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大俠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答:真實存在過的大俠有大刀王五、津門大俠霍元甲、自然門大俠杜心五等等。

這些人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這裡就不叨擾大家的耳根子了。

說一個真實存在過,卻又神龍半現,見首不見尾,如在雲霧裡的大俠吧。

那真是謎一樣的男子,風一般的大俠。

為了讓大家放心這個大俠的真實性,我先交待一下該大俠事蹟的來源。

熟悉近代史的人,應該都聽說過張謇這個人。

張謇是近代的狀元實業家、教育家,自小聰慧過人,喜讀書,喜結交朋友,尚俠任氣。

中日之間爆發甲午戰爭那一年,張謇高中狀元,目睹晚清政府的腐朽和敗壞,絕意仕途,走上了實業救國之路。

這裡說的,是張謇早年的一段經歷。

張謇早年曾投入淮軍“慶字營”統領吳長慶的帳下,擔任慶軍幕任文書。

補一句,當時吳長慶帳下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幕僚——袁世凱。

不過,今天的故事主角並非袁世凱,而是晚清刀神邱尊謙。

這個邱尊謙是徐州豐縣人,十四歲起,就能騎烈性劣馬,舞八十斤大刀,人稱邱大刀。

徐州豐縣與山東菏澤相鄰,兩縣百姓常常為爭田爭水進行械鬥,邱大刀的伯父在一次爭田的混戰中死於菏澤某姓人之手。

邱大刀為報仇,借蒙古親王僧格林沁剿殺捻匪之機,徑往菏澤,假冒 “僧王的先鋒官”,在鬧市中手刃了仇人。

僧王由此氣歪了鼻子,發海捕文書,誓要生擒假冒之人。

邱大刀遠走高飛,遍交海內大盜,所到之處,因為刀法高超,無不被盜賊奉為魁首。

捻患越來越熾,僧王不勝其擾,最終不得不把追捕邱大刀的事放一邊,專心剿匪,並以重金相聘能夠助剿之人。

邱大刀攜刀應聘,在僧王麾下屢建奇功。

惜乎邱大刀目不識丁,也不喜繁文縟節,官職總在守備都司一類停留。捻匪肅清後,得薦擢為總兵提督,但只是一個虛職而已。

邱大刀也不以為意,所得俸祿,喝酒吃肉,揮霍隨盡。

吳長慶駐防宿遷時,招邱大刀為先鋒官,張謇故而得以與邱大刀相交。

邱大刀年已經四十多,酒酣氣作,猶能舞刀。

張謇曾央求邱大刀展示刀法,邱大刀遂在廣場大庭上解衣卓刀,立左右上下,撇掠刺斫,起落盤旋,聲霍霍有風,刀稍觸磚,磚立碎;足頓,則旁邊案桌上的杯碟跳動不停,戛戛作響。

一套刀法舞畢,邱大刀微汗不喘,置刀長嘆:“吾負此刀,未使成大名於世。”

張謇問他:“此刀哪兒得來?”

邱大刀答:“得之山東某所,本重百斤,我自忖太笨重不利於作戰,除去了刀環與刀柢,只剩下八十斤,我愧對大刀的舊主人啊。”

同在吳長慶軍軍中擔任幕僚的泰興人朱曼君不識英雄面,曾出語侮辱邱大刀。

邱大刀閃身到了朱曼君背後,一把將他當腰抱起,高舉過頂。

朱曼君嚇得魂飛魄散,連連告饒。

邱大刀輕輕把他放下,說:“朱先生重不足百斤。”

張謇上京考狀元那年,和朋友討論走哪條道比較平安,邱大刀聽了,大笑說:“如果你們走陸路,遇上了響馬,就對他們說‘風箏兒上朋友,我從浦口邱大刀處來’。就憑這兩句話,包管行盡中原六省也不會有人敢找你的麻煩。”

“風箏兒上朋友”是綠林盜賊的暗語,張謇有了這兩句話做護身符,果然一路平安。

張謇中了狀元后,再也沒見過邱大刀,過得八九年,聽說邱大刀才五十出頭就病歿了。嗟呀之餘,作《書邱大刀》一文追憶,慨嘆說:“大刀歿,不知大刀復落何處?世豈復有人能用之者乎?”

徐珂《清稗類鈔.技勇類》13也收錄有邱大刀事蹟。


覃仕勇說史


武林名宿確實有不少是真實存在的,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說說末代鏢師李堯臣、武當獨傳金子弢先生吧。

李堯臣

李堯臣是河北人,當時他的家鄉就有練武強身的習氣,農忙種田,農閒練武。他十四歲就離開家鄉去北京闖蕩,先在荷包行當學徒,空閒時間仍然堅持練武,有人看他功夫不錯,就推薦他到會友鏢局當小夥計。

【李堯臣】

會友鏢局是京城八大鏢局之中最負盛名的,全國各地都有分號,當時鏢局的規矩很嚴,進去之後先要從夥計做起,接著是趟子手,再是鏢師,最後是鏢頭。

而在鏢局之中,講究的是父子師徒之間的關係,必須拜師。李堯臣之前在家裡練的是太祖長拳,會有鏢局的鏢師練的是三皇炮錘,因此李堯臣就拜在了會友鏢局創始人宋老邁的侄子宋彩臣的門下。

【會友鏢局】

李堯臣在會友鏢局做了二十七年的鏢師,在江湖中赫赫有名,他25歲時,會友鏢局八名鏢師押送10萬兩銀子去天津,途中被土匪搶劫,還被土匪殺死了四名鏢師,事後得知搶劫的是著名土匪宋錫朋,李堯臣帶著四十多人前去抓捕宋錫朋,他先誘使宋錫朋打光了子彈,後又只用了一招“夫子三拱手”將宋錫朋摔倒在地,宋錫朋因此被活捉,李堯臣威名大震。

金子弢

金子弢之所以出名,並非他曲折離奇的身世,也不是他備受爭議的身份,而在於他在八十年代,將武當秘傳、已經失傳了將近五十年的“武當太乙五行擒撲二十三式”奉獻出來的事蹟。

金子弢自稱是滿族人,滿族名字是“愛新覺羅·溥儇”,與溥儀同年,是溥儀同父異母的兄弟。他曾經在王府中拜王府鏢師為師學習武藝,婚後妻子死於難產,他便四處雲遊,後來到武當山紫霄宮住下,向道士李合林學習武當拳。他的身世遭到溥儀弟弟溥傑的否認,但金子弢也有自己的證據,此事眾說紛紜,難下定論,就此按下不表。

【金子弢先生還功武當】

1980年,金子弢作為浙江選手參加了當時的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的表演,他表演的這套拳法,看在眾多武術名家的眼中,像太極而又不是太極,當時在場觀摩的也有湖北省的武術名家,其中不乏接觸過武當拳的前輩,在看完金子弢的表演後,大家斷言,這便是失傳已久的“武當太乙五行擒撲二十三式”,即“武當拳”。

天下宗派推少林武當,少林廣收門徒,香火不絕,而武當卻只傳本門弟子,結果到了抗戰時期,連武當拳和武當劍都幾乎失傳了,現在近半個世紀過去,武當拳又重出江湖,且金子弢毫不藏私,將這門絕技奉獻出來,當然也是大俠所為。

【即此拳法】


潯陽鹹魚


大刀王五、津門大俠霍元甲、嶺南大俠黃飛鴻這三人在歷史上都真實存在過他們的事蹟至今被人們傳頌。


(大刀王五的影視形象)

大刀王五真名叫王正誼(1844年—1900年),字子斌,因排行第五,加之善使一百多斤重的“青龍偃月大刀”所以人們稱之為“大刀王五”。

老王一生行俠仗義,與當時牛人燕子李三、霍元甲和黃飛鴻齊名。王五不僅是一位俠義之人,而且是一個政治思想進步的愛國人士。他和清末維新變法代表人物譚嗣同稱兄道弟,除了傳授譚嗣同的武藝之外,就是幫助他做一些聯絡工作。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光緒二十四年,由於變法失敗,譚嗣同和“戊戌六君子”一同斬於宣武門外菜市口。在譚嗣同被捕時,王五曾打算聯絡武林志士,密謀救譚,卻被譚嗣同堅決拒絕了。譚嗣同想讓自己一腔熱血,喚醒麻木的老百姓。

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運動在北方興起。王五率他的鏢局弟子積極響應,殺洋人,殺牧師,王五他們提出口號是:“

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 勸奉教,自信天,不信神,忘祖仙。 男無倫,女行奸,鬼孩俱是子母產。 如不信,仔細觀,鬼子眼珠俱發藍。 天無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但是無論王五多麼的武藝高強,也擋不住洋鬼子的洋槍洋炮,加上慈禧把他們出賣,王五最終被鬼子抓住了。被八國聯軍槍殺於前門,死時56歲。 王五死後,頭被掛在城門上,家人無法給王五入殮。霍元甲敬重王五的愛國義舉,隻身從天津趕來。在一個夜裡,飛身將王五的頭取下、埋葬。

霍元甲(1868-1910),字俊卿,是迷蹤拳第六代傳人霍恩第的第二子,由於霍元甲從小體弱多病,父親不允許他練功拳,怕他身體承受不住,另一原因就是怕辱沒了霍家拳。但霍元甲很有心機,偷學霍家拳,自創了一套“迷蹤拳”,醉後成了第七代迷蹤拳的傳人。

霍元甲的主要功績就是建立“精武體育會”其目的就是發起全民健身的運動,再就是打敗俄國大力士,為國人爭了一口氣。


話說在1909年春天,英國大力士奧皮音來上海在北四川路52號亞波羅影戲院(Apollo Theatre)“登臺表演舉重,他狂妄叫囂打遍全國無敵手。他輕蔑國人的做法激怒了霍元甲,霍元甲便攜其徒劉振聲趕到上海商談比武事宜,並商定“用摔跤方式,以身跌於地分勝負”。同時和俄國大力士簽訂了生死合約,打死白打死,各不負責。

於是,發起人開始籌措資金在上海靜安寺路張氏味蓴園(張園)內搭建了“高四尺,寬廣二十尺”的擂臺。比賽的時間已到,但奧皮音並沒有來,據說大力士沒把握戰勝霍元甲。就這樣,霍元甲名揚上海。


(霍元甲的影視形象)

黃飛鴻(1856年7月9日-1925年4月),字達雲,號飛鴻。洪拳大師,嶺南武術界一代宗師。也是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著名中醫。

有道是:“虎父無犬子,”黃飛鴻的父親是廣東十虎之一,武術大家黃麒英。(王隱林、黃澄可、蘇黑虎、周泰、譚濟筠、黎仁超、陳鐵志、蘇燦、梁坤共稱“廣東十虎)。黃飛鴻自小深得父親真傳,尤其是獨創的佛山“無影腳”十分了得,罕有敵手。

(黃飛鴻的影視形象)

黃飛鴻曾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軍中技擊教練。據說他對跌打損傷很有研究,軍隊受傷的人很多,藥材都是採購黃飛鴻的寶芝林裡的。

相傳黃飛鴻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和瑤家大耙等。黃飛鴻是對中國博大精深的武藝精通最多的一個人,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號。

此外,黃飛鴻亦善於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後來黃飛鴻死後,他的老婆莫桂蘭在林世榮、鄧秀瓊的幫助下,帶著黃飛鴻的兩名兒子移居香港設館授徒,傳授黃飛鴻舞獅技藝。


(黃飛鴻的影視形象)


秉燭讀春秋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其中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大俠有射鵰英雄傳裡面的——丘處機。

丘處機1148年出生,1227年仙逝,享年80歲。我們都知道,他是全真派的掌教,可為什麼說他是大俠呢?

1220年農曆正月,73歲的丘處機知道成吉思汗已經勢不可擋,但是知道蒙古人弒殺,於是決定前往規勸,而這一走,就走了4年。

途徑河南--北京---居庸關--漠南--中亞—漠北拜會鐵木哥斡赤斤---內蒙古的鎮海城---然後繼續經過回紇城、昌八刺城、阿里馬城、賽藍城---1221年到達撒馬爾幹(今烏茲別克斯坦的一個城市)修整後,與次年也就是1222年到達"大雪山"(今興都庫什山---大部分位於阿富汗境內)八魯灣行宮覲見成吉思汗。

這一走,來回就是4年,以73歲的高齡,走了35000裡,遠超長征路,尤其是走完之後他已經77歲了,在和成吉思汗會面期間,他們的對話,被耶律楚才編集成《玄風慶會錄》,而其中的主要思想就是:止殺愛民。

在古代,三四十歲都自稱老夫的年代,很難想象,一個70多歲的老人,能夠徒步35000多里,僅僅只是為了去勸說成吉思汗多愛民,少殺人。這才是真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辣椒炒辣椒


大俠,亦稱俠客,或稱遊俠。俠客是歷史發展一定階段的產物。在封建社會里,老百姓不但深受統治者的壓迫,還深受地痞豪紳的欺凌,因此就產生了一種願望,希望在危難之時,有仗義的人挺身而出解救他們。順應老百姓的這種願望,歷史上曾經出現一批輕生重義、排難解紛、扶危濟困的俠客。他們的仗義行為受到了廣大百姓的稱頌。

司馬遷在《史記•遊俠列傳》中記載了漢初到武帝時幾位大俠的事蹟。這幾位大俠是朱家、劇孟和郭解。

先說朱家。朱家最著名的俠義事蹟是援救季布卻不思回報。《季布欒佈列傳》上說,朱家“陰脫季布將軍之阨,及布尊貴,終身不見也”。司馬遷說,魯人“朱家者,與高祖(劉邦)同時。魯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俠聞”。朱家“振人不瞻(不瞻,意為貧困),先從貧賤始。家無餘財,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過軥牛(駕牛)。專趨人之急,甚己之私”,“自關以東,莫不延頸願交焉”。這是朱家。

再說劇孟。劇孟,洛陽人。“周人(周,即洛陽,洛陽原屬周地,故稱周人)以商賈為資,而劇孟以任俠顯諸侯”。劇孟的仗義行為類似朱家。司馬遷說,劇孟好賭博,喜歡年輕人的遊戲,“然劇孟母死,自遠方送喪,蓋千乘(指車千輛)。及劇孟死,家無餘十金之財”,全部施捨給了窮苦百姓。從千車遠來為其母送喪,足見劇孟是何等地深得民心。周亞夫平七國之亂時,發現吳王等沒有藉助劇孟的威望起事,因此慶幸地說:“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無能為已矣”。足見劇孟威望之高,影響之大。

最後說郭解。郭解,今河南濟原縣東南軹城鎮人。司馬遷說“解為人短小精悍,不飲酒,少時陰賊(陰險狠毒),慨不快意(感到不合己意的人就殺),身(親自)所殺甚眾”。“及解年長,更折節為儉,以德報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為俠益甚。既已振(救)人之命,不矜其功”,這是典型的大俠形象。後來,郭解被漢武帝所殺。司馬遷評價郭解說:“吾視郭解,狀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採者(說話沒什麼可取的)。然天下無(無論)賢與不肖,知與不知,皆慕其聲,言俠者皆引以為名,……於戲(嗚呼),惜哉”!

以上就是被寫進《史記》的著名的三位大俠,他們都是真實存在的。被司馬遷寫進《史記》的俠客還有王孟、瞷氏(為漢景帝所殺)、周庸、韓無闢(避)、薛兄(況)、韓儒、田仲等。在他們之前(春秋戰國時期)則有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要離等。近代則有大刀王武、霍元甲等。

百姓敬慕俠客,擁戴俠客,希望俠客拯救自己於危難。而封建統治者卻把俠客視為暴徒而橫加誅殺。他們認為俠客“專以奸犯公法”。西漢學者楊雄就說,俠為“竊國靈”(見《法言•淵騫》)。東漢史學家荀悅說俠是“德之賊”(見《漢紀》)。可見,不同階層的道德觀和道德標準是不同的。統治者的道德標準是財富、權勢,即所謂“何知仁義,已享其利者為有德”,“侯之門仁義存”。而百姓們的道德標準,則是竭力振救別人的危難而不居功,即所謂“不愛其軀,赴士之阨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所以,司馬遷認為,俠客的行為“雖不軌於正義”,“雖時扦當世之文罔”,卻是符合百姓利益的。俠客們“救人於厄,振人不贍,仁者有采(有所採取);不既(失)信,不倍(背)言,義者有取焉”(見《太史公自序》)。所以,為他們立傳,是完全值得的,給俠客們很高的評價和熱烈的讚揚,是應該的。



遼西布衣10


黃飛鴻,他6歲從父習武,盡得家傳功夫。後遇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並在朱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完善。後來黃飛鴻子承父業成為聯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林教練。

霍元甲,清代愛國武術家,他的武藝岀眾,又執仗正義,繼承家傳“迷蹤拳”絕技。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轟轟烈烈,充滿傳奇色彩。

李少龍,原名李振潘,為美籍華人。他是一位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武打電影演員。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南霽雲可謂是歷史第一人。武功有歷史記錄,一箭驚世人,為國力戰而亡(能夠不死,南霽雲寧可回去戰死)。


小樓一夜聽春雨219148354


17147/+7174/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