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企业HR“非985大学的简历我们直接扔”的行为?

日照招聘会


这个新闻之前听说过。虽然理解HR爱才心切,但是什么也不了解就一棍子打死的心态,是不是值得大家讨论?

我们承认985学校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强的韧劲、自律性也高以及相对高的智商和学习态度。但是只是凭一纸证书来判断一个人的所有,这未必也太过武断。

除了高智商的人才,一个公司的发展也需要忠诚度高的、资质平庸但是却刻苦认真的,也需要踏实能干的……难道一个企业里真得需要全是比老板都精明的人吗?

第二,评判下这个高智商HR的做法。他的做法可以看出他的自大和目中无人。作为领导需要的谦卑和包容之心,可他呢?人家精心准备的简历看都不看,直接扔到马桶里。这样的做法让我们看不到他的基本职业素养和为人的善良。

第三,郭德纲先生也不是高学历出生,但是如今混得不比HR更好?也就是说学历确实说明一部分问题但不代表全部吧?一旦出学校门后靠的是人品、学习力和学习态度。并不是说学历高的人就一定能力强,也并不是说没有学历的人经过一些努力就一定追不上别人。

你可以有你的选判标准,你也可以不选择他们,但是最起码要尊重那些鼓起勇气想效力你们公司的人。但是他却如此无理,不禁让我们这样想:这样的负责人会不会是高傲无理之人?会不会喜欢打压别人?如果知道负责人会这样,我想大部分人宁愿去别家公司,也不会去那里找不自在,哪怕是985的学生也会有很多人不会喜欢这样的领导或同事吧?

我认为他做事方法甚至说是人品就有问题,大家不选择这种目中无人的公司也没什么可惜的。公司有的是,也不一定非要在你家讨一杯冷炙。

这是我的浅薄的看法,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正面思考。


佐佑de妈咪


学历真的很重要,你再怎么喷这位HR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千千万万的大企业招聘某些岗位的时候,还是会把非985的简历给剔除掉。

其实大企业的心理也很简单,我开出的工资是平均水平的两倍,我就想招985大学的毕业生。我愿意花钱购买购买更好的服务,这都有错吗?

网友们表示不服,然后把自己珍藏已久、勾兑过无数回的毒鸡汤拿出来当武器:

毒鸡汤1:

985的有什么了不起,北大的还去卖猪肉呢,985也不是个个都优秀的。

解药:

如果一个企业不接收985以下的简历,说明他们招聘的是985的优秀毕业生,而不是饥不择食的全盘接收985的毕业生,那部分不优秀的会被剔除掉。

985的就是了不起,北大卖猪肉的那个叫陆步轩,他创办的壹号土猪已经是上市公司,个人财富上百亿,给北大捐了9个亿。你给母校捐了几毛钱有资格说人家?

毒鸡汤2:

学历根本不能评判一个人,马云不也没有学历吗?

解药:

拜托,马云是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正经本科生,而且那是1988年,一个本科毕业生能分配工作的年代。你再看看刘强东,张一鸣,丁磊,马化腾这些人,哪一个不是本科毕业的?

学历确实不能评判一个人,但是可以评判一群人,北大的毕业生总体上肯定要比杭州师范的毕业生要强很多,否则就没有人上北大了,都去上杭州师范好了。

毒鸡汤3:

我在大学里努力学历,虽然我不是985大学,但是我觉得我的能力并不比985的本科生差,为什么不录用我?

解药: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很多双非院校的毕业生都有一种迷之自信,因为发现自己比自己的同学们努力多了,也厉害多了,所以总以为自己跟985高校的毕业生差不多。

然而你要知道,人家的老师是常青藤院校海归博士,你的老师呢?

人家清华的还听过杨振宁的物理课,你听过吗?你只怕听都听不懂,全英文的。(B站可搜,不信的自己去挑战)

985高校有很多学术界,商界,政界的名流来做公开课,做演讲,你们学校有吗?

985高校的实习单位很多都是世界五百强,你们的实习单位呢?

最后你指望自己毕业时能够跟985的优秀毕业生比肩,别睡觉了,容易做梦。

我在面试双非院校的毕业生(化学类)的时候,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物理化学这门课讲了什么?

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上来。

我都不知道都是哪里来的勇气宣称自己跟985的优秀毕业生差不多,梁静茹给的吗?

最后给几个忠告:

1、认清现状才能负重前行,骗自己只能不进则退。

2、别问母校能帮你找到什么工作,要想想你能为母校做点什么,能不能因为你的成功而让你的学弟学妹们受益?

3、能不能让你的其他光辉盖过学历,这是你职业生涯的一场修行。

我是无良HR,关注我,最新的职场观点将不断为您推送?

无良HR


这是很正常的一种求职,通过985、211、四六级等硬性条件来筛选简历,是企业HR节省人力、物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现象在现如今的社会,毕业生求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原因无外乎就是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本科这个学历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了,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和大企业中。


很多大企业HR在招聘的时候直接挂出“我们只看985、211的简历”,这种情况不在少数,但在我看来,原因无外乎以下两点:


01、求职简历太多,用人单位看不过来,设置门槛更省事

虽然说面对这种用人情况,很多人反映这是赤裸裸的歧视,有关部门也提出企业招聘不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可是对于这些大企业而言,每一份简历都仔细看的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


如此,即便没有在招聘通知中提出对毕业院校的要求,但在他们对简历进行筛选的时候,为了提高效率,又为了招到更好的人才,私下设置门槛提高效率,退一步说,企业招收人才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毕业生的水平程度是否达标,对毕业生的优缺点更是一无所知,只有通过学历背景这张简历纸来进行判断,评价毕业生的可能价值就是看你背后的院校,这就是很多企业设置学校这道门槛的原因。


02、985、211高校本身存在的资源力量

国家每年都会给高校一些科研资助,而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985、211高校自然比其他普通院校得到的资助要多得多,这就造成了大量优质教师和有丰厚经验的老教授都纷纷选择留在这样的高校,你看从师资力量上985高效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企业HR钟情于这些院校的毕业生也就无可厚非。


就我了解到的一个真实事例来说:山东省内的某个老牌大学,其中的英语系竟然因为找不到外教而让学生在半个学期内都没法上外教课,整个学校英语系只有一名外教,但学生却有千人之多,如此不公平的资源分配的背后,其实还是资金的问题。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也有很多普通高校的学生甚至比985、211出来的学生要优秀很多。

名牌大学里也有逃课打游戏到头来毕业一无所长的学生,普通高校也有努力奋进掌握各项技能参加全国大赛赢得冠军的学生。这位HR说的也不能概括全国所有企业的观点!


一个人只要有能力,各项技能加身,自然能获得很好的职位,走向人生巅峰。所以,现在给自己增加技能,就是为未来增加机会,努力总会有收获,为现在的自己投资,将来才会有更多的选择!


你认同大企业HR“非985大学的简历我们直接扔”的行为吗?欢迎留言讨论


「精进Excel」系头条签约作者,关注我,如果任意点开三篇文章,没有你想要的知识,算我耍流氓!

精进Excel


很正常,基本上全世界都是这样。

为什么要优先考虑名校学生?其实这个视频的嘉宾也说的很清楚。首先名校的学生基础很好,他们本身的智商和学习能力就比其他非名校的学生强,而且能够读上名校,说明他们在学习上更能吃苦,更加自觉、更有责任感 和危机感,这是他们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其次,名校的学习氛围更浓,不像一些普通大学的学生大都在混日子,很多名校的学生都像高中一样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高强度的学习,普通的高校生过四级或六级英语,完成个毕业论文就已经很满足了,而名校很多学生是奔着雅思托福去的,而且以在著名的刊物发表论文为目标,个别的甚至在专业领域小有成就了。还有就是名校生比普通高校学生有更多到大公司、大企业实习交流锻炼的机会 ,有更多接触名师、了解前沿信息的机会,这使他们能站得高、看得远,眼界和格局都比普通生更胜一筹。


虽然学历和能力不一定挂等号,但从整个世界的共同经验来看,高学历为拥有高能力的概率远远大于低学历拥有高能力的概率。在没有足够的时间细心考察人才的情况下,以学历和学校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是通行的、成熟的方法。而且企业招聘也不是选老板、选天才,并不需要马云马化腾李安,而是根据工作实际挑选一些踏实高效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而不一定非要天才。

很多人总是以马云马化腾李安等为例证明能力和学历不需要对等,这其实有一个概率的问题。确实,高学历者也有低能的人,但这种概率很小。低学历者也有能力很强的人,这种概率也很小,这是特例和普遍性的问题。用特例来为自己鼓气还可以,但是如果认为是普遍性的就会失去方向了。无论中国的百富榜还是美国的百富榜,名校生还是占据了大多数。像刘强东这样的人在985的学生里面可能是1万个出一个。像马云这样的普通生在1000万个里面可能才出一个。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成熟,竞争的激烈,成功的门槛越来越高,没有很高的学历和能力,越来越难成功。中国近十年涌现的新型明星企业,其老板基本都是高学历高能力的人才,要想从屌丝逆袭成为巨富,基本成为了童话故事。


梅西大佬


我就在特大型企业做人力资源总监,我不知道题主所提的“大企业”有多大?这个HR回答有些片面了。招什么学校的学生,首先要看你招什么层级和职业的员工,不是所有岗位都要985的。那么,我代表一部分“大企业”来为HR平反来了。HR的名声,都是被这样无良的HR败坏的。

第一,越是大企业分工层次越多,有的职位需要985,有的职位更喜欢大专生。

有些企业是偏平化的,没有这么多层级。但有的生产型企业,是事业部和分子公司制的,有许多层级。从实践经验来看,许多低层级的职位,我们不愿意招985,一是985薪水要求高,二是985根本干不长。所以,许多基层岗位,我们喜欢招普通院校的农村出来的孩子,他们更加踏实肯干,也比较能吃苦。

第二,对于大企业总部招管培生,确实需要986以上的学历。

比如,前不久的秋招,某大型央企,为总部机关招聘一批管培生,就设置了“优才”计划,设置了门槛。列出了全球泰晤士2018年排名前30名的学校(北大排29名、清华排30名),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免试进入面试环节。

但是,这样央企,也没有歧视其他学校的学生。其他学校的学生通过初试后,一样与“优才”进行面试PK。最后给普通院校学生与名校生同台竞技的机会。

第三,最后再讨论学历的重要性。

这位HR的观点,还是比较务实的。985的学生能力普遍高于普通学校学生。这个能力,主要指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比如英语水平,比如计算机水平,等等,这方面的硬件水平,985肯定普遍高于普通学校。这一点是肯定。因为当年的高考一样,筛选过了。这个不展开说了。

那么,在实践中,大企业筛掉普通院校学生,并不仅仅是因为学历的问题,还是招聘成本和时间成本的问题。比如,985和普校生,在实践中不一定谁强谁弱,为何不给普校生录用的机会呢。对于HR来说,就是追求大概率事件,985的生源肯定优于普校生的生源,与其甄别未来的区分,不如选大概率的,就这么简单。

综上,大企业HR也明白,在职场实践中,不唯学历,不唯身份,不唯年龄,不唯职称,也不是说在所有领域,985的学生都比普校生发展的好。在技术型公司,比如华为类的公司,需要高智商的企业,当然985学生要吃香一些。但是在一些销售类、生产类的公司,985学生与普校生成长,差距不会很大,基本上不是靠学历拉开差距的,而是靠情商、毅力和韧劲。比如,在销售行业,985的学生,一般干不过普校生,因为这些职位,拼的不是智力,而是综合能力。


职场火锅


这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大学毕业越来越多,各种单位和企业公司都眼花缭乱,根本没有大力气从所有的毕业生中来选择公司最想要的人。

因此,选择一个高的门槛可以节省很多成本与时间。这也是企业公司HR必须考虑的问题。

现在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已经把211/985高校学历作为基本的要求,这对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来说确实是不公平的。

但是,细想想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企业HR,一个工作经历和能力都差不多的985高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你选谁?

再者,能够从985院校毕业,他具有的能力比大多数普通高校的学生要强。首先,学习科研能力肯定要比一般高校的学生要强。这与个人学习能力与学校平台有关,985院校的资源是一般高校无法比拟的。其次,985院校学生的眼界、见识要高于一般高校学生。985高校学生出国交流以及锻炼的机会要多得多。再者,985高校学生的自制能力、素质还是略高于一般高校的学生。

总之,这种现象是现实存在的,以平常心对待就行,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单位、企业都有这种要求。只要自己够优秀,还怕找不到工作?!加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方便时给个关注,谢谢啦!


DS二当家


我认为学历是企业进行简历筛选时的第一道门槛,学历还是非常重要的。非985大学的简历直接扔,在我看来,没毛病。具体原因如下:

1.报考人数

大企业,特别是一些福利待遇不错的大企业,报考人数是非常多的,全国排名前十几院校的简历数量都很多了,何必再看普通本科呢?

大企业这么搞,因为底气足,人家不愁没有人,筛掉非985的,剩下的那批985学生说不定都足够搞两次招聘呢。

2.时间成本

大企业的招聘,简历投递人数肯定非常多,几千、几万份,挨个详细看,肯定是不可能的。为了节省时间,筛,肯定优先通过985/211,别以为高考人家们多考了的四五十分啥用没有,起码人家从千军万马的高考中,考上了985,这就证明学习能力差不了。

3.机会成本

其实二三本里面也有不少优秀的人,有些确实优秀很突出,但是仅仅是少数人。

你觉得是企业是从985 211里面筛选人才容易还是从一些二三本里筛选人才容易呢?

985 211里面肯定也有人是玩了四年,睡了四年,但是肯定还有一大部分人没有荒废这四年。从学校里选拔,十个里面可能五六个能够满足公司条件。

但是去其他院校里面,十个里面 三四个,甚至一两个。我不是歧视人,有时候学校氛围不好真的影响人。一个宿舍里面,五个人打游戏,就你学习,你能忍得住?

曾经有些上某某学院的学生在报考我们公司的时候,打电话跟我说不会报名,我跟他要了身份证帮他报了,但是,他的名字我记下了,因为报名这么简单都不会,以后怎么操作办公软件。

另外上个数据

出身985名校的高管占到48%的比重,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而211及普通本科毕业的高管人数则占到29%的比例。北京大学出身的百万年薪的高管共计18位,富豪数量为全国高校之首。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则以12位的高管数量排紧随其后。


杰说职场


学历重不重要?985大学学历和非985大学差距真的犹如沧海和湖泊之间的差距吗?

节目中,HR说的话扎耳,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她是对的,大企业做的是最正确的选择!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你现在拿起一块砖,向人群中抛出去,十之八九都能砸中大学生”。就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多了,实在是太多了!市场上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经饱和了,就像已经盛满水的杯子,它再也不能装更多水了,溢出来的水就浪费掉了,沦为牺牲品。在人才过剩的年代,大企业想招更好更优秀的人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学校!985大学在社会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事儿无绝对。再好的大学也有那么几个差学生,再烂的大学也有神话般人物,大学只是一个平台,然而不同的大学提供的资源,环境都不一样,学生该咋混出成绩就看怎么利用好学校提供的资源了。大学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最重要的是看能力,而我在一档综艺节目看到,若是你的学历不够,连门都进不去谈什么能力,二三流大学生他就没机会,他根本就没机会!世界五百强企业去清华北大等大学招聘,就不去非985 211大学招聘!

非985 211大学的学生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吗?当然不是!既然没有进大企业的资本和关系,干嘛想入非非呀!好好做自己的事就行了,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有资本有野心有关系有想法的普通大学生还是多多学习,将来好出去闯事业,我就不信这么多非985 211普通大学生就没一个奇迹出现!


接风者


网友一:

作为一个毕业本科生,前几天才去面了百度,我有资格发言么?我所在的群面组,除了我之外,全都是985211的硕士,或者是外国留学生硕士,两个德国,一个英国,还有个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就我一个人普通本科。

但是,他们的发言和对机会的把握,各方面能力,比一般学校百分之80的孩子都强,其中有一个逻辑思维非常严谨。这就是985、211,你们总是在说不公平什么的,但是却从来不知道,出身985、211的他们,学历比你高,个人能力可能还比你高,穿着打扮上也是落落大方。这就是现状。那你作为hr,明知道那亩地里百分之80就是优质,为何还要去百分之20优质的地里去收割呢?

网友二:

我也浙大刚毕业,我只是想让许多人知道,不是211985根本就没什么关系,只要你努力好好学习,多交圈子多积攒人脉,出来会成功的。许多人都把211985吹上天了,其实没啥差别,国籍大学排行就是在一个大学的科研排各种实力排行,师资力量学习氛围,有的普通学校不比211985差。所以希望别带着有色眼睛歧视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我认识的人里面普通大学毕业的,有的人,真的很优秀。你可以起点失败一次,但是到终点的是谁却不一定。

网友三:

我来举例吧,保险这一行,大家应该很熟悉,做到管理层的,年收入过30万甚至过百万的都是985和211的吗?不妨你们可以去了解。我们老板夫妻80后,非985和211,家里父母都是农民,他们也只是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人脉关系走到现在,一个小公司一共才20人,20人里面工程师,技术,采购,销售没一个985和211,公司营业额2000万以上。能力不等于学历,重要的是你勤不勤奋,努不努力,上不上进,学不学习,有没有情商和智商,肯不肯吃苦。学历只是一个门槛而已!

网友四:

文凭就是一张开往成功的车票,985的是飞机,普通本科是火车,大专是汽车,高初小的是自行车走路。目的地是一样的,去的过程就是各种票。你拿一张普通本科的车票就想坐上飞机那是做梦,飞机上又没有你的熟人会偷带你过去。那位人事就是飞机票检票员,你是985那就上机,不是那就再见。

网友五: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大学主要学的是做人,真心学不到什么专业技能,而所谓的985一样也是垃圾学生一大堆,好学生普通大学也很多!首先中国的地域教育区别之大,众所周知,而再好的大学一样要针对每个省招生,也就是会出现山东河北河南四川之类的高分学子会和相差一两百分的云南西藏青海之类的省市学子同一所学校,那么我想问那些高考考了五六百分却因为地方教育程度高学生竞争大而读不了985大学的学生优秀,还是那些只需要四五百分就能读985的省市的学子优秀呢?

第二,很多学生在进去大学后往往选择谈恋爱,喝酒吃肉,打游戏等高考前没做过的事情做!这样的学生也只因是985就可以有过人之处,就有让人另眼相看的资格吗?

第三,对于只能应试而不适应社会的学生来说,即使是清华北大又有什么值得羡慕的?而这样的学生在现目前来说难道不是占很大一部分吗?

我认为不论是985还是普通大学的学生,好与不好真的不是看考试成绩看英语过了几级,更不是什么雅思托福分数!是看综合素质,有没有上进心,有没有进取心,能不能适应各类工作,适应社会,人际交往,等等。真的不是在什么类型的学校,而是在学生本身!

网友六:

说真的,除了HR和刚毕业不久的菜鸟,社会上并不会有几个人以学历看高低。学历高通常更优秀这个不假,但是学历低的老板也非常多,所谓人不可貌相就是这个道理。首先,不要太把HR的话放在心上,这个社会看的还是个人拥有的能力和资源。

在任何一个行业,你如果能成为能力或者资源在前20%的人才,到哪你都风生水起,各种企业随便你来挑。其次,谁敢说,想成为行业前20%的人才就必须要高学历?对于任何人来说,专业成长速度最快的阶段都是毕业以后。快速的成长,尽早理清自我定位和职业规划,然后不停的积累资源。


187223519


讲道理,应试教育确实考的是智商,985、211重点大学的学生平均智商肯定高于普通大学生,并且因为在学生阶段他们也更加努力刻苦学习,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没啥可辨解的。

但是这个HR的观点明显不是这个观点,我不知道她是怕直接说得罪更多的人还是根本就不知道。

在她看来,985、211学生比普通大学生强的在这几方面。

第一,有的人很专业,他可能在这个行业尖端的杂志上发表过他的见解;

第二,还有很多人,在踏入这个专业开始就规划好自己要在这个行业上如何去发展,他们经常会参加一些国际性的关于行业的交流;

第三,甚至有一些同学,他们非常有闯劲,在国家培养大学生创业的扶持下及学校的扶持下,他们还会向社会去寻找一些天使投资基金,他们已经开始在这个行业里创业了,所以在这个行业里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思维。

这几方面,我简单说说:

第一、某个学生在某个行业尖端杂志发表过文章。国内要么是南大核心,要么是北大核心文章,就这两个期刊目录,简单来说,我自己就是985、211毕业的研究生,坦白说在本科阶段,当年我们这个经济学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大概接近1000人左右,能够在南大核心,北大核心发表文章的,总共加起来不超过20个人,包括二作。研究生要多一些,我们就不谈了。再说了,这些文章都能买。这笔花费大概3万左右。至于说,能在国际SCI上,更是凤毛麟角,几乎没有,当年好像有一个,现在在一所985大学当副教授。

我想说的是根本没有必要以文章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简直毫无道理啊!发表文章更多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学术能力。

第二、很多人开始规划,我从高中就开始规划人生了,规划也能成为优势?还有的人参加国际性的行业交流,这位HR大姐,这样的行业交流国内基本上都是可以蹭会的,加一些论坛有的时候就是注册一个号码而已,现在这些会议,国内的99%都是可以蹭会的,想去听就提前知道,跟组委会说说,或者是去打印一叠名片,注册一家皮包公司什么的,都欢迎参加,最多付点费用。还有什么国际会议?你买一张机票去美国名牌大学,或者著名基金会,华盛顿那边特别多,会议探讨也多,你去参观,顺便还能蹭合影。顶级学术会议?当年我们学校的学生几乎没有,除非跟大学教授关系非常好,发表的会议论文。这笔花费最多5万。

第三、创业?注册一家皮包公司,再找一家某宝公司做一个网站,或者做一个app,然后就参加创业大赛,买点app排名,入驻某创业基地,买点软文宣传一下,基本上能得个二等奖,奖金不超过1万块,如果口才好,骗一点钱也可以。获得天使投资?给在校大学生?这天使投资是谁的?父母也是天使投资人啊!你说的是专业机构?你当天使投资都疯了吗?全部加起来,费用在7万左右。

这样仔细一算,按照这位大姐二本学生跟985,211重点大学生差距最多也就15万元,并且我相信真做到了这三样的985、211的学生都很少,没人这么疯啊!好好的学不上,去做这些虚头巴脑的事情,哪家公司敢这么招人啊?

985、211的学生,我认为还是好好学习,拿高GPA,多考点专业领域的证书,这个就是王道啊!

985、211的学生是比普通大学生毕业生优秀,但是绝不是这个hr说的这几个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