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中國年輕人不喜歡過春節?

特色銅火鍋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我的記憶中春節是放鞭炮、穿新衣、蒸饅頭、辦年貨、掃房子、貼春聯、吃餃子,當然了,還有看春晚!

想想那時候,每到春節前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年貨,因為春節期間起碼大半個月都是商店關門、菜市關張的。饅頭一蒸就是幾百個,副食品準備一大堆。年三十,一大家子人都聚在一起,一大桌子大魚大肉。等到初一拜年,壓歲錢可以去買鞭炮,小夥伴們一起玩。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再也不用提前準備很多副食品,饅頭也不用蒸很多,鞭炮嘛,好多地方都禁放了,滿大街都是商店,再加上平時都是大魚大肉,飯菜也沒有了吸引力。年味越來越淡了。


生活節奏快了,假期也忙忙碌碌,再也沒有以前過年的那種感覺。年輕人在春節期間更多的是和朋友外出逛街、打牌、唱歌!而這些,平時也經常有。

尤其是有了男女朋友,很多人開始了探親訪友,過年成了過錢。相比平日,更覺疲憊。

或許,這些是很多年輕人越來做不喜歡過春節的一些原因吧!

你說呢?


黑眼圈的老九


如今的春節對於年輕人來講已經沒有小時候那麼濃重的年味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每次回家似乎都帶有很大壓力。而如今的人心也沒有以前單純。就這樣,每年春節在外漂泊的年輕人回家,都有一種無形的壓力。

不像小時候,再也沒有壓歲錢,而更多的是除家人親戚催著自己的終身大事以外,還有大家之間的互相攀比,雖然自己不想,但是依然會不知不覺的被捲進去。正所謂,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也許,對於某些人而言,從來不切實際,在外邊360天奮鬥,只為了回家那十幾天的裝逼,總在大家面前炫耀自身的自豪感,而大家心裡都有數,其實他沒什麼錢,混的還不如自己好。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除了串親戚,過年回家還能幹點啥?朋友聚會?對於農村人而言,朋友聚會無非是在一起打牌,或者玩王者榮耀。對於城市年輕人而言,那就更單調了,吃飯,KTV,這無異於是在浪費時間。還不如自己工作過得充實。所以,如今的春節,變的不只是形式,更多的是人心。似乎每年的春節都成了攀比最嚴重的時刻。對於某些正在為自己未來打拼的年輕人,這種形式無疑是沒有價值的,所以好多人選擇過年不回家,等過完年之後再回家探親。而這種形勢的加劇,無疑加重了年輕人對於春節的不重視。

還有一點,隨著中國文化的開放,西方文化湧入中國,更多的年輕人喜歡西式節日,與中國春節相比,少了些形式,多了些實際意義。在傳統的中國春節文化中,很多人將春節的真正寓意改變了,所以導致了更多人對其的輕視以及厭惡,而西方節日,在那些追求新鮮感的年輕人而言,更具有嚮往之情。這無疑值得國人深思,是什麼將中國自身的文化,排擠到了歷史的邊緣?無非是中國人自身所謂的面子,而西方節日則趁著這一空隙,進入了中國年輕人的內心世界。


鳳凰涅槃宋晨聲


時代在變 生活在變 關鍵還是人變了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像我們80零後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 中國那時候遠沒有現在發展迅猛 當時物質比較稀缺 信息交流不通暢 人們都比較樸實 現在商品經濟大發展 社會財富急劇增加 各種各樣的行業 商品 層出不窮 人們的之間的交流碰撞 越來越多 頻繁 所謂見多不怪 我們應該跟著大趨勢走 懷舊是可以的 但是回不去了過去的東西 念想只會停留在記憶裡


閒雲悠與荒野孤燈


首先,年輕人並沒有不喜歡過年,因為過年就意味著放假,無論是上學還是上班都能過個假期,肯定是都非常喜歡的。

其次,我們所認為的年輕人不喜歡過年,其實是因為,過年一般是跟家人團聚,年齡上有代溝,玩不起來。另一個,上班族年輕人過年要給親朋好友禮品,也是不小的負擔,所以並不熱心。

相比其他節日,年輕人聚一起才能玩的嗨來說過年的確冷清了點,但畢竟跟親人團聚,是什麼難得的,還望年輕人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