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文化也是一種資源?

原陌123


1、文化: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給文化下一個準確或精確的定義,的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類也一直眾說不一。但東西方的辭書或百科中卻有一個較為共同的解釋和理解: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

資源:是指一國或一定地區內擁有的物力、財力、人力等各種物質要素的總稱。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類。前者如陽光、空氣、水、土地、森林、草原、動物、礦藏等;後者包括人力資源、信息資源以及經過勞動創造的各種物質財富等。

文化資源:是人們從事文化生活和生產所必須的前提準備。文化資源從對人們的貢獻力量來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文化資源泛指人們從事一切與文化活動有關的生產和生活內容的總稱,它以精神狀態為主要存在形式;狹義上的文化資源是指對人們能夠產生直接和間接經濟利益的精神文化內容。文化資源的豐富程度和質量高低直接對當地文化經濟的發展產生影響。

2、中國五千的歷史文化,文化底蘊深厚,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用於商品的生產、運輸和交換。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有形的文化包括:建築、雕刻、書法等,無形的包括:人的思想、生活方式、民間傳統、手藝、習俗、傳說,文化也是一種資源。

3、文化資源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柱。就區域文化資源而言,就包括區域環境內的地理、人文、人力資源。有許多是自然和歷史地形成和擁有的,但也可以在後天加以改造、開發和利用,把文化需求轉化為市場機制。

4、文化資源是旅遊經濟發展的重要源泉,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必然要求,文化成為旅遊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旅遊中旅遊者物質方面的需求是較低級的需求,易於滿足,其最終目標是精神文化的需求,較難於滿足。由於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異性往往為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所獨有,很難模仿和複製,易於創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和品牌,形成所帶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獨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同時也無法替代的。

5、充分利用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可以有效解決部分被就業問題,充分利用文化遺產,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適應市場文化需求,完善文化服務產業,綜合利用文化資源,擴大文化貿易產業,重視文化遺產傳承,開創文化保護產業。同時帶動相關的企業、就業崗位的發展趨勢。


天下文化在行走


文化不僅僅是一種資源,更是一種內在的力量,向陽而生,日益飽滿,直到支撐起一個人的人格,一個國家的國格,甚至一個民族的氣節。

說文化是資源,是從功利性的角度去認知的。指能夠產生直接和間接經濟利益的精神文化內容。文化資源的豐富程度和質量高低直接對當地文化經濟的發展產生影響。例如道教文化,尤其在道教聖地,我們所能體驗到的思想是從道教浩瀚論著的解讀中,以及修道的人群(道士或道教文化愛好者)在不斷師承相傳當中把握其內核。有的人做法事、練功夫、甚至學法術,都是外在的表現,可以賺錢、可以替祖師爺傳道,是趨於功利化的表現,它時刻以有形的姿態存在於道教文化圈子當中。

說文化是力量,是從非功利性的角度去認知的。還以道教文化為例,有的人不做形式上的事,如設神壇、焚香祈福等,而是將“道法自然”、“大道無為”等道教的理念融入到血液裡,組成穩定的人格品質,這是以無形的姿態存在於生活中,把道家文化狀態當成是人格智慧與才識的表徵。不為賺錢,不為傳道,只為了提升自己的精神品質。

這也告訴我們,在從事文化資源開發時,除了形式上的繼承,還應該特別注重精神品質的不斷提升和豐富,才能夠深刻把握文化資源的豐富價值和意義,才能夠不斷豐富文化的內核,以至於上升到力量的層面,支配多變的人生。



90酷讀國學


定義文化是社會資源,有實用意境。因為所謂的資源是為達到目的服務的!

而文化具有穿越時空,起到引領社會進步,人民群眾嚮往的高山仰止作為。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化就超越了資源的範疇,先進的文化可以激勵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凝聚起磅礴之勢,勇往直前之力的!是一種無形的精神源泉!

偉大的毛澤東思想就是我們的先進文化之最!





天濟飲水思源


自然,文化不但是一種資源,更是一種巨大的、豐富的人類資源與社會資源。因為文化是人與生俱來的生命屬性,是人命數中註定的基因記憶。因之,文化便牽扯到人的生命,人的靈魂,人的道德,人的善惡本心,牽扯到人在被神塑造過程中,人所具有的神的道德屬性,是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生命歸屬。


當然,如果離開人這個承載文化的載體,那麼,文化就什麼也不是了。

為此,文化是一種聲音,是發自內心的,來自靈魂深處,不可更改的生命屬性。但作為人的個體生命,因為肉體與靈魂,共生在我們的肉體之上,為此,人的文化屬性,便會隨著政治、經濟、社會生態等各種環境的影響,而做出改變。自然,文化環境的改變,是隨著制度的改變而改變的,當個體的文化屬性,遇到良好的、適用於人的社會生態時,人文化屬性之中,最美好的一面,便會被激發出來,如果人的文化屬性之中,遇到社會生態惡劣的一面無法伸張時,那麼,邪惡的一面也會隨著環境而被激發。

但文化的根本,卻在於人內心之中,靈魂的一面,是否能制約住慾望的一面。如果能制約住慾望的一面,那麼,生命就會呈現出自己聖潔的、神聖的美來,彰顯出人的信仰與虔敬的生命秩序。如果慾望的一面壓制了靈魂的一面,那麼,人魔鬼的一面,便就會被無限放大、膨脹,直至做出許多惡的舉動。


所以,文化是人內在的資源,是人的根本與生命屬性。如果個體能把握住自己內心的真實,並做出善的判斷及善的行動,那麼,這個社會,將會更美好。


昊愚堂夜畫


文化指的是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一種現象和歷史印記,是一個民族或國家共同認知的意識集合體。文化作為一種資源,理解起來比較抽象。但能夠對社會事務產生推動作用的能源,即是資源。只不過文化的力量是無形的,而往往有形的資源產生的能量是有限的,無形的能源產生的力量反而是無限的。

文化資源是社會學範疇,只針對人類社會,作用於人的意識形態進而支配人的行為。廣泛涉及到社會實踐的方方面面。

目前,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文化資源的重要作用,從民企管理對文化的空白到更多有識企業家不斷把儒學文化引入企業管理,這一點就能看到文化資源的作用。對於管理來說,文化的規範力和促進力是任何紀律、法規都無法可比的。

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悠久,儒學文化使得民族文化走向文明。這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資源。

理解文化是一種資源,我們可以拿一些歌曲來舉例。激勵人心的歌曲確實能夠激發人們的激情。革命時期,激昂雄壯的紅色歌曲激勵著中華兒女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困境,最終取得偉大的革命勝利。這就是文化資源的巨大力量。


視說大同



慧芳山泉


文化,是一種非常“虛幻”的概念,卻也是一種最“實在”的存在。

它是一種最“虛幻”的“真實”。它存在於“民以食為天”的碗筷和刀叉裡;它存在於《二泉映月》的月光裡,也存在於《命運》交響樂鏗鏘的音符裡;它存在於《富春山居圖》的詩情畫意裡,也存在於《星空》的浩瀚無垠裡;它存在於《紅樓夢》“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滿紙荒唐言”中,也存在於莎士比亞痛徹心扉的人間悲劇中;它存在於長城綿延萬里的血脈裡,也存在於巴臺農神殿凌亂的斷垣殘壁中;它存在於璀璨的煙火中,也存在於牛頓神奇的蘋果裡……

文化,是文明的血液,看不見,卻無所不在,在坎坷的旅途孕育文明最燦爛的花朵。文化,是茅臺,是威士忌,是春風化雨,是潤物無聲,是遊子無法釋懷濃濃的鄉愁,它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領域,融入了幾千年文明的基因。它是最“虛幻”的“真實”,它是最堅強的“價值核心”,它是一個民族最獨特不可代替的“資源”,它是生命穿越時光生生不息流淌的河流最美好的記憶!








光的背影414


一開始覺得資源就是關係。而關係的積累就是人脈的積累。同等條件、同等能力就會形成同等的資源圈子。而並不是你認識了比你高一個圈子的人,就一定會形成你的資源。關於資源最重的理解是源於職場中發生的一件事情。因為工作的原因,聯繫過幾個大V,一談合作,對方就擺出“商業合作”的模式。我當時就想,以我的資歷,建立和大V的合作,真的是難上加難。後來因為工作的關係,認識了一些作者,作者的咖位比較高,他們和大V合作就是一句話的事情。那時,才明白什麼是資源。有資源做事就會很容易,沒資源做什麼事都是難上加難。

還有就是娛樂圈,比如說某小鮮肉資源多的離譜。就是指的代言廣告多,綜藝節目多,各種影視資源多。自然發展的也是順風順水了。

文化自然也是資源了。文化的層次、眼界決定著資源的影響力。文化的表現形式也很多,比如形成的圖書、撰寫的劇本,變現的影視劇的大IP。文化圈的人也是分咖位的。比如出版社要籤大咖位的作者,作者也要看雙方的資源是否匹配才行。


虛度時光讀吧


我在一個講座中聽到這麼個說詞,“人有文化能改變命運,這個我不清楚,但我知道一個民族有文化能保存歷史,推動人類文明發展,是在史實中有體現。”我贊成這觀點,中國有五胡亂華後有苻堅改革漢化,為什麼漢化?因為他們本民族文化發源於遊牧部落,善戰但面對農耕的漢族成熟的極有凝聚力的文化,治理束手無策。還用打劫的方式自然不行,隔離開只收保護費,用漢人治理漢人嘗試自然也以滅胡殺胡而告終。最終的是融合進了漢族文化中。而在西方也有一次文化的大傳承,就是在中世紀古羅馬人被古日耳曼人攻下,希臘羅馬文化被野蠻沒文化的日耳曼人踐踏。要統治自然面臨治理的問題,然而掌握文化的貴族已被消滅,這時只有宗教保存了文化知識,這時代就是世俗皇權和宗教相互利用,爭奪。讓日耳曼人由野蠻部落團伙,走向成熟的世俗政權治理。正因為這兩股力量的矛盾,保存了西方文化的火種,給後來的文藝復興提供了機會。這就是我對,文化是資源的理解。


水底之物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弄明白什麼是資源。當然,大家對資源客觀上都以一個比較宏觀的認識,比如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如陽光、空氣、水、土地、森林、草原、動物、礦藏等;而社會資源又包括人力資源、信息資源以及經過勞動創造的各種物質財富等。搞清楚了資源的概念,我們再來聊一下“為什麼說文化也是一種資源”。

首先,我們能想到的就是怎樣用資源來滿足人們的物質和精神需求,誠然自然資源是有限的,比如說石油、礦產等等,但文化資源卻能夠流傳千年,給人們精神上的慰藉。簡單講,一項民俗傳統技藝可以養活一群人,一部文化史詩可以拍出不同版本的影視劇,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給予人們精神上的滿足。從這一點來說,文化就是一種資源是十分正確的。

但文化的影響力遠遠不止於此,他有可能影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有的朋友可能覺得我吹大了,別急,咱們慢慢往下看。為什麼說文化左右一個民族的命運。

在古老的歐洲,希臘文明燦爛無比,但卻有一箇中心思想,就是神創造了一切。比如,關於火,希臘神話裡是普羅米修斯從宙斯那裡設法竊走了天火,偷偷地把它帶給人類,隨後火使人成為萬物之靈。而中華傳統神話故事裡,卻並不是這樣,在遠古時代,人們都是茹毛飲血,直到燧人氏的出現,鑽木取火的時代開始了。又比如,後裔射日,戰勝自然,讓人們免受炙烤之苦;比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戰勝了水患,造福人類;又比如,神農氏嚐遍百草,發現了中草藥,為人治病,形成的中醫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宣揚的都是人定勝天的思想意識,而歐洲的世界上其他許多國家的思想意識就是諸神創造了一切。這也可能是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傳承5000年的原因吧,所以說,我們應該更加珍惜、推崇和保護好我們的優質文化資源,真正使中華傳統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