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斯大林格勒的惨败后,德军为何再次在短短的几个月后恢复了进攻能力?

川军团机枪手迷龙


1942年德军在南翼的夏季攻势全面失败后,兵力遭遇到了严重的损失,但是在经历了1943年冬春泥泞季节的休整后,德军再度决心发起战略进攻,即著名的堡垒行动,德军的进攻兵力是从何而来的呢?



1942年5月,德军有940万人,到了1943年的5月,这一数字上升到了1120万;1942年5月德国劳工的数量为3550万人,到1943年则达到了3660万人;德国在这一年中征召了200万的士兵和100万的劳工,强大的人力征召补充了德军一年的作战损失,并增加了军工生产能力,1943年德国的坦克产量是1942年的两倍,突击炮产量的四倍。


除了大量兵员的征召,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德军最高统帅部在东线战场的战略调整,德军放弃了那些消耗大量兵力的突出部,如勒热夫突出部节省了22个师,杰米扬斯克突出部节省了10个师,这些突出部防线的拉直缩短了德军的防线宽度,德军得以获得大量的预备力量,用以执行即将发起的攻势行动。

不过这次德军的进攻能力是非常勉强的,希特勒发起的这次进攻完全是一场豪赌,在西线、意大利都在遭受入侵的威胁的情况下,希特勒将所有的战略预备队都投入到了东线以支撑这次战略进攻,这让其他战线都至于没有预备队的危险之中。最终的结果就是在德军的“堡垒行动”进行到一半时,盟军在意大利发起了登陆行动,希特勒不得不中止这次进攻来抽调部队赶往那里,他们消耗了所有的预备队,却没能取得任何决定性的战果。那些古德里安辛苦重建的装备新型坦克的装甲部队都浪费掉了,德国再也没有力量来弥补这样的损失了。


小小狼王


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只是损失了第六集团军区区三十万兵力和几百坦克,德军在东线加上罗马尼亚军队、意大利军队、芬兰军队、匈牙利军队和党卫军外籍部队足有近千万人,无数的坦克和飞机。

加上豹式和虎式坦克、费迪南德坦克歼击车、熊蜂自行火炮等大威力武器,党卫军的精锐师全部升级为装甲师,德军又补充了大批兵力。

并且在这期间,党卫军“波斯尼亚”师、党卫军第15哥萨克骑兵军团等相继成立。

德国从法国、波兰、苏联(德占区)征召了数百万劳工,军备部长施佩尔也督促军工部门加紧生产,同时了保证数量和质量。

德国举国上下不遗余力,积极动员。宣传部长戈培尔大肆宣传,希特勒隐瞒了斯大林格勒的失败。德国人对希特勒誓死效忠,曼施坦因等一众名将都是军事天才,指挥有利……

后来在库尔斯克的失败,是德军寡不敌众,苏军准备充分,德军被包围……尽管如此,苏军还是勉强取得了惨胜。

不管怎么说,纳粹德国的力量再大,也会战败。苏联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庞大,战争潜力十足。

我是沙漠之狐,只发我原创文章。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点!







德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


先说说德军的惨败。斯大林格勒战役最惨烈的时期发生在1942年末尾,此时,德军直接被合围的兵力就有30多万(他们当中大约有5500多人活着回国),参与救援和损失在顿河防线的轴心国部队也不下30万人,丧失精锐部队和装备的德军第一次变得虚弱。


曼施坦因组建顿河集团军能收拢的部队只有3个集团军、1个战役集群大约50多万人,再加上B集团军群残部,德军在朱可夫正面的兵力已经虚弱到不足70万人的状态了,这里边还包括了大量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和意大利人等。但是,仅仅过去几个月,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在中央集团军配合下,就能够在库尔茨克发起反攻,这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希特勒紧急抽调兵力援助曼施坦因,比如哈尔科夫反击战中的主力军就是刚从法国来到前线的党卫军第一装甲军,

包括骷髅师、帝国师和警卫旗师,再加上大日耳曼师的到来,让曼施坦因获得了与朱可夫拼死一战的能力。

假如这些部队能在1942年12月到来加强给第四装甲集群,解救第6集团军的计划或许能成功。不过他们的到来还是让1943年3月25日之前的哈尔科夫反击战获得了胜利。但这只是曼施坦因顿河集团军群10万人击溃50万苏军的胜利,整个德军南线的部队依然是疲惫不堪的,装甲部队的坦克只剩下不到500辆。

此后4个月后不到,即1943年7月爆发了库尔茨克会战,此时德军在在库尔茨克投入90万人、2928辆坦克与正面苏军200万人、5000多辆坦克硬碰硬。短短四个月德军是如何恢复实力的呢?笔者认为这归功于两方面原因,其一是德国新一轮的战争总动员、其二是古德里安老将出马重组装甲部队,让德军的在人员和装备上恢复了一定的元气。再加上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的一次巨大胜利(苏军损失20多万人)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德军才有能力再次发起攻势。

当斯大林格勒的第六集团军投降的消息传来,连希特勒的私交好友

阿尔伯特施佩尔也预感到失败在所难免了,但是宣传部长戈培尔却在广播里高喊全面战争到来,以此来煽动全国的士气。也正是1943年2月份施佩尔接替了空难身亡的前任军备部长,戈林元帅也将自己主管的经济职务转让与他,施佩尔打破了四年经济计划中的种种弊端,重新整合德国的军工产业,取消了冗杂的官僚体制,推行自营责任制度将大量权利下放到工厂企业和技术专家领导的小团体中去,并通过党卫军等权威手段强制停止消费品生产,集中全力扩大军工产能。

根据战后解密资料,德国直到1943年都不愿意将国家经济转入战争轨道,全部钢铁产量只有60%左右投入到军工生产,珍贵的有色金属和稀有矿物都被浪费在消费品上。而且德国极其官僚的生产规划部门充满矛盾,同样限制了生产力的发挥,而施佩尔就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他上任军备部长仅仅半年德国军工产能就提高了60%以上。

德国对资源的浪费触目惊心,搜集一些资料如下所说:1943年前线将士装备严重不足,而德国工业仅仅有31.1%为军工服务,即便是施佩尔上台以后的1944年也只有39.8%的工业份额投入军工,这都是那些大企业不顾国家存亡只顾赚钱导致的,甚至赫尔曼戈林创办于林茨的巨大工业复合体也不听施佩尔号令。1943年德国54%的钢材投入军火生产,1940年刚开战时也只有49%。同一年,用于军工的有色金属也仅占总消费量的38.8%—80.3%。这和苏联英国的战时经济远不能相提并论。

施佩尔解放生产力的同时,古德里安大将也离开了自己的乡下别墅,再次投身于德国的装甲兵建设,此时他一手建立的德国第1、第2、第3、第4装甲集群大多埋骨他乡,古德里安利用新生产的虎式、豹式坦克,当然最多的还是四号坦克重新组建新的装甲部队,并尽可能给残缺的装甲师补齐装备,这是库尔茨克前线将近3000辆德军坦克发起进攻的基本条件,很可惜这一次他们又遭受惨重失败,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恢复实力。


兵器世界


从42年11下旬第六集团军被围开始,希特勒总算明白了必须彻底地、毫不犹豫地增强南翼的兵力,不但需要挡住苏军突向罗斯托夫的企图并稳定B集团军群的战线,同时为计划中的解救第六集团军集结兵力。

大致从42年11月下旬开始~12月底。首先从B集团军群左翼调出了第11、17装甲师和第3山地师等,再从奋战在高加索前线的A集团军群调出了第23装甲师,同时以最快的速度从法国调出了已整编完成的第6、7二个装甲师,开赴顿河下游地区。

42年年底~43年1月中、下旬,在救援第六集团军的行动失败且高加索战场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决定通过罗斯托夫地域撤往顿河流域的时间段内,南翼基本没有太多的增援抵达(只有从法国的第7装甲师抵达),靠现存的兵力维持。

42年年底,早已在法国整编完成的党卫军第二装甲军的三个师,接到开赴东线南翼的命令,并以最高铁路通行权赶赴哈尔可夫地区(1月10日帝国师先头部队抵达基辅,并以摩托化进军赶至哈尔可夫),与此同时,在热勒夫地域作战的大德意志师也接到赶赴哈尔可夫地域的命令。此后南翼德军又陆续得到调自法国的第6和336步兵师的增援。

由此南翼的曼斯坦因元帅有了打哈尔可夫反击战的资本了。(瞎坎了几句,一定错误不少,望指正)


探测卫星A


东方中华不败为你解答

1943年的2月2日旷日持久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终于结束,它以苏联的全胜完败了希特勒德国企图占领死的林格勒的企图。

在此次血与火的绞肉战中,交战双方一直在保持着二百万以上的参战兵力。

单从交战双方的伤亡数字来看,估计伤亡在二百万人以上。


这是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莫大的损失,对于苏联来说尚还能继续打的下去,但对日益枯竭的德国来说,可就有点元气大伤了。

即便如此,德国那强大的战争机器仍然不是苏联能够轻易打败的。

根据《喋血东线》和《纵横碑阖斯大林》的书中所说,此时的德军在东线战场还保持着至少五六百万军队。

而苏军在苏德战场上所保持的军队也大概在五六百万左右,两个军队的数量大体相等。

但有一个事实大家是应该知道的,那就是整个苏军士兵的单兵素质要远远的低于德军,而且战场指挥官的指挥艺术德军也明显的高出苏军一筹。


这就是在每一场战役之中,苏军的伤亡要远远的高于德军的原因。

因此,即便是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但并未真正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原因。

所以,此时的德军仍然有采取进攻的能力。

不过所幸的是,此时的德军已经丧失了在苏联战场全面进攻的能力,它只能在某一个时间段和某一个地域有局部进攻能力。

苏军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但也是相当的疲惫不堪,它也需要休整。

所以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之后,它也没有乘胜打败德军的能力,就这样双方军队恢复了暂时的平静,在等待着下一轮的大战。


一般来说,德国是一再避免和苏军在冬季打仗的,如果两军在冬季打仗,对于苏军来说可能算不得什么,但是对德军来说那可是要命的季节。

所以,当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之后,一来天气依然很冷,二来德军也需要休整和补充,三来德军再也无法发动像以前那样的全面攻势,它只能窥得战场的时机在再实施进攻!

当通过这一切休整和补充之后,才又迎来了下一场的大战——库尔斯克大会战!


东方中华不败


最大的原因应该是战线的回缓,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主要就是德军多面开花局势分散,英,法,外加北非和苏联多个战场导致军备物资滞缓再加上苏联环境的不适应,所以能快速恢复的原因很大一方面应该是战线的重点化,苏联斯大林高压施政民生激愤也应该有让德国反攻的很大情绪但是卵用不大,斯大林格勒战役本就是转折点!




二少wx


三个原因,

一是曼施坦因哈儿克夫反击在局面上扳回来一些。

二是战线缩短了,德军可以集中起兵力。

三是,德军的重坦克,新坦克入编制了。


吴林宝1


其实意大利抽调了部分德军东线部队,德军已经无力哪怕一个局部战役的胜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