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为何有的转型到了产业地产?

尹诗敏


产业地产即以产业为主导的地产项目,通过整合资源、引入资本及规划运营,打造产业集群并实现产城融合,以此改善区域环境及提升城市竞争力。在盛行的去地产化、稀缺的土地供应及高涨的住宅用地价格推动下,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房企开始转型产业地产,以寻求新的利润板块。

与传统住宅销售贯彻的“一锤子买卖”不同,产城项目更考验开发商长期持有、运营项目的能力。慢下来,稳健运营,成为操作产业园的基本要求。

与房地产相比,产业地产的客户群体更窄,客户决策更谨慎,对产品与服务要求更高,因此,产业地产开发运营更为困难、复杂。产业地产行业如今已初具规模,但隐忧依然存在。政府、开发商和入驻企业三个角色的合作与博弈,是园区成败的关键。产业地产开发需要新思维:产业思维、社区思维、金融思维、互联网思维。

产业思维

园区开发者始终将产业发展而非地产经营放在园区开发的首要地位。开发者始终保持将产业做大做实的心态,认真、科学地制定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并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园区招商策略。园区开发者具备一定的产业服务能力,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及企业生命周期可衍生出形式各样的生产性服务需求,通过产业服务增加园区的盈利空间,同时增强园区吸引力

社区思维

过去,园区过分强调经济功能而忽视社会功能,难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未来,更强调人的因素,更强调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功能。这样才能让人在园区里面能够真正体会到产业、生活相结合,产业与城市相结合。

金融思维

融资层面

政府层面:园区开发融资将形成以银行贷款、债券融资和PPP相结合的格局

市场层面:园区开发融资将更多的向REITS方向发展,以降低融资成本

聚资层面

通过出台政策、信用担保、引导资金、设立专项资金、.上市服务等措施,打造园区融资基础环境,构筑融资服务平台,构建园区产业发展的资金蓄水池

投资层面

开发商发挥入驻企业优势,采用产业投资基金或物业入股方式对成长型企业进行孵化培育,待孵化企业被并购或上市后,通过分享成长红利获取资本增值,形成既当”房东”又当“股东”模式

互联网思维

专注:即园区定位,产业园区应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周边竞争等因素进行定位,专注于所定位的功能与产业。

极致:即园区效率,利用互联网打造电商平台,不断集聚产业资源,优化产业组织,陶晓、无边际地把各种信息对接起来,提高园区产业效率。

口碑:即园区招商推广,突出传统招商模式,园区通过微博、微信等形式进行微营销,同时通过粉丝效应打造圈层社区,形成良好地业界口碑。

快:即园区对客户相应迅速,通过建设云平台等智慧终端最大限度集成服务功能,使园区更加服务化、智能化、以最快速度高效解决客户问题,满足客户需求。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产业地产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地产大数据、产业地产规划策划、产业地产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中商产业研究院


有个说法说房地产公司转型做发展公司是为了贷款,发展公司是虚的可要可不要,大不关了,他们要资金而已,你去他们店铺人家的态度也是爱要不要,人家做房地产,要资金救房地产公司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