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个城市发展潜力大?

大唐神都长安城


重庆是四大直辖市之一,其他四座城市都是省会城市,这五座城市的发展潜力都很大。如果非要在这几个城市划分次序,那么驽马认为,重庆为首,成都武汉紧随其后,南京第四,西安最末。


发展过程中,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也都很明显。


从经济规模来看,重庆在五座城市中一马当先,成都、武汉和南京彼此规模相当,而西安的总体规模明显偏小。


未来发展引擎来看


除武汉的长江新区正在申报之外,其他四座城市都规划有国家级新区,各新区的发展变现也存在了很大的差异,西咸新区和其他城市的新区表现明显处于劣势,其他城市的新区都已经是2000亿级别的规模。


在国家中心城市设置方面

除了南京之外,其他四座城市都是国家中心城市,南京所在的长三角群雄逐鹿,南京在政策上很难与上海和杭州竞争,在江苏省内,非第一经济大市的帽子也让南京省会城市的地位无比尴尬。


驽马


对比城市的发展潜力,一个是人口的总量与增量,另一个是资金的总量与增量

首先看人口排名

1、人口总量排名依次是:

重庆:3075万

成都:1604万

武汉:1091万

西安:961万

南京:827万

2、2017人口增量排名

重庆:26.73万

成都:21.34万

西安:20万

武汉:12.67万

南京:6.5万

再看资金排名

1、资金总量排名(截止2018年5月份)

成都:3.72万亿

重庆:3.61万亿

南京:3.25万亿

武汉:2.53万亿

西安:2.23万亿

2、资金涨幅排名(2016年与2017年的涨幅比例):

武汉:9.1%

成都:9%

南京:8.8%

重庆:6.9%

西安:3.0%

总结:

综合两项指标中的四个数据看来,成都的加权值最高,其次是武汉、重庆、南京、西安,GDP只是一个迷惑大众的假象,学会以资金总量和增量以及人口总量和增量来分析城市的发展潜力,更加科学,

所以以上五个城市的发展潜力排名依次是:成都、武汉、重庆、南京、西安


城市观察君


这几个城市都是准一线城市,都有希望进军一线城市,所以差距不是特别大,所以说谁潜力大,其他的兄弟城市都会有意见,所以我只发表我自己的观点



老古话说过,带兵打仗时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城市的发展也是如此。



天时,指的是时机,放在这里我觉得是国家的政策和机遇。首先我们看一下这些城市的定位,西安,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南京,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成都,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武汉,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重庆,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显然,重庆的城市定位要高一点,其他的城市定位基本差不多,机遇则主要体现在这个城市的产业结构适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认为,一个城市的科技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今后的发展,在这方面,我觉得依次是南京,武汉,西安,成都,重庆,这一点我觉得除了重庆稍微差一点,其他的差距不是特别大,科教科教,除了科技就是教育,教育的直接体现就是大学生的数量和高校的质量,这一点一直比较有争议,我觉得南京应该排第一,然后是武汉,西安,最后是成都,重庆



地利,即地理位置的优越程度,我认为,沿海沿江的城市的地理位置天生优越,且一个区域应该需要一个大城市,所以我认为武汉地理条件最好,重庆第二,南京虽然沿江,但是在群龙荟萃的华东,所以第三,第四我觉得是成都,最后是西安,这一点争议也比较大,这只是我的观点



人和,主要体现在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上面,这一点至关重要.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你跟我说你的生活过得有多快乐,我想这也是扯淡,gdp排行是重庆,成都,武汉,南京,西安,人均gdp排名是南京,武汉,西安,成都,重庆,如果说潜力的话,那么还应该看经济的增长率,纵观这几年的经济增速,我觉得应该是重庆,西安,南京,武汉,成都。生活水平除了提现在经济上面,还体现在房价,宜居度,绿化率,就业条件,人均收入,交通环境等诸多方面,所以说人和方面是最难比较的方面,我也没有在这些城市生活过一段时间,只能通过一些具体数据看看情况,在这些方面排行依次是重庆,成都,南京,武汉,西安



综上所述,我心目中的潜力排行依次是重庆,武汉,南京,西安,成都,有人说过,潜力也许是这世上最没吊用的东西,要想发展,还是要努力


被水淹死的鱼23254608


首先提醒重庆不是省会城市而是直辖市。

四座省会外加一座直辖市你更看好谁

这五位城市可以说都是所在地的佼佼者、领头羊,在各领域也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各自的潜力都相当巨大。

重庆,国家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经济增速一直是“领跑”全国,经济总量在去年成功超越天津,暂居全国第五位,日后潜力可想而知。



成都,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潜力也是非常惊人,经济总量暂排全国第八,只是省内无兄弟城市能够扶持,处于孤掌难鸣的状态。

武汉,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去年可谓“丰收年”招商引资签约资金达到2.58万亿,实际落地资金超越成都全年签约资金,只可惜的是经济上还没有超越成都暂排全国第九,省内经济发展较四川均衡。



南京,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南京的发展也是可圈可点,但比较于上面三座城市就慢了半拍,但省内兄弟城市实力雄厚,在未来发展可以相互扶持,潜力也是相当巨大。


西安,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以前西安的发展总是不尽人意,现在也慢慢在转变,去年经济上已经超越合肥,各种大型企业纷纷在西安投资、落户,相信不久的将来西安注定会腾飞在西北大地上。

综合以上所有城市,我认为日后发展潜力排名为:重庆、武汉、成都、南京、西安。

重庆是国家直辖市,政治地位高潜力大肯定是没有问题;至于武汉是因为去年招商引资带来的吸引力;成都能排在南京前面是因为国家战略调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部署,中西部大城市必将进一步受益。

潜力并不能代表未来发展,只希望所有城市能够携起手共同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大家对这样的排名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讨论、留言

感谢大家阅读我的文章,喜欢可以点赞、关注


武汉小斑马的晚年生活


重庆、成都、武汉、西安、南京五市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名片之一,代表着祖国复兴和所在地区繁荣富强。这五个城市的经济实力都不一样,却是全国的明星城市以及中流砥柱。其中,重庆是直辖市;另外四市为副省级城市。

五市中的南京正在朝着授权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之路发展,随着在江苏省首位度不断提高,潜力非常巨大,将来有望重新成为全省第一名。

其外就是西安将在顶层的关怀下,努力建成全国第三座国际化大都市,那年的文件写的清清楚楚,这可以说是国家意志支持,不可动摇的文化支持。

其实这五个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点,熟悉近代史的都知道。当年的南京、武汉是国都,曾考虑在西安建“副都”,然后迁都重庆,最后还在成都构成短暂的行政中枢之事实。

由此看来,这五座城市必定再度崛起,加快建设成全国八大城市之一并名列前茅!


民间查访专员


当然是沈阳,这个答案显而易见。





有山有水。有雨有雪,有历史,也有现代。


科技小浪花


重庆、成都、武汉、西安、南京都是现如今经济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发展潜力城市,“核心”在任何时候都是关注的焦点,球场上讲究“核心球员”,机器中讲究“核心部件”,而省自治区、地区则讲究“核心城市”。国人喜欢"核心",没核心感觉日子就过得不靠谱,不像真的一样。中国几大经济圈核心,京津冀和长三角 珠三角经济圈不用说,一个是北京,一个是上海,一个是深圳。


那么如今一带一路和中西部发展势头正迅猛,又有哪些核心城市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引领区域发展呢?
成都在三国时期是蜀汉都城;重庆之名是宋光宗赵惇所赐,寓意自己先封王后即帝位,乃是“双重喜庆”,民国时期重庆为陪都;西安,先后有西周、西汉、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真正的千年古都。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12],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因此在文化底蕴层面,相较之下西安、南京要比重庆、成都更为深厚。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了解过去,是为了激励自己更好地发展。
成都和西安,武汉,南京是省会城市,重庆是直辖市。也许很多人觉得不应该把西安,成都,武汉放进来一起讨论,因为按照GDP数据来说,西安与成都、重庆悬殊太大,没有可比性。 2017年,重庆产值19530亿元(第5);成都产值13890亿元(第9);西安产值仅为7469亿元(第24)。 成都和西安,与之前讨论的武汉、郑州、长沙、长春.一样,都是省会独大型城市,过去几年都是倾全省之力发展。在这一点上,成都是其中的典型。

从榜单来看,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列前七位。但苏州离上海太近,几乎同城,因此想单独发展成中国的又一极核心一线城市的可能性不大。而南京做为江苏省省会在未来长三角向外延伸和与安徽联动发展实现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南京做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华东区域特大城市有着无限发展潜力,笔者认为后期江苏省内会进一步向省会倾斜从而提升南京的首位度,从gdp上而言南京超苏州也是迟早的事。
中国的中部以及西部更广阔的地域,目前很需要一个真正意义上能撑起中西部发展的核心中心城市、特大一线城市。综合目前情况,有希望成为这又一极核心城市的就只有成都、重庆、武汉、合肥、西安这五座城市了。虽然南京和合肥处于华东,但发潜力却也不容小觑。目前这些城市,重庆的经济总量排第一,全国第五,而成都的综合潜力排在新一线之首。当然,其他城市都有各自的优势。


比如武汉的地理位置比成都重庆更好。西安是一带一路的起点。因此,这五座城市的发展潜力都不可低估。
在城市定位上,重庆、成都、西安都是9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重庆是第一批,成都和西安是第二批。所谓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虽然都是国家中心城市,但是各自定位上还是有一些区别。重庆的定位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成都是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安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建设西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2016年末武汉市常住人口为1076.62万人,比上年增加15.85万人;户籍人口833.84万人,增加4.57万人。净流入人口达到242.78万人。2011-2016年,武汉市净流入人口持续增加。

重庆和成都,成为长江经济带西端最重要的两个城市。人类工业化、现代化总是从沿海、沿江开始的。这是现代工商业所需要的物资、物流、交通、人才、信息等资源特性所决定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从沿海开始,然后沿江开放、内陆开放,如今向西对欧亚大陆开放。
人均GDP角度而言,陕西、关中平原,分别高于四川及广义的环成都经济区域。不同在于,陕西是中西部省市中,少有的几个达到了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西安看人均指标也是不错的,只是人口和经济总量,在这个强省会时代,显得有些落寞。而经济体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排序和吸引力,当然,其实重要的是经济规模效应。从这个角度而言,西安差了成都、武汉一大截。在郑州、合肥、长沙面前,也很一般。与武汉,成都,南京对比自然已经不在一个“经济档次”

成都在本次“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尤其是数字经济更是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近年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扎实、发展迅速,已在集成电路、信息安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形成较强优势,是全国首批、中西部唯一的“中国软件名城”。 此外,2017年成都出台了主要为大学生等高技术人才提供安居落户、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常住人口的增加。据了解,成都目前有1600万人口,根据《成都市 “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2020年,成都常住人口预计增加200万,可以说是一座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武汉:科技与人才齐飞 武汉此次的排名同样居于前列,在除北上广深外的26座城市中位列第二,在新一线城市中仅此于成都。 数据显示,2015年和2016年武汉市户籍人口增长率为0.2%和0.5%,而在2017年户籍人口数量为853.65万人,增加了19.81万人,增长率达到2.3%。从人口增速来看,去年武汉的人才引进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 此外,武汉在“技术成熟度”和“智力资本和创新”两个维度上也取得了非常高的分数,在技术市场规模中已然坐上头把交椅,同时 “互联网+”变量也很强,在26个城市中排名第三,仅在成都、杭州之后,是一座新兴的科技城。


2017年以来,西安一次次放松落户政策,截至4月中旬,西安新落户人数已达30万。与上榜新一线城市相比已遥遥领先,“西”引人才效果已显现。据介绍,西安力争到2021年,新引进和培育30个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团队,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超过100个,每年新增20万大学生在西安创业就业,五年留住百万大学生等。持续打造“西安校友行”活动品牌,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校友回归创业。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五大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南京都市圈作为五大都市圈的第一圈,城市地位非常重要。这和南京的区位优势是分不开的。 首先,南京城市圈的发展可以促进南京江北新区的发展,进而带动未来苏北淮安、宿迁等城市群的城市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南京靠近合肥,南京都市圈与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安徽城市素来关系密切,南京城市圈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带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合肥都市圈的发展,实现两个都市圈的融合发展。也就是说,南京会成为“上海-南京-合肥长江下游经济带”的中心,其实也就是“上海—江苏—安徽”长江下游经济带的中心。


更为关键的是,这实际上形成了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上海—南京”双心架构。杭州和苏州虽然经济较为发达,但离上海较近,离合肥较远,对合肥都市圈的辐射作用较小。而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的完美重合必然会成为长三角下一个增长极。而合肥又是国家科学中心城市,四大科教中心城市,拥有与北京并驾齐驱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和领先全国的科研中心,南京同样是领先全国的科教中心。 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是长江经济带的咽喉,另一方面,南京的城镇化率较高。南京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72%,远高于苏州的34%,以及杭州的57%。南京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1%,高于苏州的73%,和杭州的75%。南京可通达城市数量为213个,苏州为211,杭州为210,三城的通达城市数量相差并不算多,而南京稍微领先。

同时 ,南京还是前计划单列市兼副省级城市(1994年后省会城市取消计划单列,南京成为副省级城市)。杭州是副省级城市,也做过都城,但时间比南京短太多。苏州只是个地级市,不是计划单列市,也不是副省级城市,更不是省会城市、直辖市。可见未来随着南京首位度的提升,发展的潜力十分看好


土土街


既然说到发展潜力,那就抛开经济总量排名不说,我认为西安的发展潜力排在第一位原因何在,理由如下,请看下文:

1.用经济数据发展情况做对比,不说别的2016年西安GDP为6257.18亿元,17年7469.9亿元,名义增长19.38%,增速排名全国第一,2017的经济总量是高于合肥的,经济增速也是高于河南的。

2.从2018年一季度的数据再看分析,西安的经济增速,西安市一季度实现地区GDP 1771.48亿元, 同比去年名义增长了 468.3亿元, 名义增长速度35.94% , 增量及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 一季度的增量高于 杭州(414.82亿元)、 南京(367.78亿元)、苏州(346.5亿元), 表现非常惊艳! 当然,全年不可能保持如此之高的增长速度, 但GDP全年有望冲击 9000亿元的大关!

我认为要按照发展潜力来看排名应该是

西安 重庆,成都,武汉,南京

原因西安经济发展增速快,上面已说明,重庆去年的经理增速为9.5%,高于成都的8.1%和武汉的8%,发展势头都很猛,不过个人认为短时期内成都的发展潜力还是大于武汉的,原因在于成都有发展成都平原经济圈的基础,其发展潜力很大的,成都平原城市群是典型的平原城市群,是四川省四大城市群之一,其他三个城市群分别是川东北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范围为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眉山市、资阳市,遂宁市以及雅安的雨城区、名山区,乐山的市中区、沙湾区、金口河区、五通桥区、峨眉山市和夹江县共54个区(市)县,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城市群人口将达到5000万。可想而知5000万人口的城市群,经济发展势头可想而知,那么武汉呢武汉有武汉都市圈, 又称武汉"1+8"城市圈,是指以中部地区最大城市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

武汉都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面积不到湖北省三分之一的武汉城市圈,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总量,是中国中部最大的城市组团之一。

湖北省加快把武汉城市圈打造成长江中游城市群最重要的增长极,推动武鄂黄黄(武汉、鄂州、黄石、黄冈)相邻城市联动发展,协同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武汉都市圈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武汉重返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四川除了成都以外,发展还是比较均匀的,相反湖北除武汉之外的地级市经济差别都很大,在城市圈规划方面,成都城市圈经济体量大于武汉的8+1人口也是大于武汉的8+1,南京的地理位置很尴尬,受到昆山和苏州城市的发展排挤,以南京为首的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只能通过发展苏皖长江经济带,目前来看发展还是比较慢。以上浅见,不喜勿喷


长安街知士


看省和附近城市的就行了。先说西安,陕西总共22000亿,如果要超过南京那么至少全省的53的经济,你觉的可能吗,除非西北五省全力扶植西安,人口企业等多方面,让整个陕西高速成长,否则倒数第一。再说南京,南京附近强敌环绕,长三角或者苏皖就那么多资源,苏州想比肩津渝直辖市,无锡想超越长沙,常州徐州两雄并争不愿落后一步,合肥又想进前十五,南通想保持7000亿级别第一城。需求太大,资源太少,如果南京吸引不到人,除非南京人均超过深苏否则难进一步,但感觉可能性不大。武汉说白了我觉的湖北其他地级市注水了,襄阳和宜昌。就今年上半年看,湖北财政收入增量超过全省的总增量,明显湖北在保护武汉,在这种强度下最多gdp超越成都,不可能再进一步了。然后成都,成都一城独大是没有负担的,因为四川其他城市根本没法扶,也扶不起来。成都未来可能成为西南的中心,影响力超越重庆,可能晋升一线。我认为潜力就是成都>武汉>南京>西安未来可晋升一线的可能,成都感觉概率最大,把西南资源整合按部就班就能一线,武汉必须把郑州废了,把河南人口和铁路中心位置抢到手,来以此激活湖北活力。南京,至少要把合肥废了,顺便把常州徐州也得废整合皖南和苏北的资源。西安,西北五省1亿人口全力保西安,并且一带一路由西安主管丝绸之路西安可能进一线。杭州我觉的进一线水到渠成~


Mr二二一


肯定西安了,从商业,政治,文化,都超越别的城市、陕西在中国出名的名家也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于右任、刘自椟,开创了长安画派的石鲁、赵望云、何海霞。后来是方济众、黄胄等人。这几年、刘文西、王西京、吴三大、雷珍民、吴修、钟明善、江文湛、王金岭、陈国勇、赵振川、王海力、张之光、马继忠、王有政、崔振宽、郭全忠等名气很大,还有些名家已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