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额图和明珠为什么叫魏东亭魏大人?

NOKIA25451581


魏东亭是小说和电视剧之中虚构出来的人物,在康熙的一生之中,特别是他刚刚登基的几年,魏东亭是忠臣也是益友。魏东亭的父亲魏承谟是康熙的老师,而他从小就是康熙的伴读,一起长大的情谊康熙是非常看中的。而且康熙对魏承谟的教导也是铭记在心,十分尊重。无论魏东亭身在何位,都是康熙非常信任的人。

在电视剧之中魏东亭是康熙的得力助手,在年轻的时候,基本上重要的事情都是和他商量的。比如在擒鳌拜这件事上,魏东亭就是第一功臣。魏东亭首要的职能就是保护康熙,多次为康熙筹钱,立功无数,康熙也曾经许诺以后他在朝中的地位不会比索额图明珠低。而他终究还是为了国家从从封疆大吏被贬为台湾县令。

有人说康熙的魏东亭就像雍正的年羹尧一样,除了都是汉八旗,也是皇帝心腹中的心腹。所以索额图和明珠对他十分尊敬,见面都要喊一声魏大人。从古至今,谁会对皇帝宠信的人不尊敬呢?就算是个得宠的太监、乳母官员们也不敢乱得罪吧。

在康熙王朝之中,魏东亭这个人物忠心,聪明,能文擅武,最后病死,是一个正面形象。而在雍正王朝之中,他倚老卖老,为官不正,最后被逼自杀。其实两部小说之中魏东亭都是病死的,也符合他的历史原型曹寅的结局。

二月河其实玩了个文字游戏,魏东亭和曹寅的名字乍一看没有什么联系,而曹寅字楝亭,曹魏又常常被人连称。

曹寅的母亲在康熙刚刚生下时就被选中做了康熙的保姆,曹寅的少年时代确实和康熙多有联系。他十七岁就做了康熙的侍卫,康熙刚刚坐上皇位没多久就将他提拔成了江宁织造,后来又赏过蟒袍又赏过一品尚书的官衔,还亲手写了匾额上次给他。曹寅的荣耀一直持续到后代身上,他和儿子连任江宁织造近40年。

曹寅一个汉人坐上了当时满人才能坐上的职位,而且受康熙宠信这么多年。在朝中,满人觉得他是汉人与他疏远,而他因为和康熙的关系才被封了大官,对通过正途一步步爬上来的汉族官员所不齿。史料记载,曹寅并没有魏东亭这般好的待遇,他出门都在看书,基本上不会抬头。这样一来就避免其他官员向他行礼了。曹寅是在满清之中的一个汉臣典型,他的官场生涯皆在这种自卑和矛盾之中,他也经常将这种悲愤写在诗句和与好友亲人的信件之内:群往往避僚友,就中唯感赋登楼。


木剑温不胜


在《康熙王朝》中,索额图和明珠一个是康熙的老岳丈,一个是康熙的大舅子,在朝中也是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大臣们都尊称他们为索相,明相,而魏东亭只是康熙身边的一个伴读,在索额图和明珠跟前只是一个小虾米,为何索额图和明珠却尊称魏东亭为魏大人?

先看看《康熙王朝》中魏东亭何许人也

魏东亭的父亲是魏承谟,在剧中是康熙的老师,而魏东亭和苏麻喇姑从小就在康熙身边,一个是康熙皇帝的伴读,一个充当了康熙姐姐的角色,是康熙身边最为亲近的两个人。是康熙的朋友,魏东亭在康熙捉拿鳌拜的时候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待康熙这个发小是忠诚不二的。在以索额图为代表的太子一派和以明珠为代表的大阿哥一派的夺嫡斗争中,魏东亭没有站队任何一派,可以说是处在中立的一方,也在承担着替康熙监视周围一举一动的职能。

面对这么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索额图和明珠怎么敢得罪的,要连忙拉拢他才对啊,所以皇上身边的红人,虽然职务和身份地位不如他们二人高,但是康熙对他的信任程度却是他们二人所无法企及的。

在职务方面他被派到南京当了封疆大吏,这个职务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康熙祭拜朱元璋的时候,却让朱三太子钻了空子,准备了红衣大炮,准备轰死康熙,面对这个失误,康熙贬官魏东亭去当了台澎知县,一方面是康熙杀鸡儆猴,另一方面是台湾刚收复台湾,康熙身边没有可以信任的人,只有派魏东亭去台澎做知县了。




消失的月光


索额图,正黄旗人,索尼第三子,孝诚仁皇后叔父,世袭一等公。先后担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可以说是重臣、权臣、身份显赫。

明珠,正黄旗人,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祖父叶赫那拉·金台吉是皇太极生母叶赫那拉氏之兄,岳父,爱新觉罗·阿济格,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之胞兄,也是重臣、权臣、身份显赫。

这两个权臣、重臣、身份地位都很显赫之人,可以说除了皇帝外都是别人巴结对象,为何叫魏东亭魏大人,小编就介绍下魏东亭,就知道原因了。

魏东亭,历史上并无其人,是二月河小说《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中的虚构人物的人物,据说原型为曹寅。

历史上曹寅,是皇帝家的家奴,其父为二等侍卫,其母亲为康熙的保姆,自幼和康熙一同玩耍长大,和小说中的魏东亭相似,魏东亭作为一个伴读,却能够成为康熙的知己至交,同时在康熙学习的时候,伴读魏东亭也在学习,后来看出其也是个才德兼备之人。

所以说魏东亭是康熙的发小,亲如兄弟更是康除掉鳌拜的核心死士,是朝中人尽皆知的,属康的绝对红人,谁不极力巴结,卖力拉拢讨好?何况索、明这样的官场大弄臣,不会放过任何机会。

索额图和明珠虽位高权重,但毕竟是外大臣,而魏东亭是内大臣,这个与皇帝关系的亲疏,决定了他们必须高看敬重魏,不敢怠慢。这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也是俗话说的宰相门前七品官。

其次电视剧中看出,皇帝不提建议,只是最终决策之人,这就决定需要有个人抛砖引玉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大臣讨论,而魏东亭就是康熙抛砖引玉之人,他的话往往代表皇帝的意见,对于索额图和明珠这种官场老油条,且能不知,所以叫魏东亭魏大人。

其次两人彼此竞争,谁能先猜到皇帝的心思,谁就先对方一步,作为皇帝知己的魏东亭往往会是第一个知道的人。

最终,叫魏大人,不免为自己留后路,因为伴君如伴虎,官场险恶,关键时刻皇帝身边的心腹能替自己说句话,影响深远。

康熙王朝电视结局,康熙封其为毅亲王,同时其最后在龙床之上逝去,可见在皇帝心中的帝位,综上所述,小编觉得对于索额图和明珠这种官场老油条叫魏东亭魏大人也不足奇怪了。


惘然


虽然,当时从官职品级上,魏东亭的官职略低于索额图和明珠。但是,其实他们都知道,魏东亭和别的官不一样,因为他是康熙的心腹,是从小到大一起的玩伴和朋友。官场之上,迟早有一天会被重用。



而且,魏东亭作为康熙的禁卫军首领,在军事上才能卓越,康熙也对他十分器重。他们主仆情深,不仅仅是君臣之间的关系,因为从小一起长大,这份像兄弟般的情谊,感情分就已经高出旁人很多了。


再加上魏东亭为人朴实,很有上进心,所以官场上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同僚们都知道,总有一日他会超越大部分人。而且,作为官场上的同僚,互称大人也没什么不妥,就像现在,董事长称呼他“魏经理”,也没什么不妥,只是官场上的客气话罢了,这里的“大人”只是一个称谓。

历史上其实没有魏东亭这个人,魏东亭的人物原型是曹寅,但是曹寅一生只是个五品小官,文学创作需要这样一个与康熙朝夕相伴的大角色,所以,魏东亭就这样出现了。


历史密探


魏东亭是死在康熙的床上的,可见魏东亭与康熙的关系非同一般。有过这样经历的人都知道,如果你跟其他人一起睡,说明你们的关系是非常铁的。

事实上,在古代,老大跟小弟一起睡,还是一种表示亲近信任的方式,是笼络人心的好方法。刘备创业时,就经常和关羽张飞寝则同床,出则同车。

索额图和明珠拜见皇上之后,还说一句见过魏大人,魏东亭也坦然接受,可见这两人的地位是比魏东亭低的。如果是同级别的,不会用见过这样带点谦卑的词语。

就像你去上司办公室,发现那里有个上司的朋友,虽然没有统属关系,但知道他是隔壁办公室的领导,你也会恭敬打声招呼。在古代更是这样,当时等级制度非常严格,连衣服都不能穿错,行礼这种事更加不能搞错。

而索额图和明珠贵为宰相级别的人物,魏东亭的官职明显没有他们的大,为何地位比他们高呢。古代的地位不一定全部由官职大小决定。辈分也很重要,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中写了明朝文官见面论资历的场景,非常有意思,想必清朝也差不多。


桂西散人


看过《康熙王朝》的人都知道,索额图乃是康熙的岳丈,理所当然的就是朝廷中的重量级人物了。明珠的身份也不容小觑,是康熙的堂姑父,并身兼数职。


而魏东亭不过是以曹寅为原型虚构的一个人物,是康熙身边的一个伴读,身份地位远远在索额图和明珠之下。可就是这样一个奴才,却被索额图和明珠尊称为魏大人,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待有书君为大家一一解答。



一、索额图和明珠借巴结魏东亭来笼络君心。


索额图和明珠两人贵为皇亲国戚,自然深谙官场那套处事法则。只要是皇帝身边伺候的,哪怕是个太监宫女,都是轻易不能得罪的。因为他们在皇帝身边待久了,对皇上的脾性了解得一清二楚,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如此一来,朝中大臣为加官晋爵,得到皇上器重,就需从他们下手,通过他们的牵线搭桥,能够更加接近皇帝,从而实现飞黄腾达的目的。


魏东亭恰好就是索额图和明珠看中的那个牵线搭桥的人,因此见面时,他们对魏东亭毕恭毕敬,以便后续为自己所用。



二、魏东亭才德兼备,更给了索额图和明珠巴结的理由。


魏东亭虽是小小伴读,但从小与康熙耳鬓厮磨,并习以为常,对康熙的脾性了如指掌,因此两人的关系不是君臣,更像朋友。两人惺惺相惜,曾秉烛夜谈,康熙更是说过魏东亭将来有朝一日的地位不在索额图和明珠之下。


康熙说这番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魏东亭军事才能卓越,对康熙又衷心无二,是凭真本事吃饭的,因此深得康熙信任,是康熙的心腹。这样踏实敬业的人,职位晋升只是时间问题,甚至有一天还会超越索额图和明珠。


这样一来,聪明如索额图和明珠者还不赶紧巴结这只“潜力股”,扩充自己的势力。于是他们想方设法对魏东亭极尽讨好。


索额图和明珠巴结魏东亭,是为了将魏东亭这只“潜力股”收归门下,见面时尊称他为魏大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魏东亭只是身份低下的一个伴读,却能够成为康熙的知己至交,灵魂伴侣,彻底打破伴君如伴虎的常规,不能不跟他卓越的才能和忠诚的品性有关;


就是贵为朝中重臣的索额图和明珠对他也要毕恭毕敬,可见他在众人心中的地位是何等尊贵,才能在众多围绕皇帝身边乱转的人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中龙凤。


所以,在现代职场中,想要脱颖而出,拥有超强的能力和绝对的忠诚,一定会让你步步高升。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在历史大剧《康熙王朝》的设定中,明珠和索额图是康熙朝中两个权倾朝野的中流砥柱式重臣。索额图太子党和明珠夺嫡派之间的党争风波贯穿于全剧始终,他们之间的关系甚至决定着国家大政方针的走向。

围绕着明珠和索额图为两个权力中心,整个朝廷的大部分官员都分化成了两派。两个人都是浸淫官场多年、深谙权力交际的人精老油条,自然懂得“以人为本”拉拢人才和帮手为己所用的重要性。无论是京中要害部门的微末小官,还是各省督抚、封疆大吏,两人都不遗余力地拉拢。至于康熙身边的亲近人物,则更是两派千方百计争取的对象。

康熙的亲信,莫过于魏东亭、苏麻喇姑、容妃和后起的李光地、张廷玉两个新秀。尤其是魏东亭和苏麻喇姑,两人自小同康熙一起长大,小时候一同玩耍读书、侍候饮食起居,长大后一起除鳌拜、夺实权。他们与康熙之间的私人感情和信任关系,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企及的。老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皇帝门前呢?那就更了不得了。

连皇宫里扫地的低等小太监,明珠都一出手就是500两,对于像魏东亭这样每天跟在康熙身边,深得信任且能够准确知晓皇帝心思的心腹近臣,明珠和索额图自然视其为要全力拉拢的关键人物。就像康熙巡访山西时,地方大员喊苏麻喇姑“苏麻大姑姑”的道理一样,魏东亭虽然品级、地位远远低于明珠、索额图两个宰辅级的人物,但两人在对待这位康熙近臣的态度上,可谓是礼遇有加,从来都是“魏大人、魏大人”得称呼,从来不以对待下属后辈的姿态对魏东亭。

这就好比领导、首长身边的驾驶员,可能连个编制都没有,每个月工资也2000块都不到,但他们在外面总能被别人客气对待、给足面子。谨慎小心的魏东亭也很明白这两位重臣的心思,知道他们是为了通过自己掌握康熙的想法和动态。与被明珠和索额图逼得两头为难要上吊自杀的李光地相比,魏东亭更能把握住与明、索二人的距离,摆正位置、心态平和,从没有得意忘形的“飘”和“浮”,始终保持着对康熙的忠诚。

即便被康熙派到江南重镇南京,成为了手握大权的封疆大吏,面对明珠和索额图日复一日的书信往来、刻意笼络,魏东亭也至始至终没有掺和到太子党和夺嫡派之间的党争中。此举,更加深了康熙对他的信任,或许也让明珠和索额图对他产生了敬意。不管魏东亭是坚定操守,还是左右逢源地“吊起来卖”,他除了因康熙祭拜明孝陵时的红衣大炮刺杀事件,而被贬到台澎当知县的挫折外,其余的始终未在官场上失过手。

可即使是这次“贬官”,背后的深意也是耐人寻味。康熙明着是处罚魏东亭,其实第一层用意是杀鸡给猴看,震慑明珠、索额图,第二层用意让他到刚刚收复的台湾,就更是“委以重任”的安排了。魏东亭依然兢兢业业地主政台湾,收获的则是康熙更多的信任,晚年终于以“毅亲王”的崇高政治待遇得到善终。而此时的明珠、索额图、太子、大阿哥,都已沦为阶下之囚......


闲铲历史


因为魏东亭跟康熙是发小,关系很亲密。是康熙除掉权臣鳌拜的重要人物,是御前侍卫,可想而知他的地位有多重要。他还是朝政两派的中立者,或者说是康熙的密探,暗中监视中央大臣和地方官员的一举一动。所以,索额图和明珠不敢轻易得罪。他们也刻意巴结讨好呢。只可惜,后来魏东亭在南京主政时犯了错,康熙南巡到南京,圣旨说不要扰民,可魏东亭担心明朝余孽会刺杀康熙,还是实行封街闭户。结果,还是没有做到十全十美。康熙在祭祀明太祖朱元璋时,明朱三太子的手下把一门红衣大炮运上了葛山寺,准备刺杀康熙,庆幸的是,被发现了。可康熙大发雷霆,对魏东亭有了意见和怀疑。都知道,康熙此人疑心太重,善用权术,所以魏东亭被贬为台湾县令。可惜了。不过,魏东亭晚年还是得到了善终,康熙也给予他名利。


故事手记


在第一次看《康熙王朝》时,宰辅索额图和明珠在拜见过皇帝之后又向下级魏东亭施礼,并向其问好,这让我们在看的时候颇感疑惑。因为索额图和明珠贵为朝廷宰辅,而魏东亭虽是封疆大吏,地位却还远在二人之下。那为什么索额图和明珠会对魏东亭如此恭敬呢?

众所周知,康熙与魏东亭打小一起长大,二人形影不离,兄弟情深。而且在康熙成功平鳌拜之后,魏东亭也是被重用,但是一直被康熙留在身边。但是康熙也对魏东亭交了实底:

朕要有意锻炼你一下。你说要弃武就文,目的当然要他日找一条好的出路,这是对的,如果封你一个官职,只是朕一句话就可以了,但这样不能培养你成材。你还需要多一点历练,所以朕对你是严格了一些。你知吗?索额图是皇亲,有时胡来,只要不太过分,朕也会忍他一忍,给他一点面子。将来你的前途,肯定在明珠、索额图等人之上,但要好好历练…

以索额图和明珠在朝廷的权势而言,这句话肯定会流入二人的耳中。想来可知,二人对这位康熙的宠臣自然是尽各种巴结之能事,希望能将魏东亭拉入自己的阵营。更何况,就连一向以不党自诩的张廷玉对苏麻喇姑都是称呼为“苏麻大姑姑”。更何况是这两位权相呢,所以他们对魏东亭恭敬也就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康熙深谙帝王心术,他知道不可能避免朝中有结党的事情,但是他绝对不能坐视有一党独大来威胁皇权。所以康熙一手扶持了明珠和索额图两个阵营,试图在他们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以牢牢的把握住自己的权力。

但是两党是不会满足于这种平衡状态的,他们时时刻刻都想着能压对方一头,从而能彻底掌握住朝政。而在康熙面前有巨大影响力的魏东亭自然成为他们头一号拉拢的人物,所幸魏东亭时时刻刻忠于康熙,并不与他们过从甚密,所以康熙对魏东亭更加看重。将江南四省赋税重地交给了魏东亭,让他为自己看守东南门户。

拉拢是最重要的原因,但他们为何敢于在康熙面前就如此毕恭毕敬呢?众所周知,魏东亭是皇帝的人,二人尊重魏东亭实际上就是在看着康熙的脸色行事,就是在尊重康熙皇帝。此细节也正体现了他们时刻揣摩着皇帝的心思,对康熙倚重的人恭敬有加。

更何况,两位宰相都是官场高手,而绝非嚣张跋扈之人,最看重的就是和气四方,与各种潜在盟友打好关系。这一句大人,不但自己无损,而自知承担不起的魏东亭自然是感惭莫名。这就是他们的为官之道,让比自己小的人物对自己感动和感激。而绝不会拿大,就像八阿哥胤祀一样,拉拢人心。

后来两党倾轧的厉害,康熙便把魏东亭贬职到台澎县任县令,直到两党被完全清洗,魏东亭才回到京城,这是康熙对魏东亭的一种保护。

当魏东亭回京之后被封为毅亲王,也实现了康熙的诺言,让他有一日在明珠、索额图之上。

以上。


逆流时代


魏东亭这人是虚构的人物,类似于金庸写《鹿鼎记》和康熙玩的很好的韦小宝,最后被封鹿鼎公,但是不管是小桂子公公还是韦爵爷都是金庸虚构的。


而和康熙一起玩到大的魏东亭,其实也是虚构的人物,这算是二月河在《康熙大帝》这部小说中玩的一个噱头吧。

和韦小宝不同,魏东亭其实是有原型的,那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因为二月河其实另一个身份是红学家,所以在自己的第一部小说中,秀了一把专业。


魏这个姓如果和历史上的国家联系起来,我们会想到那个?三国时曹操曹丕父子建立的魏国,所以提到三国时的魏国我们一般说曹魏,所以魏和曹是联系起来的。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这个“楝”字拆开是木和繁体字,木在五行中代表东方,“楝”字和繁体字东字又很像,所以二月河把这个字写成了东字,楝亭变成了东亭。


无论在小说还是电视剧中康熙和魏东亭都是一起长大的发小,而在现实中曹寅的母亲孙氏是康熙的保姆,康熙南巡时曾拉着孙氏的手说:这是我家老人。

康熙对曹寅很好,康熙晚年查亏空,查到江南曹家,康熙拖到1712曹寅去世才让人对曹家动手,而真正查抄曹家要到雍正时期。


而在二月河的小说中,魏东亭的死也很有意思,在《康熙王朝》中,魏东亭和曹寅一样都是病死的,而到了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魏东亭又成了因为查抄亏空被逼死的。不过小说中他是因为查抄亏空的事病发死的。


死的原因不同,死法却一样病死。

至于在电视剧中索额图和明珠这俩红极一时的丞相喊魏东亭魏大人其实很正常,对于和皇帝一块长大的小伙伴,谁敢疏忽,有些话他们这些宰辅不一定敢跟皇帝说,但是皇帝的小伙伴可以没有顾忌,对于这种皇帝近人,像明珠索额图这种聪明人是只有恭敬不敢得罪的。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