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国只有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何能与世界各国打那么久?

千里草57299577


说实话,德国败于二战还是比较服气的,毕竟在经过几年的战争之后,美、英和苏联是通过自己数千万大军的绝对优势将德国彻底碾压。



德国人最不服气的是一战的失败,一战结束之后,德国著名将领兴登堡元帅就曾经说过:德国军人并没有在战争中失败,而是在他浴血杀敌的时候,背后被人捅了一刀。

兴登堡元帅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在一战结束之前,德国不论是在东线还是西线,都在保持着攻势。尤其在东线战场上,在一战开始之初,德国军队就取得了绝对优势。

兴登堡元帅在坦能堡会战中以15万兵力击败俄军28万人,在付出了2万人伤亡的前提下几乎全歼俄军。从此在东线战场俄军产生了恐德症,而且由于俄国军队装备落后,有的地方几个人才能轮到一条枪上,一个士兵牺牲后,下一个士兵才能拿着前者的枪冲到前线送死。

这样的军队无论是作战技巧还是实战经验都没办法和德国士兵相比,所以在战争中经常被打的落花流水。



一战后期俄国又爆发了大革命,使德国军队可以从东线抽调出数十万人马前往西线,这就保证德国在西线也拥有了比较大的优势,如果战争进行下去的话,即便美国加入一站也很难击败德国军队。毕竟当时的美国军队战斗力极低,不仅被德军小看被他的盟友英法军队也不放在眼里。

就在这时,德国境内也爆发了革命,德国皇帝被迫出走,新的德国政府被迫停战认输,正在打的热火朝天的德国军队只得缴枪投降。

这也让很多德国人认为一战的失败应该归于政治,而不是军事。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没有稳定的政治基础军队也难以展现出自己的战斗力。

因为一战不服,主战派的兴登堡元帅和道格拉斯参谋长一直是德国人心中崇拜的英雄,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变得越发激烈,也就给了纳粹党崛起的机会。




(希特勒与兴登堡)


等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国家总理并且逐渐执掌大权后,一方面提高德国人的生活水平,增加民族凝聚力;一方面转移矛盾,打压国内的犹太人;另一方面,希特勒秘密扩军备战,开始对外走上扩张的道路。

等到法国战役之前,德国军队已经拥有540万人之众,虽然和法国的700万人相比,但是德国毕竟当时还没有进行全国总动员。

德国的强势崛起,给整个欧洲的德意志民主打了一剂强心剂,所以不仅德国境内的7000万人民凝结成了一体,他对境外的德意志人也拥有了强大的号召力。所以,二战德国对外战争可以说是欧洲的德意志民族的对外战争。所团结的民众人数超过1亿,再加上仆从国的支持,其掌握的人口与苏联不相上下。

而其工业生产能力集中了德国本土、法国、荷兰、捷克、奥地利等多个国家,其产能远超他的最大对手苏联。这也是德国可以在二战期间与美英苏三国打得有来有往的基础。

所以,德国当年并不靠3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7000万人口对外作战,而是集中了欧洲大部分的支援与其他各国作战。



(二战德国所控制的地区)

通过简单计算一下今天这些德战区的生存总值你就能感受到当时这一地区有多强。

2017年度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捷克、奥地利、匈牙利、波兰这些国家的GDP相加大约为7万亿美金,远超英国和独联体国家(约等于苏联)。可见,德国能坚持好几年并不意外。


游者走天下


战争是国家实力体系化的对抗的.回答这个问题要从以下几点来详述:

人口:纳粹德国在1939年人口就达到7000万.同时期英国人口4700万.法国人口4100万.苏联人口1.6亿.美国人口1.3亿.日本人口7800万.德国绝对算得上人口大国.兵力资源储备雄厚.一旦全国总动员武装上千万军队没有任何问题.且在开战后纳粹德国一路碾压周边各国以及吸纳了不少仆从国志愿兵(例如纳粹精锐维京师主要由北欧志愿兵组成.其战斗力爆表).巅峰时期德国军队1700万.其中一线作战部队近1000万.另外德国人口素质较高.纪律性.战术素养较好.在进攻和防御中往往能以少胜多.在苏德战场上就有多次战例.

工业能力:二战德国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巅峰时期占比世界经济20%.1939-1945钢铁产量(工业基础)德国1亿9000万吨.苏联9500万吨.英国1亿2000万吨.日本5000万吨.1939-1945煤炭产量(工业原料)德国35亿吨.苏联9.5亿吨.美国40亿吨.英国15亿吨.日本4.5亿吨.1939-1945石油产量(工业血液)德国4800万吨.苏联2亿吨.美国16亿吨.英国1亿吨.日本2200万吨.1939-1945发电量德国4140亿千瓦时.苏联2820亿千瓦时.美国16780亿千瓦时.英国3150亿千瓦时.日本2420亿千瓦时.可见德国除了石油其他并无短板.美国更是BUG级的存在.

武器装备:整个二战德国生产飞机113514架(明星产品Me109.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以及喷气式战斗机)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5万余辆(明星产品虎式.豹式.虎王.德国军马4型坦克)37毫米以上口径火炮15.9万门(明星产品88炮.巴黎大炮)车辆120万辆(德国步兵师装备卡车也达到400-500辆.其机械化能力我军直到80年代才能匹敌)舰艇4565艘.其中潜艇1188艘(明星产品俾斯麦战列舰.5轮齐射干翻英国胡德.急得皇家海军满大西洋追着报仇.U型潜艇.只有德国潜艇叫U-boat.其他国家都叫潜艇).另外还有V型导弹.最优秀的机枪MG-42.98K步枪(玩吃鸡都懂得)MP40冲锋枪就不再多说了.纳粹德国极其强大的工业设计能力和制造工艺无疑给德军超强战斗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指挥体系:二战德国有全世界最优秀的参谋总部.进攻法国的曼斯坦因方案和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方案因出其不意计划缜密都堪称经典.予对手重大打击.另外德国名将辈出.除了号称三大名将的曼斯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外.还有极善防御战的莫德尔元帅.狼群战术的发明者邓尼茨海军元帅等.德国军官战场指挥能力明显高出所有对手.


我的征途是大海星辰


德国能够跟世界各国打那么久,实际上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德国军事和工业能力强大,在二战爆发前德国除了石油存在短板,在工业能力上已经超过了除了美国以外的其他西方国家。在军事和科技实力上,德国更是强悍无匹,众所周知,战后美苏的导弹、原子弹、航空航天等技术成就,就是瓜分德国科技力量之后的结果。

其二是德国国土面积广袤和人口众多,虽然按照今天的疆域图看,德国的领土不比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多多多少。但是在二战前夕,德国先发制人,占领了世界第二军工厂苏台德地区,还先后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法国等部分领土,成为当之无愧的大帝国。在人口上,不算仆从国,德国的人口就达到了7000万,几乎相当于英法之和,所以德国能够维持1400万规模的军队,这一点很关键。

其三主要是英法各国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前期的“门罗主义”、“光荣孤立”,让德国得以坐大。而且希特勒也好、隆美尔也好、戈培尔也好、戈林也好,当时的德国可谓将星闪耀,能人辈出,这也是德国能够持久作战的重要原因。


青年史学家


面积只有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德国为何能够和世界打那么久?很简单的,战争打的无非两个东西:人和资源。

德国二战时期军队人数比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多,在希特勒的带领下,建立起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指挥系统。德军中涌现了大量的军事人才,每一个都是一头持机而动的狼。

再者最重要的是德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虽然迅速的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压力,但是国外的矛盾不断的升级,加上一战给德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和耻辱,整个德国都在准备着一雪前耻。

二战前夕,德国的军事实力和科技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峰值,或许略微的落后于美国,但是差距应该不大。

有着强大的经济能力作为后盾,全民战事情绪高涨,加上高层人员的精密运作,一个庞大的战争机器就产生了。德军闪电击败欧洲,兵临苏联,只可惜最终折戟苏联这块魔地。

另外,面积狭小却实力强大的还有德国的好基友日本啊。同样是小小的国土,却产生了巨大的能量。日本的二战之火,烧的也很大。只不过他最后飘了,以至于想要直接征服美国,结果被原子弹直接炸爆炸,心态炸了,投降。

只不过战后形势来说,德国和日本走的就是两个不同的极端路线。一个真正的在反省历史的错误,极力的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一个却打死不承认,还恶意的扭曲历史的真实。

中国有句耳熟能详的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德国的二战人员基本是被消灭干净了的,后来执政德国的也是以前反对纳粹的那一群。但是日本不一样,虽然某些大人物被处死了,但是日本国内的政治现状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以至于那群人依旧控制着国家和舆论的走向。

只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证明,越来越多的日本人会逐渐的认识到事情的真想。我们也期待能够早日能够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祭我华夏忠魂。

我想不会等太久。


看点儿历史


有人说德国二战初期的所向披靡是靠闪电战,有人说德国能打那么久,还那么顽强是靠工业科技的力量,他们都没有说错,但是其实德国在二战初期的优势巨大,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德国在二战爆发前采用了切面包的手段,分阶段夺取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乃至整个国家。

二战爆发前、德国进攻波兰之前,德国的领土实际上已经包括了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德国的面积近乎翻倍,也获得了另外两个工业大国的制造能力,其中捷克的战车工厂在二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也就是说,在二战爆发之前,在德国大举进攻波兰之前,德国就已经在英法的绥靖政策之下,拿下了大片国土,成为了当时欧洲大陆上,除了苏联之外土地最大、人口最多、资源最丰富、工业产值最高、经济最发达、作战热情最高的国家。当时的德国国土包括如今的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以及部分波兰和法国的领土等,绝非是很多人以为的“两三个省”的面积。

图中,德国在进攻法国之前,就已经拥有了包括图中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波兰等国的领土,当时的德国已经是一个法国根本不能匹敌的超级大国了。


而且,就算是德国最后又打了波兰,侵占了波兰一大半领土,英法等国也还没有真正参战,可以说就在二战已经在欧洲大陆上引爆之后,整个西线依然是静悄悄的,英法还是绥靖的,还是希望德国和苏联先打,当时的德国在还没有遭到什么实质性军事威胁和打击的情况下,就已经又多出来波兰的大部分领土。

德国随后吞并了法国的北部地区,并且在南部建立了一个维希法国政权,作为自己的傀儡,当时的德国又新加入了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的土地。


德国当时已经成为一个国土横跨整个欧洲中部的“超级大国”,而不是一战刚刚结束时的德国了,这也是希特勒之所以在德国国内当时拥有很高声望的原因,因为大部分德国任都认为,在那个时代,德国已经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大国地位和安全的发展环境,德国几乎赢得了所有的领土争端,还有很大的超出,一个罕有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在内的大国俨然出现。

图中红色和粉红色的部分是德国在二战中占领的区域,可见,在当时的欧洲,已经基本只剩下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苏联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了,整个中东欧和苏联欧洲部分的广大土地都落入了德国之手,这样的国家根本不是再用两三个省的力量在维持长久作战,而是以一个超级强国的力量在维持。


这样的德国,如果算上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他们又在一个月内吞并了法国,那么他就可以看作是一个难以撼动的超强大国了,根本不是现在我们看见的那么小的德国,算上苏德战争爆发之前、法国刚刚战败时德国新扩充的瑞士、比利时、荷兰、法国等国的土地,当时的德国确实是一个所向披靡的国家了。

当然,以今天的欧洲版图来看,德国确实小了很多,比二战爆发之前还小,但是仍然不失为一个欧陆大国。


因此,切面包,每一次看似不多,实际上都为下一次积累了实力。德国一开始要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英法绥靖了,德国就吞下了;德国借着这个力量,又对奥地利下手了,英法绥靖,德国吞下奥地利,面积几乎翻倍;德国又吞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英法已经不敢动一个整合了德奥力量的德国了,于是德国又切下了一块面包,等到德国吞了波兰,英法已经不敢轻举妄动了,而当德国吞下法国的时候,欧洲能够打击到德国的,也就只有苏联了。

这张图显示了德国吞并奥地利和苏台德区后的范围,此后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每一次切下去,都是一片,而不是整个一块,但是一次一次的切下去,最后德国也就顺理成章的称霸了欧陆。


海事先锋


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

一是德国军队创新的战略战术—装甲部队、闪击战。不管是闪击波兰,进攻比利时、法国,还是“巴巴罗萨”闪击苏联,德国陆军机械化部队都是以之前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进攻速度实现战略迂回包抄,消灭了对手大部分的有生力量。使之在今后一段时间失去抵抗的力量。

在对付英国方面,德国吸取一战的教训,德国规模较小,经验不足的海上舰队不足以对付皇家海军,所以德国专心发展潜艇。并对大西洋的商船军舰展开了破袭战,给英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第二是因为德国的现代工业实力。不管是陆军的机械化部队,还是海军庞大的潜艇部队,亦或是空军的作战飞机,都需要德国有领先周边国家的工业实力,而德国确实也做到了这点。不光是工业能力,德国的科研水平也是极高,目前现代战争中使用广泛的喷气式飞机、导弹等等高技术武器都是起源于德国的研究。


布鲁科夫


大家都说的很好,我就从人力上说一说。德国当时人口大概才六七千万,但是,不在国内还有不少人口,都是一战被划出去的人口。所以德国在发动二战前,在拼命的回收人口。包括匈牙利的部分,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回收的是土地,那就连带外国人口也收回来了。

然后是很猛的德奥合并。这个厉害了,要知道,奥地利曾经是庞大的帝国。德奥合并不止是两个国家的事情,是整个日耳曼名族的合并。日耳曼包含斯堪的纳维亚民族、盎格鲁萨克逊人、弗里斯兰人和德意志人、奥地利人、东普鲁士人等等,再加上小胡子的种族主义,等于收获了N多人的人心。在德国横扫欧洲的时候,这些人都能成为可用的人力资源。

再看闪电战策略,减少人力消耗。从坦克到飞机,都是精简人员,能少放一个人就少放一个人。

征兵有乡土防卫队,希特勒少年团,动员能力超强。再看看其对手们,几乎都是战后才开始动员,人力上就差一大截。

所以回看二战,德国至少在人力上就蓄谋已久,有备打无备,焉有不胜之理。

再看后期,和苏联杠上。苏联本来就是一个人口爆炸的国家,再加上死守,巷战。人力就不够用了。后期连大学生和科学家都送上战场了。失败也就理所当然了。


历史臆想爱好者刘宇


这就是德国在二战的时期令人感到佩服的其中一点,德国在中国顶多数上2个省的整体面积综合,但是德国在二战时期的人口就高达8千万左右接近于9千万,虽然人口多但是德国早已在二战时期实现社会小区规模化,就是平均一栋房子在4层到6层左右,一个房子住着5个人,这样算下来结合了德国国土面积,还有多余的土地处于荒废状态,可以建造厂区和兵营。并且由于人口小居民实现收入均衡化就相对容易,从而德国在二战前期,经济水平一直是欧洲最好的一个国家,假如当时法国破产了,德国还可以维持一阵。

那么二战前期的德国的钱是从来里那里来的呢,德国人就业率来自于哪里呢,这就跟当时德国的纳粹政策有关,德国当时把境内所有高等收入的犹太人群体进行压迫,把他们财产全部充公,并且把他们赶进了集中营,犹太人之前的工作岗位和土地全部被本土日耳曼民族和德意志民族的德国人占为己有,这是当时德国突然崛起的关键的一步骤,在加上德国人自身的努力,在1935年就开始为准备战争而进行全国性工厂武器建造,他们建造子弹,火炮零件,飞机零件等,并在1936年形成一个条完整工业链,当时德国人的一半收入都来自工厂收入,假如德国不在1939年开始打仗,那么这泡沫经济也不可能维持多久,但是德国人发动了战争继而用战争再一次化解了过国内矛盾和暂时经济危机,用战争去争取德国国民更好生活,德国在拿下波兰之后,掠夺波兰无数个犹太人家庭的财富,拿去补贴国库,然后拿着些掠夺来钱在去发动一场更大战争。

1940年德国拿下法国之后,法国当时整体居民的收入被德国人拿去发动战争,以当时法国的国力,完全可以支撑起德国向苏联开战,战争就像是利滚利永无尽头,当时德国人吃的每一口饭其实追究根源会让感到非常恶心,都是跟战争有关,假如有一点德国人在战场失败,就意味着德国民众也跟着失败,所以二战时期德国士兵才会力挽狂澜奋力冲杀,因为当时的德国从发动闪电战入侵苏联的那一刻起,德国人就已经没有了任何退路,要么吃鸡称霸欧洲大陆,要么从战争中彻底灭亡。德国和日本一样,其实每一天做了每一件事每一场战斗都是在赌国运,小国发动世界性的战争,他们别无选择除了赌国运,倾全国之力外,剩下只有看天意,虽然二战时期日本和德国表面看似非常风光,其实他们每时每刻都是在恐惧与压力中度过的,除了女人孩子不懂外。


历史的天空历史的足迹



说二战必先说一战,因为一战的很多遗漏促成了二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百年纪念日刚过,它的的性质我们也都懂:在一次大战前英国垄断全球原材料市场、大英帝国占有世界1/4的人口;美国有一个庞大的内需市场,而实行贸易保护。因此德国和日本国为了发展,必须进行贸易扩张,即从旧殖民国家那里抢夺殖民地。

首先,德国在一战前(1914)的发达程度是这样的:

一、科学方面

以国内很多人喜欢拿来说事的诺贝尔奖为例

德国在20世纪最初的14年获得了18个诺贝尔奖,这完全可以体现出这个国家在一战前的科学研究之兴盛。这是大力发展有关产业实际应用(无论是军工还是民用)的理论基础。

而一战前的美国呢?

  1. Theodore Roosevelt, Jr.,1906年和平奖,成功调停日俄战争
  2. Albert Abraham Michelson(德裔移民),1907年物理学奖,用精密光学仪器进行的光谱和计量学研究
  3. 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1914年化学奖,对多种化学元素原子量的精确测定

没了

德国以所谓弹丸之地,达成了美国近五倍的科研成就。即使对比其他欧洲列强(法国16个,荷兰6个,英国5个,瑞士4个,意大利4个,西班牙2个)也这就是一战前的德国。

二、经济方面

1860年德意志邦联刚建立的时候经济总量只占世界的4.9%,而1880-1900年的“(德国)第一次经济奇迹”期间德国已经在工业国中排名第三位,到1913年,德国经济占世界14.8%,已经超过英国(13.6%),仅次于美国(32%);贸易上,德国已经第二大贸易国,仅次于英国,领先于美国。在德意志帝国期间,工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受益于前文所提到的大量理论研究成果,19世纪90年代后德国建立了包括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和大规模化学在内的很多关键部门。

在钢铁行业,由于新的生产工艺能的普及(比如托马斯法与平炉),生产率提升了25倍。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轧机生产就占全世界该部门总产量的44%左右。

化学工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化工公司大量招聘受过大学教育的化学家。 1914年,仅勒沃库森的拜耳公司(著名医药化工企业,至今仍是世界五百强)就雇佣了600多名化学家。 在这一时期,德国化学品出口占世界的28%,而英国仅占占16%。

受益于大规模工业化,德国的人口也同样蓬勃发展,从1871年的四千一百万增长到1910年的六千四百万。

三、政治方面

直至十九世纪中叶,德意志地区仍是一个由十数个日耳曼人小邦国组成的“日耳曼邦联”,公国林立造成德国国内市场经济无法发展(各邦关卡、课税重重,商品在德意志境内都不能做到自由流通),在欧洲大陆也无法与其他列强鼎立。

即使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依然拥有26个自由邦,但权力已经不及之前

为了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普鲁士诱使法国发动战争(即普法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法国大败,御驾亲征的法皇拿破仑三世被俘。法国被逼签下俾斯麦所开出条件非常苛刻的和约:《法兰克福条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普军在收齐赔款前,可驻军于法国。此后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的登基大典于法国的凡尔赛宫举行,这大大羞辱了法国,挑起德法两国之仇恨。此后法国复仇主义盛行,是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个潜在因素。


这幅油画相信大家都见过,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建立德意志帝国


此外,1905-1911年期间德法两次在北非国家摩洛哥发生利益冲突(两次摩洛哥危机),德国与英、法两国在这两次摩洛哥危机里结怨更深,而德皇更扬言不会再退让,这使战争危机益大。

作为比较:

科研上

在一战结束后至二战前的三十年里,德国人又获得了24个诺贝尔奖,相比之下美国20个,英国19个,法国11个,荷兰3个,意大利3个,德国一战后在理论研究方面依然强到碾压。

经济上

德国因割让东部领土给波兰而失去了重要的煤矿与生铁产地。 阿尔萨斯洛林回归法国意味着德国矿石开采量减少了70%。此外,德国还需交付大量生产运输设备和战前规模世界第二的远洋商船给胜利方作为补偿。而德国的殖民地由于本就过于偏僻因此损失相比之下不值一提。新建立的魏玛共和政府难以承受《凡尔赛条约》约定的巨额赔款,由此不得不大量印刷钞票以偿还赔款和战争债务,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国内物价飞涨、经济混乱。1923年1月德国政府未能完成全部偿还款项,法国为此出兵占领鲁尔工业区,造成德国的经济进一步恶化,内乱也因此而持续扩大。

1932年柏林反《凡尔赛条约》的集会,图源:联邦档案馆被当作笔记本的一百万德国马克纸币

德国的工业生产在战后回落到1888年的水平,战后年代的特点是从战争经济向和平生产过渡,最重要的是复员士兵重新融入经济进程,由此所带来的低劳动力成本使德国产品以倾销价格出口到国外。因此德国躲过了全球战后萧条,但也直到1927年德国工业生产才再次达到1913年的程度。

此时德国的电气化和工业大规模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进展。西门子和柏林的AEG能够重新获得他们在1914年之前已经达到的世界市场地位。随着20世纪20年代机动化和公路运输的增加,汽车工业变得更加重要。从1922年到1928年,汽车和卡车的库存从125,000增加到约470,000。

Mercedes-Lkw Lo 2000 von 1932–1938,图源:维基百科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德国的经济上升阶段在1929年结束,美国贷款的退出导致了整个德意志帝国的公司崩溃。从1929年到1932年,工业生产下降了40%,并降至1904年的水平。外贸也大幅下滑。 1931年还导致银行破产,加剧了经济衰退。结果是大规模失业和贫困突然增加。

政治上

德国民众依然对战前的辉煌感到怀念、认为是凡尔赛条约带给了德国不公。因此纳粹党提出的“废除《凡尔赛条约》”、“扩展日耳曼民族的生存空间”、“种族清洗在国家经济中掌握命脉的犹太人群体”在萧条时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希特勒及纳粹党在经济危机期间承诺重振经济及降低失业率也使得许多选民认为纳粹党能够帮助恢复国家的秩序、平息社会的混乱,能够提升德国的国际地位。在1932年7月的德国联邦选举后,纳粹党取得230个席次,获得37.4%的选票,崛起成为国会第一大党,从而拉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1923年纳粹党的公开集会


需要注意的是,在1939年战前,德国通过德奥合并和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西部等地,实际上已经恢复了一战前的全部领土(并获得领土上的煤铁矿产)并且还有所扩大,达到了惊人的六十三万平方公里(德意志帝国也只有五十余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七千万,加之以希特勒对德国社会复仇情绪、雅利安优越性等方面进行了高度渲染,此时的德国就是一部战争机器。

二战后,情况却有所不同

科研上,大量优秀的德国科学家被转移到美国,这为美国带来了一批尖端人才,也促成了美国战后在科学领域的繁荣。

经济上,分裂了的两德各自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最前线,承担着向对方宣传本阵营价值和优越性的重要任务(东德因此接受了大量苏联援助,被称为社会主义橱窗),因此虽然知道让连续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再次复兴是危险的,但面对“共产主义的扩张”,马歇尔计划依然把西德算了进来。

政治上,美国在德国联邦政府中大力扶持亲美人士,英法美三国驻军至今还活跃在德国境内,用军事存在保证德国不会从政府层面再次极端化。

时至今日,德国依然拥有全欧洲最高的GDP,这应该归功于德国百折不挠的化工与制造业(被反复拆解又重新建立,依旧承担着提供工作和税收的重任)。德国至今以战前一半的国土(三十五万平方公里,修正)养活了比战前更多的人口(八千两百万),尤其在发达国家战后去工业化的浪潮中,德国保留了最多的本地加工业,相比较西班牙意大利等“花瓶国家”动辄15-30%的失业率,德国失业率长期保持在低位,大量的制造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德国现在不会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德国已经通过欧盟、欧元和欧洲共同市场把欧洲绑到了自己的经济发展上:法国有一战悲情史、又是二战战胜国、欧盟创始国,在欧盟里起着脸面的作用,而德国则通过大量投入支持欧盟工作来发挥“里子”的作用;经济上,德国利用欧元所带来的价值低估效益大量出口工业品到其他欧盟国家,与奥地利、西班牙、瑞典、法国、意大利、波兰各拥有超过80亿欧元的出口盈余。

已经没有必要通过战争这种方式来获取原料和商品市场了,何乐不为呢。


码字鲁姆


德国的科研能力世界顶尖,而且德国人比较严谨,执行力非常好,再加上凡尔赛合约给德国带来的耻辱,让德国人万众一心,而希特勒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顺势爬上总理的宝座。之后又利用英法害怕全面战争,急于祸水东引的绥靖政策,先是突破了陆军不超过十万的限制,直接扩军到六十万,又进驻了莱茵兰不设防区,然后又先后吞并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正是英法的绥靖政策,让希特勒满足了一个又一个的野心,在德国的威望也空前高涨,最终英法自食其果,德国在攻下波兰后,却未继续攻击苏联,而是调头攻打法国,仅仅六个星期,就灭掉了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英国困守英伦,被德国空军炸成一片废墟,也算是罪有应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