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觉得婆婆在跟自己抢孩子?

瘫瘫瘫瘫瘫


说实话,看到宝妈的描述,特别是奶奶说宝宝想吃她的乳房,感觉也有点恶心的。

宝妈,感觉你可以跟老公交流一下,首先老公要理解你,看看能不能让你老公跟他妈妈交流一下,孙子肯定是会跟她很亲,但毕竟养育孩子的,更多的还是妈妈。

当然,跟老人家讲的时候,语气还是要缓和一些,另外,宝妈和老公平时对婆婆多一些关心,让她从你们这里获取更多的关爱,应该就不会把关注点都放到宝宝身上了。


养娃学习成长记


其实也不一定是占有欲太强,婆婆也不一定是想抢走孩子,月子里是一个很特殊是时期:

1、孩子除了吃奶就是在睡觉,清醒的时间不长,吃奶的时候妈妈抱着,睡觉的时候要在床上,婆婆能抱到孩子的时间很短,对孩子还没稀罕够,能抱孩子的时候会激动得自己抢,对于一个盼了孙子十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人来说,好像还算正常。

2、新手妈妈也处于不是很稳定的阶段,刚开始这种睡劳累的状态的不适应,然后又会胡思乱想,所以在其他时候挺正常和能接受的事情,在月子里就被放大了。

月子里宝宝都是我一手照顾的,除洗澡和洗衣服外的所有事情,婆婆基本帮忙宝宝洗澡和洗衣服外,就不需要顾宝宝,然后寒冬腊月里,我家宝宝天天都洗澡。

宝宝吃奶的时候,婆婆倒不会想抱走,但很多时候她就在旁边看着,直到我劝她去休息或干嘛。

我现在没有和婆婆住一块,偶尔回去玩,我会在婆婆想抱孩子前,就把孩子抱给她,让她带去玩,然后我就自己玩去,全当给自己放假。

所以有觉得婆婆在跟自己抢孩子,应该只是月子里比较特殊而已,等孩子再大一些可以玩久一点的时候,主动让婆婆抱,就当作休息了。

欢迎评论、转发,并关注我的头条号@晨意微凉(在今日头条APP首页,搜索栏输入“晨意微凉”,搜索后,点击“关注”即可。)


晨意微凉


1. 产后的心理落差

  生孩子前所有人都是围着孕妇转,等生完孩子后,无论是家人还是前来看望的朋友,都更关注小宝宝。这时候新妈妈就会产生一种心理落差,认为自己被忽视、冷落,从而变得敏感多疑。

  2. 母亲的天性所致

  “护崽”仿佛是所有母性的天性,无论是小动物还是人都是如此。就像家里的狗狗生小崽时,即便是主人上前抚摸小幼崽,母狗的眼神中也是带有戒备的。产后是女性最脆弱的时期,同时攻击性也比较强,把婆婆当作抢孩子的假想敌也实属正常。

  

  3. 婆婆界限感模糊

  看到自己的孙辈出生,那个小模样让她想起了自己儿子小时候,激发起了婆婆的母性,自然对小宝宝格外的疼爱,恨不得时时刻刻抱在怀里。这时婆婆的心被喜悦和激动占据,界限感很容易变得模糊,会无意识的伤害到新妈妈,让新妈妈有一种孩子被“抢”的感觉。新妈妈可以告诉老公,让他来做婆婆的思想工作,大部分婆婆应该都会理解的。

  更多早教育儿资讯,请关注“小评果快乐育儿”。


光芒四溅的昵称


为什么中国婆媳关系容易出现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缺乏界线感。

很多育儿专家都提倡孩子多和母亲亲密接触。婆婆的过度介入并不是好事。即便她再爱孩子,抱得再多。也不能磨灭孩子对妈妈的天生依赖。

所以,在孩子出生的初期,妈妈真的要多和孩子接触。这对他以后的心理和智力发育都有好处。

婆婆出现这些过度行为,很有可能是因为主观地只关注到自己感受,而没有客观的分析孩子的具体情况。


单从你举例说的奶奶带睡的这个问题,可用西尔斯育儿理论告知婆婆。告诉她,妈妈陪睡对孩子的诸多好处。比如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自信心以及独立感建立等等。

越是爱孩子,越应当站在孩子立场考虑问题。而不能只想到自己的感受,一味的从孩子身上获得快乐。

婆婆刚接触孩子,爱不释手是本能。妈妈应该不断的强化主体意识,让婆婆意识到,妈妈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但也不必争锋相对。

在爱的前提下,适当的依据科学育儿理论,好好沟通,耐心的,有决心的,有原则的,对待养育孩子的问题,最终才能形成良好的育儿习惯。养育出健康优秀的宝宝。


爱落落


说说我坐月子时,婆婆也是一直抱着不撒手,不让孩子吃一口母乳,前三天孩子没吃上奶,我的乳房涨得跟石头一样,出于尊重我和老公还不敢顶撞她。

后来我妈来了,我妈说让孩子吃奶,我婆婆也不好拒绝,后来就全母乳了,孩子吃奶就想找妈妈,婆婆抱着就哭,她都吃醋了。

后来我要上班,婆婆要把孩子留在家里,我说我带走自己看,婆婆说,咱看谁抢的过谁!这是婆婆的原话!



婆婆抢孩子,主要有三个原因:

1、中国的婆婆貌似有义务看孩子一样,不得不看,又不想跟媳妇去城里看孩子,如果孩子不找妈,只亲奶奶,那主动权就在奶奶这里了。

2、婆媳关系本来就有千古的迷之仇恨,互看不顺眼,又都疼孩子,同住一个屋檐下,说的极端点就是敌我交战,宝贝就是一个据点,谁都不想让最亲的小宝贝跟“敌人”亲近,谁掌握了这个据点,谁就有话语权。

3、儿子长大了,娶了媳妇,跟父母的联系就少了,母亲是失落的,所以孙子的出生就像是给老人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亲情,她想找到这份亲密无间,也想和儿子联系更紧密一点,归根结底,她是爱儿子和孙子的,没想到忽略了儿媳的感受。



我是西西妈妈,为您解答 : 孩子怎样变聪明?怎么培养好性格?交际能力如何提高?如何读懂孩子心理?


西西妈妈亲子育儿


抢孩子的背后其实还是婆媳矛盾,是一场在育儿话语权上的争夺。不是你的占有欲强,这确实是很多宝妈的共同感受。生下孩子之后,很多宝妈都感觉婆婆在跟自己抢孩子。一个孩子的出生意味着一个家庭的权力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对于中国的家庭而言,大部分家庭的资源都会向孩子倾斜,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婆婆和媳妇抢孩子只是一个现象,这背后还是在新的家庭结构中话语权的争夺。婆婆想籍由在孩子问题上的主动,继续能在小家庭中掌控话语权。抢孩子的背后还是婆媳问题,婆婆天然的会与媳妇争夺小家庭的主导权!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小编作为过来人,来说点个人经验供大家参考。

首先,不要慌,不要怕!

你是孩子的妈妈,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在孩子的问题上,当妈的天然具有话语权。这个谁也夺不走。这个底气得有。女人柔弱,为母则刚,没什么好怕的。

有些婆媳冲突必须迎面直上,该坚持的要坚持。

婆媳相处的舒适区是经过多次交锋后,大家心照不宣接受的结果。你不亮出自己的底线,对方也不可能知道,对吧?当你觉得婆婆的做法让你不舒服了,应该让她知道。

举个例子:有一次孩子夜哭,比平时哭得厉害点,我公公婆婆强行要进卧室来看,还要抱走孩子。当时,我跟老公一个穿着薄睡衣一个就穿着一条四角裤,当时我心里就炸毛了。这生活还有没有点界限?隐私不隐私的先不说,强行把孩子抱走是几个意思?

我当时脸色也不好看,把他们打发走了,然后反锁门,以后每晚睡觉必锁门。第二天,让老公出面跟他们说不能再硬闯卧室的事。

类似的冲突有过几次之后,基本上让婆婆在孩子的问题放手了,任何和孩子有关的问题,还算比较能听得进我的意见。婆媳关系不可能一上来就是舒适区的,遇到育儿问题尤其是。看上去风平浪静的婆媳关系都是一次次交锋的结果。所以,不要怕。

想要婆婆听你的,自己要担起育儿的责任。

所有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既然我们不想被干涉,那就要承担起所有的事情和责任。平时总是听到有些妈妈在抱怨:“我老公说XXXX,我婆婆说XXXX,我没办法啊!他们联合起来逼我啊!”每次听到这种话,都很无语。老公要这样,婆婆要那样,你自己呢!你的主见在哪里?

很多宝妈抱怨在家里没有话语权,说什么老公和婆婆都不听。这个话语权从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平时管得少的妈妈,关键的时候又怎么能从婆婆那里夺得话语权呢?就因为你是孩子妈,就得听你的?

当你觉得自己在宝宝的事上没有话语权,就该反思一下自己,平时真的对宝宝的喂养和教育负起责任了吗?一个平时退让畏缩决策得少的宝妈,关键时候是不可能有多少话语权的。平时多陪陪孩子,多承担育儿的责任,付出多的人在宝宝的教育问题上才有说话的份量!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儿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育儿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


孩子王育儿顾问


这是婆媳常见的冲突,“抢孩子”从一定程度就是一种所谓的“看门人情节”,指所有照顾孩子的人,不论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是爸爸妈妈,甚至是家里的保姆,都会不自觉的产生竞争与排他的情绪,养育中的每一方都试图给孩子他自己认为最好的照料并坚定不移的认为他自己是做的最好的。简单的说就是排他心理,争宠心理,谁都想作为孩子心中的第一位。

所以这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婆媳问题的一大起因,只是有的不会表现那么过分,有点就比较极端,我有时候也是觉得婆婆怎么老是在孩子面前争宠,把握孩子话语权,孩子要怎么打扮,怎么穿着,怎么喂养,怎么教养,都是坚持自己的建议,忽略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

当我遇到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子解决的,首先,婆婆不是我妈,但是我的孩子也是他的孙子,而且隔代养育,更多的是无底线溺爱,这是客观的事实,我们要心里有底,其次,不需要争夺,把时间花费在不必要的婆媳争宠时间,而是把这时间用来陪伴孩子,最后,用心的陪伴,血浓于水的亲情,尽力的养育,正常做好这几点,父母永远都是孩子的第一位,是谁也拿不走的,想我,在家,我家娃就谁要不要,就要妈妈,哈哈,婆婆很吃醋,天天想抱娃,可惜成功几率不高,这就是不需要争夺,就胜券在握哦。


职妈育筱娃


看完才知道,原来都是这样的,没生孩子前婆媳关系好,生了孩子后就有种抢孩子的感觉😂😂儿子现在两个月,出门洗澡打预防针推车出去的话婆婆就要推着,抱着出去的话婆婆就要抱着,两个月了,我从来没推过儿子🙄🙄有一次打预防针时婆婆抱着去的,中间宝宝饿了,我喂了一会睡着了,我就抱着,婆婆说给我吧,我说马上睡了我抱着吧,上车后,婆婆说给我报吧,你歇歇,我说不累,到家楼下下车,婆婆又来了,给我吧,我给抱上去,我有点生气了,给你给你,看着宝宝说你奶奶都急死了,跟奶奶去吧😡😡😡😡。还有一次去洗澡,我和婆婆都带口罩帽子,到地方她就抱着,我站着看,营业员就叫我,唉那个宝宝姐姐,给你票😓😓😓我说叫我的嘛?我是他妈妈。营业员有点囧,啊?我以为抱着他的是妈妈,你是姐姐呐。还有很多,太长了,不写了。唉,总之,以后娶儿媳妇我一定吸取教训。


老刘家小


感觉婆婆跟自己抢孩子,相信很多宝妈都有这种体会。特别是发生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其实换个角度来想,这个问题不难理解。

1【婆婆的无力感】

宝妈们都是有孩子的人了,不妨想一想,如果你变成婆婆那个年纪,看到自己亲手养大的儿子被另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人领走,日日夜夜和她相伴,和她组成新的家庭,过起了甜蜜的生活。再想想以前儿子可是跟自己最亲的,那种心酸的落差,那种空巢的孤独,说她不嫉妒你这个儿媳妇那是假的。


而且正常情况下,孩子长大后都是跟父母的亲密关系大于跟爷爷奶奶的亲密,所以站在婆婆的角度来说——我的儿子和她日夜不离,我的孙子也爱她远多过我。还是挺可悲挺无力的。没办法,自然法则就是这样。所以这样想想,婆婆为什么有些“抢孩子”的感觉,还是因为自己太无力,太急切地想抓住一些什么来对抗年龄带来的恐惧!
2【婆婆的价值感】

为什么说孩子小的时候,婆婆更容易抢孩子呢?就是因为婆婆有一种“过来人”的自豪感,她用她引以为傲的育儿经验来与新手妈妈“PK”。特别是当新手妈妈茫然无措的时候,她就会用她的育儿经验接手,常用词就是“来来来,还是我来吧”,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种“还是得靠我呀!”、“用着我了吧!”的价值感!



这点我很有体会,回想当初,孩子七八个月之前,总感觉孩子跟奶奶比跟我亲,我还特意上网搜解决办法……那时候孩子奶奶也是一有空就抱孩子出去。而且事事都要她亲力亲为,好像我做的就不行一样。比如给孩子洗澡,她得抱着孩子,怕我抱着孩子,孩子会淹着;比如下台阶,她得抱着孩子,然后一家人众星拱月一般围在她周围,有时候我说我抱吧,她会直接来一句“不用啊,我怕你抱不好摔着”;比如给孩子喂饭,也是得由她控制饭量,因为在她心目中让我喂的话,孩子会吃不饱……

3【怎么办?】

首先不要太过焦虑,因为孩子都是跟妈妈比较亲,婆婆就是再抢,也挡不住孩子慢慢大了之后,会自己选择跟妈妈玩。听过周围很多婆婆、姥姥吐槽“只要妈妈回来了,就不找我了”、“还是跟妈亲啊”


其次,等慢慢熟悉育儿的各方面之后,可以在育儿上表现得更自信、更强势一点。让婆婆相信你完全可以做的比她更好。

最后,为了更融洽的家庭关系,避免恶性争夺,可以在婆婆面前多提一提让丈夫、孩子孝顺爷爷奶奶。这是给老人最大的一颗定心丸,看到你这么重视她。她会很放心地让你去管孩子!


育人育己漫漫行


新手妈妈和婆婆关于带孩子情况,身边有两种情况很普遍。

一种情况就是上述提到的,总觉得婆婆在跟自己抢孩子!抢着抱孩子,抢着表现谁更爱孩子,比着孩子更离不开谁,比着谁的育儿方法更正确,更实用!

另一种情况则完全相反,宝妈巴不得婆婆带走孩子,自己可以休息。晚上希望婆婆带宝宝睡觉,白天也希望婆婆把孩子带出去玩,总之,抓住一切机会,想让婆婆带孩子出去,给自己腾出时间休息。

这两种状态并不能说谁就真的完全对或者完全错,只是心态不同罢了。

1、每个宝妈心态不同,每个婆婆心态也不尽相同,根据自家情况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可。

2、宝妈爱孩子,婆婆爱孙子都天经地义。孩子不会因为爱了奶奶就不爱妈妈了,也不会因为爱妈妈就不爱奶奶了。有偏差,要么是因为大人传达的偏见,要么是孩子自己感知不同。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辨别能力。

3、宝妈有教育孩子的义务,但没有必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全部。宝妈除了是妈妈,还是妻子,女儿,媳妇儿,朋友,或者还有同事等其他身份。身上的每一种身份都兼带着责任,需要去维护和承担。别因为妈妈这一个身份太累。

很感恩上帝给我安排了一个非常好的婆婆,我们家婆媳关系非常融洽,一起带宝宝也没什么矛盾。祝大家都可以幸福地陪伴孩子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