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腦血管疾病時,大夫為什麼讓頭顱CT和頭顱核磁兩個檢查都做?

用戶7661322911572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醫生。腦血管意外又稱中風,腦卒中,是中老年人病死率和病殘率較高的一種疾病。腦血管意外包括腦出血和腦梗塞兩大類疾病,就是血管破了和血管堵了。如何在第一時間發現腦卒中,並進行搶救呢?就是第一時間做檢查。而CT檢查就是可以馬上發現腦出血。如果做了CT沒有出血,那麼可能就是腦梗塞,CT看不到超早期腦梗塞,但是磁共振可以看得到,所以發生腦血管意外的時候,醫生會要求先做CT,沒有發現出血後又叫做磁共振。



腦血管意外包括腦出血和腦梗塞

腦血管疾病最常見的就是腦出血和腦梗塞,特別是中老年人。而目前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腦出血也越來越年輕化。夜班的時候,經常遇到一些三四十歲的頭痛就診,做了CT發現腦出血。

正常的腦動脈富有彈性,能正常的收縮和舒張,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彈性不好了,動脈上也會出現了一些汙垢斑塊,會堵塞血管,有高血壓的人,動脈就容易破導致腦出血。

就好比我們用的水管一樣,時間長了,水管壁不好使,水壓大一點,就容易出現水管破了(腦出血)。水管壁有汙垢斑塊,容易導致管腔狹窄,甚至完全堵塞水管,出現缺水,沒有了水,就是餓死(腦組織梗塞壞死)。


無論腦出血還是腦缺血梗塞,如果治療不及時,最後的結局都是病灶的部位的腦組織壞死,那麼所支配的身體的功能就會喪失,比如偏癱、不能說話、一邊身子沒有感覺等等症狀。

再者,我們腦子支配的部位都是相反的,右邊腦組織支配左邊的身體,左邊腦組織支配右邊的身體。比如剛開始頭痛,右邊身子不靈活了,那麼可能就是左邊腦子出了問題。

懷疑腦血管病為什麼要做CT和磁共振

腦血管意外常見的症狀有一側肢體癱瘓、突發昏迷、口角歪斜、肢體發麻、沉重感等等,出現這些症狀一定要及時就診,時間很重要,如果是血管堵塞,6小時之內進行溶栓治療,可以挽回大部分的腦組織,以後的生存質量極大的提高。

而腦出血通常發生在情緒激動,飲酒、血壓升高或者過度勞累的時候,有高血壓的人更容易腦出血,所以說一定要控制好血壓。發現腦出血最好最快的檢查就是做CT,CT能快速診斷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對周圍腦組織有沒有壓迫,評估有沒有必要做手術進行血腫清除。如果一下子出血量太大,就會壓迫腦組織,特別是腦幹的位置,腦幹是人的呼吸生命中樞,一旦壓迫,就會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死亡。



這是一個40歲女性,出現左上肢體乏力就診,她當時是自己走著來檢查的,我那天剛好夜班走出門口,她還問我檢查室怎麼走,我帶著她去做檢查,看著圖片出來,右側腦出血了,我馬上寫報告拿給她,並告訴她不可亂走,要馬上回到急診科醫生那裡去。出血量比較少還可以走,有時候看到一些人現在狀態很好,但是不代表他就沒病,有可能下一秒就倒在你眼前。

懷疑腦血管意外,都要第一時間先做CT檢查,先排除腦出血,如果沒有腦出血,再來考慮腦缺血梗塞,因為出血和梗塞是兩個治療完全相反的疾病,一定要診斷清楚。做了CT沒有腦出血,沒有發現異常,但是有很明顯的中風症狀的時候,要馬上急診做磁共振。因為做CT看不到超早期的腦梗塞,只有磁共振能看得到。而這個確診的時候很重要,如果是腦梗塞,要在發病6小時以內進行溶栓或者取栓治療,缺血的腦組織才能恢復血供,時間越長,腦組織壞死的可能性就越大,預後就差,對後期的生存質量也是有極大的影響。

所以說,發生腦血管意外的時候,醫生要求要做CT和磁共振。CT是快速的診斷有沒有腦出血,如果沒有腦出血,馬上做磁共振的目的是要診斷早期的腦梗塞,時間就是生命,早期溶栓治療,能極大提高後續的生存質量。


小影大夫



這種情況確實很常見,一般是先做頭顱ct,後做磁共振。很多人質疑是不是醫療過度?是不是亂收費?

其實情況往往不是這樣的,而是診斷的需求,治療的必要。

CT一般對腦出血比較敏感,對腦梗並不敏感。早期腦梗病狀,往往在CT結果上並不能得到顯影。神經內科醫生讓患者做CT檢查,主要目的,是排除腦出血。

因為很多患者出現腦血管病相關症狀,比如說肢體麻木,視物不清等,可能是腦出血或者是腦梗、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單獨靠醫生的面診是無法確定的,所以需要檢查結果作為輔助來確診,並開展治療。

醫生在確認患者沒有腦出血症狀後,會結合門診對患者的檢查,會給出相應的輸液或者藥品治療方案,達到擴張血管,營養血管,防止凝血等目的。

很多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患者,會病情進展為腦梗;還有一部分患者在一段治療週期結束,需要進一步確認腦梗的病灶大小、位置情況時,就需要做磁共振了,因為磁共振對腦梗塞的檢查,技術優勢要明顯優於CT。

所以概括一下,CT是排查腦出血,而磁共振針對腦梗更重要。


遼瀋名醫


現在很多患者會疑惑為什麼大夫有時會讓兩種檢查都做,有些人認為頭顱核磁查的比較精細,沒有必要查頭顱CT。腦血管病分為兩種:腦梗死和腦出血,兩者均可出現意識障礙、言語不清、肢體活動不利等症狀,可同時伴有高血壓。在臨床上有時不能完全根據症狀區分出來,兩者的治療方案完全不同。

CT和核磁各有優勢和缺點,在腦出血方面頭顱CT優於頭顱核磁,腦內出血在CT上有明顯的高密度影,然而核磁卻對於出血不敏感。在急性腦梗死方面頭顱核磁明顯優於頭顱CT,腦梗死發病24小時內在CT上可能會不顯影,顯影后也難以區分是急性腦梗死還是陳舊性腦梗死,頭顱核磁一般在腦梗死時間超過2小時就會在頭顱DWI上顯影,這樣對早期判斷腦梗死具有很大的價值,急性腦梗在一定時間內是可以選擇溶栓,溶栓的黃金時間是4.5小時以內。

腦血管在發病過程中每秒中會有很多腦細胞死亡,臨床大夫應爭分奪秒,早期確診,早期診斷,是治療腦梗死的關鍵。由於核磁拍攝時間較長,須提前預約,且核磁一般不設有夜間急診,在沒有核磁結果的情況下,臨床大夫會根據患者臨床症狀判斷出腦血管病,再在頭顱CT排除出血的情況下,及時進行治療腦梗死的手段,挽救缺血半暗帶,將腦細胞的損傷將至最小化。後期在根據頭顱核磁更好的判斷出新發腦梗死的部位及範圍,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再進行處理。所以有些時候會讓患者行兩種檢查。

本期答主:鮑倩,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杏花島,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杏花島


腦血管疾病的影像學檢查,是放射科常見問題。怎麼選擇,也是很多人困惑的。

腦血管病變非常多見,以腦梗死舉例。

CT是用X線進行成像的,頭顱CT臨床使用很廣泛。缺點是早期的,比如24小時內的腦梗死可能在CT上表現為正常。因為這個時候病變本身不足以引起在X線上的密度改變。

而核磁很快,甚至最早能發現半小時內的梗死。

另外,假如要找腦梗塞原因,比如血管有無狹窄或阻塞,如果做CT,就要注射對比劑。而做核磁的話,不需要打對比劑,很方便。

臨床上,患者出現神經系統的症狀,假如臨床表現為中風,一般會做CT,看出血還是梗死。

任何要想進一步搞清楚,或者醫生認為疾病單純用CT解釋不了的時候都會建議做核磁。為何,核磁能夠發現很多CT發現不了的。比如小的梗死灶,微出血灶,靜脈竇血栓,腦白質病變等等,其中很多的病都在臨床表現上與中風無異。



再者,就單純的腦動脈本身,使用核磁能看到有無狹窄,閉塞,甚至可以看到血管壁的粥樣硬化斑塊。

需要強調的一點,臨床上懷疑腦血管病,這句話其實很嚴謹,懷疑而非確定。因為,我們見過太多一開始懷疑中風,最後做了核磁才搞清楚是轉移瘤,是膠質瘤,是海綿狀血管瘤出血,是各種腦白質病變,是各種脫髓鞘病變的。

因此,當醫生建議做核磁的時候,基本都是在想搞清楚是否真的是中風,原因是什麼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