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設計?設計的本質是什麼?

龍喬珍


好的設計是一種剋制的鍛鍊。自然傾向於添加更多特徵,繪製更多線條,雕刻更多表面,加載更多選項等,並相信通過添加“更多”的價值提供給消費者。一位優秀的設計師經過培訓,可以避免強迫添加。良好設計的目標是減少; 減少零件數量,降低複雜性,減少浪費並降低成本。設計是明確產品或服務目的或信息的能力。

社會認為設計師的角色是通過添加裝飾來美化,但真正的作用是刪除元素以揭示只添加製作故事所必需的元素的想法。對產品或服務做所有事情的渴望導致沒有一件事做得好。結果,它變得難以使用,消費者將找到另一種更好地發揮預期作用的產品。

隨著社會需要新的和改進的,並在幾秒鐘內失去興趣,設計師抓住機會增加價值。社會有一種誤解,認為“更多”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更好。我們已經變得難以相信這一點。任何設計師的艱鉅任務是能夠在仍然傳達價值的同時刪除元素。理解設計的本質最好是作為減少的原則。減少揭示價值。但減少需要知識。要刪除不會增強信息或想法的內容並留下什麼,需要理解,技能和願景。一個優秀的設計師或工作室必須能夠向客戶展示這一願景及其帶來的真正價值。


人性與創意品牌


83歲的唐·諾曼,已經厭倦了精英主義式的誇誇其談。

他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是《設計心理學》的作者,蘋果的前用戶體驗架構師。

在「造就思想節·未來趨勢」的演講裡,他批評了當今只以少數人為主導的設計潮流和設計教育,認為設計只是為了搞清楚我們想要什麼和應該做什麼,只有動手去做,才能讓其變得有價值。

他還認為,人們最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如果他們擁有創造的工具和知識,並不需要假以他手,自己就能把它創造出來。

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創造,諾曼憧憬著,也正在踐行著,這是未來設計的發展方向。

我不喜歡“數字化”這個詞,它毫無意義。所有技術都會改變設計。

因為設計就是為了讓人們能更好地使用技術,並因此感到興奮。所以,當一項新技術出現後,設計會挖掘它的用處,同時隱藏它的難點和令人不解的地方。

數字化確實為我們帶來了各種便利,雲儲存、協同辦公等等,但設計不是專注於生產某個設備,而是創造出宏觀的體系,讓不同領域的人們能更好地互動,從而創造出更多美妙的體驗,改善人類的生活。

它能改變教育,改變醫療,改變人們交流、工作和娛樂的方式。有些改變是有形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有些是虛擬的、是數字的;甚至還能帶來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人工智能對設計師來說是富有吸引力的工具。阿里巴巴、舊金山的歐特克公司(知名軟件設計和數字內容創建公司,主要為建築設計、土地開發、通訊設施和媒體提供服務)都在開展有趣的嘗試。

這會讓設計師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奇妙方式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同時免於一些乏味的工作,這類工作恰好機器比人類更擅長。

計算機總是嚴謹周密、操作準確,而且永不疲倦,這是人類無法達到的境界,但我們會感到厭煩是因為我們有創造性,想要做新穎的事情。

所以這個項目很好地結合了人類和機器的優點。

我認為設計是一個非常奇怪的領域,它始於藝術和建築,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設計的本質都是工藝。人們使用優質材料製造一個物件,確保它外觀漂亮勻稱,讓人有良好的感受和視覺體驗,這就是工藝。大多數設計師都在為期四年的課程中學習如何掌握這門手藝,如何做出美觀、精緻和奇妙的東西。我認為這非常重要,應該延續下去。

但這是20世紀的設計理念,而我們談論的是21世紀的設計。這個概念在不斷擴展,設計不再僅僅是製造漂亮的物品。

對我來說,設計是一種思維方式,是解決重要問題、系統問題和複雜問題的方式,它的使命就是找出並解決真正的問題這就是我所說的以人為中心、以人類活動為中心的設計。

好的設計思想家面對問題的時候會說:讓我想想它背後的真正含義。這對設計而言是很重要的。

因為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存在於系統之中,都是其它事物的一部分。一臺相機所代表的不僅僅是相機本身,而是重溫過往經歷的一種方式,這正是相機的價值所在。如果你在設計時忘記了這一點,做出的設計就會很糟糕。

在任何領域內,設計都可以成為一種重要的思考和發展方式,不管是藝術人文,還是寫作、舞臺指導、公司組織,或是全球商品運輸,或是思考如何以更高效、更環保和對人類更有利的方式解決問題,包括我們從未設想過的事情。

我不喜歡我們現在這種耳提面命式的教育模式。它已經存在了兩千多年,一直都是某個非常博學的人給學生授課、說教、講課。你在聽課,但是你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聽,你也不知道它們有什麼意義,你這麼做都是因為別人讓你去做,而並不是因為你真的重視知識。

學生們連學12年或17年,考試一結束,就把課上學過的東西拋到腦後,然後就不再學習,好像他們已經把這輩子要學的東西全都學盡了。

但這其實是無稽之談。

我們的教育以學期為單位,一學期三個或四個月,把所有人放在同一個班級,在同樣的時間內學習同樣的東西。這樣安排最簡單,但這卻不是對學習最有利的,因為每個人的學習方式是不同的。

我們花費在教學上的時間應該取決於所教授的材料和學生個體間的差異。

我希望學習可以模塊化,一個模塊持續的時間完全取決於學生的需求——三十分鐘,或一小時,或一週,學生根據他們自己的需要去計劃和學習。

我喜歡讓學生參與進來。我經常在零基礎的情況下,給不同的小組準備不同的有趣的問題,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嘗試著去解決,當他們陷入困境的時候,就會關注我所講解的基本原理,這時他們也會發現:“啊,那就是我需要的東西。”如果我把這些原理預先教給他們,他們就會感到無聊,不明白為何要如此。

我把這個模式稱之為“及時學習”,它能夠讓你終身受益。

在這個模式中,老師是指導者、顧問,但這並不意味著一位老師對應一位學生。它只是另外一種教學模式。關鍵就在於如何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

其中一個很有效的方法是我們所說的“同伴指導”,即學生之間互相指導。

如果有人掌握了知識,而且知道如何幫助其他同學,他們就可以成為導師,能夠幫助其他學生。他們做得往往比老師更好,雖然老師掌握的知識很多,但這些學生可能更知道哪些問題會難住大多數人。

我們把這種方法稱作“比例調整”,即,在不需要很多教師的情況下就能教育大量的學生。

並且我認為,我們要改變評分制度。分數只是一個對學生做出總體評價的數字,本身不能告訴你任何信息。

我們可以在學習結束之後,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給出一個學生所學模塊的清單,上面記錄“學生學到的東西”(如果他們沒有掌握必要的知識,可以重新學習,再參加測試)。

因此,當他們申請更高等的學校時,學校會問自己:“這些是不是我們想讓學生掌握的東西?”或者當你申請一份工作時,僱主會自問:“這位員工是不是具備我要求的這些素質?”這種模式甚至比打分更好,因為它會體現學生究竟學會了什麼。

其實我一直都不喜歡分數很高的學生。在錄取研究生時,如果你的分數很完美,我反而不想錄取你。

因為我想要的學生應該具有冒險精神,能以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會挑戰有難度的事情。分數沒有那麼完美的學生,或許恰好是更有創造力、更富激情的人。

因為大學教育的大部分領域是都是關於深刻理解的,而設計是關於實踐、關於行動、關於改變世界的領域。

設計師在進行某個項目時,必須對大學裡的所有學科都有所瞭解。要去問工程師、科學家、人文主義者、計算機科學家、機械工程師、社會科學家……瞭解不同的人群對一個問題的理解,然後把這些結果進行歸納整理,再採取行動。

知識和行動之間的差別是,知識是縱向的,行動是橫向的。我們既需要擁有知識的人,又需要富有行動力的人。兩者存在很大差異,但兩者我們都需要。

並且我想說,教學是一個有趣的職業,激勵別人的最好方法是讓他們研究有趣的問題,這些問題通常貫穿所有學科。

你不必問自己:我是想做老師,還是學者,還是醫生,不需要。因為如果你涉足每個領域,反覆學習,就能比只鑽研一個領域的人還要能幹。至少我這一生就是這麼做的。我在不同行業反覆學習,我涉足了工業、學校管理、教學、研究、產品製作等等,每一段經歷都幫助我在另一個領域中做得更好。

生活就是一個生態系統,設計師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工作,因此,好的設計師也會是好老師。

審校:其奇

造就:劇院式演講,發現創造力


造就


樓主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說下我個人看法,我仔細看了下其他人的答案,恕我無法苟同,基本全是生搬硬套,沒有任何個人見解,沒有思想的東西便沒有靈魂。

設計,並非一個生硬的概念,它應該是有靈魂的,抽象的,而又時刻圍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它包含的東西太多,有服裝,有建築,有機械,有裝修,有廣告,有平面,但是如果真的要去探尋它的本質的話,我想那些空洞的概念化的東西大家就不要生搬硬套了,比較無趣。

互聯網時代,關於設計的起源,發展,歷史思潮,主要代表人物等概念性的東西,我想樓主應該可以很輕易獲取,而且這些東西我想要說上三天三夜,寫上三天三夜也寫不完的。

既然談到設計的本質,以我個人對設計的理解,我想無外乎以下三點:

1、人與自然:設計的本質是遵循自然規律,以自然規律為基礎,從而創造出精彩的,偉大的作品,比如建築風水,家裝風水,這些都是通過這個本質而衍生出來的。在這裡我要強調一下,風水並非迷信。打個簡單的比方,家庭裝修,如果主臥裡貼著血紅色的牆紙,那麼時間久了,夫妻二人必然容易吵架,甚至會造成離婚!因為紅色會給人視覺上較大的刺激,從來給人亢奮的情緒,所以住在裡面的人脾氣容易暴怒,久而久之,家庭不和,這就是風水!

2、人與社會的關係:設計的本質其實就是兩個字,生活。社會是由眾多自然人而組成,任何一項偉大的設計發明,除了給人感官上的美好,其次最重要的就是是實用!一項偉大的設計發明,必然是可以推動一個時代的進步。

3、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設計崇尚以人為本,設計發明的作品最本質的東西應該是以人為本,增進人與人關係,緩解人與人之間矛盾。一個最簡單的比方,為什麼要設計紅綠燈?這個就是用於緩解人與人生活之中的矛盾,社會穩定,人類文明才得以發展。

全為一家之言,望採納。


非土非木


什麼是設計?設計是什麼?

一般來說,它是對物體、交互系統、建築物、車輛等的創建進行想象和規劃的過程。它以用戶為中心,即用戶是設計思維方法的核心。它是為人們、物理項目或更抽象的系統創建解決方案來解決需求或問題。

這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它的意義可以從一個領域變化到另一個領域。它滲透到我們生活的許多方面,並且分支到許多不同的子流派,從產品設計、聲音、虛擬現實、交互,到設計汽車、視頻遊戲、軟件接口、家庭和辦公室內部等。

如今,人們對設計似乎有一些誤解。大多數人認為設計就是讓商品變的更好看從而更好售賣。但它真正的核心是什麼?僅僅是一個製作漂亮事物的過程嗎?遠非如此。它不是純粹關注美學,也不是把裝飾添加到一個項目上。首先,最重要的是讓用戶與環境的交互更加自然和完整。

我覺得設計談不上是一門藝術,也不是一門科學,但它需要兩者兼而有之。藝術是創造一些東西來表達作者的視覺、想法和感覺。雖然設計師可以通過工作表達情感和留下印象,但這樣做不是他們的首要目標。因此,它需要藝術的創造方面,因為它是關於製作一個項目,一個工具,甚至一段經歷。

另一方面,它需要科學解決問題。它的存在主要是為了滿足特定的需要。引用史蒂夫·喬布斯的話說:“設計不僅僅是它的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如何運作的。”所以設計另一個核心就是是服務於人民。


Vpaper


在我看來,設計是一項兼具感性與理性的創作過程,將頭腦中的感性,結合實際的理性,通過某種方式將它呈現出來,就是設計。當然了,我個人看來這也是比較淺層的理解,究竟什麼才是設計?怎樣才能更好的設計,還有很長的路讓我們去探索。

設計的本質,或者說設計需要達到哪些要求呢?

1.必須滿足設計的預期功能並且達到目的。

2.在選擇和使用材料時,設計方案應實用、自然和經濟。

3.設計應該使我們的眼鏡以及其他感覺器官獲得美學上的享受。

4.設計應該強調某種形象並且利於交流,這種交流就是為本設計的使用者和體驗者傳達某種信息。


傢俱美學設計


設計,設想一個東西,然後計劃去完成它。設計的本質就是擁有好的靈感的同時能夠物化於外。如果,一個設想很好,但它也許要等到幾十年後或是更久以後的生產力及技術基礎才能創造出來,那麼這個設想基本上就是紙上空談。我們不應該為了創新而創新!

如今的設計是要求同時具備速度與質的,也就是說你的設計最終是通過加工製造生產出來面向市場,服務大眾的。而市場是一定的,也是優勝劣汰的,大眾更是等不及的,也是最“薄情”的,你完成不了的,自然有別的選擇來代替。

所以,設計就是從藝術中產生,之後脫離藝術,最終又能夠通過成品體現藝術美,迴歸藝術的一種價值形成模式。這,也就是設計的平凡與不凡之處,也是設計的世俗與不俗之處。


玥之公子


這個問題很概念化,設計可以理解為,把普通東西專業化,細節化



別墅私宅設計及施工


設計的本質主要是要解決受眾的問題能夠解決問題的設計應當是個好設計。


新華電腦長沙


設計的本質就是 #視覺傳達# 用視覺元素傳達至用戶。


設計師和他的貓


設計是廣義的範圍包羅萬象,如,機械設計,土木工程設計,化工工藝設計,城市規劃設計,改革開放頂層設計等。概闊起來下一個較通俗的定義是,把所要實現完成的任務,和實施程序過程,以完整的,可操作實施的要求,以文字,數字,圖形,摸型清楚地表達出來。照作它去實施,就能達到最終目的。這個過程和成果稱之為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