楚,对自己领到的革命性质也稀里糊涂,就是为革命而革命,革命的发动者、支持者和参与者都是旧军人、官宦、商人、华侨和热血青年等缙绅知识分子阶层,根本对亿万底层民众不屑一顾。革命的根基不深,革命者很容易动摇,由此造成其接连失败。所以说孙大炮领导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先天性就不足,参与者很容易动摇,革命很容易失败。

辛亥革命成功是有撞大运的成分在里面,其成功最直接的原因是四川的保路运动,使得清廷从武昌和汉口调集了大批军队镇压保路运动,造成武昌城军队减少,防卫空虚,这才给了留守军队中革命者发动“武昌起义”的机会,由此涉险成功。辛亥革命的成功的时候,孙中山正流亡美国筹款。成功虽然和他没什么关系,但是他作为革命的先行者功不可没。

袁世凯是清廷重臣,在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仅次于李鸿章的北洋重臣,他也是新军的倡导者,一直在天津的小站练兵。袁世凯也是支持洋务运动的,并且做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天津在近代成为北京的陪都,袁世凯的功绩不可抹杀。

袁世凯的失败完全是逆潮流而动造成的,大家好不容易刚把一个满族皇帝赶下去,他倒好,不惜成为众矢之的,也想做皇帝,八十三天后被骂死,完全咎由自取。


作家王麟


先不说孙、袁这两人,我先举个其他例子:

大家觉得孔子是成功还是失败?

你也许会说,孔子成功了,因为他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统治了中国几千年。当然你也可能说,孔子失败了,因为他和他的儒家思想从未被当时的诸侯们重视过,活得如丧家之犬一般。



我想大家应该差不多明白我的意思了,孙中山的成功,就跟孔子差不太多,基本侧重于身后名。他的国民党后辈们在“三民主义”的指引下取得了胜利,统一了民国,这才有了他的国父地位。



孙中山一旦成了国父,那与之为敌的袁世凯自然就成了窃国大盗、独夫民贼,更何况他复辟帝制,那基本上就不是失败的问题了,而是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而我们中国共产党素来以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拥护者和继承人自居,所以自然也沿袭了对孙袁二人的历史评价,直至今天。



所以大家才会出现“孙中山成功了,而袁世凯失败了”的错觉。


达摩说


孙中山没成功,孙中山在1924年北京政变前,一直都是各省各地实力派嘲笑的对象,而袁世凯是各省各地实力派学习的榜样。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直系军阀的政府被消灭,张作霖,段祺瑞,孙中山被邀请到北京组织新政府。一时间,孙中山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但是孙中山在路过天津,病死了,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的遗言。

孙中山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成功了,只是蒋介石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修建中山陵,在孙中山死后拔高了他的历史地位。

袁世凯生于1859年,孙中山生于1866年,袁世凯1916年死,活了56岁,孙中山1925年死活了59岁,两人年龄差不多,寿命也差不多,真是天生一对死对头。

孙中山有三大功绩,分别是

1,推翻清廷,创立民国。

2,创立三民主义。

3,创立黄埔军校,三大政策打下大革命基础。

孙中山作为一个伟人,立言立功肯定没问题,立德也还可以,姑且算一个三不朽吧!

但是你会发现,孙中山的事功方面,灭清廷立民国,基本上是借力打力。依靠一方军阀打击另一方军阀。清廷真正的掘墓人世界上是袁世凯。

袁世凯30岁以前就帮韩国办军队,训练了5500亲兵,以至于中国的军队现代化比韩国还玩。袁世凯一小小四品道台在朝鲜当上太上皇。韩王的父亲大院君不老实发对清廷,直接抓起来押到保定听候发落!

袁世凯43岁当上疆臣首领直隶总督,张之洞,刘坤一这些大佬都和他同气连声,在慈禧和奕劻支持下,袁世凯大搞新政。只可惜,满洲贵族顽固派太厉害,最终立宪和新政都宣告失败。

袁世凯53岁带领北洋军队,段祺瑞等人进宫要求共和,清廷只得同意。袁世凯让民国完好无缺的继承了清朝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如果你非要说灭亡清廷的功绩属于孙中山和他的同盟会,袁世凯是窃取革命果实。那我问你,如果孙中山建立了民国,民国应该有几个省?南方独立的拿十个省,连中国三分之一领土都不到!

历史人物的评价,从来都是会办事的不如会说话的!袁世凯办了那么多事,都不如孙中山发明个三民主义理论有号召力!


历史知事


网络上很多人要么是真不知,缺乏历史唯物主义观,信口雌黄;要么是明知故作,或是为了维护自身集团利益,或是受人雇佣,扰乱国人思想和三观,阴谋颠覆过去正确的思想教育体系。

孙中山做的明明是实,却在他们嘴里变成虚。为啥?建立早期资本主义政党,到海外到处筹集资金发展武装力量,推翻封建王朝,提倡三民主义,每件事都是用汗水或鲜血去完成的。这不是实干是什么?

要全部说完真是要长篇大论才行。这里写再多也没几个人会看完。我个人总结,袁世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为中国做了一些实事,但做为当时的头号大军阀,他最终代表的是旧封建帝王的势力,他的许多行为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阻碍了中国发展。要论功过,袁世凯二分功八分过。


航海家21


这题目问的有问题。

说什么孙中山成功了、袁世凯失败了,这句话就是错的。



袁世凯生前建立了中华帝国,成为帝国皇帝,尽管统一的时间很短,朝代经历的时间也不长,但终其一生,袁世凯达到了一个政客所能达到的最大权力高度,当上皇帝并在皇帝任上去世。

孙中山创建了革命党,成为国民党的领袖,并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但随后就让给了袁世凯,而且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也比不上皇帝的权力大。孙中山去世的时候,全国仍旧一片混乱,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力机构,孙中山没有成为当时最有权力的政治家。

孙中山的追随者有的成功了,蒋介石一度形式上统一了中国,成为中华民国的总统。但是,追随者的成功并不等于孙中山的成功,这不是一个概念。

但是,对孙中山比较有利的是,他的追随者成功以后,自然而然的将他奉为国父,将他开创的事业称为至高无上的事业。所以,孙中山在现代的影响力,要远远高于袁世凯。


高尚涛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两人背景,也就清楚了各自名号的由来,再说为什么孙成功袁失败。

孙中山

孙是个幸运的人,家境很一般,但有个好哥哥。哥哥孙德彰去夏威夷打工,后来经营农场有道,在茂宜岛上有了一个大农场,成了缙绅阶层。在孙十二岁时候把他接过来,接受了西方教育,成了激烈的反传统文化者,后在香港受洗成为基督徒,并成为激烈的鼓吹革命者。

孙曾给李鸿章上书,被李拒绝后,有了真正的革命行动,在檀香山组建兴中会,募款召集人筹备行动。此后直到辛亥年间,多次发动起义,不过收效甚微。

后奔走于日本,寻求日本泛亚主义者的支持。当时日本人官方是抱紧英国大腿,但官方之外还有一股很大的势力泛亚主义,他们寻求东亚三国革命,建立东亚共荣圈,日本现在官方势力太强大,没办法,就先支持中国和朝鲜革命。犬养毅、宫崎寅藏、头山满、内田良平等人,都是孙的支持者,出钱出人,如宫崎寅藏就一直实际参与武装暴动。

辛亥革命的时候,他确实在国外,这件事也确实和他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同盟会组织的,他是同盟会的主要首领之一,并且之前组织了好多次武装暴动,虽被诟病“远程革命家”,但武昌这次取得成功,离不开他之前的努力,功不可没。

不过辛亥革命不代表就实现改朝换代了,之后的改朝换代其实是袁世凯的主持下,劝说满清逊位,全国共识是让袁世凯做总统,孙辞去临时大总统。当时的状况是孙表示要退出政界,宋教仁组建国民党,孙任理事长,但实际上党务全权归于宋教仁,孙相当于一个名誉理事长。孙实际上按照明面来说,已经没有政治空间了,于是提出修铁路去。

之后孙游走日本,在泛亚主义者看来,袁世凯非常可恶,因为革命是泛亚主义者多年努力的结果,却被袁世凯摘了果子,袁世凯是和之前说过的日本官方保持交往的,也就是说尊重日本作为英国世界体系下东亚盟友的地位,什么东亚共荣都是胡扯八道,英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才是袁世凯认的。此时,泛亚主义者就有了支持孙再次革命的想法。

接下来发生了宋教仁被刺,原因也是罗生门,袁世凯、陈其美、孙都有可能,这件事催生了二次革命。不过二次革命并没有得到多少支持,包括党内黄兴也反对,很快失败,之后流亡日本,改组中华革命党,不过国民党内大量元老没有参加这个新党。

之后孙没实质性活动,处于蛰伏状态。直到第一次护法运动,原因是段祺瑞和黎元洪的府院之争,胜者段祺瑞其实不合法统,当时就有西南五省声明反对此事,孙也借此重出江湖,联合西南势力,在广州成立军政府。这件事背后牵涉到一战,因为段祺瑞背后金主是日本,希望中国参加一战加入英国一方,因为日本是英国在远东的代表,而孙背后是德国,希望中国保持中立。最后还是日本得逞了,中国很幸运,加入了胜利的一方。孙虽然是军政府发起人,有意北伐,但西南势力不愿战争,很快就进入议和状态,孙下野去上海租界做寓公。

1919年,孙重组国民党,这个国民党才是后来蒋介石的国民党,之前的虽然叫这个名字,其实区别非常大。

1921年,二次护法运动,孙任非常大总统,积极策划北伐,主张武力统一中国,但广州君权在陈炯明手里,而陈炯明赞成本省自治,多省联合起来成立联邦,而不是大一统。双方分歧最终以孙离开去上海收场。

此时孙的传统金主日本泛亚主义者在日本国内被打压严重,虽然有心却无力,没有多少钱支持他。而西方势力一是不认同他的法统,二是不看好他,更不愿意投资他。孙和红罗刹搭上线,红罗刹提供资金和教导,条件是联俄容共。红罗刹为什么这么做?因为红罗刹当时的主导思想是以红罗刹为基地在全世界发动大革命,所以愿意出钱,向中国输出革命,他们认为国民党革命成功有助于实现全世界大革命。

有了金卢布后,就能招来人,红罗刹提供教导,把国民党按照红罗刹的方式重新组织,并提供军事支持,对军队也按照红罗刹的方式组建。

经过红罗刹的魔改之后,组建的新军在蒋介石带领下,打的原先的军阀们鸡飞狗跳。不过孙中山在此之前就于1925年3月12日去世。

袁世凯

袁世凯的履历非常“干净”,线索很清楚。

他家多代为官,他不是读书的料,科举考不上,靠家族关系走了李鸿章淮军的路子,弃文从武。之后去了朝鲜,在朝鲜崭露头角。

因为满清在甲午战争中海陆都吃了败仗,上下都认识到必须编练新军,李鸿章推荐了袁世凯,于是有了袁世凯的小站练兵,这些兵成了满清末期陆军的主力,也是袁世凯后来生涯中最大的本钱。

之后在戊戌变法中,被牵连到,其实袁是标准的洋务派,这种事情他固然不支持,但也绝不会说主动去反对。但是他已经被带进去了,又以为密谋已经被泄露,主动去找荣禄说这事,以求避免全家被杀。

由于德国武装占领胶澳地区,加上义和团起于山东,满清意识到山东这块地方一般人去搞不定,把洋务派干将袁世凯派去。袁世凯不顾朝堂不满,强力镇压了义和团,并且在1900年的庚子拳变中加入了东南互保。

1901年李鸿章去世后,袁接任直隶总督,以办理洋务新政著称,包括办学校、办医院、办工商等,组建了中国第一支警察队伍,并成立了中国最早的议会——天津议会。

1907年,调回朝廷中枢,很快被载沣为首的新贵撵回去,差点连命都丢了。

辛亥给了他机会,北洋的人只认他,要想平叛,就只能让他出山。袁一方面让清廷停止进攻,另一方面要清廷响应革命党的政治要求。相当于他是中间调停人,让满清响应政治变革的要求,同时又要求革命党人不得报复满清朝廷和满人,给满族以安全保障。正是在他的调停下,避免了大规模流血战争。

最终因为袁的这些功劳带来的声望,全国一致认同他为新政权的大总统。之后就是袁世凯和南方革命党的斗法。

袁世凯为后世诟病的主要两点,一个是二十一条,一个是洪宪称帝。

二十一条是因为日本在一战和英国站在一起,于是进攻山东半岛的德国势力范围。之后袁世凯认为那是中国的,你打德国可以,打完了这地方要归中国。日本人的意思是我凭本事打的德国人的地方,为什么给你?于是开始谈判。

日本人把原先和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谈的《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合同》重新包装了一下,加上有关山东半岛的部分,丢给了袁世凯。由于欧洲在一战,谁也没心思管远东的事,没有外力可以引入制衡,也就美国没参战抗议了一下,但孤立主义的美国显然不会为此真的去做什么事。激烈博弈之后,日本以战争威胁,最终签订《中日民四条约》,基本相当于签订了一个城下之盟。

这事你说怪不怪袁世凯?我看他是替全体中国人受过。他签了国人骂他卖国,他不签国人能打过日本?口头爱国容易,战场上见真章我看真不行。

另一个是君主立宪,新政权成立以来的扯皮,可以说让所有人精疲力竭,这是他试图重行君主制的主因。虽然当时世界君主制国家非常之多,但中国人对此反应非常激烈,最终撤回,然后病死。

总结

所以,为什么孙中山叫大炮?一种说法是他喜欢口出大话,人送外号大炮。另一种说法是他一直都在搞事情,所以叫大炮。这两点都没错,他一直拉赞助募捐,不说点美好的远景,别人为什么给你赞助啊?说他一直在搞事情,那就更没错了,确实一直在搞各种武装活动。

袁世凯为什么是实干派? 你看他简历就知道了啊,他确实一直是满清官僚里面能办事的,包括他当了大总统后,也做了不少事。长期以来编练军队、办教育、办经济、引进新的政治制度,贯穿始终,这也是他资本和名声的来源。

为什么孙成功了袁失败了?其实单就他俩来说,是反过来的,孙一直失败,袁相对成功。然而,之后的历史是孙的继承人蒋介石成功了,袁的继承人北洋失败了。而我们当代是来源于Soviet,Soviet当初对孙投资了,Party也是在孙时候借鸡下蛋,所以当代对它们的评价就成了这样了。


白完公会


孙中山是孙大炮,袁世凯是实干派,这句话说的没错,但不够全面。孙中山既是孙大炮也是实干派,孙大炮这个头衔也不是后人评价的,而是当时很多人的对孙中山的评价。

第一个说孙中山是孙大炮的应该是张之洞。孙中山从国外留学回来后,前去拜会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的张之洞,并写拜帖“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见了拜帖后很不高兴,认为孙中山一介平民和自己称兄道弟,没有礼貌。就在原帖背面写“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竟敢称兄弟”,叫门房拿回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当即回复:“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张之洞看后哈哈一笑,让门房请孙中山进来,说要看看这人是有真才实学还是孙大炮。

孙中山之所以被称为孙大炮,和他敢想敢说敢做的性格是脱不开关系的。孙中山留学回来后,接受了国外的新思想,也认为只有进行民主变革才能救中国。但当时清政府还没有倒台,封建思想依然深入人心,孙中山说的三民主义新思想和给别人描绘的蓝图在别人看来是不肯能事现的,只有孙中山满腔激情的认为民主革命必定能成功。所以在不相信民主革命的人看来,孙中山说的话就是满嘴跑火车,是大炮嘴。

但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孙中山说的民主革命却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吹牛皮,只是思想太过超前,不被当时的中国人接受而已。而这也正是孙中山的伟大之处,在大多数人都不信任他,认为他吹牛皮的情况下,依然聚集起了一批仁人志士,用民主思想对旧中国洗礼了一遍。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别人在满嘴跑火车,不是因为别人在吹牛皮,而是因为我们的眼光没有看到别人所看到的。就像今天的马云,十几年前,全世界都以为淘宝做不起来,马云在吹牛皮,到现在才不得不承认是自己目光短浅。


古今之言


武昌起义以后,清朝无人可用,不得不请袁世凯出山,先授巡抚,再予总督,袁世凯终究不肯,隆裕太后只能让其担任总理大臣,袁世凯出兵以后,牛刀小试就败革命军于汉口,这个时候,袁世凯故意停了下来,反而劝清庭退位,以保证清庭的安全,生活名义逼清朝退位,另一方面又和孙中山谈判,共建共和,终于和平解决了清朝问题,孙中山辞去非常大总统,由袁世凯担任民国大总统,这个时候,袁世凯如日中天,但是,当时有一个叫扬度的人劝袁世凯做皇帝,而当时的国会也赞成袁世凯称帝而袁克定也把假报纸给袁世凯看,上面都是全国各个省支持袁世凯称帝的新闻,而袁家有男子都过不了59岁,扬度就说只要做了皇帝,就可以走出这个怪圈,就可以长命百岁,而袁世凯以为既然天下人都要他做皇帝,那就做吧!而体制也是仿照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没有想到,做皇帝以后,就有冯国璋,段祺瑞,等人的反对,这些人反对的原因,就是袁世凯只要做总统,大家肯定支持,袁一旦做了皇帝,其它人就没有机会了,只能袁家人做皇帝,无奈之下,袁世凯只能宣布退位,仍然做总统,而袁世凯只活了57岁,还是没有超过59岁,而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才有了蒋介石的北伐成功。所以袁世凯称帝虽然有误,仍是中华民国第一人,功劳是巨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