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生母纪氏突然离世的幕后元凶真的是万贵妃吗?

月下0郁金香


宫廷剧总是少不了尔虞我诈,在各种电视剧,明宪宗的万贵妃都是一个有着“红眼病”的恶毒的女人。

她得到了皇帝的无比宠爱,却因为自己不能怀孕而嫉妒其他嫔妃怀孕,隔三差五就很嚣张地逼人堕胎,传得最离奇的就是,她毒杀了明孝宗的生母纪氏。

其实这些事情都只是清朝人修《明史》的时候根据一个老太监所述而编纂的,连乾隆皇帝都不相信是真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公元1465年,朱见深即位为明宪宗。

这一年,朱见深刚刚18岁,风华正茂的年龄成了大明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当然也得广纳妃嫔了。

但是他念念不忘的却是年长自己17岁的一个宫女,她就是万贞儿。

朱见深曾经被废除太子的时候,只有这个宫女一直不离不弃地陪伴着他,如今他再次得到权势做了皇帝,他就想立这个在粗茶淡饭时陪伴他的女人为皇后。

可万贞儿出身卑微,年老色衰,立后计划遭到朱见深生母周太后的强烈反对,于是最后只能被立为贵妃,后又被晋升为皇贵妃。

后宫佳丽三千,可朱见深却一生都独宠这个长他17岁的万贞儿。

然后就有了很面很离奇的后宫争宠的故事。

这个万贵妃恃宠成娇,嚣张跋扈,她的孩子不幸夭折后,就再也没有生养孩子,因为嫉恨,她毒杀了很多皇子。

广西纪姓土司叛乱被平息后,他的女儿纪氏被俘入掖庭,因为文采斐然,被派到“文渊阁”看护藏书。

朱见深在一个午夜偶遇年轻貌美的纪氏并宠幸了她,纪氏有了身孕生下了皇子朱佑樘,也就是明孝宗。

为了避开万贵妃的迫害,他从出生就被偷偷安置在偏殿,由太监张敏和几个宫女照顾。

朱见深一日望着镜中的白发感叹老将至却无子的时候,太监张敏才跪下说有个皇子已经六岁了。

“是吾子,类我”。

朱见深望着皇子大喜,把他接回了万寿宫,并立为太子。

他被接回来立为太子后,直接由周太后抚养,避免了被万贵妃迫害。

朱佑樘历经了后宫的血雨腥风,活了下来,最后在1487年登上帝位,成了明孝宗。

可是他的母亲纪氏却不幸早逝,死得不明不白,抚养他的太监张敏也跟着吞金自杀。

传闻中的凶手就是恶毒的万贵妃。

可是传闻有根据吗?翻遍明朝正史《宪宗实录》,里面都没有万贵妃毒杀皇子的事情。

里面有的是说万贵妃善待这个孩子的:重以贵妃殿下躬亲抚育,保护之勤,恩爱之厚,踰于巳出。

而太监也在史书上有记载了,在《金门志》中,张敏公公是成化二十一年善终的,没有自杀的事情!

毒杀皇帝子嗣那是何等的大事,明宪宗再糊涂,也是不会纵容万贵妃这样干的。

而朱佑樘成了皇帝后,不仅没有清算毒害自己生母的万贵妃一族,反而还在保护万贵妃家人了,这个于情于理也说不通啊。

万贵妃毒杀子嗣的事情都是清朝人修《明史》的时候加进去的。

别人问编纂者这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于慎说是在万历二年,听一个老太监说的。

可是这本书到了乾隆那里,他都不信,而是淡淡说了一句:众人深嫉万安之假附乱政,遂装饰为无稽之言以归万妃。


湘西小木鱼


纪淑妃的死,万贵妃有嫌疑,但蓄意谋害的证据不足。我来简单聊聊。

从史料看,曾经耳目遍布的万贵妃似乎是内廷最后知道成化皇帝有个儿子的人。

大学士尹直的著作《謇斋琐缀录》中说:万贵妃通过自己的管宫太监段英得知消息后,虽然吃惊,却显得很是高姿态,不仅立即具服奏贺,还主动请求宪宗将皇子接到自己宫中居住。皇子生母纪妃则被安排在西内永寿宫,礼数视贵妃,宪宗也多次前往探望。又说“众意欲请皇子母子同处别宫,庶脱虎口”,意即众臣担心祐樘会同柘极一样遭到贵妃毒手。而纪妃暴卒后,“一时城中传言病卒之故,纷纭不一,盖不能无疑”。即怀疑纪妃是被万贵妃害死的。

《明史》却说万贵妃得知皇子之事后的反映是日夜怨泣,不停念叨:“群小绐我。”至于纪妃的死因,则说当时“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而史官认为:“纪淑妃之死,实妃(指万贵妃)为之。”即确信纪妃就是万贵妃害死的。《罪惟录》也直接说万贵妃在得知祐樘的身份后,“日夜泣恨”,于是在酒中下毒,毒死了纪妃。

上图明宪宗成化皇帝

如果说万贵妃有意害死纪妃,似乎证据不足,但她又确实脱不了干系。

尹直说,纪妃病时,太监黄赐、张敏领太医院使方贤、治中吴衡往治,万贵妃请以黄袍赐之,俾得生见。次日病情稍微好转,却从此不再令人诊视,致使病情转重,无可治药。是大意,还是有意,不得而知。沈德符则据此分析说,投毒的事未必是真,但是故意延误纪妃的治疗,就肯定是万贵妃搞的鬼。

上图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万娘坟,万贵妃葬于此

但《明宪宗实录》却说,纪氏病时,宪宗命御医诊治,因病情加剧,汤药不进,四日之后去世。如果是这样,就不能说是万贵妃下的毒了。

不管有没有证据,宫廷内外对万贵妃的猜疑是不可能消除的。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纪妃死得太过突然、时间太过凑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万贵妃一贯霸道、要强:人们认为以她的个性必然不能容忍纪妃欺骗她并危及她在宫中的地位,故一有机会必行报复。纪妃死后,一早知道皇子内情的太监张敏,也在惊惧之下吞金而死,似乎更加印证了人们心中的猜想,也加剧了人们对皇子安危的担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