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博士生送快遞8年將面臨失業,稱打算去高校當教師?

用戶61902021


本來是一些個平常現象,卻因被貼上“博士快遞哥”的特殊社會標籤,倍加引人關注和爭議。



有幾個問題需要搞明白,一是“博士”畢業創業當“快遞哥”弊大於利,抑或是“人材浪費”?

二是博士創業失敗選擇再就業,想到的不是其它而是大學教師,這讓“大學老師”這個職業情何以堪,竟淪為創業失敗博士的無奈首選?

在吃瓜群眾眼中,擁有目前最高級別學位的亮閃閃博士頭銜,不僅是身居象牙塔最尖端,深受眾人豔羨的、可望不可即的一小撮尖端人群,而且還是“具備出原創成果的能力或學力”的稀缺優質資源。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頗為失望的是,作為比“萬里挑一”還珍稀的寶貴人才,該博士生一畢業卻面臨就業的困難,甚至翻來覆去、奔波多日,竟沒有更適合能發揮其能力和學識的研究項目可做、工作單位可選,無奈之下只好選擇“高學歷去搶低學歷的活”,似有“大材小用”,不能“人盡其才”的“快遞哥”從事職業。

呵呵,“博士哥”你沒弄錯吧,就是這個處在社會分工“較低端”,更多是體現“勤快”、“體力”和“辛苦”(之簡單重複勞動),與“學富五車”之才學、非凡之研究技能,好象沒有半毛錢關係的“快遞哥”職業(在此重申,絲毫沒有歧視快遞哥的意思)!



這雖然引起了當時媒體的轟動、關注,也不失為一種學生就業的多種選擇之一。但是在某種意義上講,耗費不菲財力和時間培養的“學之驕子”、堂堂博士,不去奮力研究開創世界一流科技成果,摘諾獎,當大師,為國爭光,卻時常聽聞有人去賣豬肉,有人去當快遞哥…這又何嘗不是當前高等(博士)教育的一種悲哀和堪稱“人材浪費”呢?!




真心希望,類似博士生送快遞,博士才子賣豬肉的新聞越來越少。

因為,人們不希望它間接傳遞出一種消極、無益的“讀書無用論”信號!


霍小姐的八卦爐


題目很是吸引人。博士生開快遞點,還面臨著失業,正準備感慨讀書無用論又有一佐證之時,網絡搜索給了我一個意外的視角。

“博士快遞哥”譚超,出身農民家庭,2003年畢業於煙臺大學新專業。畢業後,他從事過一些工作,後決心考取北大研究生,四次失敗後,他調劑到煙臺大學中國少數民族史專業攻讀碩士,現在是延邊大學該專業博士生。

譚超從2010年開始在煙臺大學經營快遞,八年來一邊工作一邊讀書,可以說是非常勵志的人物。他一不啃老,二不放棄,一邊靠體力賺錢,一邊靠腦力讀書,用自身的勤奮和堅持向自己的人生夢想靠近。

煙臺大學後勤統一管理快遞業務,可能暫時失去一塊市場。但對於基礎好、經驗足的他們來講,繼續選址做好這一行並不是難事。

譚超打算去大學當老師,這沒啥稀奇。對於很多博士生來講,做大學老師是最理想的職業。對於一個有豐富人生經驗、有多年堅持學習的人來講,他的經歷對大學生就有著深刻的啟迪。


入青0601


這位煙臺“博士快遞哥”,堅持與堅守8年快遞生涯,這樣算來也是2010年開始在校園經營快遞營業網點,2010年,快遞行業也才剛剛起步,可以說,這位博士快遞哥應該是第一批,也是很早嗅到這份商機的第一批人,但八年的發展只成了堅守,而最終的經營網店也被煙大後勤部收回統一管理,現實也許是最終的苦悶、心酸、無奈。



當然,在大家印象裡,博士生應該從事與其學識相應的崗位,像高精尖的科研單位,而不應當像這位博士生選擇普通人都能幹的快遞網點,這種職業可替代性太強,完全是浪費教育資源。但在快遞業剛剛起步的時候,能夠嗅到這份商機已經彰顯了他的不凡,只是創業有成功也有失敗,與學歷的高低不成比例,起初的幾年也許是創業,剩下的幾年只能說他在堅守,騎虎難下的滋味能明顯一些。還記得當時的北大才子畢業賣豬肉的故事嗎,不一樣在人們的不解中創造了奇蹟。

不論怎樣,創業有成功就會有失敗,8年件這位博士生不會沒有收穫,相信其在這份職業後會迎來自己的春天,即使選擇到高校任教,按耐不住寂寞他還是回選擇離開,人生就是這樣,不折騰就不會有希望。


天涯0咫尺


快遞不是那麼好乾的,大學老師也不是那麼好當的,譚博士需要努力。

首先,快遞行業不是誰都乾的好的。商務部統計表示,今年的雙十一的成交額超過了3000億,直接創造的快遞包裹可能超過20億件。20億的包裹需要無數個快遞小哥和快遞卡車、飛機在全國馬不停蹄的飛馳。一方面,快遞小哥的勞動強度非常大,需要非常好的體力和經驗才能完成,一方面好多商業巨頭都看上了這塊大蛋糕,普通人進入這個行業的門檻越來越高。譚博士熟悉快遞小哥,但是,他的小目標肯定不是當一個快遞小哥,做快遞行業的牛人,他的博士省份起不到任何作用,分快遞行業的一塊大蛋糕,真的不容易。

同時,譚博士是2016屆延邊大學歷史學博士生。這兩年全國的院校都在招兵買馬,對博士的需求量非常大,可是,只有博士學位在大學當老師是遠遠不夠的。延邊大學是一所很一般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07年本科畢業於煙臺大學的他,博士畢業至少得2019年,他應該超過了好多高校的35歲的年齡線,目前在知網上尚未發現他的文章,畢業是個問題,沒有論文去大學更是個問題,畢竟,沒有好文章是很難得到大學崗位的垂青的。

總之,現在的社會不請示任何職業,但,任何職業都需要資本和條件的,人生有苦悶、辛酸和無奈,也有快樂、幸福和希望。譚博士,需要努力。


河北志願幫博士


在高校當老師,無異於鐵飯碗。時間自由,工作穩定輕鬆甚至有趣,工作環境也很好。

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工作,但對於這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博士生來說,反而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我也要說一句,哎,這就是人生。

因為根據一般人的邏輯,如果丟掉大學老師這份體面又高大上的工作而選擇做別的事,這才叫失業,而這位有才華的博士正好相反,在他眼裡丟掉了人人都可以去幹的快寄,或者說不需要高文憑的快寄是失業,而隨時可以找一份穩定且收入不錯的工作,卻是一種心酸和無奈。


當然人家是博士生,對他的所作所為自己不好評價,自己也好像沒有這個資格,只能以常人的眼光來看這件事。

我覺得他即使不創業不當快寄老闆找一份好工作,生活也會很好啊,更何況是在高校當老師,多麼好的工作啊。

對於他所從事的快寄行業,還是留給別的人去作吧!畢竟這不需要很高的文憑,就當把這份就業機會送給他們,自己去做更值得做的事。

當然人都是有感情的,畢竟他幹了八年,苦心經營了八年,才有現在的成就。現在歸學校後勤處統一經營,多多少少有些捨不得,也許人各有志,這位博士生就喜歡充滿競爭,充滿挑戰的生活方式。

最後我想對這位博士生說,好好幹吧,也許在未來可以開一所培訓學校,培訓出更多的人才。


鄉村小二哥


如果是一個普通的快遞哥走進高校當老師,聽上去會很勵志,但若一個博士生去幹快遞,在常人眼中好像就成了大逆不道,是毫無志氣的表現。

北大學子可以賣豬肉,博士生幹快遞又有何不可呢?心靈雞湯經常勸導我們,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可一旦照進現實之後,這些話都成為了毒雞湯,因為社會認知當中,早已形成了三六九等,宣傳口徑當中口口聲聲說平等的只是麻痺你我的神經而已。

看了博士快遞哥譚超的吐槽,這快遞哥當的還是歡樂多啊,聽他說要去高校當老師似乎是一種極其不情願的無奈之舉,在我們常人看來象牙塔中身份地位都很不錯的園丁們,居然被他說的那樣毫無吸引力,呵呵,看來快遞哥譚超是個幹大事兒的人吶。

譚超之所以引起人們的質疑和關注,其實根本的原因還是對人才價值浪費的思考,這也符合我們社會人才培養的理解,學了不用是浪費,學了而且學的還特別好再不用那麼就是更大的浪費,數十年前人們質疑北大賣肉的陸步軒,今天人們質疑送快遞的譚超,其實這麼多年來我們看待人才價值的觀點依然沒有改變。

賣肉的陸步軒後來進過體制吃過鐵飯碗,可他沒有找到快樂,後來重新賣起豬肉,而且慢慢做起了品牌,成了大老闆。今天譚超的選擇可能也是一樣,無奈進了高校,但在合適的機會他可能還會重操舊業,假以時日,再次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或許就是譚總了。


元芳有看法


原先覺得博士生的知識、學識、教養都比碩士、學士高一些。後來發現,有的博士生的知識、學識、教養比一些小學生都不如。法學博士不懂法,高鐵上霸座振振有詞地妨礙公務。還有嫖客致死的。當然啦一一去賣豬肉、送快遞都是好人了。這是博士的不幸,還是教育部門的悲哀?小學生或文盲(大老粗)能幹的活,為啥不趁年少時,早點兒去賺錢,浪費了賺錢的時間,又浪費了大量的教育資源。

若此博士生又想當教師,他必對快遞學有所"悟"了。一一人才呀。

建議此快遞哥博士,到快遞大學快遞學專業去當講師。到其他大學,其他學科,屈才呀,屈才啦。😃😃😃


煙臺蠍子


每天都有人在失業,每天都有人在創業,失敗,成功,永遠不變的一個話題,作為一個人,在漫漫的長河歲月裡,永遠不可能一帆風順,人生的路上要面臨的坎坷許許多多,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生活,就是生著,活著,在一輩子的歲月中,難免太多的豪情歲月,也難免失意人生。堅持下去,就是對生活的解悟,總會在失意過後,迎來下一段彩虹。

也許在許許多多人的認知世界裡,快遞員那不是一份高大上的職業,相反,是一份很低微的工作,其實不然,任何一份職業都需要人去做,所以在合法的職業中,就不該有高低貴賤之分,當然唯一的區分應該就是金錢之分吧!有人說快遞員與博士生永遠都搭配不到一起,可偏偏煙臺網紅博士快遞員就是一名正經八百的博士生,許多人就不能理解他的想法。



其實能理解,不管自己學歷高低,在選擇職業的時候都要是讓自己開心和喜歡的,適合自己的,那就是一份好職業,博士生也是人,他沒有什麼特殊,一樣經營了學校快遞八年,他付出了八年,說明他選對了自己喜歡的職業,並不是說學習什麼就該從事什麼?高大上和矮挫醜的區別就在於金錢,在有些人的眼中,有錢人不管長啥樣都是高大上。博士做快遞,看起來並不特殊,只是看待問題的人角度不同,將職業與他的名聲融合了一下。突然發現他真的讓人想不通,其實沒關係,重在自己想通。

八年的青春年華,八年的辛酸苦辣,如今,八年的付出,他還是失業了,這再正常不過了,再好的電影總有謝幕的時候,走下這個舞臺後,他面臨的還是下一個舞臺,只是飾演角色不同而已。

他有自己的專長,那就是他的學歷和知識,八年的快遞員身份或許在這一刻他到放下的時候,他說想去高校當老師,相信問題不大,有實力的人在哪裡都能發光。他能堅持苦累的快遞身份八年,相信在教師的崗位上依舊能堅持到這一場電影的謝幕。他能給自己的角色演戲的精彩絕倫。


珞珈評論社


我們通常說工作沒有貴賤之分,國家也提倡萬眾創業,博士生送快遞似乎沒什麼不妥。但深思下就覺得有些大才小用之感。

送快遞的活似乎認識字,能看懂地圖,有一個鍵康的身體就可以吧,它不需要很高的文化和技術含量。

但是有些崗位,特別是科學研究等崗位就不是一個沒文化的人能勝任的,它就要有博士類的人才才行。沒有可比性和替代性。

讓一位博士生去送快遞我認為就是一種人才的浪費,資源的浪費,國家和家庭拿出那麼多的錢財來培養一個人,就應當讓他到適合的崗位發揮他的能力,施展才華,發揮更大的作用,讓大炮打蚊子不就是一種浪費。

雖然每年都有幾百萬的大學生,可是能讀完博士的畢竟還是少,國家還是在某些方面缺少人才,所以不建議高端人才去做一般人都能去做的活。

這位博士生的性格,專業,等我不清楚,如果他放棄快遞,能回到學校去當教師比較贊同,這才是他用武之地,也是國家教育的幸事。

教育部門最好能跟蹤一下愛到過博士等教育的人才,不能畢業就不管了,應當主動協調,讓他們到他們應當去的工作中去發揮作用,為國家作出貢獻,否則高學歷還有什麼意義。


劉88說三道四


讓人想起了清華畢業生賣豬肉,如出一轍。

以後不要以為高學歷做基層的一些事情,就感覺到屈才丟人了,

文憑和水平一定是要對等,才會被市場認同接受,

你所學的文化知識和你的“兩商”,在你的工作範圍內得到了充分發揮和應用,

這也僅是邁進市場的第一步,

未來學歷和能力,將會是衡量一個,還只停留在一張學歷文憑之時,

若還沒能有企業,公司應聘你時你的高學歷也僅僅是一張紙而已。

究竟你的能力會與高學歷相匹配嗎?

還需要得到社會,企業,公司市場的認可,

還需要通過社會實際考查,檢驗是否符合市場未來發展所需要的。

看來未來市場一定是高學歷,高能力,高“兩商”人的天下。

未來哪些複合式,綜合型,“兩商”較高的人才,才是未來市場最需要的優秀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