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撿漏馬未都他們不識貨,這東西“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在我國搞文物收藏不外乎瓷器,玉器,字畫,青銅器等幾個類別,其中瓷器在收藏界的地位最為尊貴。拋開瓷器的造型精美,更為重要的是一大批文人墨客的盛讚使瓷器身價增,甚至中國的英文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

國寶撿漏馬未都他們不識貨,這東西“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我國在古代就以瓷器和絲綢斐聲中外,瓷器也分三六九等,最為頂級的就是成化鬥彩,在拍賣會上,一個小小的鬥彩雞缸杯就拍出了兩億元的天價。

價格的高昂導致了市場上鬥彩假貨盛行,要想入手一件真的成化鬥彩,不僅要有雄厚的財力,更要有過人的眼力,擁有一件鬥彩甚至成了地位的象徵。下圖是傳說中市值超2億的雞缸杯。

國寶撿漏馬未都他們不識貨,這東西“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馬未都是收藏界的大拿,自然有拿得出手的鬥彩,他的觀復博物館一進館就有一個將近九十公分的鬥彩大罐。這可是馬未都的心肝寶貝呀,他稱之為:“天下第一斗”,得之吾幸,失之吾命。

說起這件寶貝,馬未都抑制不住的自得之情“這可是我撿的最大的一次漏”。在那些收藏家的觀念中,鬥彩都是些小玩意,比如雞缸杯之類的,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傢伙。

國寶撿漏馬未都他們不識貨,這東西“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所以這件“天下第一斗”在北京嘉德拍賣行拍出的時候,儘管符合鬥彩的各個特徵,卻沒有人敢下手,結果被馬未都以極低的價格輕鬆的拿到手。

那這件東西到底是不是真的呢?當然是啦。馬未都對鬥彩研究有很深的造詣,鬥彩不僅有成化鬥彩,而且還有康熙鬥彩。

原來明代官窯曾停燒過一段時間,所以成化鬥彩在市場上存貨非但不多,而且差強人意。康熙年間,康熙大帝把有名的瓷器都重新燒製了一遍,而且燒的非常成功,成化鬥彩自然大都是小玩意,可康熙鬥彩可就說不準了。

國寶撿漏馬未都他們不識貨,這東西“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馬未都被收藏界稱為“撿漏王”人們都覺得他運氣好,可是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就算進入寶山也會空手而歸。

當然馬未都也有遺憾的時候,他的一位朋友是個狂熱的鬥彩愛好者,天天滿世界的搜尋鬥彩,甚至還跑到國外去。而且他愛把自己的經歷講給馬未都。

有一次倆人閒聊時,這人說到在昨天在一家店鋪裡看到一個小玩意,真像是鬥彩,就是顏色太難看了,黑乎乎的,我實在拿不準,後來也沒買。

國寶撿漏馬未都他們不識貨,這東西“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馬未都聽完心裡咯噔一下,鬥彩中有個特殊的種類叫“奼紫”這個紫其實是燒製不完美留下的顏色,所以黑乎乎的,並不好看。

但是架不住中國的文化底蘊深厚,文人騷客的描寫硬使它成了“缺憾美”的代表,還在紫前面加了個“奼”,使這種失敗品身價倍增,甚至超過了其他的完美品。

而且鬥彩有個特點,其他正常的鬥彩都有可能作假,唯有“奼紫”目前還沒有作假的方法,所以一經出現,肯定是真的。

國寶撿漏馬未都他們不識貨,這東西“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送走朋友後,馬未都連夜趕到了那家店鋪,可是找遍店裡的所有東西,也沒有找到那叫“奼紫”。後來馬未都旁敲側擊的向老闆打聽,才知道早被人給買走了。

馬未都遺憾的直拍大腿,鬥彩少見,“奼紫”更少見啊,就這麼一件珍寶就讓我這麼錯過了。馬未都氣的好幾天沒吃飯,後來慢慢才緩過勁來。

其實呢,在撿漏界有這麼9字真言,馬未都先生也說了:勤學習、慎交友、平常心,遇事不要強求,順其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