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袁隆平,是哪所985或211毕业的?

老邓电工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也就是今天的西南大学,既是211工程建设学校,又是985优势学科项目建设大学,还是我国首批双一流高校。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爷爷曾任海南文昌县县长,父亲袁兴烈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今天的南京大学,这也是我国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双一流大学,尤其是中文系常年和北京大学不分伯仲)中文系。母亲华静就读于英国教会学校。袁出生于北京,后在全国辗转求学,小学历经湖北汉口扶轮小学,湖南澧县弘毅小学,重庆市立第十一小学校,中学历经重庆复兴初级中学,重庆赣江中学,重庆博学中学读书。

抗战胜利后袁隆平就读于博学中学(武汉第四中学),中央大学附中(南师附中)。1949年8月,袁考入重庆相辉学院农学专业。院系调整后,并入位于重庆的西南农学院农学系。1953年,袁毕业后到湖南省怀化安江农校任教。在1960年全国饥荒中,袁隆平深感震撼并立志要在农业上发愤图强。当年7月,它在试验田中发现了一株特殊性状水稻,他认为这是天然杂交水稻,并去除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并结出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随后袁通过培育雄性不育恢复系,雄性不育系和雄性不育保持系三系法成功大幅度提升水稻产量。

1981年,袁成功育出中国籼型杂交三系水稻,获得我国首个“国家特等发明奖”。1997年,袁开始研究超级杂交稻。2017年10月16日,袁隆平团队的超级杂交稻亩产达1149.02公斤,创下新的世界纪录。他们团队在迪拜热带沙漠种植的水稻最高亩产也超过500公斤。


航空之家


袁隆平1930年出生于北京协和医学院,青少年时期随父母辗转北平、天津、汉口、重庆等地,在汉口博学中学和南京中央大学附中读完高中——从袁隆平这段经历可以看出,他的家庭在当时不是一般家庭。


1949年9月,袁隆平考入重庆北碚的相辉学院农学系读书。相辉学院是一家私立大学,抗战期间复旦大学为躲避战火,于1939年迁到重庆北碚夏坝办学,抗战胜利后,复旦大学迁回上海,留下了一处空置的校园。当时在重庆的复旦校友决定利用复旦夏坝旧址办一所大学,为了纪念复旦大学的创办人马相伯先生和校长李登辉先生,他们将此学校命名为相辉学院。

1950年,新政府整合重庆原有高校资源,成立了西南农业学院和西南师范学院,作为西南地区农业和师范教育的最高学府。相辉学院的农学系等几个系并入西南农业学院,其他文理方面的院系并入西南师范学院。


袁隆平所在的相辉学院农学系并入西南农学院后,他继续在农学系读书。在校期间,袁隆平曾经报名参军,但不知什么原因没有成功,今天看来,对于社会和袁隆平个人,这都是件好事。

1953年7月,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被分配至湖南安江农校教书。袁隆平毕业几十年后的2005年,原来就是同根同源的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成了西南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部和重庆市共同建设,位列211工程、985平台和双一流一流学科高校,是国家部署在西南地区的全国性重点大学。作为西南大学知名校友,袁隆平经常回母校参加活动,西南大学也将袁隆平作为自己的学术名片,在校内设立了“袁隆平班”、“袁隆平奖学金”等,受到社会各界的注目。另外再多说一句,西南大学有两个大人物,一个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另一位是“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吴宓(已故),这两位老先生成为西南大学的两张名片。



综上所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业于中国双一流、211工程学校西南大学。


民国年间那些事


上海科技报科普回答主持人:主任记者吴苡婷


袁隆平虽然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家,但是他的母校却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出名,1949年8月到1950年10月,袁隆平就读于重庆的相辉学院农学系。


大家对相辉学院很陌生,但是很多人对于复旦大学相辉堂并不陌生,相辉堂的命名来源其实源自于马相伯和李登辉两位先生的名字。马相伯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李登辉是复旦的重要建设者,相辉堂是对他们贡献的永恒的纪念。而重庆的相辉学院与他们两人也有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复旦大学的师生们为了躲避战火,在1939年把学校迁到重庆的北碚夏坝,在那里建设起了临时校址,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复旦大学的师生又把学校迁回了上海。但是为了要纪念这段岁月,复旦大学当地的校友会在重庆北碚夏坝附近建立了一个私立大学,取名为相辉学院。所以袁隆平与复旦大学是有渊源的。


1950年,这所相辉学院因为国家院系调整,又被并入了当时的西南农学院。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当时的大学生都要服从统一分配,袁隆平来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



西南农学院也是一所名校,它在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5年10月西南农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之后的2001年,原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又被纳入到了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西南农业大学又和西南师范大学合并,成为了西南大学。西南大学被纳入了国家"211工程",拥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科坛春秋精选


袁隆平院士的成就不需要用学历和出身来衡量,而且他在读大学的时候,我国大学建设还没有985或者211一说。

据笔者了解,袁隆平当时就读的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后来经过院校调整,并入了现在的西南大学。现在的西南大学是一所211院校,但是由于历史久远,西南农学院已经被撤销了编制成为历史的尘埃,但是西南大学依旧把袁隆平院士列入其学校的知名校友第一位,可见袁隆平院士的影响力确实够大。

袁隆平母校——西南农学院的演变历程!

虽然袁隆平院士当时就读的学校现在已经被其他学校合并,但是从这所学校的历史演变来看,这所学校还是很厉害的。

据笔者了解,西南农业新建立于学校建于1950年9月,袁隆平院士算是这所学校的第一批学生,这所学校为当时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农业研究学者。

到了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西南农学院更是成为了全国重点大学,由农业部直接领导。

到了1985年10月,西南农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有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西南农业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合并,共同组建了现在的西南大学。

这就是袁隆平母校西南农学院到西南大学的历史演变。

袁隆平心系西南大学发展!

据笔者查阅相关信息,这些年,袁隆平院士一直关心母校的发展。

在去年秋天,袁隆平院士再次重返母校西南大学,特意出席首届“袁隆平奖学金”颁奖典礼,并勉励学子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02.25


粮油市场报


有句话:古有后稷教稼穑,今有隆平多产粮,当论稻黍种植苦,百姓饱腹赞稷王!这就是被全世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伟大科学家袁隆平。

要问他是哪所985或211院校毕业的。有书君要说的是:我们国家985、211院校是90年代才成立的,而袁隆平却是出生在30年代军阀混战年代,所以袁隆平毕业的院校既不是985也不是211。

虽然不是,但他毕业院校与985&211却又有着息息相关的延展性,为什么这么说呢?需要从他的家庭环境说起。

1、从小颠沛流离而又不失快乐成长的生活


袁隆平出生在军阀混战年代。因为战乱,年幼时就跟随父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从北平最后搬迁到重庆,但他童年快乐与家庭教育一点也不少。

父亲的爱国情怀以及母亲所采用尼采哲学启蒙教育下,他不仅学会尼采的”行动哲学“,还学会一口流利的英语,同时拥有一颗博世而善良的心。

妈妈的教育,加之袁隆平浓厚的读书兴趣,12岁的他顺利考入重庆复兴初级中学。高二时随着父亲工作变动,转到南京中山大学附中就读,面临高考时,各门功课几乎全优状态毕业。

1949年,对农植物有浓厚兴趣的袁隆平报考了相辉学院农艺系。相辉学院在当时师资力量非常雄厚。抗战时,复旦大学曾迁到该学院。

同年重庆解放,全国院校调整,相辉学院和中川大学、云南大学的农学系合并,成立了西南农业大学。自此袁隆平成为西南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在这里,袁隆平奠定了培植杂交水稻的坚实基础。

2、杂交水稻培植缘起之路


1958年全国陷入饥荒。28岁的袁隆平踏上3年的"无性杂交"植物培植研究之路,结论是:"无性杂交“不能改变植物的遗传,孟德尔的遗传学才是正确方向。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凭粪当家,没有好种子,全是白抓瞎。要想粮食增产,必须要有好种子。促使袁隆平尽快培养出优良稻种的决心。

当时世界上五大经济作物小麦、玉米、油菜、棉花、水稻,只有水稻杂交育种技术没突破。而且水稻界有个认知:水稻做为自花授粉农作物,自交不会退化,杂交没有优势。意味着杂交水稻技术是难以突破的。

袁隆平却打算从自己所了解的”水稻雄性不育株“(雄性不育株是指:雌雄同株植物,雄性花发育不良,没有花粉,但雌性花发育正常,可接受正常花粉受精结实)进行研究突破。

他的想法自然而然遭到众人质疑。因为"水稻雄性不育株"在自然界虽存在,要找到却犹如大海捞针,要培养成杂交水稻的”母稻“更是难上加难。重要的是:这个技术很多先进国家都没有突破。

3、培植杂交水稻曲折坎坷成就之路


1964年,功夫不负有心人,袁隆平花了一年时间终于找到6棵天然不育株的水稻。他再次开始长达两年的载培实验,结穗率达到80%-90%。

又一个坎坷曲折的6年培植研究,袁隆平发现:水稻好比人,近亲结婚,想生出健康后代很难。只有找到关系远的野生稻,给不育株水稻当"丈夫"这个问题才能解套。

实验永远是检验直理的唯一标准。1973年冬,袁隆平与他的团队利用海南岛气候培植杂交水稻,取得重大突破,结穗率比常规水稻增加了30%左右。事实证明,袁隆平培植的杂交水稻高产稳产不容置疑。

为解决水稻授粉问题以及稻种价贵的问题,袁隆平又发明人工"赶粉",并开始全面推广。

本着科学无国界,杂交水稻属于全人类理念。袁隆平把培育的杂交水稻又种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实验站的农田里。结果让美国人称赞为:东方魔稻。

袁隆平还多次去印度,指导当地的农民杂交水稻种植技术。让印度加速实现稻米自给自足的目标。

80年代初,我们国家第一项农业方面的特等发明奖授予了袁隆平。

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院院士。2006年成为中国农业科学界首个入选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袁老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1930年出生的袁老如今年事己高。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如今西南农业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已合并成为:985&211工程的西南大学,一段历史踪迹因此被载入史册。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题主提问这个问题的意思是什么呢?袁隆平先生于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学院。西南农学院后来院系调整时被并入西南大学。而西南大学是一所211高校。所以可以说袁隆平毕业于211高校西南大学!

但是,实际上211工程是1995年才实施的,985工程更是到了1998年5月才开始实施的。可见,在袁隆平老先生上大学的时候根本还没有这些划分学校档次的工程。但是,相比40多年后的这些985和211院校,其实当时的西南农业学院实力一点也不弱,而且袁能在建国初考上大学,那绝对比1998年考上985高校还要难很多倍!

题主可能对现在招聘方,经常限制只有211和985高校才能参加,有些不满。实际上这是一种就业歧视,国家应该立法禁止!不能因为你招聘方为了减少工作量就设立这样的无理条件!应该对待所有毕业生一视同仁,让就业公平成为事实!


地震博士


袁隆平大家都不陌生,他的杂交水稻技术,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他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


袁隆平出生在北京,青少年时随父母去过很多地方,他在汉口和南京读过高中,19岁那年爱上了农业。没有听取父母的建议,报考了四川重庆相辉学院的农学系就读,经过院校调整并入西南农学院农学系。


西南农学院在1979年时候经国家批准属于全国重点大学。到了一九八五年年,西南农学院改为西南农业大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南农大和西南师大两所高校并为成现在的西南大学。现在在西南大学设立“袁隆平奖学金”,鼓励学生深入基础,扎根农田,努力钻研,为我国的农业科研事业再攀高峰培养人才。


追根溯源,袁隆平是毕业于西南大学的,属于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也是目前双一流学科的大学。只是在袁隆平读大学的时候学校叫相辉学院,经过数次合并才有的西南大学。那时候没有985、211之说,要是在当代社会就是重点大学了。


决胜网


袁隆平高中毕业时,针对考哪所大学的问题,袁隆平全家都在考虑。当时,在南京政府侨务委员会事务科任科长的父亲袁兴烈,希望袁隆平考南京的重点大学,日后学成,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

  19岁的袁隆平,已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他小时候重庆(抗战后迁往重庆)读书的时候,袁隆平就爱上了花花草草、爱上了农业。袁隆平没听父亲的建议,义无返顾地报考并考取了四川重庆相辉学院的农学系。

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的农艺、园艺和农产制造等系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

西南大学。

所以追根溯源,袁隆平毕业于:国家“211工程”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也是目前“双一流学科”的“西南大学”。只是袁隆平读大学时候,学校名教相辉学院,然后后来才屡次合并。那个时候,也没有211、没有985的说法。

而袁隆平的成功,离不开小时候良好的教育、对农业的浓厚兴趣、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和家国情怀。倒是和他所读的大学的级别和名气,关联性没有那么强。

有些人,以大学为荣,有些人,大学以他为荣。


五角星


你说袁是中国最伟大的科学教,这一断言不成立。原因可能是你并不了解老袁真正干的是什么事情,在未了解之前最好不要下结论。那么,老袁究竟在干什么呢?搞水稻杂交,以提高产量,帮助中国人活下去。这确实很了不起,令人尊敬。但是,这项工作,农村的老祖宗们早己从事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成果多的是。杂交水稻确实有优点:产品高•好吃•抗病虫害。不过,缺点非常致命:不能育种•生长周期长•出饭率低。尤其是不能育种这一条将导致人类无以延续。故祖先早就把这项事业放弃了。现在中国人口太多,面临温饱压力,老袁致力于粮食增产,自然受到政府表彰和人民爱戴,但是究其根本意义,应理性看待。


XyE


一、“985”、“211”之称何时才有的

“985”工程: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讲道: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要具有若干所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由此而生。

“211”工程:"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二、袁隆平院士毕业的大学

我们可以看看袁隆平院士的基本信息,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为西南大学)。西南大学是由原西南师范大学与农业部直属重点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于2005年合并组建而成,属于国家“211”工程高校。

袁隆平院士一生获奖无数,我想这些都不足以彰显他这一生的成就,袁隆平院士研究的杂交水稻养活中国以及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

袁隆平院士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一生都在致力于研究,一生都奉献给了科学,为中国以及世界的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样的伟大的人值得我们一生去尊敬,希望您能身体安康。有了这样的一群人,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