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的最穷的人家,穷到什么样?

ThornHeart139483765


我小时候,我们村上有一家人,特别穷。家里的男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就是原生家庭穷,一般人家也看不上他家。后来为了传宗接代找了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女人结了婚,几年间生了四个小孩。可能是因为想要个儿子吧,所以才生了这么多,他们家孩子中最小的那个孩子才是个男孩。

以前路过他家那里,就随时能感觉到他家的房子会倒下来,瓦房在微风中都摇摇欲坠,印象中他家的墙壁还是竹篾和竹子编的,还用很多牛粪敷在上面防风,在接近房顶的地方,原本用来挡风的塑料袋随风飞舞。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但那个男人在村上也没有受到村民的白眼,他也挺勤快的,由于孩子太多,他也没有能力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但还好孩子们都很健康,只是看着他们经常穿得脏兮兮的。

后来国家政策慢慢好起来,资助他家新盖了三间平房,原本以为日子会越来越好,盖了新房没多久,家里的顶梁柱男人在煮饭的时候突发脑溢血,走了,这对于一家人可以说是致命打击,村上的人凑钱买了副棺材,帮忙把男人的葬礼办了,后来从那里路过,我仿佛又能看到那间破烂的瓦房。


他的四个孩子上完小学就辍学了,他们的妈妈赚不了钱,二女儿学习还行,但也无法继续上学。男人死后一年,他的大女儿15岁,就谈恋爱结婚了,也时不时的回来帮忖着这个飘摇的家。

后来几个女儿就都出门打工了,而且都在不满十八岁就谈恋爱结婚,大女儿在20岁就二婚了,只有她们顶小的弟弟和妈妈在家混日子。

他们的妈妈智力有一点问题,但长得还行,前几年那里来了一队修高速路的男人,会时不时的去她家。于是他们的妈妈也就被村上的人指指点点。那些人来了又走了,只剩他们的妈妈还住在那个房子里,据说后来又和村上一个老头在一起了,也经常被人撞见那个老人从她房间里出来。

以前靠着低保过活,小孩长大都出门了,这个女人除了低保,还有了这个老人的帮助,她一生的命运也就如此了,而那几个孩子也像飞出去的鸟,即使回来了,也终究会再次飞走。

生活真的很艰难。


呦呦鹿鸣呀


2002年结婚回老家办酒宴,村妇女主任临走时装了一盆剩菜剩饭,公婆让我和老公又带了一条大肉陪妇女主任一起去,说是积点福。主任带我们到一户人家,那场景一辈子忘不了,真是哀莫大于心死,物质的贫困并不可怕,心死才最可怕。

这户人家里十分肮脏,窗户、炕和家俱满是灰尘柴沫。炕上油腻的被褥床单乱成一堆看不出花色。地上堆着柴草。傻儿子流着鼻涕缩在角落里一动不动,男人在黑黝黝的破灶上点火烧水,女人在案板边揉面,案板上除了揉面的一块有点原木色,其他地方全是油腻腻的黑色。家里来了人,男人和女人只微看了一眼就低下了头,一句话都没说。我以为是一家子智障,但出来后主任说,男人和女人智力没问题,儿子生下来就傻,原来家里还有个正常的女儿,但女儿十五岁时忽然就不知去向了。就像家里唯一的希望没了一样,夫妻二人守着傻儿子过,渐渐的夫妻二人都有些不对劲了,地也不种摞荒了,所以越来越穷。


天涯8夜话


一个70多岁的老汉,打了一辈子光棍,却在5年前捡了一个媳妇,一个20多岁的智障女人。

老汉最初发现智障女人的时候,出于好心给了女人一口饭吃,一口水喝,然后就将女人送出村子,也不知是天意,还是命中注定,过了一天智障女人竟然回到了老汉家门口。



老汉收留了女人,一年后生下了一个男孩。老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家徒四壁,饥一顿,饱一顿,吃了上顿,没下顿。再加上这母子俩,哪怕树根子,树叶子,山上,地里能吃的东西都拿来吃,也只能勉强活着,吃饱都是奢求,更别说吃好了。



这就是老汉和女人的家。



为了不让女人,孩子饿死,老汉只能把母子俩栓在家门口的树桩子上,自己出去想办法弄点钱换吃的,可是老人已经70多岁了,没有任何地方敢让老人工作。没办法老人只能靠拾荒,捡破烂换吃的,有时也能捡到一些还没嗖掉的食物,自己舍不得吃,老人都会带回家给母子吃。

老汉已经70多岁了,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不敢想自己死了以后这对母子该怎么办。


神精过闽


还是2003年,一个客户欠我货款八千元,快过年了我去收账,在民间有年前收账的说法嘛,新年是不可以问人家要账的。去了客户家里,客户出来说话都没有力气的感觉,我就问怎么了!家里断粮已经两天了,饿得不行,我随后进屋东看西瞧,女主人哭,大女儿也在流泪,还有两个小的睁大了眼望着我,家里一件家具都没有了,房间除了床都是空荡荡,(可能都卖了吧)突然鼻子酸酸的感觉,问了客户几句,饭总要吃吧!其实我是哪天是第四个去要账的了!该借的地方都借过了,客户是这么回答我的,我看看几个孩子真是可伶,账我不要了!顺便给了他三千元,马上过年了让几个孩子把年总要过好吧!回家的路上我也很有感慨,如果那天我也经营不善是否也会有像这位客户一样的遭遇呢!


优优振邦


物质上的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

我要讲的这个真实事例,主人公就是那种懒到骨子里的人。

这一家人和我的父母是同辈,他们的穷是真正的穷。这家的男主人叫老歪,老歪的媳妇叫花珍。

以前都种田,他们两口子的地最好找,因为杂草总比庄稼高,于是他们两口子基本上还得啃老。老歪不跟着男人们出去打工赚钱,他老婆花珍在家里也是除了做饭,什么家务活都不干,去过他们家的人曾说,那简直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等他们有了孩子,学校的老师也最先认识他们一家。因为他家的孩子上学从来不靠点,总是什么时候睡醒了什么时候再去学校。而且还得让老歪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送去,一路上老歪还不紧不慢地和邻居熟人打招呼。到学校再向老师赔不是,理由总是那一句“孩子睡过头了,钟表也坏了。”

20年前,我们那一块儿唯一的一座土坯房就是老歪家的。他们家里不仅房子老旧,而且除了电灯之外,连电视都是别人准备卖废品不要被他们捡来的,就这样还经常因为交不起电费被电工拉闸。

这个老歪也不是不去工作,如果实在饿的不行了,就会出去打两天零工,只要手头上有个几十上百块就又回家了,如此循环往复。

后来耕地都卖了,老歪的父母叮嘱大队不能把钱给老歪,要用这些钱帮他们把土坯房子掀了盖新房。

就这样,老歪家的土坯房变成了一层砖瓦房。那时候我们这儿大部分都盖了两层小楼,大队上本来也准备给老歪盖两层楼,结果中间又出了岔子。原来老歪他们一家人经常偷偷地把买来的钢筋水泥偷出去卖了换吃的,到最后被发现时,材料根本不够用了,那位原本管监工的好心人坚决不管老歪家的事情了。于是,现在的老歪家依旧是一层平房,而且没有粉刷,与周围的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老歪的儿子本来长得还不错,可惜遗传了父母的懒惰,如今只能打光棍。

最近几年老歪又被人提起是因为他父亲病死了,老歪父亲生病时老歪没有钱,等父亲死了老歪连给父亲买棺材送葬的钱都拿不出来。最后,他的本家几十口人凑钱才办了丧事。

令人气愤的是,老歪在父亲的葬礼上也只是关心每顿饭吃什么,连一滴眼泪都没掉,有位本家亲戚看不过,动手打了老歪,这下,老歪才知道哭了。

像老歪这种人,是真正的贫穷,他已经穷到无可救药了。


夜雨如书


但是,他(她)们的精神却不穷,他们与穷山恶水奋斗,栽楠竹、栽茶树、栽桑木,采茶、养蚕,令人感动。

俺现在多年没去此县了。应该比过去富裕多了。

英山有许多温泉,温泉水很热、流量也大,水质特别好,可直饮。做豆腐特别白又香。

记得有座叫乌云山的山上,有个倒挂岩,把水泼本悬崖上,悬岸上就会显现一个倒挂的人影。山上蛇也多,有些人怕怕,不敢登此山,我胆子大,多次登此山。

还有一座高山立三省。此山尖是河南、湖北、安徽的分界点。当时,三省的山民都很穷。现在,都应该比以前富庶多了。

说实话,这些年,俺身边没有赤贫的人了。


烟台蝎子


看过一个纪录片,叫做《最后的棒棒》,里面导演何苦亲自去当了一名棒棒,对重庆不少棒棒做了近距离的观察,还拜一个老棒棒老黄为师,而故事发生在14年。纪录片里有几个棒棒很穷,让我印象深刻,真像鲁迅先生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部纪录片非常非常好,非常非常真实,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看过纪录片的很多人说,当自己不努力,偷懒,迷茫的时候,就去看看这部纪录片。

首先就是一个叫河南的棒棒,因为他来自河南,所以大家都叫他河南,他小时候家境就特别不好,后来来到重庆做棒棒,一做就是十七年,他的腿脚不好,因为一条腿被小混混挑断了脚筋。

他跟很多棒棒住在一个叫自力巷的地方,是一片危楼,本来二十年前就该拆迁了,不知道为什么支撑到14年。看看这住宿条件。还好房租比较便宜,一个月六十,就算这样,河南照样欠了九个月房租没交,还好二房东大石也是个棒棒,是个大好人,不忍心逼他。

这条自力巷一路之隔就是繁华的解放碑步行街。导演何苦说,跨过一条街,就像跨过了七十年。

这个河南,以前做棒棒,后来他觉得做棒棒不好,太低端,就去街头的大排档打零工。每天老板管一顿饭,工钱也少得可怜,只有55元。大排档的老板嫌他吃得多,跟他产生了争执。不过河南饭量确实挺大,都是端着锅吃。

因为河南太能吃,老板单方面把工钱降到了40元。这让河南一直耿耿于怀,后来矛盾终于爆发。有一天河南没吃老板的饭,就想吃两个鸡蛋,老板就出言讥讽,说他还想点菜吃呢。这句话把河南激怒了,于是把老板炒了鱿鱼,自己也回到了这个自力巷的小窝棚里天天躺着看报纸。

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来源,天天饿肚子了。以前打工还有吃有喝,现在一天只能吃一顿饭。而这顿饭还不是自己花钱买的。是住在这栋危楼里的另一个棒棒老甘帮他带回来的,因为老甘在夜市打工,把夜市剩下的稀饭经常都带回来半桶,这就是河南辞职以后的食物来源。

就算已经到这种程度了,河南还没有心思去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因为他有自己新的计划,那就是赌钱,斗地主。即使自己身上只剩下七块钱了。

河南为了打牌,还先后跟导演借了600块钱,他还嫌少,借的时候张口就是2000。当然,河南的靠打牌谋生的计划很快就失败了。作为一名赌徒,这是必然的事。

每当这时候,河南就只好又乖乖的回到他在自力巷的窝棚,看看报纸,关注一下国际国内的大事,仍旧是每天只有一顿饭,老甘带回来。

过年以后,老甘嫌夜市老板给的40元工资太低,干的活又太多,也把老板炒了鱿鱼。因此,河南连这每天一顿的稀饭也没有了。

导演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催促他找工作。他说他离不开他的朋友圈,也就是他的牌友们。于是导演就现场让他验证,一个一个给牌友们打电话,说要借钱,说自己穷的没饭吃了。结果被牌友们一个个拒绝了。

河南为什么没出去找事情做呢?至少先养活自己啊,但是他自有一套他自己的看法,他觉得斗地主来钱快。

后来,可能是在导演的帮助下,他终于在一家小工厂找到了一份勤杂工,在工厂老板的要求下,他也不再打牌,但是后来因为没有身份证,他又一次失业了。这次失业他消失了很久,二房东大石找他要房租,也找不到人。

再后来,他终于又出现在自力巷,还是在那个他嘴中抠门的大排档老板那里打工。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摄像机的缘故,老板说,能吃就能干,因为能吃,还成了街边一景,吸引顾客。


纪录片里的棒棒有好几个是单身,孤零零一个人,在哪里打工,哪里就是家,虽然自力巷他们住的那座危楼,破烂的不像一个家,只能遮风挡雨而已。

老甘也是其中的一员。而他的老家,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座土房子,常年没人住,堂屋的地都被耗子钻出大坑来了。

他在重庆市区做棒棒,老家没有翻修过,还是一座像几十年前一样的老土房。

他唯一的爱好就是看影碟,一部白娘子看了几百遍了,这是他唯一的精神食粮。

他年轻时发过愿,到重庆出人头地,回来要娶村里大队长的女儿为妻。然而,现,他没有出人头地,却嫌大队长的女儿太老了。


这只是穷苦的棒棒大军里的两个,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最后的棒棒,但是,他们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

图片侵删。


西堤君


我见过最穷的人家,是我的一位学生家。

毕业上班以后,我一直带着这个班到现在,有一个男同学话很少,成绩中上游,从来没见过他在学校买零食吃,衣服虽然破旧但永远干净,让人看着很阳光。

后来有几天请假说是有事一直没来上课,我以为他家里真的有事,知道有学生告诉我他家里条件不好想出门挣钱了,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做了一次家访。


骑了将近四十分钟山路的摩托车后才远远看到他家,我对他家的家庭情况作了一次深入的了解,心里十分难受。

他家有五口人,爷爷和他父亲以及他的两个读小学的妹妹,父母在他第二个妹妹出生一年后离婚了,母亲改嫁外省,他爷爷七十多岁了身体不好一直在家调理,只能自己上山挖草药吃,去过两次医院,有一次还是去的省城医院,可惜他爷爷属于慢性病需要长期住院,虽然合作医疗能够报销大部分医疗费,可剩下的小部分依然担负不起。父亲在母亲改嫁后就独自出门挣钱,由于没有文化只能做一些杂工,收入远远不能够维持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的日常开支。


他哭着对我说,有一年大年三十夜,父亲忙于挣钱没有回家,寄回家的钱早就用完了,年夜饭吃的盐都是去隔壁家借的。这是我听过我的学生最令我痛心的一句话。

我从来没有想到,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要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还能保持学习肯定甚至可以说优秀!

近些年由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老百姓教育、医疗、住房等需求得到极大保障,但是每每想到这位品学兼优的同学,我的内心仍然会感到一阵阵绞痛。

希望他的前途一片光明。


疯子与岛920


我们东北全国经济最差,比不上关内其他兄弟省份。但是哪里都有穷的,都有富得,这是我们地区的辽宁东部山区山村(图一图二),郊县普通村庄图三图四,沿海村庄的差别。








孟行者1


我们村子有个生产小组住在山根底下,也可以说在半山上,村民的构成以早先因逃荒流浪过来的难民,河南,山东为主。也就20多户,100多人。

他们的住宅以窑洞为主,喝水为“纯天然”水,因为水是靠下雨积蓄下的,在流入水池的过程中,不免冲有羊粪球等赃物。

这些人当中就有我一个只在一块读了几天的一个同学。因为家庭情况实在不允许他上学。小学三年级就不上学了。

想起来,眼睛就浸满了泪水。她母亲很聪明的一个人,村里都称能人,左右手打算盘是她的技能,后来为情所困,疯了,才嫁给他父亲,生出他第二年母亲去的逝。

他于是就跟他父亲相依为命。他父亲老年得子,本来很宠他,可是年迈,没有能力宠他。12岁,也就是和我同学那年,他当起了童工。

我上大学那年,听到其他同学传来噩耗,他在山上的石料场当工人,被炸药炸起的石头砸中头部,当场死亡。虚岁18岁。

......

......

让我静一会儿...

后来他父亲的消息我就没听到了,我在北京上学呢。

(真人真事)

下面就是我的照片,真不知道现在还能为他做点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