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缘格局,河南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用户55665652041


正如很多人所知道的,河南对中国意味着十三个人之中就有一个河南人、河南对中国意味着十个人之中就有一个吃着河南种的粮食,河南对中国意味着有近一半的重要历史都来自河南。特别在古代河南对于我国有着至高的存在感,正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也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现在河南的状况有句话说是我国的缩影,这主要体现在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上,也有一句话这样说,河南什么样,中国就是什么样,当然这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河南在方方面面影响了我国的发展,也是我国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河南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我国的13亿人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还是未来,河南都在为祖国的发展尽心尽力,因为只有祖国强大才能让河南过得更好,这就是河南和祖国的关系吧。

因为最近没怎么休息,所以没有写的太多,欢迎评论留言,感谢支持和理解,我是海域蓝豚,为老家河南点赞。


海域蓝豚


河南由于在全国处于居中的地理位置又因为有众多的豫西山地,而且在这些山里面会藏一些很神秘的东西,为了阻止战时美国追迁我核导弹部队因此尽量靠后部署,这豫西山地就是中国的大国核盾“战略核导弹部队”的藏身之处,这些大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地方因为他承载着十三亿国人的生命!这里的战略核导弹可以打向世界任何一个有人居住的地区,因为在最危险的时刻他会亮出属于炎黄子孙的大国核盾。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4000多年前,河南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且有“中州”和“中原”之称。河南是华夏民族早期主要居住的地方,也是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后有夏、商、西周(成周洛邑)、东周、西汉(初期)、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占了四个,分别为夏商故都郑州、商都安阳、十三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不过河南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和灾难最集中的一个地区,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大批大批的河南人为了逃避战乱而迁往异域他乡,这极大地促进了祖国很多地方的开发和中华文明的传播。 河南既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又是新兴的经济大省和工业大省。河南省2009年粮食产量超过1000亿斤,连续十年居全国第一,不仅解决了河南这个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要外调大约三百亿斤粮食支援外省;河南省2009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921.6亿元,增长7.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26.1亿元,增长11.6%,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902.6亿元,增长27.2%。”河南2008年GDP达到18407.78亿,连续近十年居全国第五,仅次于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人均GDP跃居全国第17位,成为新兴的经济大省;近年来,河南工业由弱变强,2007年工业利润超过浙江跃居全国第四,河南工业总体实力跻身全国第一阵营,成为新兴的工业大省;河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和铁路通车里程均居全国第一,河南很多城市也因此而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第一家期货交易所,也是全国三大期货交易所之一,由其所形成的“郑州价格”是世界小麦、棉花和白糖等大宗商品的主要参考价格之一。


虽然现在有很多人对河南有偏见和误解,但是我认为每个地方都有好人坏人,不应该用一部分坏人来代表河南的全部。河南和其他省份一样都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孩子。虽然他不富裕,可是河南的人民很勤劳热情好客。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放弃地域偏见。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卟呤卟呤


河南之于中国,相当于人之血脉、筋络、骨架之于人!

可以说一部河南史就是半部中国史。


为中国提供了个名字;

为中国塑造了个图腾;

为中国创造了文字;

使中国人有了姓氏;

为中国赋予了思想灵魂;

提供了持续的文化与文明:

三符(河图、洛书、八卦,伏羲得河图据之而画八卦)

三代(夏商周的都城)

三教(儒释道)

三学(经学、玄学、理学)

龙图腾:河南

文字:河南

字典:河南

易经:河南

道家:河南

法家:河南

儒家:源于河南

农家:河南

墨家:河南

纵横家:河南

无神论:河南

姓氏:河南

夏历:河南

二十四节气:河南

武术--少林功夫、太极拳等:河南

外家拳:河南

内家拳:河南

…………

为中国奠定了各门科学;

为中国发明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各类技术;

为中国树立了精神品质;

使中华文明从未中断;

是中国的物华天宝之地;

是国色天香国花牡丹;

是中国的人杰地灵之地;

是得中原者得天下;

是根在中原;

是中原兴则中国兴;

……

为中国提供了个名字

“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史记?刘敬传》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大雅?民劳》

“余其宅兹中国,自之ㄨ民。” 。 “何尊”铭文

是周公在登封告成测影所定。

河南是中原。

是中土。

是中州。

是河洛。

是中岳。

是华夏。

是中华。

是神州。

……

为中国塑造了个图腾

是9000年前伏羲在淮阳观天象定历法、立杆测影计时而产生的先天八卦中的一条变化曲线。

是6000年前黄帝在新郑根据二十八宿定律历的“左青龙”。

是河图洛书的演绎。

是变化关系的形而下与现实中不变的形而上相结合的产物。

是体现了祖先的高深哲学智慧。

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是在濮阳发现了6500年前的“中华第一龙”。

是在洛阳二里头发现了4300年前的“中国龙”。

是在具茨山岩画中有所体现。

是成为民族图腾和文化符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

为中国创造了文字语言

是伏羲八卦之无形与具体现实之有形相结合的象形符号;

在贾湖发现的9000年前最早的契刻符号;

是有四千多处岩画;

黄帝的史官仓颉在这里造了字(“天雨粟,鬼夜哭”)(南乐);

出了河图洛书;

形成了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安阳);

是李斯为了“书同文”制定规范书写“小篆”;

是许慎编撰了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是蔡邕搞了个隶书;

是钟繇搞了个楷书;

是刘德升搞了个行书;

是产生了造纸术;

是产生了宋体字;

是产生了活字印刷术;

是丁声树编了;

是王永民搞了个五笔字型输入法;

是世界古老的三大文字中唯一延续下来的文字;

有个中国文字博物馆;

华夏雅言;

是洛阳读书音;

中州正音;

中原官话;

[唐]李 涪:凡中华音切,莫过东都,盖居天地之中,禀气特正。

[宋]陆 游: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老学庵笔记》

[宋]冠 准:惟西洛人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说郛》

[宋]路德章:浙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盱眙旅舍》

[宋]陈 鹄:乡音是处不同,唯京都得其正。《西塘集》

[元]周德清:欲正语言,必宗中原之音。《中原音韵》

[元]范德机:四方偏气之语,不相通晓,惟中原汉语,四方可以通行。《木天禁语》

[元}孔 齐:北方声音端正,谓之中原雅音。南方风气不同,声音亦异,至于读书字样皆讹,轻重开合亦不辩,所谓不及中原远矣,此南方之不得其正也。《至正直记》

[明]沈宠绥:以吴侬之方言,代中州之雅韵,字理乘张,音义径庭,其为周郎赏者谁耶?不揣固陋,以中原韵为楷!《弦索辩讹》

[明]吕 坤:中原当南北之间,际清浊之会,故宋制中原雅音。

[明]陈全之《蓬窗目录》:杭州类汴人种族,自南渡时,至者故多汴音

[明]郎瑛《七修类稿》:城中(杭州城内)语音好于他处,盖初皆汴人,扈宋南渡,遂家焉。故至今与汴音颇相似。

[明]王伯良:"识字之法,须先习反切。盖四方土音不同,故须本之中州"-------《方诸馆曲律?论须识字》

[明]杨文骢:"得中原之正音,去五方之啁杂"---------《同文铎》

[清]周 赟:夫中国车书一统, 而音韵必叶中州。《山门新语》

[清]阎若璩:洛阳为天下之中,南北音词,于此取正

[清]毛先舒《与婿徐华徵书》:汴为中州,得音之正。杭多汴人,随宋室南渡,故杭皆正音。

[清]朴隐子:"词严声律,韵必中州。盖河洛当九域之中,其音可通于四方耳"-------《诗词通韵?序》

[清]潘耒:"河洛天地之中,雅音声韵之正"--------《类音?南北音论》

[清]罗愚:"摄以开合口呼,正以中州音"--------《切字图诀》

[清]王德晖:"天下之大,百里殊音,绝少无病之方,往往此笑彼为方言,彼嗤此为土语,……愚窃谓中原实五方之所宗,使之悉归中原音韵,当无僻陋之诮矣"-----------《顾误录》

[清]张燮承:"填图字样皆系按中州韵填入,学者不可因今古音讹、南北音异妄自更改"-------《翻切简可篇?读横直图口诀》

是河南话在民国前几千年一直是全国普通话;

…….

为中国赋予了思想灵魂

是中原文化;

是河洛文化;

是黄河文明;

是嵩山文化;

是黄帝文化;

是三皇之首的伏羲作了个八卦;

是五帝之首的黄帝提出了“和合”思想;

是创造了龙图腾;

是创造了文字;

是出了个河图、洛书;

是夏时出了个《连山》;

是商时出了个《归藏》;

是文王拘羑里而演《周易》;

是编制了一个礼制;

是出现了百家争鸣;

是产生了道儒墨法等诸子百家;

是引进了佛经而建了佛教祖庭白马寺和禅宗祖庭少林寺;


是玄奘又去西天取了经;

是产生了二程理学;

是产生了三符(河图、洛书、八卦);

是产生了三代(夏商周);

是产生了三教(儒释道);

是产生了三学(经学、玄学、理学);

是冯友兰又搞了个《新理学》;

是崔琦得了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河南的简称“豫”表示“天地人和”;

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

是中原文化思想成为了东方文明的核心思想;

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核心区域;

……

为中国奠定了各门科学

文学:

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

是在这里产生、流传并保存着中国最为丰富的神话文献资料和民间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伏羲氏画八卦、燧人氏钻燧取火、大禹治水等;

是产生了创作了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许多光辉篇章;

是产生了《周易》、《诗经》、《尚书》以及甲骨卜辞、彝器铭文等文献;

是《诗经》中属于今河南省境内的作品有100多篇,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

是产生了《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列子》等诸子百家;

是出了《后汉书》《资质通鉴》《吕氏春秋》《神灭论》等著作;

是在秦代可称之为作家的,仅河南上蔡的李斯一人;

有“汉魏文章半洛阳”之说;

是贾谊开骚体赋之先河;

是张衡《二京赋》为汉大赋之极品;

是左思《三都赋》名动天下,留下了“洛阳纸贵”的佳话;

是产生了才女蔡文姬;

是产生了“建安文学”;

是产生了“竹林七贤”;

是产生了“阳夏诸谢”;

是“唐诗大家胥出中州”;

是产生了“诗圣”杜甫;

是产生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诗人白居易;

是产生了“文起八代之衰”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一代文宗”韩愈;

是产生了岑参、刘禹锡、李贺、李商隐、崔颢等著名诗人;

是钟嵘擅长品诗;

是宋词的故乡在开封;

是“梁园文学”的主阵地在商丘;

…….

是出了个以南阳作家群为代表的文学豫军;

是茅盾文学奖得奖人数高居榜首;

医学:

是中医的发祥地;

是伏羲“制九针”;

是神农“尝百草,制医药”;

是 “疗民疾用岐黄”;

是产生了《黄帝内经》;

是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辩证施治理论;

是《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理论;

……

是龙门石窟有个药方洞;

是少林寺有医药秘籍;

是北宋都城开封已经设立“翰林医官院”、“太医局”及其他保健或慈善机构和设立“御药院”、“尚药局”、“医药惠民局”等专职药政机构;

是“医官院”已经使用了“针灸铜人”;

是“四大怀药”的产地;

是有个“百泉药王庙会”;

是有个“仲景医药节”;

……

是《大国医》讲述了正骨传奇;

……

武术:

是武术的发祥地;

是天下功夫出少林;

是太极神拳源中州;

是产生一招制胜苌家拳;

是产生了以快打慢形意拳;

是“八方武学,源自中州”(金庸);

……

是河南流行着40余种拳术;

是有几十所武校和十几万习武学生;

是出了释小龙等众多工夫明星;

是出了《少林寺》等众多功夫影视剧;

是《少林武魂》、《风中少林》、《太极拳》等精品剧目走遍世界;

是有个《武林风》电视节目;

是在澳门开办了《中华功夫卫视》;

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国际名人时常来访;

是中原功夫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走向世界;

天文历法:

是与农业文明相伴而生于中原地区;

是伏羲开始观天象定律历;

是黄帝开始根据北斗二十八宿定历法;

是濮阳“45号墓”的龙虎成为四象中的青龙、白虎,是中国7000年天文学历史的起源见证;

是郑州大河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陶器上绘画的太阳纹及与太阳有关的多种天象图案;

是发现了多处用于观测天象的不同时代建造的古灵台故址;

是殷商时代留下的甲骨文物里,有丰富的天文记录;

是登封有个周公测影台;

是东汉张衡创立的“浑天说”,比同时代的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宇宙理论”先进得多并创造出了浑天仪;

是张衡创造出比西方早1700年地动仪;

是唐代僧一行不仅发明了比欧洲于14世纪初才出现的第一个机械钟早6个世纪的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时器,而且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早1000年提出了“恒星自行”的观点。同时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子午线实测活动,因此而成为古代天文学发展的里程碑;

是有一个观星台并制定出一部比世界通用的阳历(格里高利历)早300年左右领先于当时世界水平的历法——《授时历》;

是因历法而产生了二十四节气;

是因节气而产生了春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是传统节日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走向世界;得中原者得天下

是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
是形胜天下;
是天下之中;
是合天下之全势;;
是问鼎中原;
是逐鹿中原;
是定鼎中原;
是中原定天下安;
是鬼谷子的“中华第一古军校”;
是形成了核心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是天人合一、民本教化、天下为公、以法治国、天地人和的和谐发展观;

是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是文化中心离开中原后中华文明再也没有走到世界前列。

地理说


河南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是现代中国的一块土地,中国华夏文明的传承,并不是那一个省的荣耀,而是全中国华夏人的荣耀,河南即就是中国的白菜心,也需要菜梆们的保护。所以,河南省不要总称是别省人的祖宗,(嘴上荣耀可理解,心理阴暗不可取)。翻开历史,现河南人是不是外来移民,恐怕80%的河南人都不敢拿出正宗祖谱,(不服,拿出你的族谱再辩论,没有,就少费话),又怎能代表中国汉文化及华夏人种的传播,河南土地养育了你们,你们应当感谢,而不是自毁祖宗陵寝,毁坏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语言,操守和礼节),中国没有地域黑,只有不争气的人。


悬享


要说河南在中国的位置,咱们先来看这样一些事实: 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都是河南发明的,从商朝到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占了四个,分别是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



除了这些之外,河南的商丘,南阳,许昌,濮阳等等都是古都,河南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除了这些,河南还是历史名人辈出的地方,有句俗话叫“天下名人,中州过半”,拿我们熟悉的商汤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范蠡,商鞅,苏秦,吕不韦,李斯,等等等等,在近一点的张衡,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李贺,岳飞,都是咱们河南人,你说河南牛不牛?

经济实力上,河南毫无疑问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河南稳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地区首位。河南同时还是重要的产粮大省,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时专门叮嘱,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要求河南打造好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对于全国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理位置一直就十分险要,被称为天地之中。

省会郑州是全国最有名的交通枢纽,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如今八横八纵的铁路网都在这里交织,可以说,无论从地缘位置上还是战略地位上,都是动一动就让全国紧张的城市。 咱们河南有这么多被人羡慕的地方,您说河南牛不牛,中不中?


东方今报


河南自古称中原,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据有其四——洛阳、开封、安阳、郑州。

一部河南的历史,是承载中华民族五千年沉浮的兴衰史,是记录群雄逐鹿杀伐征讨的争战史,也是记载先民们辛勤耕耘创造奇迹的发展史。

关于河南,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可以诉说,有太多太多的宝藏可以挖掘。

为什么河南在中国古代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为什么河南在近代衰落了?

为什么河南的存在感不强?

为什么河南人特别容易招黑?

河南有太多的问题值得挖掘。本文主要从历史、地理和经济发展角度,与大家一道探讨河南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居天下之中的利与弊

河南自古以来就在中国的文明版图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郑州市新郑县为黄帝定都之地。大禹分九州,今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为豫州。现今发掘的偃师县二里头宫殿遗址和安阳殷墟遗址,证明在遥远的夏商时代,河南即为王朝腹心区域。

周朝建立,在洛阳建成周以监视中原,东周迁都洛阳。东汉、魏、西晋、北魏皆以洛阳为都。隋唐以洛阳为东都。延至五代、北宋,迁都开封。

自元设置河南江北行省,现代河南轮廓初现,明清河南省地理范围基本上与现代重合。

纵观五千年历史,河南之兴,得益于居中的地理位置。范雎曾对秦王说道:“今夫韩 、魏 ,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 ,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

如果将中国历史上三大重心关中、幽燕、江南连线成三角,河南尤其是洛阳、开封的地理位置,大致居于三角形的中心。

张衡在《东京赋》中也曾指出, “彼偏居而规小,岂如宅中而图大”,形象的道出东京洛阳居天下之中,经略四方的地势之利。从河南出发,北上燕晋,西进秦陇,南下荆楚,东入齐鲁,东南至江淮,距离较近,交通条件优越。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洛阳和其背后的关中为大运河三角的顶点,北连涿郡,南连吴越,将关陇贵族的核心区与旧北齐、南陈故地连接在一起,结束了自三国至南北朝以来长达300余年的南北分裂历史,有效加强统治。

其后延至唐、宋,河南充分利用漕运的优势,作为帝国的核心有六百年之久。

隋唐大运河与长安、洛阳、开封

河南之衰,一定程度上,仍是拜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所赐。

河南北、东、东南三面皆是无险可守,为一马平川的大平原。西部面对的是拥有地势之利的秦塞地区,向来是关中军事集团出兵河南。

因此历朝历代,一旦天下有变,河南必然沦为群雄逐鹿之地。

根据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施和金统计,明代以前,河南发生战争数量居全国各省份之首,有820次之多。绵延的战争带来的是经济的巨大损失、人口的大量死亡。

汉末军阀厮杀、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唐安史之乱、北宋末年靖康之耻黄河决堤、元明末年农民起义、民国中原大战等,使得河南在战争中都遭受到了惨烈的战祸,洛阳等名都数次遭到焚毁,数百年积累毁于一旦。

王粲《七哀诗》所记战乱后的景象,“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诚可反映战祸之后中原千里沦为焦土的惨状。

加之南宋以来,黄河泛滥,经济重心南移,海洋文明兴起,河南在中国的地位进一步降低。

河南四大板块

河南省有16万平方公里面积,按照区域划分,可分为豫北、豫东、豫西、豫南四大区域。

豫北

豫北主要有今黄河以北的新乡、济源、焦作、鹤壁、安阳、濮阳六市。

明代设省,将黄河以北的三府归于河南,其后各代相沿,有制衡河北之意,防止历史上河朔三镇旧事重演。

明代将黄河以北三府归于河南

豫北西北侧与山西接壤,以太行、王屋山为界,晋高豫低,地势险要,有太行陉、白陉等险关,沁水、丹河顺流而下,从山西攻入河南易,从河南攻入山西难。

攻入山西确实很难

与河北、山东交界处为大平原,无险可守,历史上一旦失去燕山之险,北方凭借兵强将悍的边地优势,南下中原基本上是一路平推。

安史叛军南下河洛入长安、后唐灭后梁、契丹灭后晋、辽南下攻至澶州、金灭北宋,大抵上都是沿河北大平原一路南下至中原腹地。

豫东

豫东(含豫中)主要是河南省内今淮河流域诸市县,大抵上自郑州以南,京广线以东所有以及以西部分地区均属豫东。

黄河尽管穿河南而过,但是已成悬河,河南大部分水系其实向东南归入淮河流域,呈西北—东南走向。

终于理解为什么黄河这条悬河会夺淮入海了

隋唐以洛阳为陪都,梁、晋、汉、周、宋以开封为都,一方面因为关中战乱残破不堪,另外主要是漕运至关中困难(三门峡难题始终难以解决),至洛阳以及开封比较方便。

历史上修建大运河,多以豫东诸多水系为凭借。以北宋都开封为例,可以汴、黄、惠民、广济诸河通漕运。

三门峡困境一直难以解决,往往需要陆上转运,成本陡然高昂


但是开封无险可守,这是其致命弱点。宋廷不得不大量养兵以拱卫国都,遂致冗兵,军队战斗力反而低下。

今天河南省贫困县多居豫东,多为历史上受黄河决堤影响深重之地区。

豫西

豫西以伏牛山系为主体,大抵上涵有今洛阳、三门峡地区。

此地北有黄河中条山之险,南有伏牛山系屏障,西连陕西,是北中国东西走向重要走廊。历史上秦晋崤山之战即在今河南省洛宁县。

虽然洛阳周围有种种保护,但如果他失去对周边的控制,其过小的体量是无法保护自己的

其后秦国依靠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市)之险,力拒关东诸侯多次合纵进攻。秦灭韩魏、楚汉争霸、唐灭王世充等多为从陕西攻河南。但也有自河南入陕西,如刘裕灭后秦、安史叛军入长安、黄巢入长安等。

无论谁攻谁守,掌握豫西走廊,就掌握了战略进攻主动权。

豫西走廊的意义所在




洛阳天下名都,位于伊洛盆地。

小区域上,北靠邙山,南临伊洛二水,东有虎牢成皋之险,西拥崤山函谷之固。

大区域上,其地东为华北大平原,有黄河以及大运河为动脉,可以控制帝国主要粮食产区和国防重要区域;西靠关中秦陇之固,免受游牧民族侵袭之苦;北有黄土高原为阻,整个山西皆为堡垒;南临南阳盆地,通汉水直达长江中下游。

.历代古都


洛阳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长期作为王朝帝都,掌控四方。但是一旦中央衰落,对地方掌控下降,这种居中的位置使得洛阳也容易沦为四方征战之地。

东汉末年就是明例,黄巾之乱后,群雄并起,洛阳被董卓一把火烧掉,曹操一度都许昌。

豫南

豫南主要为南阳、信阳二市。两市均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地理和气候上属于南方,为通往南方的要冲,焦柳线穿南阳而过,京广线穿信阳而过,即是明证。

信阳以南有大别山环抱,有武胜关、平靖关和九里关三关,南北朝以此为界,互有争夺。

南阳盆地物产富饶,西北通旧武关可入关中,南连荆襄,东北可入中原。刘邦入武关灭秦,曹操攻新野取襄阳南下江陵夏口,关羽樊城水淹七军,岳飞出兵襄阳北伐,兵锋所指,威震华夏,大抵上体现了南阳重要地理位置。

.谁是中部领头羊?

中部六省区崛起,有能力争夺领头羊的,只有河南和湖北。长期以来,两省及其省会郑州、武汉也为龙头宝座争得面红耳赤。

人口和经济规模

人口和经济规模,河南优于湖北。人口多,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和更广阔的市场。

2000年,河南GDP只有湖北的70%,如今湖北GDP则只有河南的80%。2016年,河南人口为10788.14万人,GDP40160亿元,首次突破4万亿,继续稳居全国第五。湖北人口为5851.5万,GDP为32297亿元,列居全国第7,与河南尚有一定差距。

湖北固然在人均GDP上占有优势,但是人多好办事也是不容忽视的。以分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指标为例,河南较湖北也有明显优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地理区位

地理区位,河南优于湖北。湖北虽是南中国的中心,但放眼全国,河南更接近几何中心。从郑州出发,西走陇海线连接大西北,东北至北京,走京哈线连接东三省,郑州显然更近。

此外,东向出海,郑州离最近的港口连云港、日照港仅500多公里。武汉离最近的上海、宁波港有800多公里。

郑州因铁路枢纽而兴盛,武汉位于长江水道中部,河运方便,两者各有千秋。但是河南省货运量、客运量较湖北而言,均有一定领先。

省会发展

省会发展方面,武汉优于郑州。2016年,武汉市GDP接近1.2万亿元,郑州为7920亿元,差距明显。

从创新上讲,武汉光谷已成为中部重要创新基地,郑州缺乏这方面的创新集聚区。

从省内城市抱团发展上,河南则优于湖北。

武汉在湖北以及整个中部地区有很高的首位度。但辐射能力不强。 武汉与省内城市差距巨大,形成虹吸效应,这也造成了周边城市战略选择的缺失与迷失。

河南则以郑州为中心,打造中原城市群。尽管郑州也是一枝独秀,但是郑州周围,除了正在力推的郑汴一体化,洛阳、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安阳、驻马店、开封等一众城市实力相当,距离较近。

虽然武汉分外耀眼,但是整体协同发展上显然不如河南

中原城市群

客观而论,两省互有长短,况且郑州和武汉都已获评为国家中心城市,在中部崛起大战略下,更应相互协调,互通有无,共同崛起。

发展与短板

河南人口居全国第一位,以全国1.74%的土地养活全国8%的人(一亿人口),同时还要搞城镇化、工业化,加之河南作为产粮大省,耕地红线不能破,因此,河南省人地矛盾十分突出。未来还是要走集约式路线,避免粗放式发展。

河南自古多沃土,多年来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2016年河南粮食产量达1189亿斤,占全国总产量9.6%。除了本省需求外,每年河南省外调粮食300亿斤左右。可以说,河南养活了众多东部省份。

另一方面,河南农业也存在一产从业人数过多,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土地仅留老人耕种,空心村问题突出。

在粮食消费升级的情况下,传统方式下生产的粮食出现了产量、库存量双升高的怪状,农民种粮难卖粮更难,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进行农业产业化升级、进行土地流转等试验,在河南显得意义重大。

此外,河南省虽然工业体系相对齐全,基础较为雄厚,但是产业偏重传统。建材、能源、轻纺、冶金、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强大,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产业比重大,高技术产业比重小。

此外,教育不可不提。河南之痛,最痛的就是教育。

以下表为例,比较中部、东部、西部的部分地区,河南高等教育水平居于全国末流。

可以看到,河南每十万人高等学校在校水平居于全国末流,与其经济水平严重不成正比。

2016年,河南省高考生源居全国第一达82万人,河南考生考取一本的难度远远大于全国大部分省份。

与此同时,河南本省高校数量却严重不足,而西部地区教育水平不如河南省,但是西部报考东部院校录取分数却远低于河南省。本省高校少,考取外省高校却代价高昂,是每一名河南考生的痛。

最后要说一下地域黑与地图炮。

诚然,河南人口多,也是全国劳务输出大省,外出务工人员多从事各行业较为底层的工作,本身受到的歧视和误解就较多。

这其中当然不乏有鸡鸣狗盗作奸犯科之徒,但是否因为个别案例,以及个别门户网站的恶意博取眼球的段子营销,就可以给河南人贴上标签?

无论是河南人、东北人,还是上海人、广东人,绝大部分本质上都是好样的,极少恶劣之徒并不能抹黑这个群体的人的形象。

无端地域黑或者地图炮,只能显出个人素质的低下。


资治通见


看到这个提问,我想说:河南对于中国,相当重要;中国教育对于河南,不重要,全省只有一个211院校,这在全国所有的省、直辖市中都是极为罕见的。这是我作为一个参加过河南高考、考取过外省大学的河南人的心里话,也是事实,参加过高考并在省外上过大学的人应该有同感。

附:2017年河南高考人数近80万。


天缘缔贝


古代文明地,现在是难文明



小树叶150153716


河南是中国之腹地,河南是中国种粮,种棉之大省,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从风水上说,河南位于中龙脉之腹,不管是从西到东,从北到南,都是必经之地。历代王朝为何建都在此,就是因为管理国家较为方便,交通也方便。历来都有得中原者得天下,这是因为,中原腹地,人杰地灵,农业发展较好,战争过后可以支撑下来。河南基本都是平原,可以作为全国商品货物集散中心。未来,河南必将腾飞!



漯河吃喝玩乐


河南是中原,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全国政治格局看中原,中原乱,则天下乱。中原富,则全国富,河南人不欠别人的帐,而是国家欠我们河南人的。第一是教育,第二是工业,河南省没有几所好大学,工业也没有好点国企。我们河南人也不笨,就是不给你机会。上大学没有你名额。傻子都能看出来。每年高考人数超过600分有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