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化驗單怎麼看?

花逝戀夕


如何看懂兒童血常規化驗單?其實主要看的是以下幾項,可以初步判斷下寶寶是否感染或者是否存在貧血等。


白細胞計數(WBC)、中性粒細胞(N%)和淋巴細胞比率(L%)

對於小孩來說,4歲以前他的這些數據和成人是相反的

4歲以前的孩子:淋巴細胞比例是高的,中性粒細胞比例是低的

6歲以後的孩子:這些數據才和正常人一樣,淋巴細胞30%~40%,中性粒細胞為40%~60%

如果說白細胞總數在4000~10000這是一個正常的值。


血紅蛋白總數(Hb)

世界衛生組織貧血診斷標準:

0-1月:Hb<145g/L

1-4月:Hb<90g/L

4-6月:Hb<100g/L

6月-6歲:Hb<110g/L

6歲以上:Hb<120g/L.

一旦確定貧血,一定要早期治療,因為長期貧血會造成孩子生長髮育遲緩、認知障礙、煩躁、異食癖、反甲等。


血小板總數(PLT)

血小板是反映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標,正常值為(100-300)×1012/L。如果血小板明顯減少,考慮凝血功能異常,需要進一步完善檢查。


兒科醫生鮑秀蘭


這是我之前寫的一個文章,如何簡單快速的看懂血常規報告。

這是一張常見的血常規報告單,上面有紛繁複雜的好多項指標

是不是感覺眼花繚亂

那麼多項目,對的起那十幾塊錢了!

所以現在大街小巷很多身穿白大褂的大忽悠

“大媽,過來啊,免費給您進行血液檢查,我們的這個檢查可以測幾十項項目呢!”

進入正題,血常規單首先可以分三個大的部分

然後我們再劃掉一些大家看不懂,實際生活中也不需要理解的項目,讓這個檢查單簡單一點

對了,血型和RH血型在血常規中是不包含的。

好,其他的就別看了。

掌握這幾項就可以了。

首先要樹立一個觀念,所有的檢查都是服務於臨床的,所有的檢查報告一定要結合臨床的症狀和體徵來分析。這需要長期的專業訓練。作為病人,瞭解個大概和常見的情況就可以了。

第一,我們先看紅細胞部分:

這一項在臨床中主要用來判斷你的血量!

臨床中最常見的就是貧血,紅細胞數量下降,血紅蛋白數量下降!

導致貧血的原因就很多了,比如慢性失血、缺鐵性貧血等等。

紅細胞數量增加的情況有造血異常,脫水等。

第二,看白細胞

在臨床中用得最多的是看你有沒有感染,比如你喉嚨痛,發燒了,去醫院。醫生就要給你做一個血常規,看看白細胞的變化情況。

如果細菌感染,白細胞的數量會上升,

而且中性粒細胞的比例會明顯上升,比如化膿性扁桃體炎的時候

如果是病毒感染,白細胞上升的不會太明顯,但是淋巴細胞的比例會明顯上升,比如流感。

寄生蟲感染時,嗜酸性細胞的比例會上升

白細胞過分的上升了,那還有可能是韓劇三寶白血病,不過發生的概率非常低,免得有人要瞎想

白細胞下降,有可能是嚴重的感染,造血系統疾病等

還要進行進一步檢查

第三,血小板

血小板是用來止血的,因此一些紫癜的病人,血小板會下降。

一般人去醫院,也就關注這幾個點就可以了。


人體探索者


血常規可以檢查哪些疾病?這也是平時普通大眾常常問起的疾病。首先說血常規可能提示的疾病很多,可以主要分為三大類,也就是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相關的疾病。今天,張大夫以最常見的一些疾病作為例子,給大家說一說。

1、感染

平時普通人都有感受,如果是感冒發燒了,到了醫院一般醫生會建議患者查血常規。這種情況下,查血常規的目的是明確感染的性質,比如說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如果血常規提示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都升高了,這多數是因為存在細菌感染;而如果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都不高,同時淋巴細胞升高了,這可能提示是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大。

2、貧血

血常規中有一部分指標是提示紅細胞相關信息的,比如說紅細胞數、血紅蛋白、紅細胞比積等等,這一部分化驗數值最常用來診斷貧血。比如說貧血是大細胞低色素性貧血,還是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等等。總之,看貧血要看這一部分。

3、血小板疾病

剩下的最後一般分是血小板,血小板的相關指標包括血小板的數量、比積、分佈寬度等等。一般這一部分指標是來初步篩查血小板疾病的,比如說血小板減少或者增多的相關疾病。

以上說到的血常規可能提示的疾病,只是很多疾病中幾種常見的疾病,以點帶面,讓大家對於血常規能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張之瀛大夫


全血細胞分析(血常規)無論在體檢還是疾病篩查中都是必查的一項化驗,但是當我們看到檢驗報告單時,或許還不知其中的醫學指標所代表的臨床含義。下面對其中的常見指標進行介紹。

  1. 紅細胞:如果測得周圍血中紅細胞數量比正常減少,人們習慣上稱其為貧血。 貧血表現為面色蒼白、頭昏、氣短、食慾不振 、乏力等一系列缺氧症狀。

  2. 血紅蛋白(HB):看HB降低程度,可分清貧血的程度:輕度為男性<120 g/L、女性<110 g/L ;中度為<90 g/L;重度為<60 g/L;極重度為<30 g/L

  3. 白細胞:①中性粒細胞增高主要見於身體化膿性細菌感染;減少見於使用某些藥物、某些疾病如流感、放射線照射、風溼類疾病、某些血液病等多種原因。②淋巴細胞增多見於某些病毒所致的感染,

    如麻疹、病毒性肝炎、結核,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等。減少主要見於接觸放射線及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強的松等。

  4. 血小板:主要功能是止血。血小板減少主要引起皮膚黏膜的出血、女性月經過多等,嚴重時可引起咯血、消化道出血、腦出血等。血小板增多主要見於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各種原因引起的繼發性血小板增多;血小板減少見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各種血液病致血小板減少、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繼發血小板減少。

以上就是對血常規化驗單臨床指標意義的簡要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其他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


如何從血常規裡看出貧血?




我們可以直接看血紅蛋白濃度一欄(Hb。對於不同人群,血紅蛋白低於一定水平才能診斷為貧血。

具體標準為:6

~6歲兒童Hb110g/L6~14歲兒童Hb120g/L;成年男性Hb130g/L;成年女性Hb120g/L;孕婦Hb100g/L
但是在小範圍內波動是沒有關係的。

什麼情況下是嚴重貧血呢?如果低於標準下限,但Hb90g/L,就是輕微貧血;Hb60~90g/L範圍內就是中度貧血;Hb30~50g/L之間就是重度貧血;Hb低於30g/L
就是極重度貧血。


從血常規看出感染


血常規中白細胞是臨床中評估感染的最簡便指標。

大多數細菌感染的患者都會出現白細胞增高血象,伴有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白細胞就像衛士一樣維護我們的免疫系統,所以,面對細菌感染,白細胞當然會迅速增加來清除致病菌。

有時候病毒感染也會導致白細胞升高,比如乙腦/風疹/EB病毒。有些免疫力很差的患者,比如艾滋病患者,可能發生嚴重感染後也不會出現白細胞升高,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失靈”了。

如果血常規不太容易判斷是否感染,但患者症狀確實有感染可能,也可以檢查CRPC反應蛋白)和
PCT(降鈣素原),輔助診斷病情。


倩Sur


導言

幾乎每個人都有過抽血檢查的經歷,而在所有的血液檢查項目裡,血常規應該是最常見、也最基礎的一項檢查了。在入學體檢、職工體檢、感冒發燒、出血、貧血等不同的情況下,查一個血常規總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很多人拿到了血常規的單子後,看著單子上朝上朝下的幾個箭頭,總是一頭霧水。問門診醫生吧,醫生忙的連頭都來不及抬,簡單的回覆很多人也聽不懂。今天呢,我們就來聊一聊怎麼看懂血常規。出於實用和簡潔的考慮,我將選擇血常規檢查中最有意義和最重要的六項指標進行講解。


白細胞

它的名字叫白細胞,但是其實它是一個沒有顏色的球形物質。正常人在不同的階段,白細胞的計數也是呈動態變化的。新生兒期白細胞的總數可以達到15X10/L;到了嬰兒期,白細胞的總數會下降到10X10/L左右;到了兒童期再往上,白細胞的總數一般也就固定在了(4.0~10.0)x 10/L。

看到這張圖就感覺看到了一個藍色的巧克力球


白細胞其實並不是一類物質,而是包含了中性粒細胞、嗜鹼粒細胞、嗜酸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等五中細胞的一個總稱。不過以上的五種白細胞,它們的主要功能都可以理解為殺滅病原體,參與機體的免疫和防禦功能。這麼說,也就很好理解為什麼在感冒發燒的時候,會出現白細胞總數的增高了,因為聰明的白細胞敏銳的察覺到了細菌和病毒的入侵,隨機大量增殖,以殺滅病原體。反過來說,當白細胞升高的時候,最常見的原因也就是感染了。


那麼,這五種白細胞又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我們就挑選其中最重要的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來說一說他們的作用和意義。


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在透明的外觀以外,還有一個深紫紅色的細胞核,一會排成一個U形,一會排成一個S形,但是它絕對不會排成一個B形。

沒有找到S形,大家將就著看吧


中性粒細胞在人體內發揮著重要的免疫作用,在發生感染時,往往都伴隨著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兩者計數的同時增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感染非常嚴重的時候,也會出現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情況,我們就簡單的理解為病原體太兇殘,中性粒細胞被殺光了吧。出現這種情況的病人,一般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除了感染,嚴重的外傷、手術、大出血、血液系統疾病、中毒、蛇咬傷等情況下也都可以見到中性粒細胞的升高。


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有大有小,大的直徑在10-15um,小的直徑在6-10um,在高倍顯微鏡下,能看到它們都有著深藍色的迷人的細胞核。

右上角好像混進了什麼奇怪的東西,那是個中性粒細胞


淋巴細胞在人體內也發揮著重要的免疫作用,在發生感染時,淋巴細胞會通過不同的方式來發揮自身的作用。一方面,它會轉變為效應細胞,迅速來到感染的部位,吞噬和殺滅病原體,讓人體更快的恢復健康。另一方面,它會轉變為一種記憶細胞,記憶細胞雖然不具備直接殺滅病原體的功能,但是,他能記住每一種入侵人體的病原體的長相。這樣在下一次有同類病原體入侵時,它能迅速的識別出這是個壞東西,它更能在短時間內召喚大量的效應細胞來到戰場。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傳染病,比如水痘,腮腺炎不會出現第二次的原因,因為在他們還沒有發病之前就已經被淋巴細胞幹掉了。


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都會在人體出現感染時升高,他們的區別就在於,當細菌、支原體感染時,一般以中性粒細胞升高為主;當病毒感染時,一般以淋巴細胞升高為主。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是存在於紅細胞內的,而紅細胞之所以呈現紅色,也正是因為有血紅蛋白的存在;而血紅蛋白之所以呈現紅色,是因為血紅蛋白內含有大量的鐵元素。但是,其實紅細胞並不是一直呈現紅色的。在將氧氣從外面運輸進人體時,它呈現的實現紅色;而當紅細胞將人體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運到體外時,這個時候它會呈現暗紫色。

像不像一片片的玫瑰花


男性和女性的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計數有一定的差別。男性的紅細胞計數在(4~5.5)X10/L之間,女性則在(3.5~5.0)X10/L之間;男性的血紅蛋白120-160g/L之間,女性則在110-150g/L之間。至於女性為什麼比男性低,原因你們自己去發揮想象力吧,我可什麼都沒說。


當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低於以上數值時,就可能是存在貧血。一旦存在貧血,就必須明確貧血的原因。常見的貧血原因可能有血液系統疾病(包括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貧血等各型貧血)、消化系統疾病(長期便血導致血色素流失)等。


血小板

血小板的直徑非常小,一般在2-3um之間。在過去的很多年裡,血小板都被認為是沒有任何功能的一種物質,直到1882年比佐澤羅發現了血小板在止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掀開了血小板的糾結人生。

本來只想一個人待著的血小板,自從被發現之後,就一直處在糾結之中


正常人的血小板計數在(100~300)X10/L之間,當血小板計數過低時,有可能會導致出血,比如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時,這個時候需要通過藥物增高血小板計數,嚴重的話可能需要輸血治療;當血小板計數過高時,可能會發生血液凝集,導致栓塞,比如在發生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時,這個時候又需要抗血小板治療。總之,血小板高了也不是,低了也不好。


至於血常規單子上的其他指標,我想比較不負責任的說一句話:當這些指標升高或降低幅度不大的時候,請你忽略它們吧,不是每個細胞都願意變成血小板那樣被人關注的。


結語

囉裡囉嗦寫了這麼多(這真的是目前為止我最長的一篇的科普文),也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如果不明白的話,要不我給大家寄一本診斷學的書?唉,醫學科普不好做啊!


阿卡醬醫生


現代醫療手段較之前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其中輔助檢查的手段發展十分迅速,也成為臨床工作者判斷疾病、評估疾病預後的重要手段,其中最簡單、最常用的莫過於血常規了。

我們都知道,很多疾病都會不同程度的反映在血常規上,所以看懂血常規報告不光是每一個臨床工作者最基礎的技能,普通人能夠看懂血常規報告對自己也有很大益處。

要想看懂血常規,首先要知道血常規的各項指標都有什麼意義,總的來說,血常規可分為三個大方面:第一,白細胞,先看白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高一般說明體內存在感染,如果同時伴隨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加,則說明存在細菌感染,若淋巴細胞增多說明存在病毒感染。若白細胞計數降低說明機體免疫力較弱,常見於化療後的患者以及各種免疫系統疾病,若伴隨著中性粒細胞絕對值降低,則容易繼發感染,需要及時糾正。第二,要看血紅蛋白及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是血液中的攜氧成分,若血紅蛋白降低,可能造成各組織器官供氧不足,從而出現一系列症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貧血,根據紅細胞的形態、網織紅細胞計數等項目,還能幫助尋找出貧血的病因,從而對因治療。第三,要看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用於止血的物質,若血小板計數降低,則易出現各種出血,最嚴重的後果是出現腦出血及各種藥臟器出血等嚴重後果,甚至會危及生命。若血小板計數增高,則血液粘稠度增高,易發生血栓。

總之,血常規並不難懂,能大致瞭解以上內容,就能對很多疾病有大致的瞭解,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大致的瞭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醫院裡面的檢查很多,其實最基本的就是三大常規,血常規就是三大常規最重要的一個,

一個有經驗的醫生可以從最基本的血常規裡面發現並診斷許多重大的疾病,做為普通人來說,知道一些血常規的知識意義非常大的,

今天來說說血常規怎麼看,血常規到底正常不,上面有參考值,看向上,向下的箭頭就可以知道了。

不過有些指標很重要,有些就沒有那麼正常了。

紅細胞參數,整體來看,大於正常值臨床意義比較分散,主要造成原因有:紅細胞增多症,、先天心臟病人、脫水,高海拔人民(紅細胞參數要高於低海拔人民)等,需要與其他檢測手段一起來看。

紅細胞參數低於正常值表示貧血、失血等,根據血紅蛋白降低的程度將貧血分級,輕度貧血者,血紅蛋白(Hb)>90克/升;中度貧血者,Hb60 90克/升;重度貧血者,Hb<60克/升,

如果貧血,根據血紅蛋白含量,紅細胞體積可以基本判斷是哪一種貧血,比如常見的缺鐵性貧血,就是低血紅蛋白小體積的貧血,VitB12缺乏可以引起鉅細胞貧血,等等。

這個病人是個急性失血的貧血,血紅蛋白含量和紅細胞體積都是正常的。


白細胞參數,白細胞增多,表示你身體免疫系統處在活躍期,指示你最近可能受到細菌、炎症反應,創傷應激等,白細胞是增多的。

白細胞顯著下降,指示造血功能出現小障礙,白細胞降低,發熱,一般見於病毒感染。如果白細胞超顯著的變化,不排除白血病等,這個病人是創傷後,白細胞也是升高的。

血小板,血小板主要參與凝血功能。血小板計數增加,指示凝血功能亢進,可能出現在感染、出血、手術之後,

也可能是由於一些疾病,比如骨髓纖維化,症狀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血小板計數減少,表示可能有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者血栓形成,或者自身免疫病引起,脾功能亢進可以引起血小板減少。

血小板平均分佈寬度大於正常值,表示血小板體積大小懸殊不均衡,表示血小板功能出現問題,可能有血液疾病,小於正常值,診斷意義不大。


怎麼樣?你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的話請不要忘記點擊“關注”二字再“點贊”一下呀,也可以多轉發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我是專業的神經外科從事介入的醫生,會有更多的腦血管疾病健康知識,乾貨“奉獻”給你的。謝謝。


神經介入戴醫生


血常規化驗單一般有二十多個項目,如果有血型,crp,肺炎支原體還會在單子上附加著。一般血常規會分為三大部分,是白細胞部分,紅細胞部分,血小板部分。


一,白細胞部分主要是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一般感冒了,頭疼發熱,咳嗽打噴嚏都會看看白細胞高不高,看看是細菌性啊還是病毒性,對症下藥好得快。

白細胞中中性粒細胞主要在細菌性感冒時增多,同時白細胞總數增,病毒性就是淋巴變多,但是總數不一定增多。在白血病這種情況中白細胞總數增高,會增高很多,多到正常人的好幾倍。我曾見過白細胞32.6的,相當於她一個人比五個人的還多,最後確診了是白血病。



二,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就是看是不是貧血的。很多人,特別是女性,容易貧血,會經常感覺到頭暈,乏力,面色蒼白,查一查血常規就知道是不是貧血。我以前見過一個三十多歲的女的,面色紅潤有光澤,走路很有勁,也說自己貧血貧血的,結果一查比正常人的還多,我給她結果還問我是不是貧血,我說看著不像,再去問問大夫吧。

血紅蛋白一般低於90就會是貧血了。如果是60左右就會感覺到特別累,走幾步就會頭暈的不行,再低了就是45左右就要輸血了,要是再低那是很危險的,有生命危險了。



三,血小板。血小板就是最主要負責凝血方面的。一般人有個傷口三五分鐘就能好了,有的人就是很長時間不凝,有的甚至是口腔滲血不止,就是血小板的問題。

血小板低不好,高了也不會,有人血小板都能達到八百以上,就會很容易發生血栓,這比血小板低還危險。有的人就因為血栓導致下肢供血阻斷被截肢。

還有很多的項目,是作為大項目的輔助,比如嗜酸嗜鹼,比如大紅細胞比率,大血小板比率,都是比較專業的了。


國557


血常規是最基本、最一般的血液檢查,也是醫院就診最常見的檢查項目,特別是住院病人必查血常規。那麼拿到手裡的血常規化驗單應該怎樣看?各項目的臨床意義又是什麼?對於不懂醫學的人還是有很大困難的,不過我們不妨做一下簡單瞭解。

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共同組成,血常規檢查主要是看血液裡面的血細胞數量的變化,來判斷人體健康狀況和診斷疾病,臨床主要看的檢查項目有白細胞(WBC)計數及分類、紅細胞(RBC)計數、血小板(PLT)計數;血紅蛋白(Hb)含量。

其中白細胞計數及分類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血象”檢查,白細胞計數(WBC) (單位:10^9/L)正常值為4-10×10^9/L,新生兒1.5-2.0×10^9/L。白細胞數量升高常見於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特別是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多提示有細菌感染、淋巴細胞比例增高多見於百日咳、病毒感染、寄生蟲病;白細胞計數減少常見於病毒感染、傷寒、副傷寒、瘧疾、嚴重敗血症、藥物和射線所致的白細胞減少等;嗜酸細胞比例升高常提示寄生蟲感染和過敏反應。

紅細胞計數(RBC) (單位:10^12/L)正常值是男4.0-5.50×10^12/L,女3.5-5.0×10^12/L,新生兒6.0-7.0×10^12/L。嚴重脫水和缺氧可使紅細胞計數升高,如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小於正常值見於貧血、出血。血紅蛋白濃度(HGB) (單位:g/L) 正常值是:男:120-160 g/L,女110-150 g/L,新生兒 170-200 g/L。血紅蛋白濃度減少臨床可診斷為貧血。

血小板計數(PLT) (單位:10^9/L)正常值是男:100-300×10^9/L,女:100-300×10^9/L,新生兒100-300×10^9/L。臨床上血小板計數減少較血小板計數增高臨床意義大,可見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藥物過敏性血小板減少症,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再生障礙性貧血,藥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