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绕银河系一圈是不是地球就毁灭一次?

冯开朗


好吧,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说说银河系,银河系的中心应该是一个黑洞,这个黑洞叫人马座A,人马座A制造了一个巨大的引力场,那么理论上来说,这个引力场内的所有天体,都要被人马座A吞噬,但是天体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可以抵消人马座A的吸引力。

那么我们的太阳,也在不停的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其旋转的周期,大概是2.5亿年一圈,那么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一圈,到底会发生什么呢?答案应该是什么都不会发生,其实理论上来说,地球确实有毁灭的那一天,但这一天还比较的遥远,因为地球的寿命,是和太阳息息相关的。

太阳是一颗恒星,这颗恒星说不上年轻,也说不上年老,它现在正好处于一生中的中年阶段,那么科学家们把太阳的这段时间,称之为主序星,太阳最起码还有50亿年的时间,才会结束主序星的阶段,变成一颗红巨星,那个时候太阳将步入老年,逐步走向死亡。

是的,当太阳走到生命末期的时候,太阳的中心将会坍塌,而太阳一旦坍塌,地球有相当大的概率要陪葬,那么

最坏的结果,就是太阳会将地球直接吞噬掉,而那个时候地球还有人类存在的话,人类也要葬身火海,但如果运气好的话,地球可能会没事。

因为太阳的质量在变少的同时,引力也在变弱,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地球可能会被推离到更远的轨道,但没有了太阳,人类又靠什么生存呢,到时候地球将彻底冰封,所以的生物都要被冻死.........


种植恒星


地球上的生物圈经历了多次的大灭绝,而且这些大灭绝似乎具有周期性,这一周期是多久呢,太阳系绕银河系一圈是不是地球生物圈就毁灭一次?

从地球生物圈诞生至今,总共发生了五次大灭绝事件。第一次大灭绝发生在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这次大灭绝是由于全球气温下降,海水大量结冰,海平面下降,沿海生态系统被破坏,造成当时85%的物种灭绝。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泥盆纪是鱼类大量繁盛的时代,同时,两栖动物开始出现。这次大灭绝的原因同样也是全球气温下降导致的海洋退缩,使海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三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这是五次大灭绝中最严重的一次,地球上96%的物物种在这一时期灭绝,其中,海洋生物有90%灭绝,陆地脊椎动物有70%灭绝,许多统治海洋长达3亿年之久的生物也就此灭绝。

这次灭绝事件是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巨大转折,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第四次大灭绝发生在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大量爬行生物灭绝,爬行动物也遭到重创。第五次大灭绝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次,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灭绝,鸟类和哺乳动物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纵观五次生物大灭绝的时间,亿亿年为单位,分别是4.4,3.65,2.5,2,0.65,这四个数字之间分别相差了0.75,1.15,0.5,1.35。这似乎并没有什么周期性,而且,就算我们假设有周期性,那周期应该是一亿年,但是太阳系绕银河系的公转周期是2.25亿年到2.5亿年之间,两者并没有什么联系。

而且,从五次大灭绝的原因来看,这五次大灭绝多是因为地球内部的原因,只有最后一次大灭绝可能是因为一颗来自外太空的小行星。因此,太阳系绕银河系一圈地球生物圈就毁灭一次,这一说法并不正确。


太空伊卡洛斯


并没有这样的关系。就拿题主在问题描述中所举得恐龙例子来说,从化石记录来看,恐龙最早出现在2.4亿年前的三叠纪,灭绝于6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即白垩纪-第三纪大灭绝,也就是说,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1.8亿年。相比之下,太阳系环绕银河系一圈的时间大约为2.3亿年,这时间相差了几千万年,所以恐龙的灭绝根本不符合太阳系的公转规律。

至于其他几次灭绝事件,其时间间隔也与太阳系的轨道周期完全对不上。

第一次灭绝事件发生在4.44亿年前的奥陶纪晚期,起因可能是北美洲阿巴拉契亚山脉的抬升引发了严重的冰河时期,导致86%的物种灭绝。

第二次发生在3.75亿年前的晚泥盆世,起因也可能是气候剧变,导致75%的物种灭绝。可以看到第一次和第二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间隔不到7000万年,与2.3亿年差得很远。

第三次发生在2.51亿年前的二叠纪晚期,起因可能是超级火山大规模爆发,此次灭绝事件是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只有4%的物种幸存下来。同样地,第三次和第二次的时间间隔也不是两亿多年,而是只有1.24亿年。

第四次发生在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那时恐龙才在地球上出现没多久,此次的灭绝事件让恐龙开始主宰地球。这次与上次的时间间隔只有5000万年,太阳系自上次灭绝事件后才绕着银河系转了四分之一圈。

在银河系中,恒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其实非常遥远,地球的运动都是受到太阳引力控制,其他恒星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因此,太阳系环绕银河系的公转行为与地球上的物种大灭绝事件并无直接联系。


火星一号


有科学家认为,现在地球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代,近400年生物生存环境已经缩小了90%,物种灭绝了一半。但这似乎与太阳围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毫无瓜葛。

太阳带着咱们的地球等八个兄弟姐们行星,还有拉七杂八的一堆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碎片星云物质,以每秒钟250公里的线速度,围绕着银河系中心公转,公转周期约2.5亿年。

这个宇宙已经138亿岁了,太阳系才有50亿岁,咱们地球大概有46亿岁。如果银河系的公转速度一直都是这个样子的话,太阳已经围绕着银河系转了约20圈了。但这50亿年来,银河系以及整个宇宙应该是有变化的,而且变化还很大,所以,过去太阳是不是约2.5亿年转一圈没有依据。

既然如此,太阳系绕银河系转一圈地球就毁灭一次也完全毫无根据。地球自从诞生以来,从一个火球渐渐变成今天这个万物葱茏的样子,就说明它从来也没有毁灭过,受到毁灭的是生态,生态要求的环境毕竟与地球本身不一样,所以就更脆弱。

前面已经有许多朋友分析了生态的毁灭规律,也可以说基本没有什么规律。据研究,地球上的生态有过五次大灭绝,还有几十次次级灭绝。

从大灭绝来看,第一次4.4亿年前的奥陶纪大灭绝事件,到第五次白垩纪末期的恐龙退出历史舞台,每一次间隔似乎与太阳围绕银河系转一圈毫无关系。物种大灭绝从第一次到第五次的间隔时间分别为0.75亿年、1.15亿年、0.65亿年、1.2亿年。

太阳围绕着银河系中心的旋转,不是太阳一个恒星系统的旋转,而是银河系所有的恒星系统的旋转。

太阳与其他恒星的位置相对变化并不是很快很大,即使有一些不按规矩出牌的天体会偶然在银河系中穿插,在十多万光年的大圆盘中遇到太阳的概率也非常微小,因此这种对地球生态的影响应该是微乎其微的。

纵观历史上的大灭绝事件,主要影响是气候变化、小行星撞击、火山活动、沙漠肆虐,还有传染病的流行。在若干次的次级灭绝中,大致也是这些原因,后期还掺入了人类的因素。

在地球上,生命从无到有,再到多样化,经历了长达数亿年的时间演化。但与地球的寿命比较起来,生命出现的时间很短暂。

有科学家把地球46亿年的寿命压缩到一天24小时来分析,这一天的前6个小时地球上一片死寂。

生命的种子在6点以后才出现,这是最原始的藻类,这种藻类一直繁衍了14个小时;

到了晚上的20点,海洋湖沼中才有了软体动物;23点30分,恐龙才出现,但只存在短短的10分钟就谢幕了;

哺乳动物出现在这一天的最后20分钟,并迅速多样化分化,23点50分,灵长类的祖先,也就是猴子猩猩人类们的祖先出现了,而人类变成一个有聪明大脑的动物才2分钟,这短短的2分钟,人类迅速的掌控了地球,变成万物之王。

现在有科学家分析,地球已经进入了第六次大灭绝时代,人类活动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负面作用。

科学家们已经联名发出了两次公开信,指出人类的活动给生态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物种正以更快的速度减少,警告人类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所以,当前我们需要担忧的不是太阳运行给生态带来灾难,而是人类自身活动要有所收敛,减少排放,和平合作,科学发展才有出路,才能避免第六次大灭绝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影响。

这就是时空通讯的观点,欢迎点评。


时空通讯


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大量物种在短时间内从地球上消失。关于这些生物灭绝的原因,存在很多种假说,从地球内部环境如地质构造变化,海平面变化,到地球外部环境如小行星撞击等等。

太阳系在银河系中轨道变化影响,也是有关地球物种灭绝的一种假说。作为银河系的数千亿颗恒星的一份子,太阳连同围绕它旋转的行星一同参与了银河系围绕银核的自转,大约2.4亿年转一圈,大约1.2亿年是半个周期。

有人猜测,太阳系围绕银心运动时,处于近银心和远银心时,太阳系处于不同的宇宙环境变化,有可能引起太阳系一些性质的变化,如引力常数的轻微改变等,这些细微的宇宙参数变化,都会导致地球上的物种灭绝。


地球历史上几次物种大灭绝,都是全球性事件,分别发生在奥陶纪末期(4.4亿年以前)、泥盆纪末期(3.65亿年以前)、二叠纪末期(2.5亿年前)、三叠纪末期(约2亿年以前)、白垩纪末期(约6600万年以前)。

但是通过简单计算,这些生物灭绝的周期间隔和太阳围绕银河系旋转的半周期,也就是太阳系在接近银心或者远离银心的时刻,也很难对应。这种太阳系-银河系轨道变化造成物种灭绝的理论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欢迎评论,关注量子实验室。


量子实验室



银河系是一个棒旋星系,中心是一个被称为人马座A的超级黑洞,这个黑洞的巨大引力导致银河系数以千亿颗恒星“缓慢”的绕着黑洞旋转。

我们的银河系有两条正在形成的旋臂和两条完整的旋臂,太阳系本身处于银河系猎户座旋臂内,以每秒220公里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旋转,大约2.5亿年绕银河系中心转一圈,现在为止地球的年龄是46亿岁,太阳系年龄是50亿岁,满打满算地球也绕银河系20圈了,而地球本身还是好好的,没有毁灭也没有爆炸。


地球生命从诞生开始到现在一共经历了5次物种大灭绝,第一次是4.4亿年前,第二次是3.65亿年前,第三次是2.5亿年前,第四次是2亿年前 第五次是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大灭绝,恐龙就是那时候完蛋的。

可以看出每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间隔都不是2.5亿年,所以物种大灭绝和太阳系绕银河系旋转一圈没什么关系,地球上的物种大灭绝只是地球自身原因,最多就是小行星撞地球一类的灾难。

地球如果真的毁灭了,那也是跟太阳有关系,毕竟太阳才是主导太阳系命运的“人”,我们的地球本身就是从太阳形成后的尘埃云中诞生的,太阳系的所有天体都在太阳引力的支配下公转,50亿年后太阳寿终正寝,那时候才是地球的末日。

太阳质量只能变成一个红巨星而不是黑洞,所以太阳的轨道范围在50亿年后会膨胀到火星轨道附近,在此之前地球等行星就会消失在红巨星的火海之中。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太阳距离银河系中心大约2.6万光年,公转一圈是时间是2.5亿年,而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很显然不可能每过2.5亿年就炸一次。

再者题主提到了恐龙灭绝,难道是物种每过2.5亿年就毁灭一次吗?并不是。

地球上的生物至今一共发生了五次灭绝(有学者认为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第六次)。来看看每次灭绝的时间间隔。(下图)

第一次在4.4亿年前的奥陶纪、第二次在3.65亿年前的泥盆纪,第三次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第四次在1.85亿年前,第五次在6500万年前。可以清楚的看到每次的时间间隔,最长的不过1.2亿年,显然和太阳公转周期不符。

我们来看看这几次大灭绝:第一次有85%物种灭绝、第二次是海洋生物灭绝、第三次最严重,96%物种灭绝、第四次80%的爬行动物灭绝、第五次就是熟知的恐龙灭绝。

灭绝的原因有几大类:地球气候的异常突变、传染疾病的泛滥、地质运动灾害等等

期待您的点评和关注哦!


赛先生科普


答:太阳系绕银河系的公转周期约2.5亿年,目前已经绕着银河系公转了近20圈;并没有出现每转一圈,地球就毁灭一次的事。


在地球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五次著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它们分别发生在: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距今4.49亿年前的奥陶纪;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距今3.77亿年前的泥盆纪;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距今2.51亿年前的二叠纪;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距今2.1亿年前的三叠纪;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距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

从时间上来看,地球公转周期,和历史上五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并没有明显对应关系。


近年来,科学家对五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也有了一些新发现和进展,比较流行的说法是:



(1)奥陶纪生物大灭绝,很有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冷导致;

(2)泥盆纪生物大灭绝,很有可能是气候变冷和海洋退却;

(3)二叠纪生物大灭绝,可能是小行星撞击地球;

(4)三叠纪生物大灭绝,猜测和某次近地超新星有关,但仅限于猜测;

(5)白垩纪生物大灭绝,极有可能是小行星撞击地球;

以上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只是众多猜测中的一个,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猜测的原因并没有和太阳系公转有直接联系。

至于气候变冷等原因,是否和太阳系公转有深层联系,这个还不得而知。但试图把五次生物大灭绝和太阳系公转联系起来,是很牵强的。


目前地球处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过程中,而且灭绝速度是前面五次的1000倍,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所以,研究太阳系公转和地球毁灭的关系,并没有太大意义;当前人类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解决文明发展和生态平衡之间的矛盾,不然到最后,人类也避免不了灭绝的一天。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这里,喜欢我们答案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如果太阳系真的每绕银河系一圈,地球就毁灭一次。那么按照地球的形成时间46亿年,太阳系公转周期2.4亿年,地球已经毁灭了19次了。可是,从地质考察结果来看,地球一次也没毁灭。最多就是发生了约5次的物种灭绝事件,而且还并不是所有生物都灭绝。



地球毁灭,总有有一个毁灭的原因或者毁灭留下的遗迹。可是,太阳系围绕银河系转圈转的好好的,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因素可以导致地球毁灭。只知道恐龙是在6500万年前被灭绝的,一只不剩,且恐龙灭绝是小行星撞击的。但是这些恐龙灭绝的因素,和太阳系围绕银河系转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说,对于已经绕过了19次银河系的太阳系来说,围绕银河系转就是轻车熟路,极少出现危险的。


科学探秘频道


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首先,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处于银河系的第三旋臂-猎户旋臂上,太阳率领着整个太阳系以每秒钟250公里的速度, 绕着银河系的中心飞转。我们把这种运动称为“太阳的公转运动”。太阳公转一周大约需要2.5亿年,而银河系也是在运动的,根据运动轨迹,科学家推测大约40亿年后,银河系会和仙女系来一次大碰撞。

而地球从形成之初到现在大概有45.5亿年,其中可考察的有几次生物大灭绝,都是全球性事件,分别发生在奥陶纪末期(4.4亿年以前)、泥盆纪末期(3.65亿年以前)、二叠纪末期(2.5亿年前)、三叠纪末期(约2亿年以前)、白垩纪末期(约6600万年以前),最后一次也就是恐龙时代的终结。但是每次生物大灭绝并不是所有生物都绝种,还有好多种生物存活了下来。

所以,地球上的物种灭绝是受各种随机事件所影响的,比如小行星撞击、气候改变、火山活动等等因素,都会导致物种大灭绝。

也许等到那一天,我们人类的科技水平发展,达到了恒星际文明的水平,就会找到更多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