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人推翻暴君朱元璋?

beyondwusheng


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于应天府称帝,正式开启大明王朝的历史篇章。

朱元璋称帝后,与洪武三年册封李善长、徐达、常茂、李文忠、冯胜和邓愈等6人公爵,另外28人为侯爵,并赐给大量田地。朱元璋为了确保功臣忠心,巩固自己的皇位,还让皇室与功臣联姻。从此时来看,功臣集团和朱元璋的关系还是和睦、互利的。

然而没过几年,朱元璋便开始发现当初与他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将开始不守规矩了,这使得他开始害怕好不容易用命拼来的皇位会给他们搞垮了,他不想,也绝对不能让元朝灭亡的腐败之风发生在新朝廷中。洪武五年,朱元璋颁布《铁榜文》对文武功臣严加饬,严加指责他们违法乱纪的行径。这可以看出是朱元璋对骄傲放纵的功臣的一张警告,也是他们关系开始变得紧张的一个信号。洪武八年朱元璋制作了《资世通训》,洪武十三年制作《臣戒录》,警告大臣们如果对天子不忠,愈越礼制,将受严惩。而正是这时,朱元璋已经对这些功臣武将举起了屠刀,开始实施他的独裁专制和恐怖政治了。

朱元璋为实施他的恐怖政治发明了著名的大明酷刑,有刺、黥、剕、劓、阉和凌迟,而为使新官好好当官,朱元璋把贪官污吏的皮剥了放在衙门公坐上,让新官看了瑟瑟发抖。在他的专制与恐怖政治之下与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御史节中丞涂节商嵩告发胡惟庸南通倭寇北接旧元,意欲谋反。朱元璋命羽林军将胡抓起来,审问得实,磔于市,牵连被杀达3万人。洪武二十三年,有人告发李善长交通胡惟庸情状,朱元璋又将当时77岁的李善长赐死,并诛杀其家,吉安侯陆仲享,延安侯唐胜宗,靖宁侯叶升等因牵连此案被杀。洪武二十六年,又发蓝玉案。蓝玉以谋逆罪被杀,连坐被诛杀者达1.5万人。而胡蓝两案使得大明的开国功勋被屠戮殆尽。

朱元璋对功臣痛下杀手,对无功的文臣更是实施暴政,洪武十五年和洪武十八年发生的空印案和郭桓案被诛连得文臣地主与家室达七八万人。

朱元璋的政权建立在流血屠杀中,酷刑暴行的基础上,从开国元勋到列侯裨将、部将大臣、诸司官吏到进士监生、经生儒士、富人地主僧道屠洁,以至亲侄儿、亲外甥,无人不杀,无人不可杀,一个个地杀,一家家地杀,有罪的杀,无罪的也杀,“大戮官民,不分臧否”,这个时代,这种政治,确确实实是名副其实的恐怖政治。

由上文不难发现,朱元璋的暴政当中处置的大都是官吏和大地主,而对于小民,朱元璋采取的又是另外一种政策。首先朱元璋制定里甲制度将农民的活动范围控制在百里之内,同时明令禁止并打击一切预言类秘密组织,以防止农民聚众生事。朱元璋当时打天下也是靠“明王出世”和“弥勒佛降生”等预言拉拢人心的,所以他深知这类组织的意义。为保王权永治,他必须打击这类组织。

另外朱元璋在平民百姓眼里还有一个慈祥的模样。他经常挂嘴边的话就是“四民之中,农民最辛苦”,“要体恤民情”,“多为民做实事”等,这与他出身于农民有关。朱元璋建国后下令民间除额定需种植的食物外,凡加种棉花的可免除租税,从此棉花种植遍布全国,平民逐渐从穿麻布到棉衣。同时朱元璋还鼓励人民对一切水利提建议,特别吩咐工部官员凡可蓄水的湖堰一一修建以防备水旱灾等。

这一切的利民政策使得朱元璋得到百姓的爱戴和敬重,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况且朱元璋的暴政主要治理的对象是官吏和大地主,所以他又怎么会被推翻呢?




小狮Lion


我是历史问答达人青言论史,乐于为您解答中国古代史的问题。


没人推翻老朱,原因有两个:1.老朱太牛逼;2.他也不是暴君。


先说老朱太牛逼。作为开国君主,一般都很牛,而且老朱尤其牛,因为他是仅有的两个寒门出身却能够一统天下的皇帝之一。而且他所建立的明朝,是一个等级非常严密,关防非常严谨的朝代,想要突破层层壁垒造反,非常困难。


再说老朱不是暴君。所谓暴君,很难定义,但是有一点事没什么问题的,那就是对老百姓非常狠。而作为一个地地道道赤贫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对农业生产是非常关心的,他也从来没盘剥过农。他确实杀了很多人,但是杀的都是达官显贵,可并没有牵涉到什么老百姓头上去。


因为他非常牛,所以当官的不敢造反;因为他对百姓不错,所以老百姓不想造反。所以,自然也就是没有人造反了。


青言论史


明朝是我一直喜欢的一个朝代,大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纵观华夏上下五千年,能做到如此的,唯有明朝。

朱元璋是暴君?这还是我第一次听说,朱元璋此人虽然设锦衣卫监控大臣,用尽方法大杀功臣,废相,尤其是对贪官的惩罚,可以说是历史之最。但朱元璋对老百姓却是相当不错,结束了元末割据混战,让老百姓过上了太平日子。

朱元璋是普通农民出身,这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刘邦,貌似就只剩朱元璋了,刘邦好歹是泗水亭亭长,但朱元璋却的的确确是从穷苦人家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朱元璋小时父母饿死,放过牛,当过和尚,所以深知底层百姓生活的困难,他在位期间大力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的残暴是相对于文武大臣,贪官污吏的,但对老百姓来说,却不能称之为暴君。但总的来说,无论是对官员的残暴,还是对百姓的好,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守好自己打下来的江山,尽管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从底层出身,深知底层生活的艰难。


川西闲客


朱元璋做了30年皇帝,他只干了这些事:整死有钱的人,整死有文化的人,整死有思想的人,整死家庭条件好的人,整死有教养的人,整死有理想的人,整死有骨气的人,整死有同情心的人,整死骨头硬的人,整死有道德的人,整死一起创业的人,那30年,他从头到尾都在整人,以自己一命呜呼而告终。 ​​​评:如此统治手段还有谁能推翻他呢?


长江一口


首先我在这里要为朱元璋说句话,他不是暴君是明君。


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朱元璋的一生:

1328年-1344年主要工作放牛。

1344年-1347年主要工作是当和尚,化缘部门职员。

1347年-1352年主要工作是撞钟,没错老朱高升了。

1352年-1368年终于找到人生的小目标那就是造反,而且成功了。

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就是当皇帝。

朱元璋生活的元末可以说是民不聊生,能活着就不错了,各级官员巧立名目征收税赋,没钱就出人做苦力,朱元璋就是被元朝的腐朽统治搞得家破人亡,最后只能乞讨度日。

正是目睹了元朝的腐败统治,他在当了皇帝之后更是要避免重蹈覆辙,由其是对待贪污犯更是绝不留情,凡是贪污超过六十两就杀头,甚至扒皮。可以说朱元璋对当官的来说绝对是暴君。比如历史有名的空印案和郭恒案,最后结案统计一下大小官员总计杀了有4万多人,绝对配的上暴君这个词

但是朱元璋对当官的要求严格就是想让老百姓生活的好,他鼓励老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农业,规定老百姓只要开垦荒地,那这块地就归你了而且三年内免交税赋。朱元璋时期商人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这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发展。

总结来说朱元璋时代的官员是不幸的,但是老百姓绝对拥护。而且官员也是因为犯了错才被处罚,因此朱元璋不能称作是暴君。


一门土炮


朱元璋,刘邦两个人的确可以算得上是平民逆袭成为皇帝的典范,朱元璋在成功之道这一方面,的确是值得佩服的。但要说到治国方面,朱元璋绝对不是内行,说他是暴君,有点过火,但他绝对算不上一个好皇帝。至于说没有人反抗他的统治,也是假的。



首先,来看一看洪武年间的农民起义,注意,是农民起义,不包括蒙古人入侵,或者土匪作乱:

洪武三年(公元1370),泉州起义

洪武四年,阳山起义

洪武五年,潮州起义

洪武六年,罗田起义

洪武七年,儋州起义

洪武八年,桂平瑶民起义

洪武九年,八寨起义

洪武十年,古田起义

洪武十一年,吴勉起义

洪武十二年,潮州起义、眉县起义

洪武十四年,广州衢州处州温州起义

洪武十五年,铲平王起义

洪武十六年,永新、龙泉起义

洪武十八年,吴奤儿起义

洪武二十年,惠州起义

洪武二十二年,赣州起义

洪武二十五年,徽州起义

洪武二十八年,更吾莲花大藤起义

洪武二十九年,田九成起义

洪武三十一年,古州林宽起义

以上所列举的,全都是农民起义,不包括大臣造反等。但是,这些起义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因为朱元璋在统治初期,其对地方的控制还是相当严格的,同时明军战斗力,官员的效率还是很高的,所以,这些起义都没有能够持续下去。


再说朱元璋,他统治的手段是什么?将社会秩序按照他所设计的规则来安排,将户籍封为匠户,军户,民户,灶户等,所有人各司其职,地位永世不得改变,如此一来,这些人的人身自由受到了严格限制。同时,严密限制人口流动,抑制商业发展,强行将宋元时期开放的社会风气一扫而空,建立了一种令人窒息的秩序。

而他在法制方面,也采取严刑峻法。但凡看过《大明律》以及《大诰》者,都会震惊于其刑罚的严苛。所以,万历年间,海瑞提出恢复朱元璋时期的严刑峻法,遭到了全体大臣的反对。

再有,有人用“朱元璋给给高龄老人发放银两补贴”等来说明朱元璋对人民的仁慈,不好意思,这些措施在中国古代是有传统的,至少宋朝就出现了这样的政策,具体在张祖平先生的《明清时期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研究》一书中有详细记载,且清朝时期相比朱元璋时期,对百姓要友善得多,然而清朝皇帝照样被骂为“没有一个好东西”。


最后,关于朱元璋的行政举措,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有一个很好的概括评论,非常符合,在此摘录:

即便如此,假如国王因野心而引发战争,国王的贪欲和官吏的骚扰对人民的负面影响远大于人民内部矛盾,人民会有什么收获呢?监狱里的安定时光并不能证明监狱是美好的。西克洛浦洞穴中监禁的希腊人,尽管生活安定,但却是在坐以待毙。

朱元璋所创造的秩序,的确让百姓“安定”,但是,这种安定,其代价远远大于社会偶有冲突带来的损失。


庭州行者


朱元璋就是元末明初的bug,只有他收拾别人的份,别人奈何不了他。

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部将,看到他一点脾气也没有。比如说常遇春之类的猛将。

朱元璋曾训斥手下那些武将,大意是:你们不要以为立了一些战功就觉得了不起,你们要不是跟了我,早就被我剿灭了!





在那个特定年代、特定环境,不打压武将,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是不行的。

那为什么朱元璋是安全的?因为初期很多将领都是朱元璋的朋友、同乡,还有侄子、外甥,比如徐达、汤和、朱文正、李文忠等。这些人除了朱文正,其余的都很忠心。



等到人才越来越多,互相牵制也就多了,想谋反是非常难的。手下能人越多,主公越安全。

这就跟水浒里的王伦、林冲、杨志一样,王伦害怕林冲,就想让杨志也留下来一样。同理,水浒里的头领越多,宋江就越安全。

最难理解的是,朱元璋开始诛杀功臣,为什么这些人不反?

原因还是利用这些人的侥幸心理,架空权利,互相牵制,最后都是锅里的青蛙,跑也跑不掉的。

朱元璋杀傅友德的事例,就很能说明他的残忍、无情和流氓本色。



朱元璋想收拾傅友德,于是就在一个宴会上侮辱傅友德父子,当然傅的儿子也有过失。

傅不太服气,朱元璋大怒,扔给傅一把剑,让他回家把儿子的头砍回来。

傅友德为了整个家族着想,回家无奈地把儿子砍了,带着人头回来见朱元璋,以为能躲过这一劫。

没想到朱元璋居然说,傅友德,都说虎毒不食子,你竟然连自己的儿子都杀,这么残忍的事情都能干的出来!你还是人吗!

想想傅友德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悔恨交加,自己就是砧板上的肉,人家想怎么吃,自己都没办法,还砍了自己的儿子,又被羞辱。

于是他不再害怕了,怒斥朱元璋几句后,拿剑自刎。

就这样,朱元璋也没放过他的家人,把傅家的人都给流放了。

怎么样,够恐怖、够流氓的吧?

朱元璋死后,能打仗的将领不多了,朱棣起兵谋反的时候,没有人能抵挡,所以就看出恶果了。


龙涛的海阔天空


同样是开国皇帝,秦始皇残暴,使得他建立的国家十几年就被推翻了。同样的,朱元璋也非常残暴,为什么他所建立的国家,却延续了近300年的时间呢?

(秦始皇画像)

秦始皇的暴行,包括他搞焚书坑儒,施行残酷的刑罚等等。

朱元璋和秦始皇比较起来,可以说残暴程度绝不亚于后者。他一手策划了洪武四大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总共杀了十多万人。

而且他搞的文字狱,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其实是一个道理。另外,他的刑罚也非常残暴,比秦始皇的更残酷。那些曾经废黜上千年的各种可怕的“肉刑”,又被重新用起来,甚至还创建了“剥皮实草”等花样百出的新“肉刑”。还有,殉葬制度也是早就废黜了上千年,他却又重拾起来,让那么多后妃为他殉葬。

既然朱元璋和秦始皇一样的残暴,为什么两人建立的朝代,结局会那么不一样呢?为什么就没有人起来推翻朱元璋的统治呢?

我觉得,根本的原因是,两个开国皇帝虽然都残暴,但是各自残暴的对象不一样。

(朱元璋)

秦始皇是对国人残暴,对普通的老百姓残暴。他的那些刑罚,那些钳制舆论的做法,那些无休无止的劳役,都是针对老百姓的。正是因为针对的对象是老百姓,老百姓才非常不满,起来反抗他的统治。陈胜吴广两个农民一声号角,天下一时间全都蜂拥而起,很快就推翻了强大的秦帝国。

但朱元璋的残暴不一样,他的对象是官吏。他所杀掉的那些人,他实施残酷刑罚的那些人,他钳制舆论的那些人,都是官吏,和官吏的家族。对于普通的老百姓,他并没有用这些东西对待他们。

朱元璋不但没有用残酷的手段对待普通的老百姓,而且还因为他出生于底层,出生于贫苦人家,他对普通老百姓非常关心。比如他设置的养济院、惠民药局、漏泽园等等。

养济院其实就是养老院,用以收养那些“孤独残病不能自生者”,是一项养老制度。惠民药局则是针对流行病及弱势群体的免费医疗制度。漏泽园则是考虑普通老百姓的墓葬问题,做到生有所养死有所葬。另外,朱元璋还特别注意救助孤苦无依的乞丐,让他们有饭吃有地方住。

(洪武四大案)

朱元璋的这些措施,从某种意义来说,有现代福利事业的雏形。

朱元璋因为对普通的老百姓很关心,同时,其对待官员的残暴,尤其是对待那些有造反迹象的官员,以及贪腐官员的残暴,客观上也让普通老百姓拍手称快。尽管朱元璋诛杀的那些官员,很多都是冤案,但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并不知道那是冤枉。普通老百姓,一般都有仇富心理和仇官心理,他们反而还认为杀得好,所以,朱元璋就通过这样,凝聚了民心。

既然朱元璋统治时期,老百姓都拥护他的统治,又怎么会揭竿而起造反呢?只要老百姓不造反,其他那些官员们,他们对朱元璋不满,想造反,可是也没人跟着他们干啊。

当然了,并不是说,朱元璋制造洪武四大案,用残酷的刑罚和舆论钳制对待官员就做得对。朱元璋这样搞,更多地还是为了屠杀功臣,维护他自己的统治。但是,确实在明朝初年的时候,没有大规模的动乱发生。

(参考资料:《明史》《明太祖实录》)


张生全精彩历史


为什么要推翻朱元璋,在明朝时期,人们拥戴朱元璋还来不及呢。提出这个问题的人肯定是认为朱元璋喜欢杀人,并且是嗜杀成性。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的确是杀了不少人,可是提这个问题的人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朱元璋杀的是什么人?朱元璋杀的全部是官,他可没有杀害过无辜的百姓。

如果说明朝的时候官员犯事,朱元璋绝对是从重处罚,稍微严重点朱元璋便会杀,即使杀功臣的时候朱元璋也不是说杀就杀,朱元璋找出了许多借口,毕竟都是开国功臣,朱元璋这样大开杀戒自然要考虑到史书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每一个死的人,朱元璋都有足够的理由,百姓看到这些理由后,都是拍手称快。

朱元璋的能力非常强,而且朱元璋在位的时候非常的勤奋,所有事情都从百姓的角度去出发,他是个当之无愧的好皇帝,朱元璋也不是暴君,如果他真的是个暴君,也不会做出这一番成就,至于杀那么多功臣,朱元璋自然有他的打算,从他的角度出发,将那些人全都杀了才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天下刚刚经历过战乱,可谓是民不聊生,朱元璋专门针对农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三年免赋税,并且鼓励农民去开荒,兴修各种利国利民的功臣,朱元璋对百姓非常的好,因为他是一个布衣皇帝,他知道民间的百姓需要的是什么,他也非常的勤勉,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在明朝百姓眼中朱元璋是个好皇帝,只能说朱元璋统治时期官员们都过得不太好,百姓们却恰恰相反,他们怎么会去推翻朱元璋呢?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有一句俗语叫做一千个人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关于这个问题中的说朱元璋是暴君,可以说是非常的片面刻薄。下面我们从客观的方面说一下这个问题。



朱元璋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6岁的时候父母、长兄相继去世,被迫做了乞丐,所以他从小就体会了民间的一切疾苦。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即位称帝,从这一年开始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君主。

朱元璋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徐达和常遇春北伐,同年攻克元大都,华夏大地再次回归到了汉民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与此同时还收回了丢失四百多年的幽云十六州。

以上是朱元璋成为君主的开始,按照古代的标准可以说是再造玄黄的圣君。但是朱元璋在这之后大兴“冤狱”,屠杀了很多官员大臣。从此之后这些文人口诛笔伐,称朱元璋为“暴君”,但他们却从未敢于推翻朱元璋的统治。



朱元璋的“冤狱”

明初四大案是“冤狱”中的代表,朱元璋因此处死了大量的官员,这些官员真的都是被冤枉而死吗?

第一件空印案的原因是各级官吏擅用公章加盖空白文件,等上级对账的时候,为了隐藏亏空的数目,所以直接填上相应的数字。这件事是元朝官吏为了贪污腐败而用的方式,朱元璋得知后非常痛恨这种欺上瞒下的做法,为了禁绝贪污腐败的机制,朱元璋狠心处死数百名官吏。

第二件是胡惟庸案件。虽然朱元璋有集权的意图,但这件事之中胡惟庸的责任更大,他公然结党营私,任意提拔官吏,许多宵小贪污之辈将贪污财款送给胡惟庸后都得到了升迁,也因此造成了朝廷不正之风。权势增大之后甚至嚣张跋扈,对朱元璋的权势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最终朱元璋处死了胡惟庸所有党羽。



第三件事是郭桓案件,这个不用说,贪污腐败、与民争利向来是朱元璋最痛恨的事情。而这件事贪污数额巨大,处死贪污犯以及行贿人员是为了维护百姓利益。

第四是蓝玉案,蓝玉作为朱元璋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最初朱元璋对其礼遇有加。但立功之后的蓝玉骄横跋扈,豢养了一批忠心于自己的奴才、义子,他们横行霸道侵占民田。甚至到了后来违抗朱元璋制定的国策,毁坏朝廷边关,未经允许分享蒙古战俘。最终朱元璋处理了蓝玉的党羽,值得注意的是,这件事得到了朝廷文官集团的支持。看来真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呀。



这些事件中折射出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朱元璋非常痛恨贪污,他一直在为普通的百姓争取公平的权益,因此得罪了一些既得利益者。而这些既得利益者都是当时社会的一些精英人士,他们掌握着社会的舆论导向,所以对朱元璋口诛笔伐,称其为“暴君”。

至于为什么没有人推翻朱元璋的统治,原因就在于古代的政权交替,虽然是由社会精英带领,但必须有广大的农民的支持。而朱元璋用尽了一切方式方法维护农民的权益。这些百姓支持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反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