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降7毁”失败率50%,但洞察号着陆难还不是最值得关注的点


“14降7毁”失败率50%,但洞察号着陆难还不是最值得关注的点


SME按:北京时间11月27日凌晨,NASA的“洞察号”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令人欣喜。关于“洞察号”着陆之困难,火星大气之稀薄,想必各位也是有所耳闻,目前所有尝试登录火星的探测器(不包括“洞察号”),有一半都死在了那肉桂色的尘土之中。但着陆成功仅仅是序章,真正值得期待的还在于它所背负的探测使命。


“14降7毁”失败率50%,但洞察号着陆难还不是最值得关注的点


来源 The Atlantic

作者 MARINA KOREN

翻译 SME科技故事

除了我们的家园地球之外,火星可能是太阳系里我们最熟悉的一颗行星了。自1965年以来,人类已经发射了一个又一个的探测器来了解我们的这个天体邻居。

飞行器最先拍下这颗红色星球的近距离照片。

行星轨道探测器发现了高耸的火山,干涸的河床以及在稀薄大气中掀起尘暴的烈风。着陆探测器在肉桂色的土壤中寻找生命的痕迹,但最终无果。

探测车在地面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并找到了藏在30亿年前岩石里的有机分子,找到了火星早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14降7毁”失败率50%,但洞察号着陆难还不是最值得关注的点


虽然我们对火星的探索与研究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但我们对它的了解仍停留在表面。一些探测器已经采集了不少岩石和土壤样本,可这些都没有带来太多的进展。

“我们对火星的表面已经相当了解了,我们对它的大气层可以说非常熟悉,电离层也同样如此。至于火星地表一英里以下的地方,我们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地表2000英里以下的区域了。”布鲁斯·巴纳特解释道。他是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一名科学家,致力于研究火星的演化。


“14降7毁”失败率50%,但洞察号着陆难还不是最值得关注的点


火星地表的矿物显示这里曾经有水

像巴纳特这样的科学家很快将会得到更多的数据。今天早上(北京时间),NASA的一艘前所未有的探测器在火星地表成功着陆。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探测器的机械臂将在地面放置一些科学仪器。这些仪器将与火星融为一体,深入地表探测下方的各种数据,直到它们不能工作为止。

这标志着人类第一次能够研究壳与地球拥有同样深度的岩质行星。


“14降7毁”失败率50%,但洞察号着陆难还不是最值得关注的点


火星北极景观

此次的任务的全称是:采用地震调查、大地测量学以及热传输的内部探索,NASA将其缩写为InSight,即“洞察”。“洞察号”已经以每小时6200英里的速度飞行了近7个月的时间,最后几天时间都在为最后对付棘手的火星大气做准备,降落将会超乎想象地困难。最终,“洞察号”降落在一片所谓的“极乐世界”,一片平坦的地区,与“好奇号”仅仅相距373千米。


“14降7毁”失败率50%,但洞察号着陆难还不是最值得关注的点


初步观测表明火星拥有与地球类似的三层内部结构:一个较薄的岩壳,地幔以及金属核。科学家们仍然对火星内部的运作情况一无所知。“受制于目前测量数据的稀少以及的局限性,还不能给出一个简单粗暴的模型来反映火星内部的构造。”这是关于“洞察号”科学研究的概述。

此次“洞察号”的任务将是通过其携带的装备收集数据完善火星的内部构造模型。一个圆形的地震测量仪将被防治在火星地表,等待震动的到来。(此前着陆的维京号带来了两个地震仪,只有一个部署成功,但测量到的唯一震动被怀疑是强风所造成的。)


“14降7毁”失败率50%,但洞察号着陆难还不是最值得关注的点


火星平原景观

“洞察号”的另一种仪器,将埋在地下16英尺的土壤中,用来测量来自星球内部的热量数据。我们知道,地球还在慢慢冷却45亿年前所产生的那些热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热量数据的原因。

第三种仪器的重点是探测器本身,它将记录火星公转时的晃动,这有助于揭示核心尺寸的关键信息。


“14降7毁”失败率50%,但洞察号着陆难还不是最值得关注的点


火星火山口景观

科学家们希望从“洞察号”的研究中找到答案,来解释为什么共同诞生的火星和地球会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演化。“我们的测量数据将会重塑时间,探讨究竟是什么让地球成为蓝星,让火星成为红星。”任务负责人巴纳特如是说。

自望远镜诞生,我们得以不必亲自登陆天体便能够利用新技术对其研究。NASA一系列的火星任务,尤其是着陆探测器和探测车,已经能进行一些类似人类登陆的调查,比如检查颗粒物,带回一些外星土壤。虽然离“洞察号”首次进行深度测量还有几个星期的时间,但今天的成功着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让最本土的地质学登上了星际快船。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18/11/insight-lander-mars-nasa/576622/

CNN、科技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