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对自己父母不满意?

酿酒师刘兴禹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自己的兄弟,也曾向我抱怨过。责怪父母没有能力给他提供更好的条件,结果我就问他父母有没有对他缺衣少食?是不是都是自己省着各种物质需求来满足孩子?是不是全身心地爱着孩子呵护孩子的成长?弟弟当时让我问得很无语,之后就再也没有抱怨过。

我不懂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对自己父母不满意?我只知道父母为了我们已经尽到他们全身心的爱,让自己能够温暖并且健康长大。我知道囿于各种原因,父母是不能给自己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其实如果孩子心态不端正,一山总看一山高,这个也是无止境的。关键还是在于孩子的心态,如果去看待金钱与情感的关系?与我而言,我只要记住父母亲为了孩子整日操劳,面对孩子总要忍住疲惫露出笑脸。记得以前物质比较匮乏,他们会省下每一点东西,就为了孩子饿狼般扑上去消灭掉。现在我自己成为一个父亲了,很多时候我会不自觉地把自己跟父母亲去比较,虽然自己学历和收入都比当时的他们多,虽然我只有一个孩子,而他们却要哺育四个。我却发现自己远远比不上父母对孩子的那份爱。我也常想,将来自己的孩子会不会抱怨自己呢?我不知道。但是目前来说,孩子也有二十岁了,前些天他对我说他感到自己的家很幸福。听到这话,我感觉很欣慰。

那些对自己父母不满意的人,我不知道是抱怨父母的哪一方面,是物质还是精神?不知他们小时是不是一直这样抱怨过来的。我想,如果父母没有给予我们全身心的爱,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折磨中,这个是可以不满意的,但你也无奈,没人能选择父母。如果是抱怨父母物质条件的,那就要问问自己了,别让物质蒙蔽了爱的温暖。


鹈鹕心理


我来说说我老公吧,对他妈妈的不满。我们结婚之前就发觉他很不喜欢跟他妈妈说话,结婚之后才明白他妈妈太以自我为中心了,不管怎么沟通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第一,老公爸爸去世刚过三年,他妈妈就各种约会,如果是认认真真找个伴也好,可是她要提三个要求,一不照顾小的,二不照顾老人,三要给十万才领证。如果交往一段时间,不做到就分手,当然交往的过程中会要别人买很多礼物。第二,从我怀孕到现在宝宝两岁,她都不和我们住一起,老公开店经常要外出送货,她不看店不做饭不带娃,说要私人空间,这两年基本我负责在家带娃做饭,他负责店子,店子也因此经常关着门,生意少很多,这样的日子带过小孩的都知道多心酸。今年店铺要装修,我骑个电动车拖着孩子建材市场到处跑,老公要她在家看孩子也被拒绝了,理由是知道我们困难,她也有心无力,帮不上忙,(她还没有五十岁),说跟我们在一起又增加了开支,为了不跟我们增加负担,她自己可以养活自己,我们结婚了她就可以不管了,这就是生活。没真正遇到我还真不相信有这样的人,虽然说老人是没有义务再来照看孙子,但是自己的孩子在困难时期也不能不管不顾吧,而且我们天天拖着孩子起早贪黑的也没有不务正业,为什么就这么狠心置之不理呢。


习惯了不该习惯的习惯坚强了不该坚强的坚强


不请自来,说说我是为什么对母亲不满的,我的父母是劳动大众的一员,很普通,没钱,没靠山,把我和妹妹拉扯大不容易,勤俭持家,不说我考上高中没钱读书,后来委屈的去读了中专,也不说2000年的时候,父亲病重倒下,为了照顾病重的父亲,我把最有前途的国企工作搞丢了(当时国企里最年轻的副科级),更别说我结婚,生子,家里拿不出一分钱,这些我都不想去抱怨什么,我想说的是,我的母亲,在我老婆生孩子的时候,我在医院三天三夜没睡觉,叫我母亲去换一下我,让我回家洗个澡,睡一下,她老人家说没时间,要做饭,老婆生完孩子,坐月子,我要去出差,她老人家让我老婆自己去洗衣服,洗尿布,别人都是夸自己的儿子媳妇的好,她是到处说自己的儿子媳妇的不好,搞得我和老婆的朋友没一个敢进家门,哎,不说了,说不下去了。


阳光666203


“北大留美博士12年不回家”这件事,人们或许还记忆犹新。


那个34岁的王猛,从小绝对符合“别人家孩子”的特征:高考地级市理科状元,被北大最好的专业之一录取,被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然而,他与父母的决裂,也让人感慨万千: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年;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的所有联系方式。


后来他写了一万字长文,明着是告诉朋友如何对待孩子,其实最多的是对父母的“控诉”。


这件事虽然属于个例,但是在当今社会,孩子怨恨父母,不满意父母的情况却不少。这是为什么呢?


有书君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父母方面,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家庭缺少责任与担当。


有的父母年轻的时候,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好吃懒做,或者有不良嗜好,致使家庭比一般人家要贫困得多。


孩子在这种家庭长大,从小吃了不少苦,也跟着受了不少别人的歧视。因此,这样的父母,肯定不会让孩子满意。


还有那些年轻时候作风不正的父母,搞婚外恋,让家庭蒙羞,让孩子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


有书君所住的小县城,一个父亲因为婚外情招致杀身之祸,这家的女儿因此也被男方退婚。这不能不说父母的不良行为真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没本事。


有的年轻人爱跟周围的人攀比。别人的父母给孩子挣下了大家大业,或者父母身居要职。


孩子不动不摇成了富二代、官二代。有些孩子看到只能给自己解决温饱的父母,心里或许会不平衡。


没本事,这也是让孩子对父母不满意的原因之一。


教育方法欠妥。


就像开头提到的“北大留美博士”一样,这个化名王猛的年轻人,也是因为怨恨当年父母对自己的“过度关爱”“肆意操控”等,造成自己现在内向、敏感、不善交际的弱点。



偏心。


在孩子较多的家庭,父母因为“重男轻女”或者其它的原因,对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偏爱。


因此,那些不被父母喜欢的孩子,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觉得心理受到了伤害。


TA可能会想,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喜欢自己,自己真的是太差劲了。在这种心理暗示下,这个人一生可能都会陷入这种心理阴影中,不能自信地生活。


另外还有,父母当初感情不合,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身心健康受到了影响。


还有的父母,跟已经结婚后的孩子一起生活,因为他们的不明事理造成小夫妻感情不合。这些,都让年轻人对父母心存抱怨。


二、孩子方面,不能正确对待父母的做法,也是造成不满意父母的原因之一。


放大父母对自己的影响。


父母肯定有他们做得不对的地方。比如教育方法不当,给自己成长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作为他们的孩子,成年以后,要试着淡化这种影响,调整心态。

缺少感恩与宽容。


人无完人,父母也是一样。他们毕竟是生养我们的人,为我们的成长,或许他们已经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得最好了。


对他们不要苛求。因为接纳父母的不完美,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缺乏自食其力的理念。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好儿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虽然小时候的生活,跟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但是长大成年以后,人就要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双手创立一番事业。



而不要过份纠结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那些事业成功的人们,并不一定全是靠着父母的影响与资助才成功的。


而那些“啃老”啃得心安理得的人,父母如果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就会产生不满的情绪。

有书君还是觉得,作为父母,孩子是上天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我们一定要不断完善自己,为孩子树立榜样。工作上要尽心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较好的生活环境。


另外,也不要过份溺爱与操纵孩子的成长。


不用指着养儿防老。有孩子陪着我们慢慢变老,就是上天一种最好的恩赐。


作为孩子,在成年以后,凡事尽量靠自己。不要对父母有过多的奢望。


因为有了一代代的传承,人类才会生生不息。我们现在虽然是孩子,但是将来也会成为父母。


个人在一种角色中,也不可能事事做得都尽善尽美。我们要原谅父母的不完美,因为这也是一种修行。


学会换位思考,多多体谅父母的不易。



学会感恩与回报。在父母年老需要照顾的时候,作为孩子,也要尽为人子女的职责,让父母安享晚年。


有书君很喜欢这样一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愿我们都能珍惜亲人相处的时光。只愿岁月静好,父母子女都能怡然自乐!


有书课堂


世上无完人,这许多不完美的人成为孩子的父母,注定也是不完美的。

即便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恩人,但父母也还是有各种各样的不足和缺陷的。

所以,孩子不满意自己的父母完全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现象,根本不需要动不动就扣上“子女不孝”的恶名。

至于,为什么孩子会不满意自己的父母,有书君觉得大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吧?

第一、父母自身的性格缺陷或者行为方式存在问题。

有些父母不负责任,“生而不养”,好吃懒做,甚至违法乱纪,有些父母重男轻女,自私多疑、对子女和家人胡乱猜忌。

还有的父母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极差,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总是把孩子当成出气筒,倾泻自己的负面情绪。

这些都是导致子女对父母不满意的地方。

阿恩的父母是典型的“不负责任型”父母。

他的父亲好吃懒做,外出打工吃不了苦,自己做小本生意嫌收入低,生意不好做,总指望着“天上掉馅饼”,不是买彩票,就是去赌博。

阿恩的母亲在阿恩五岁的时候,一气之下和阿恩的父亲离了婚,从此对阿恩不闻不问。

阿恩从小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还从父母身上学习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上学时也不好好学习,初中毕业就出去给人家打工。

工资低,工作时间又长,父亲还时不时让他寄钱贴补家用。

根本攒不下钱来,眼看自己身边的人都成家立业了,自己也三十好几,可是还找不到女朋友,阿恩对生活的不满就化成了对父母的怨气。

而婷婷的父母则是典型的“重男轻女”型。婷婷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个和自己志趣相投的男友。

可是,婷婷的父母嫌他的男朋友太穷,家里又没有社会背景,既不能给家庭经济带来好处,又不能帮她的弟弟找工作带来方便。

硬是“横刀夺爱”,要婷婷答应她帮婷婷找的对象,婷婷因此也对父母心生不满。

第二、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方式不对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对子女采取的教养方式不同,孩子对待父母的方式也不一样。

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物品,独断专行,具有超强的控制欲。

他们从不愿意倾听孩子的声音,只是一味的给孩子制定规矩,要求孩子遵照执行,甚至不屑于进行解释,让孩子时时处于焦虑不安和痛苦难熬的状态之中。

有的父母对孩子一味放纵。

他们虽然对孩子照顾得也比较周全,但是偏于纵容,不愿意和孩子之间发生冲突。

孩子要什么,家长给什么。这样往往造成孩子冲动叛逆,苛求别人,焦虑,缺乏毅力。

还有的父母过度溺爱,导致孩子在依赖、认知、游戏、情绪和社会技巧方面都可能存在缺陷;成年后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自我控制差,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有的家长是攀比型,动不动就是“别人的孩子”如何如何好,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差,孩子得不到认同,不是自卑就是叛逆。父母错误的教养往往教出畏缩、叛逆,不懂珍惜和感恩的孩子,这也就是“父母倾其所有,培养仇人”的原因。

第三,时代在发展,观念在变化,父母和孩子在生活习惯和认知水平方面产生诸多冲突。

有的父母一辈子勤俭,见不得孩子大手大脚。

有些家长习惯平稳安逸的生活,看不惯孩子身上的闯劲,总是批评孩子瞎折腾……

这些也造成孩子对父母有诸多的不满意。

其实,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许许多多对父母不满意的人,不知不觉的就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绝大多数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可是又不懂得如何去为人父母。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终生难以摆脱的命运。

没有完美的父母 也没有完美的孩子,孩子对父母有不满意,正如父母对孩子也永远不满意一样,都是可以理解的情绪。

最重要的事,父母和孩子双方都要学会时时察己,总结反省,保持沟通顺畅,才能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前不久也在网上看了一个帖子,大概是讲:

一个长得不错,成绩又好的姑娘,有一对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本来工资还算不错,却特别吝啬、贪小便宜,平时随意翻她的书本日记,当做亲朋好友玩笑的谈资,也不奢求父母能提供好的物质环境,但努力的时候,看见父母平庸肤浅的嘴脸,就很难受很厌恶。

看完那个帖子,不管真假,心里面确实很难受。

父母一心一意的对孩子付出,为什么孩子还是不满意呢?圈圈觉得主要有2个原因:

1.家庭教育的失衡

就像那位帖子里的姑娘一样,大多数的家庭父母工资还算可以,却省吃俭用,把更多的钱花在孩子的培养上,“只管学习,家里不用管!”“你看爸妈这样还不是为了你!”等等,当长时间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会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我想要什么都会满足,逐渐养成自私不懂得感恩的性格。

等到人生稍微如意,比如想出国家里无力承担,毕业找不到好工作、买不起房等等,就会不满父母拖后腿。

2.成长路上没有得到正向的修正

人成长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有些人虽然原生家庭不是很好甚至恶劣不堪,但他能从学校、社会等其他地方,获得正能量去修复原生家庭的裂痕,去改善自身的缺陷。

反之,被父母养歪了或者带着原生家庭某些不好的烙印,又无法汲取积极的能量,那就只能充满怨气,不停的去抱怨爹妈没把自己生成X二代,给自己无比美满的人生。

其实,看看身边那些过得幸福的人,无论他的父母、原生家庭是多么的糟糕,有很多的不是,那他一定都是有能力去和解

的人。

而不是一直不满意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那人生所有的不顺都会归结到父母身上,给自己的处境找一个借口,这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

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健康的养大,或许还聪明又好看,这已经是值得感恩的事了,希望我们都能接纳并尊重自己生命的源头。


甜甜圈伐木累


父母生养了儿女是大恩,做儿女的本应孝敬父母,可是,却有不少做儿女的对父母的很不满意,还大打出手,不孝不教不养又虐待,为何会这样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原因是多种多样,也千差万别的,一言又难概述之,但有几点是很有普遍性的:父母太偏心,儿女太自私,教育不得法,溺爱娇纵过甚,有代沟,思想观点,性格修为,价值取向大不同等等而导致。

我说说我的父母吧,我对我的父母也有很大意见而不满,认为父母太偏心而造成,但我始终认为父母生我养我是最大恩情,不可对父母不孝不敬不亲不爱不养,所以妻子老说父母不好时,我都对妻子不满,并不准妻与父母争吵,不准在儿女面前说太多父母的不是,更不允许妻子在戚友或外人面前说太多父母的是非对错,咸咸淡淡,特别父母进入八十高龄后,更应显示团结和睦,少计较多顺从,让父母乐享幸福晚年。

我父算是老革命,九0是教师离休,我父中年也很坎坷,三十岁就从小学校长任上含冤入狱,离职达二十年之久,当年姐六岁我三岁,从此一家进入苦难深渊,在那腥风血雨岁月,亲历者都有感受,我之所受欺凌苦难尤多,受父亲影响牵连,我经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侮辱及苦难,连升学的权利也活生生的被剥夺,七九八0年评反冤假错案,父亲被留尾巴复出工作,受条件所限,当时农转非,先转姐姐,后又转弟妹,就是不转我,当时能农转非,就意味着什么,过来人是明白的。因性格及认识价值观取向,我常与父母相左,令父母总对我有意见,在我的婚姻上,我也不尽听父母言,而使父母对妻子有偏见,如此积怨越来越深,父亲落难时我跟着受难,而父亲复出工作后,我却凭不上福,既不帮我带小孩,也不在经济上给了我帮助,总说弟妹小要照顾,重心偏向弟妹,在极艰难时问借也不得,父复出工作至今近四十年了,我却享不到父母的福,现在,我渡过了最艰难期,儿女也长大成人有了工作,而父母已老态聋钟,就知道要大儿孝顺了,他们长期不与我住,却有上小问题就找我,与老亲戚往来都只让我代替,什么都偏向溺爱弟弟,要是我没有胸襟肚量境界,早吵翻天了,我也与父谈到郑伯克段于鄢,做父母的不可太偏心,否则家庭诸多不幸就来了,对父母不满意事小,造成兄弟不和,家庭悲剧事就大,父母也反思了,对我的态度有所改变,而事实有许多证明我是对的,父母是有做得不妥的。我曾对父母轻轻说,我过去受父亲事影响,受尽苦难,而现在我却享不父母的福荫,几十年,不给经济支持,也帮我带孩子,什么都偏向弟妹,我不是亲生?时到今日,连在老家也没有给我半间房住,今领几千元一月离休金哪去了?我没工资领,连父母也不给支持,我却要在市里生活,养三个儿女,大学毕业,找到好工作,我还要买地建楼,当年我为弟出力不少,可今日我说什么没有!您做父母,我们也做父母,但做父母思想有偏,对儿女有偏私不公,往往会几方不付好,甚至弄出大悲剧来,我妻对您俩不满,我还能应付,可今日弟媳开始埋怨您们了,弟能把控得了么?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是爱儿女的,儿女也应孝顺爱敬父母的,但为何天下还有那么多父母对儿女不满,儿女对父母不满呢?原因很多,各自反省检点吧!


树德汉硕


我觉得,如果不自己当父母那真的永远也不知道当父母的辛苦,更别说体谅父母了。我现在已经为人母了,说到我的父母,其实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说。

我出生在农村,从小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离开我外出挣钱了,我想可能有的人体会不到没有父母在身边的那种心情,等我13岁的时候,我的父母把我接到了他们上班的地方,我对他们有种陌生的感觉,而且我的父母脾气都不怎么好,妈妈是属于那种动不动就发火的人,而我的父亲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威严,有时候甚至是看他一眼我都害怕。



那个时候我真的不喜欢他们,因为他们对我不管不问,我每天放了学洗衣服做饭,什么活都干,也换不回来他们对我的一丝丝疼爱,我一直觉得,是不是我的父母只疼爱我的弟弟,是不是真的那么重男轻女。就那么过了几年,我也长大了,遇到了一个真正对我好的人,我们结婚了,结婚的时候,我才发现,那一直沉默寡言的父亲眼睛里闪烁着泪花,那一刻我才发现,其实他们不是不爱我,只是不善于表达、不善于沟通。

真的,有的父母就是那样,这种感觉我认为真的要等到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有多不容易。


Carina玥


父母偏心是正常的,在过去一家五六个孩子,偏心也是正常的,但是父母不要霸道,自私,孩子们也又会有不满的情绪的,如果父母有偏心,霸道,自私的情况下,有的子女会有情绪的,会导致子女之间有仇恨,家庭会败,我认识一个父母,他家五个子女二儿三女,可他父母偏心大儿子和小女儿,过去每月补偿大儿子生活费,又给大儿子出资买了拆迁户,小儿子一分没有,大女儿60多岁,带她十多年父母快死时,又把大女儿的房子过户给大儿子,另外又起诉子女交瞻仰费每月400元,法院也执行了,房子也过户了,可大女儿快70岁连房子也没有住,小儿子一分没有,就是后娘养的也给一处旧房子这样的父母子女能服吗,导致子妹几个不走断决了关系,仇恨再身,偏心不忙,不要自私,霸道,有的子女口头一样,背后一样,想父母的财产,加上父母自私,霸道,子妹能团结一起吗,


亚豪商贸


其实,就像父母总认为别人家的孩子好。孩子也容易看到别人父母身上的好,忽略了自己父母身上的优点。即使没有忽略父母的优点,也是对于父母有更高的期盼,就像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也一直抱有更高的期望值。其实孩子心中懂得父母的各种好,但还是希望父母能以更好的方式对待自己。

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不会认为自己的父母不好。孩子开始不满意父母的时候,是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和独立意识之后。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好,是站在父母的立场上理解。但其实,这种好的方式孩子接受不了,孩子更希望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而不是像小时候那样只是被动地全盘接受父母的说教。

说到底,并不是父母对孩子不好,是两代人出现了代沟。父母对于孩子舍不得放手,总喜欢干涉他们的生活方式。而子女不喜欢这种干涉,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所以往往忍受不了父母的行为。

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对于父母,子女会感恩,会孝敬,但这并不代表会完全接受他们的行为和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