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年級小孩的媽媽,我該不該出去上班?

愛的天使69078120


做媽媽好辛苦啊,懷孕後自己身體要承受巨大的變化,生孩子的時候要遭受特別大的痛苦,看到這個突然想到之前有個孕婦跳樓的事情,當時就是因為生的時候太無助了,直接選擇輕生。生完孩子如果有老人幫忙帶孩子還好,如果沒有人帶孩子,那麼這個時候媽媽就要做出選擇,離職在家帶孩子,所以為了小孩做媽媽的必須放棄自己的事業。

但是等到小孩慢慢大後,自己已經遠離職場太久,開始畏懼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做什麼,而且家裡人也會提出來讓出去工作減輕家裡的負擔,所以這個時候當媽媽的又要面臨轉型,從全職媽媽轉為職場人員,而且還要兼顧家庭。女人在28到35歲之間要面臨的選擇還真不少啊。

看到你的這種情況是因為家裡經濟條件出現問題,所以開始考慮出去工作的,但是小孩又是自己從小帶大的,所以內心是很不捨的畢竟小孩現在已經開始上學了。如果全職在家帶孩子那就要全身心帶好孩子,照顧家庭,收入來源全部有老公承擔。進入職場也要兼顧家庭,這個時候需要權衡一下自己是否有精力做好工作並照顧好家庭。

我的建議是和家人一起商量下,畢竟孩子並不是自己的全部,如果一直和社會脫節等到孩子再大一些的時候,不再需要媽媽的時候,這個時候內心是很痛苦的,可以把上班和全職在家的利弊都說清楚,然後再決定自己選擇哪條路。


我在美國等你來


我也是個一年級小孩的媽媽,也是個上班族媽媽。從兒子上幼兒園開始我們便謝絕了老人的好意,和老公兩個人獨自帶孩子。而且兩個人工作還比較忙,有時候還要帶著孩子一起加班。兒子從幼兒園小班開始就上了學校的延遲班。並沒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反而孩子性格開朗,自主獨立,興趣很多也喜歡閱讀。跟我們之間的關係也比較親密。


今年9月份上一年級了,剛到了一個新的環境請婆婆過來幫忙帶一兩個月,就會送他上託管。讓老人回家安享晚年。其實剛開學的時候兒子就說他可以去上託管,讓我不用擔心。或許幼兒園三年已經適應了。


我來說說您的擔心,因為上班就會影響孩子的學習還真不存在。只要我們把握好下班回家的時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就好。學習的主體是孩子,關鍵是要激發孩子的主動性。一二年級最重要的各種習慣的培養,比如時間管理、閱讀習慣、作息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等,這些並不需要時時在身邊。有時候陪的多了反而陪出一堆問題,各種矛盾。


我兒子現在一年級,最近婆婆在這邊幫忙接送一下。我們下班晚有時候還加班,等我回家的時候他已經把作業寫好了,我只要看一下籤個字。他會把自己的書包收拾好。每天晚上會讀故事給他聽,有時候也會玩會兒識字遊戲,最近會讀一些注音讀物,幫助他學習拼音。一起洗臉刷牙的時候次飯的時候聊會兒天,如果學校有什麼有趣的事兒,學習上有什麼疑惑都會分享。這些並不需要花費多長時間。他一般晚上9:30之前睡覺,睡前兩三個小時的陪伴足夠做這些了。


等後面上託管了,也是如此,只不過現在有奶奶,可以早點回家,在家寫作業。等後面上託管了放學就去託管,在那裡寫作業。跟我見面的時間在一起的時間仍然一樣。


您完全可以找份工作,一方面可以緩解家裡的經濟壓力一方面自己有事可會覺得充實,否則孩子去上學了,自己呆在家裡時間久了也會覺得壓抑。只要不是12小時兩班倒的工作都可以。不會影響您帶孩子的。我身邊就有很多上班族媽媽都是自己帶孩子,工作出色,孩子帶的也很好啊。


小晗晗愛閱讀


實話講,媽媽對孩子的關心程度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孩子上學之後,總會擔心孩子在學校裡的情況。對於題主所描述的情況,筆者認為,應該出去上班,學著放開孩子的手,讓她自己學會如何獨立的飛翔。

筆者不否認,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果有媽媽的陪伴,孩子可能會在上學階段享受更好的條件。如果孩子與媽媽在一起,可能在心裡會感覺更安全,面對事情的時候,總感覺有媽媽在身邊,就不會顯得這麼害怕。最關鍵的是您可以很好的輔導孩子學習,並且可以很好的照顧他的生活起居。

但是我們在照顧孩子,為孩子提供教育條件時,也必須根據現實情況為基礎,我們是食五穀雜糧的普通人,不能為了孩子的教育就不食人間煙火啊。相信所有父母都不願意將孩子送到小飯桌或者託管機構,但迫於生計必須這樣做。

題主提到自己家庭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好,這就需要改善自己的家庭生活質量。如果只是陪伴孩子,沒有給孩子更好的物質教育條件,不也是起不到不多大的作用嗎?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生活的現實,不能只是偏執的認為我不上班陪孩子,就是為了孩子的教育,但最後也未必就能收到你想要的結果。

作為家長,我認為應該學會放開孩子的手,讓他學會獨立生活。我們的孩子早晚都會離開,我們不可能一直都跟著她,為她服務。因此,應該去培養她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與意識,讓他可以有能力獨自面對社會、同學、老師,處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筆者建議題主可以找一份不是很忙的工作,不用掙太多錢,可以維持家庭的日常生活開銷,這樣也可以減輕家庭經濟壓力,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輔導他學習,這也可以算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東愛雨小公


我跟你有同樣的困擾。

本來想象的一切都很美好,可是自從創業以來,入不敷出,家人的指責埋怨越來越多,經濟壓力精神壓力都很大。不得不考慮回去重新上班。

可是上班卻有顧慮,這個顧慮來自老人,更來自孩子。


現在的孩子跟我們以前不同了。以前家裡人掙錢就行,孩子基本上散養放養,作業不用輔導,家長會也很少開,連接送都免了。

可是現在呢?自從孩子上學,比自己上學還累。學校的各項活動和規劃就不談了,畢竟不是每天都有的。單是每天伺候孩子上下學就有點吃不消。

早起六點以前就要起床做飯,七點多送孩子上學,到了下午三四點就得把孩子接回來,這個目前呼聲很高,尤其是小學家長,都是苦不堪言吧。


孩子放了學更累,作業基本要家長陪同完成,――或者孩子不會,家長不在就開小差,更要命的是,家長還要打印作業,要出題,做手工,還要檢查作業,要簽字彙報,這一項項下來,家長晚上的時間幾乎都被佔用了。

更別說課外輔導班,補習班,興趣班了。這些班最好的情況不用自己接,由老師接,但接回家肯定是要的吧,遠一點的或者週六日上課的,就得來回接送趕場,更有甚者有的課程要家長陪著聽!

上班時間緊張就不用說了,趕上晚上或者週末加班,更是手忙腳亂。

這還是在考慮家裡有老人幫忙的情況下。要是老人顧不上孩子,或者有個大病小災的,更是應接不暇。曾經實在沒辦法,就找過相熟的家長幫忙接送,可?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啊。


但是,你又不能不工作,不工作孩子的花銷尤其是輔導班的錢哪來,――現在雖說義務教育免費,可是一個孩子每年的教育投入有多大,做家長的都有切身體會。

所以,家庭條件不允許,你就得上班去。


上班了,孩子放託管肯定是沒問題的。可是也不能完全撒手不管,如果家長是雙職工,其中之一,不能經常加班,至少要輪換著來!


小學生,尤其是一二年級,必須有家長陪伴教育,即使老師要求不多,你也不能放鬆,現在放鬆,將來有你苦頭吃的。

所以,忍吧,拼吧,苦點累點沒辦法,堅持堅持,等孩子大點了,自然就好了。不就是兩三年的事嗎,時間過得很快的。

好像今天抱怨多了點,希望能對你有幫助,建議你還是去上班吧,找個輕鬆點的工作,錢可以少一點,要能保證兼顧到孩子。

有什麼牢騷,來網上大家一起聊聊,發洩一下,就過去了。

只要孩子健康成長,這些都不叫事兒!


隔壁好家長


當今社會這種現象是很普遍性,尤其是工薪階層的家庭,照顧孩子和上班賺錢的這種矛盾,在當今的社會的大多家庭存在!我也就是其中一位吧,從孩子出生到現在上了小學一年級,一直在矛盾和愧疚中度過。

孩子出生後,老婆休了產假就正常上班了

,2.5歲上的幼兒園,上學之前,我姐給我看了2年半,每個月象徵性的給一點費用,上了幼兒園,沒好意思再讓我姐照顧了,我的工作很忙,上下幼兒園都是我老婆接送,有時下班晚了接的時候就剩孩子一個人在那裡了,我有時在外地出差,老婆週六也不休,孩子週六也要在幼兒園,有時想想內心真是很愧疚和糾結,不上班努力掙錢,就不能讓孩子的生活優越,掙錢,緊張的工作,孩子就得不到該有的照顧。這一晃,孩子今年6歲了,我在這6年裡選擇了努力掙錢,現在雖然不是大富大貴,基本是可以應對一些正常的生活開銷是富富有餘了。

我們的條件在孩子同學當中也算是可以的,基本可以不需要孩子她媽工作也沒什麼問題,可為什麼還要這樣去做?是這樣想的,工作照顧孩子暫時苦一點可以挺一挺,需要用錢的時候不想比別人差,另外,再回頭想想我們的小時候跟她現在這樣的生活也是差的太多了,父母種地把我們往邊上一放自己爬去吧,現在不是也健健康康長這麼大了嗎?或許太嬌氣未必是好事,讓她自立一些或許還有一定好處,這樣想想心裡就安慰的多了,所以建議還是去上班工作,以後日子還長著,慢慢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好。





王剛說生活


年輕媽媽是非常辛苦的,家庭和工作都要兼顧,也有可能要放棄自己的事業全部貢獻給家庭。我的觀點是要工作。具體有以下幾點想分享:

首先,我想先告訴這位媽媽,你做的非常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和陪伴是不能忽視的,你具備這個意識。我見過太多父母因為家庭經濟原因毫不猶豫就外出工作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關心與陪伴。

第二,也不能完全把重心放在培養孩子身上,你要有自己的追求和生活支撐。這個支撐是你自己的底氣,完全奉獻給家庭的女人大都很悲哀,你會發現若干年後你完全跟這個社會脫節,想再追很難了。

第三,帶孩子這幾年你肯定是沒辦法掙大錢的,或者說不可能同時兼顧成為職業上升期。所以,你要找一些能兼顧的工作,比如線上運營,寫作,微商,或者朝九晚五的輕鬆文職。不管錢多錢少,你要堅持,也要用心做,不要眼高手低,覺得工作無足輕重就厭煩。要學會熱愛你從事的每個崗位,細心的做好每個細節,就能脫穎而出。

第四,思維上一定要與時俱進。儘管你主要精力放在了家庭,但依然不要放棄瞭解最新的東西,永遠保持一顆好奇與好學之心。家庭的環境過於安逸,人往往會隨波逐流,也會自我滿足。你還年輕,一定不要滿意太早,還要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不斷地接受新技能的掌握。


決勝網


我也是一年級小孩的媽媽,還是一個兩歲孩子的媽媽,我沒有上班,但我有工作,我的工作就是撰稿,給出版社、雜誌社寫稿,也會在網絡上碼字,有一定的收入。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因為老公也是自由職業,他能抽出時間幫我照看兩個孩子,帶著二寶去接大寶,我家離學校走路只有10分鐘路程,這才讓我有時間碼字。

孩子上一年級與上幼兒園最大的不同就是,孩子放學早了,晚上要輔導孩子功課,如果是前者,家裡有老人幫忙的話,還能湊合,但輔導功課只能父母來幫助了。

針對這位寶媽的情況,我覺得有兩種選擇:

第一,做自由職業或者找一份合適的兼職

先來說說自由職業,如果你擅長寫文章,有些雜誌社、公眾大號是需要有寫手幫忙寫文章的,你可以試一試,賺的不多,但基本的開銷還是賺的出來的,現在互聯網非常發達,藉助互聯網來實現自由職業更容易一些。

我們小區有一個寶媽在小飯桌上班,他家孩子也在小飯桌吃飯,這樣就一舉兩得了,自己的工資除去孩子在小飯桌的花銷,還能賺回一些。

第二,將孩子放到小飯桌託管

這種方法是不得已為之,可以肯定放在小飯桌,絕對沒有自己輔導好,而且現在小飯桌魚龍混雜,一定要找一個有責任心的小飯桌,至於輔導功課,小飯桌少則十幾個孩子,多則幾十、上百個孩子,這些孩子來自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班級,小飯桌的老師也是有限的,不可能輔導得特別好,最好家長能有時間來輔導一些。

總之,家有小學生的家長真的很累人啊!


沛澤媽讀心理


權衡利弊應該去上班,我鄰居家的小男孩兒今年也是一年級,就是吃小飯桌,上學期拿了兩個貨真價實的A,卷面都是100分,他媽媽真是個平衡達人!我總結了一下她的做法。

1一年級是培養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好的家庭氛圍是保障!你提到重要一點“現在家裡經濟條件不好”,現在無論在幾線城市教育投入都很大,大城市興趣班動輒一年幾萬,小城市一項興趣班一年沒有幾大千也是下不來的。如果沒有一定經濟實力,在家全職帶孩子,心理壓力太大了,對孩子期望值就會很高,一但孩子成績不理想,家長情緒就會不穩定,緊張的家庭環境更不利於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前段時間不就有個新聞,一個爸爸輔導作業進了ICU。


2家長重視學習習慣的養成,不一定非得24小時全天候緊盯。我鄰居她6點下班,去小飯桌接孩子(我們這裡有的小飯桌是吃飯連帶輔導作業)。回到家,先了解孩子作業完成情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媽媽一定要了解孩子學習內容和進度,完成的情況下陪同孩子複習今天學的,再預習一下明天的內容;如果沒完成,就要重點分析一下孩子為什麼沒完成,是貪玩了沒寫,還是上課沒有聽懂然後再對症下藥。媽媽一定不要一看沒完成就暴躁,孩子的情緒受影響他的大腦連1加1都不會算了。


3找工作的時候找錢少能正常下班的,廣發朋友圈,一般熟人介紹會把你的家庭情況考慮進去,找的工作會更適合你,我鄰居的領導是親戚,只要把活幹好,偶爾請假沒有問題!

4一個奮鬥媽媽的形象對孩子的影響有時候比在他耳邊說一百句好好學習強!就像放風箏一樣,形式上雖然不再時刻陪著孩子,心裡卻有根線牽著孩子飛的方向。而且全職媽媽做久了容易脫離社會,媽媽的眼界格局變小了,損失可不是孩子不會寫幾個字那麼簡單了!

5花開有時,有學的快的,有學的慢的,媽媽要有平常心,重點培養學習習慣,小學成績真的代表不了什麼!

謝謝您的閱讀!飄過、點贊、評論、轉發,您隨意!


攀曉軒


只要上班的時間不耽誤對孩子的照顧,那還是可以的,畢竟生活不易,掙錢還是比較重要的。但是如果家長上班後,因工作太忙,無暇照顧,那我就不建議去上班。

作為一年級的班主任,深刻感覺到,有媽媽在身邊和沒有媽媽在身邊,對孩子的影響,以及孩子們在學校的表現。

區別一 在校表現

媽媽在身邊的孩子,能和同學們友好相處,對待同學和老師很有禮貌。每天能積極完成作業,上課表現很活躍,很愛表達自己。

而媽媽不在身邊的,表現則大不一樣!我們班有四個住校生,剛開始我是不同意他們住校的。對家長說,孩子這麼小就放到學校住校,孩子適應不了,對孩子不好!但是生活所迫,家長也不願意啊!無奈的對我說,老師,我也不願離開孩子呀!

這四個住校生,剛開始一個月的時候,每天哭,喊著,想媽媽,想媽媽。平時作業不完成,上課不認真聽講直跑神,也從來不舉手回答問題。下課就趴在桌子上,不和其他人交流,膽小怕事,老師大聲斥責一下,身上就發抖!唉!

區別二 性格方面

每天媽媽來接的孩子,性格都開朗活潑,喜歡錶達自己,對陌生的人和事,都能表現出巨大的興趣,很喜歡和老師說話。

而見不到家鄉的孩子,則沉默寡言,很內向,不和別人交流。


香草35天空


不是該不該上班,而是必須去上班

首先,時間上是允許的。

一年級小孩並不是媽媽一整天陪伴在身邊,大部分時間在學校,所以作為媽媽你完全可以有時間上班,晚上回家陪孩子。只要不找那種特別忙的工作,完全可以做到。


其次,對輔導孩子有利。

從輔導孩子的角度,我是從事過教育的人,對此有很深刻的體會,一是,一個好的孩子多半是薰陶出來,母親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這種精神多是會傳遞給孩子。二是,一個一年級孩子做作業並不需要時刻陪伴,只需要立好規矩,形成好的習慣。至於做作業過程,應該由孩子獨立完成,最怕孩子做作業,家長在旁邊一直說,這樣其實是干擾孩子而不是幫助。作為家長,你檢查他做完的作業,及時反饋他作業情況,糾正不良習慣,培養好習慣,多跟老師交流,瞭解孩子狀態即可。

再次,經濟及個人發展。

以後孩子培養不只是時間投入還有經濟投入,你難道不想在經濟上有所幫助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高品質生活的重要因素是經濟要跟上去。另外,你現在不工作,時間長了,與社會更加脫節,到時候想工作更為難。因此還是儘快走出安全區,儘快投入工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