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和刀叉,哪种餐具更高级,这位意大利神父在500年前就说清了

前几天,意大利所谓奢侈品品牌D&G搞出一出无知又傲慢的闹剧,具体过程就不说了。这件事的起因还是那个拿筷子吃pizza的视频,从内容看,这是对中国和整个东亚饮食文化的无知和诋毁,对东方的筷箸文化一无所知的愚蠢。

其实,在历史上的西方,东方,尤其是中国是富庶和文明的象征,其中也包括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在16-18世纪,欧洲的耶稣会传教士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道重要的了解桥梁,17世纪后期,他们是西方了解中国的最高权威,18世纪的耶稣会传教士的著述和译作,使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如此普及的程度”。

筷子和刀叉,哪种餐具更高级,这位意大利神父在500年前就说清了

筷子难道不能吃意面吗?

对于大众而言,明代后期来华的意大利籍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人。这位被中国士大夫称为西儒的杰出文化使者就对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推崇,在他笔下,筷子是一种非常高级和有智慧的餐具:

中国这个古老的帝国以普遍讲究温文有礼而知名于世······在这方面他们远远超过所有的欧洲人。······现在简单谈谈中国人的宴会,这种宴会十分频繁,而且很讲究礼仪······他们吃东西不用刀、叉或匙,而是用很光滑的筷子,长约一个半手掌,他们用它很容易把任何种类的食物放入口内,而不必借助手指。

利玛窦在中国生活了29年,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逝世于北京,朝廷赐葬北京阜城门外二里沟。29年时间里,利玛窦南自澳门,北抵北京,几乎遍历了东部中国的许多重要省区和城市,与自中央内阁大员到朝野士庶的无数中国人广泛接触,对中国文化有极深刻精到的研究。虽然从宗教视野看,中国是当时罗马教廷眼中的异教国家,但是在利玛窦这样学问深厚的传教士看来,中国有着很高层次的文明,中国的饮食文化更是远胜于西方。

筷子和刀叉,哪种餐具更高级,这位意大利神父在500年前就说清了

利玛窦与徐光启

与利玛窦约略同时的一位叫加里奥特·佩雷拉的葡萄牙人在著作中描述了他对中国筷子文化的如下认识和感受:

食物上桌时都已经被切成小块,他们不用手拿来吃,而是根据习惯用两根筷子吃,就像我们用调羹一样,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不需要铺台布。不论在吃的时候还是在应酬时,他们都非常讲究礼仪,在这方面似乎胜过世界上所有的民族。

当时的欧洲,即便是所谓的贵族,日常的生活也不过是非常粗陋的,相形之下,这些有幸参加中国达官贵人宴会的欧洲人,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精致的贵族生活。嘉靖万历时期在中国生活过的一位葡萄牙人曾经这样描述过中国官僚贵族的宴会和饮食文化:

(中国贵族)在吃喝上面花费大量金钱及时间,因为顿顿都是宴会,长达整日整夜,连佛兰德人和德国人也自叹不如……餐具是再干净不过的,因为都是细瓷餐具。也有用金银杯盏的。吃任何东西都使用按他们方式作成的叉子(筷子),哪怕是吃最小块的食物也不用手抓……每上一道菜,都是换上新的毛巾、盘、刀、叉(筷)子和匙子。

筷子和刀叉,哪种餐具更高级,这位意大利神父在500年前就说清了

清代的象牙筷子

这位可怜的葡萄牙人,不知道如何称筷子,而将其称为“他们方式作成的叉子”。其实,中国人之前并不是没有叉子,在汉朝以前,中国人的日常餐具中就有叉子,其形制与今日西餐水果叉(两根叉刺)略同,但大小规制则近似今日西餐之食叉。只是后来,随着筷子功能的极致发挥,而叉子又有无法展开的局限性,叉子才慢慢从中国人的餐桌上消失。或许叉子的消失,也说明了中国文明慢慢远离了游牧性。

明清易代,西方正迎来了史上飞跃式的发展,被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鼓舞的西方人开始了他们征服世界的历史进程。勃兴而有生机的西方人眼中,中国不再是那个文明的东方国度,而沦为一个愚昧落后的他者。

筷子和刀叉,哪种餐具更高级,这位意大利神父在500年前就说清了

19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

在这种背景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饮食文化又变成一种落后的象征,筷子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一位来华的法国船长曾经这样描述了他参加的一次中国宴会:

我发现自己陷入了窘迫状态,我不知道怎样使用两根顶端包银的象牙小棒棒……我很困难地在几个盛满肉汤的碗中夹到我要吃的东西。我徒劳地学着主人握着两根筷子······由于该死的筷子随时都会滑到一边,那只令我馋涎欲滴的小肉圆怎么也进不到我嘴里。还是主人走过来用他的两根筷子帮我解了围。······仆人们把米饭放在每位客人的面前。看到两根筷子,我有一种能被人原谅的尴尬,尽管宴会开始时,我就知道要用筷子吃东西,但我还是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像欧洲人认为的那样,用筷子把一粒粒米送到嘴里,因此,我耐心地等主人给我作个示范。全部的发现使我们从荒谬的尴尬中回过神来。总之,我的两个中国朋友灵活地拿着筷子的末端,把它们叉开插到米饭碗里,嘴张开一点,就往里面送上一块,米饭便乖乖地跑到嘴里去了,这不是一粒粒地吃的,也不是一把把抓着往嘴里送的。

筷子和刀叉,哪种餐具更高级,这位意大利神父在500年前就说清了

清代人的宴会

虽然这篇文字主要讲的是他自己不会用筷子,以及在宴会上的窘态,但是从字里行间,已经隐约感觉到西方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不屑和厌烦。工业化的西方,已经难以接受中国式的农业文明雅致。

19世纪中叶的西方,对筷子远比他们的先辈要陌生,甚至用一种对待原始文明的态度看待中国人的饮食方式。1899年美国人阿瑟·史密斯出版了一本名为《VILLAGE LIFE IN CHINA》的书,书中这样记述一个外国考察者眼中的中国筷箸文化:

一个横穿中国的外国游人在他沿路所经过的村庄里经常会遇到一种现象,许多男人在清早即聚在路边,每个人都蹲坐在自己门口,一边忙着用筷子将食物拨拉到自己嘴里,一边还利用短暂的间歇与近邻聊天。像西方人那样,全家坐在一张餐桌,互相等待以便一同进餐,这种习惯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怪异得令人费解。

筷子和刀叉,哪种餐具更高级,这位意大利神父在500年前就说清了

故宫筷子,高大上

中西文明权势转移,昔日耶稣会传教士眼中优雅的筷箸文化,在工业文明中的西方人看来,已经是拿着小木棒吃饭的奇怪事情,曾经很奇妙雅致的“箸””一下子蜕回到了它的原始形态:两根小木棒,似乎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笨拙得不能再笨拙了,俨然成为中国落后的象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