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會讓孩子感到自卑嗎?

x819969731


用我自己的經歷來回答,貧窮是會讓孩子感到自卑的,特別是如果父母引導的不對或根本就沒有引導過孩子對於貧窮和富有的理解,那麼孩子是很容易在心裡,在其他條件好的同學和小夥伴面前覺得自卑的。


我從小出生在農村,九歲前一直在農村生活,雖然農村裡也會有些貧富差距,但是並不會太大,而且因為大家都生活在那樣的大環境之下,所以心裡並沒有產生什麼自卑感,反而每天都過得很開心。但是後來隨家人搬遷到了城市裡生活,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環境,和很多新鮮的事物,以及更好的東西,再對比自己的境況,就產生了天壤之別,也從那時開始在心裡埋下了自卑的種子。


是當我穿著跟別人收撿過來的衣服去上學時,發現同學們都穿著很合適自己大小並且漂亮的衣服時,我的內心在自卑;當我跟媽媽在街邊擺攤賣菜賣水果時,看見同班的同學從我面前走過看我的眼神時,我的內心在自卑;當我去同學家玩,看見她家幾層高的漂亮樓房時,想起我的家又小又破,我的內心在自卑。


這種自卑心理從九歲來到城裡一直延續到我上班後,以前回想自己小時候的日子,總覺得好苦,因為對於貧窮和富有的不正確認識,讓自己自卑了那麼多年,在他人面前總是畏畏縮縮,顯得很不自信。其實到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時我親愛的媽媽能花一點時間,跟我好好聊聊我們的生活與他人的差距,引導我對貧窮有一個正面和積極的理解,我其實就不會那麼自卑了。

現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一樣的是我們家與他人家也有貧富差距,孩子現在還小,沒有太多對貧富的概念,但不一樣的是因為我自己小時候有那樣的體驗,所以我知道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問我:“為什麼我們家沒有別人家有錢時”,我知道是時候該對他進行貧富的引導和教育了。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Nicer個人成長


小時候,我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家裡只有爸爸一個人有工資,才29塊,所以我理所當然的穿姐姐剩下的衣服鞋子從我記事起,到上高中,幾乎都是穿姐姐的衣服,印象很深刻,從小到大,我媽給我買過兩次衣服,一次是同村的我同學和我媽去市場,人家買了兩件,結果回來她姑娘只要紅色的不要綠色的!我媽就給我買了,還有一次是一個套裝的運動衣,那是過年的時候,村裡的阿姨一起去買,買三套能便宜,我媽給我買了一套,呵呵!我從來沒有怪過我媽,我知道家裡條件不好,父親跟別人父親不一樣,父親工傷一個胳膊截肢了!我很心疼他!!從小就知道對於我父親要比別的孩子對他父親要更感恩,但是要求要最少!我奶奶帶大我的,她非常善良,經常給我寬心爸媽的艱難!雖然是這樣,可是我骨子裡深深地自卑,總是記得小學時候老師找我談話,全班同學都買校服,我沒有!人家大合唱表演節目我就在教室裡看著!我穿的棉鞋是我媽媽的皮鞋還有一點點跟,因為下雪不會溼,所以我必須穿!我哭了好多次,有一次讓我同學看見了,笑話我了好多天!書包也是5爺爺用補鞋的皮子釘在一起的!同學把我書包翻出來扔在地上!!現在長大了,這些事情都不重要了,不過我覺得我還是不喜歡跟別人接觸,特別是有錢的人!😊😊😊也不喜歡人多的地方,覺得很不自在!!現在過得還好,不過有些東西已經在骨子裡了!!!


褚雪蘭1


會的,哪怕表面表現得特別的驕傲,但骨子裡還是有著一絲自卑,用一層又一層的自尊將自己包裹起來。我自己就是來自大山深處,骨子裡的自卑有多重可能只有自己知道。還記得第一次看別人在英語課堂上的談笑自如,自己只能在角落默默揹著單詞。第一次參加學生會,看著那一欄愛好特長,別人都寫得滿滿的,而自己只能寫一個愛看書時的無奈,看著面試那天,周邊的人在學長學姐面前款款而談,而自己緊張得頭都抬不起來。哪怕最後自己也進去了,原因僅僅是因為我是報了這個部門的唯一一個女生,帶著這個理由我一年的學生工作更是不願意將自己暴露在人群面前。

從以前覺得家裡貧困怕別人瞧不起,到逐漸習慣這種自卑。慢慢的成長過程中,絕大部分時間自卑還是伴隨著我。我想貧窮會更直接地告訴我:沒傘的孩子跑得比別人快。


每天一點YOU


被金錢和壓彎了腰的人好多,我從小家庭條件就差,三個妹妹一個弟弟,而且家裡出過一場噩夢,散盡家財,但從來沒有自卑過,從來沒有,當別人穿著名牌,吃著好吃的,去ktv,聚會,儘管我什麼都沒有也沒自卑過,反而我很驕傲,從小比同齡的孩子懂事省心,親戚都會誇我,讓同齡的表姨哥跟我學學,成績永遠名列前茅,我永遠記得同宿舍一女生說的一句話,她說為什麼我看你上課都在玩睡覺成績還那麼好,這就是我驕傲的資本,即便是窮也會出人頭地也會光芒四射,窮才會嚴格要求自己,我一直在要求自己優秀,不管哪方面,不管是上學還是現在身邊追求者無數,我變得優秀我身邊的人也就優秀了,別人有錢,我有了很多你用錢換不來的東西,為什麼要自卑呢,我只看到很多人羨慕我



1314zs小陳


會。

當我們想做某件事或達成某個願望,可總是力不從心的時候,我們就容易沮喪,長此以往,就產生自我懷疑和否定,以及,自卑。

活在社會和群體中,人是沒辦法避免比較和對比的。

從小到大,其實我們都在比較中生活與度過。

  • 小時候,這家孩子有玩具,那家孩子只能玩泥巴;這家孩子有漂亮的新衣服,那家孩子只能淘皺巴巴的舊衣服穿在身上,甚至尺寸大小都不合身;

  • 長大些,這家孩子學習成績很好,父母老師都誇讚,眼看著是衝重點大學的料,那家孩子學習成績很差,父母老師都嘆息,眼瞅著大學是沒指望了;

  • 再到後來,那個同學一個月三五萬,那個同學工作多年還是五六七八千。


這些都是沒辦法完全迴避的,你見與不見,它就在那裡,無聲也無息。

現在的小孩子尤其敏感,社會總體風氣又比較浮躁,很小就開始攀比了。

在一個群體當中,小朋友們肯定會經常性地交流與討論,即便不一定是正式的。

在交流和討論之中,差距就逐漸得以顯現,比較自然就會衍生。

還記得前段時間媒體報道的:“我太優秀了,我爸媽根本配不上自己”嗎?

現在的孩子大多很好強,凡事喜歡爭個高低勝負,你說孩子心理難道會一點情緒都沒有。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我們對孩子要求這要求那,要人家考年級前多少名,那孩子不也可以要求你年薪多少十萬百萬,或者開個奧迪奔馳之類的。

所以,我覺得,家庭條件固然是一個方面,父母對子女無條件的愛和溫情是重要的一個方面。

貧困固然可怕,缺愛尤為恐怖。

很多研究都表面,真正可怕的不是貧困,而是貧困卻又沒有溫情的家庭,這種環境對小孩的影響才是非常恐怖。


馮起升


曾經遇見一件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一次和朋友去吃火鍋,鄰座的好像是一大家子,幾個大人帶著幾個孩子,吃著吃著其中一個爸爸開始吼自己的兒子,

"吃火鍋這麼熱,快點脫外套!"

"你不熱嗎?別人都把外套脫了,你一直穿著幹什麼!還不趕緊脫了! "

"我說你幾遍了,不聽是不是,你不脫我幫你脫!

座位上的小男孩漲紅了臉,眼圈也紅了一大片,好像快哭了一樣,在半推半就之下被爸爸公然脫了外套,裡面是一件很可愛印著梅花鹿花紋的粉紅色毛衣,這時同桌的小女孩衝著媽媽喊:"媽媽,媽媽,弟弟穿的不是我的毛衣嗎? "

此時男孩的爸爸一臉無謂的大笑 "一直讓他脫衣服他偏不脫,原來裡面穿了他姐的毛衣啊,這小子覺得丟人了,不好意思啦,沒出息的玩意兒,見不得人!"

桌子上的親戚也在隨聲附和著,"不就穿了你姐的毛衣了嗎?有什麼啊,你從小到大,哪件衣服不是接你姐穿剩下的,這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這麼虛榮啊 "

"好了好了,別說了,孩子還小,趕緊吃飯吧,菜都涼了。"

沒一會,大家好像忘了這事似的,依舊有說有笑吃著火鍋, 再看眼那桌家庭,從著裝到飯桌上的交談,男孩一家經濟條件明顯不如其他幾個親戚,吃完飯,打包後的食物也是都給了男孩一家。

再看一眼那男孩,儼然不再像剛才那副跟爸爸奮爭的模樣,耷拉著腦袋,一言不發幫媽媽打包著食物。

大人似乎忘記了剛才的小插曲,可我能夠想象到孩子的心裡已經受到了巨大傷害,那份脆弱的自尊心被父親踐踏的支離破碎 。

作為一個旁觀者都能感受到孩子對待貧窮的那份自卑感,平時父親在家對孩子貧富方面的教育可想而知,孩子就是意識到了自己家庭和別人家庭產生物質上的差距,所以才會自卑,那麼孩子怎麼意識到了? 答案在你身上。

孩子很小的時候是否有問過你

" 為什麼咱家房子比別人家小啊?"

" 為什麼其他小朋友放學都有車來接,我們家為什麼沒有車啊?"

"為什麼我要玩哥哥姐姐玩過的玩具,穿剩下的衣服啊?"

媽媽我想買這個,為什麼不給我買啊?"

你是否都是這樣回答的,

"太貴了,咱家條件不好,買不起。"

或者有意無意的在孩子面前哭窮,

"要什麼玩具,你知道爸媽賺錢多不容易嗎?"

"省吃儉用給你報興趣班,你還不好好學!"

"家裡沒錢,以後就靠你了!"

父母也許認為讓孩子知道家庭經濟情況,可以理解家長賺錢不易,體會父母辛苦,養成勤儉節約好習慣,以後培養個有出息的孩子。

但殊不知這種思想教育,從小就在孩子心裡埋下了自卑的種子,讓他覺得因為物質上的匱乏低人一等。

我們作為家長,無論生活上有多艱辛,這一切並非孩子造成的,孩子不該揹負這個包袱。

前面那個火鍋男孩如果父親平時多加引導,告訴孩子, 我們家的條件雖然跟姐姐家有差距,但是爸爸媽媽對你的愛一點都不會少,姐姐長大了衣服穿不下了扔掉很浪費資源,我們可以繼續再利用, 而不是一味的告訴孩子,因為家裡窮,你只能接受這些。

要知道父母的愛和回應才是給予孩子自信心的源泉。

我非常喜歡《當幸福來敲門》裡的黑人老爸克里斯,

他在自己事業不順,窮困潦倒之際, 沒跟兒子說過一個苦字,而是教育兒子: 不要灰心,要捍衛夢想。

沒地方住帶兒子在地鐵公廁過夜時,告訴兒子這是為了躲避恐龍進了山洞-----



有時候善意的謊言,待孩子真正明白的那刻起,也是他成長的瞬間。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爆炸實驗室


爆炸實驗室


說說我自己的感受。貧窮本身並沒有讓我感到低人一等,或者自卑,但是我仍然會在很多人面前自卑,或許與貧窮有關係。

貧窮和富裕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成長環境,在物質條件匱乏的環境中,沒有太多條件可以讓我接觸太多東西,當然父母也是盡了他們最大努力給我最好的。接觸的東西少,見過的世面小,當別人談起某些東西的時候,那是我從未觸碰過的世界,說不自卑只是騙自己的。

我想起了北京愛情故事裡面的石小猛。這是一個讓我震撼或者是共鳴的角色,就算沒有人瞧不起自己,但內心的自卑感卻揮之不去。

當然,自卑不一定就是壞事情,有自卑情緒也不一定就無可救藥。有的時候自卑可以轉化為奮鬥的動力,可以促使自己努力向上,當然千萬別走偏了方向。


瞎說


有句話:有錢人家的孩子大大方方小氣,窮人家的孩子扣扣索索大方。我出身農村,生長在北京,從上學就感受到城市孩子和自己的不一樣,窮人孩子很容易就產生自卑心理。你想想,小孩子在什麼時候容易開心,就是有他的小夥伴都沒有的東西。

在我那個年代,一個MP4、家裡有一臺臺式電腦、交作業的時候可以驕傲的帶儲存在軟盤裡的資料,而不是手抄的歪歪扭扭的資料;我就是看著別人討論那款MP4好用、哪個電腦玩遊戲更好的小學生。

在班裡,自然而然就分成兩個階級,一個是北京人的小團體,一個是農村人的小團體。兩個團體從不干涉,我不懂你的電子產品不懂你們說的潘瑋柏周杰倫,你不懂我為什麼買根冰棍都要偷偷摸摸不懂為什麼我從來都不用上補課班。

一次,班裡的小土豪過生日,邀請全班同學去他家開派對,邀請我的時候我欣喜若狂:第一次參加生日派對!要知道我過生日頂多媽媽搞點好吃的,從小到大最豪華的一次是去麥當勞點了20多塊錢的漢堡套餐……當時小土豪的家讓我驚呆了,現在想想應該也就是普通的裝修風格,但是對於和父母蝸居在15平米的出租屋內的我來說,簡直是重塑三觀……在他家就戰戰兢兢,城裡孩子就放的很開,我在沙發上坐著不知道要做什麼。

最後他們提議去KTV唱歌,我擔心回家的打車費太貴就委婉的說我父母擔心就沒去了……

總之,我覺得現在小孩子的驕傲我相信不是誰得成績好,而是誰會玩、誰的小夥伴更多,而沒有很多物質條件的小孩子很難做到。所以在無形中小孩子就有了比較。大人們也不用擔心,我們應該教育孩子不要太注重物質上的比較,拋棄和有錢人家的的孩子的天然隔閡,和他們不帶偏見的交往。




Simon醬板鴨


貧窮不一定會讓孩子自卑,家長總是抱怨貧窮,不去想辦法改變貧窮會讓孩子自卑。

我原來的室友小麗從小家境就非常一般,甚至可以說是貧窮。小麗生活在一個四線城市中,爸爸在90年代就下崗了,然後就四處打工。媽媽只是一個皮鞋廠的工人,每天起早貪黑也掙不了幾個錢。一條街的小朋友們普遍都比我小麗的家庭經濟情況好,其他小朋友穿新衣服,用好文具的機會比小麗多太多了。但是小麗不管和誰打交道都不卑不亢,絲毫感覺不到她在自卑。因為小麗的家庭很溫暖,爸爸媽媽都在努力的工作,尤其是她的媽媽,在這樣的條件下,還將家操持的井井有條。

小麗經常說,她非常感謝自己的父母,在她都覺得和其他小孩比自己什麼都沒有,而感到失落,不公平甚至憤怒的時候,她的媽媽從來都不急不躁,只是說:只要我們好好努力,這些都會實現的。所以小麗一直也非常體諒家人,學習成績非常優秀。她上大學的時候,家境依然很一般,但是她從來不覺得自己矮人一等,她說,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去生活,大家都是一樣的。所以小麗和任何人打交道都不卑不亢。她的這種坦然,反而讓周圍的人很喜歡她,和她相處起來很舒服,還對她多了一分敬意。

她的父母最成功的就是接受了現在貧窮這個事實,並且不在孩子面前抱怨它,而是給孩子做出做好的榜樣去改變它。所以,孩子不但不自卑,反而更有同理心,更有勇氣。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和貧窮無關。


子涵麻麻


關於只是貧窮產生自卑的問題,因為是一個普遍現象,小時候窮,我舅舅是在煤礦工作,那個時期在農村的工人身份是很不簡單的,一年,我父母帶著我們去舅舅家過他的生日,他的孩子都不喜歡和我們玩,家裡有幾個村裡唯一彩色電視,但是我們看不到,因為他根本就不開,我比較調皮,去開電視,我舅母一把把我拉開說“壞了你陪的起嗎?”我媽當時還教訓了我一頓,自卑,因為窮,在父母的眼神裡,在孩子們的心裡,我們那個時期連黑白電視都沒有,看電視都是去鄰居那裡,後來上學讀書,冬天冷,鞋子不過就是膠鞋,根本不保暖,看著同學有的都是保暖鞋了,自己腳冷專心的疼的發抖,但是,卻裝作無事,這就是自卑,但是,有時候自卑並不是壞事,有可能是你前進的動力,改變自己,,,,現在想起小時候的貧窮,那種無知,無奈,無助,那種渴望美好的嚮往,改變自卑,只有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