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棣不造反,朱允炆的王朝能撑多少年?

艾源堂养生科技


这个问题问的好,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朱允炆的失败,不是败在懦弱和妇人之仁,而是失败在年轻和经验不足。毕竟,朱允炆上台时才21岁,而朱棣已38岁,且经过军事锻炼。

如果能让朱允炆活到40岁以后,大明朝的格局就不一样了。40不惑,人到40以后就开始稳重了。



明朝的问题在哪里?明朝的灭亡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原因:吃财政饭的朱家宗室子弟繁衍太多,把朝廷吃垮了。明朝宗室俸禄问题在嘉靖年间(1522-1566年)就已经比较突出,嘉靖皇帝朱厚熜在晚年颁布了《宗藩条例》企图进行限制,但收效甚微。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明朝朱家皇室有15.7万人,加上服务人员,上百万,这些人都是吃饭不干活的,而当时全国只有5000多万人口。有的远支已经很穷了,我看《明实录》发现:明朝皇帝第一次赈济皇室子弟的时间是万历十五年(1587年),此时明朝建国已经219年,距离明朝灭亡还有57年。



第二个原因:迁都北京使得明朝缺乏战略缓冲。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朝在事实上形成“天子守国门的态势,京城距离最近的长城就是几十公里,少数民族的骑兵一旦越过长城,要不了两个小时就能杀到京城下。首都缺乏战略缓冲,准备应战时间就短,容易处于被动。满清曾经在崇祯年间(1628-1644年)五次越过长城抢掠,崇祯皇帝没有更好的抵御办法。虽然组织了抵抗,花了很大人力物力,但是面对满清快速机动的骑兵,明朝心有余力不足。



第三个原因:北方边防耗费了国家太多的钱粮。北方边防是烧钱机,修长城、驻扎大量的军队,每年要花大量的资金。《明神宗实录记载仅仅是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到四十八年(1620年),北方边防就花了将近2000万两白银,是明朝中央财政近5年的收入,彻底搞穷了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5万余人与努尔哈赤的大军在辽东萨尔浒大战失败,明军几乎全军覆没,明朝元气大伤,辽东形势急转直下。万历皇帝于第二年去世,想必与此败多少有关。



围绕上面三个问题来分析一下如果朱棣不造反明朝的发展推测:

第一个问题:朱允炆能解决藩王俸禄的问题吗?我分析认为,朱允炆不能彻底解决藩王问题,但可以延缓藩王的繁衍和俸禄的大幅增加。朱允炆上台一年内就削除了5位藩王,将他们贬为庶人,朝廷节省了一大笔开支。如果不是燕王造反,不出意外,朱允炆的削藩工作将会继续推进,这样一来,明朝藩王的数量将会大大减少,藩王俸禄对财政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快形成。朱棣夺取帝位后,当起了老好人,对藩王的态度是好好花钱养着,但要削除他们对抗中央的军事力量,正是朱棣这个好好养着的做法,后来给财政造成很大压力。从第一个问题分析来看,朱允炆的做法比朱棣更有利于延续明朝的寿命。



第二个问题:迁都北京问题。朱元璋说过,北京并非都城的选项,作为朱元璋的皇太孙,朱允炆应该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朱允炆即便迁都,也不可能会迁到北京去。不迁到北京,首都在南京或迁到西安、洛阳,少数民族的骑兵并不敢大举深入内地,明朝中央政府对付少数民族有足够的战略缓冲,更有利于稳定,至少更有利于守住基本盘,比如长江以南。有人说,明朝如果不定都北京,应该没有那么快灭亡。我认为有道理,起码可以像南宋那样南北对峙很久。

第三个原因:北方边防问题。这个问题,无论谁当皇帝都要面对,不用多说。


综合以上分析,我觉得如果朱棣不造反,按照朱允炆的路子走下去,明朝可能会延续更长的时间,但是很可能后期像南宋一样,南明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坐看东南了


如果朱棣不造反,朱允炆可以顺利的接着当皇帝,只要朱棣不反,其他藩王吓死他们也不敢和朝廷对抗

具体朱允炆能撑多久,我觉得可以撑到死,且不论怎么死的话!只要朱允炆能把朱棣熬死的话,那大明天下永远都是朱允炆这一支,朱棣那一支除了朱棣敢反,其他人谁也不敢反。


如果有人说朱棣也有个勇猛的儿子,他可能反,这个概率是零,为何?因为燕王世子是老大,这是朱元璋钦定的,而老大比较安稳实在。那个勇猛的儿子继承不了燕王之位,在勇猛也是没实力的,同时那个皇子有勇无谋,不是当皇帝的料,朱棣曾许诺把皇位给他,不到最后还是给了朱瞻基的老爹了吗?当然能给老大皇位,也是因为朱棣有朱瞻基这个好皇孙。

但最终朱棣反了,还成功了,历史也没法猜测,如果朱棣不反,这个世界充满了偶然性,谁也说不定会是如何


刷新成功9


这个话题,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如果朱棣没有造反,叫朱允炆安安稳稳的坐上了龙椅,那么大明王朝,极有可能会成为继秦朝与隋朝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以朱允炆的能力,他绝对有把大明王朝糟蹋干净的本事!

因为建文帝朱允炆,这位明太祖朱元璋生前苦心培育的皇太孙,却从来是一个拙劣的领导人。身为一个皇帝,他不具备半点领导人的素质!

这个素质有多差?可以参考一下,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是怎样不作不死,一步步把江山丢给朱棣的。好些后人都把这个锅,砸到了朱元璋的脑袋上,认为是朱元璋生前对功臣宿将的疯狂屠戮,导致朱允炆无人可用。但瞧瞧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人才团队,就知道这是多厚的大礼:文有战略强人卓敬,武将有防御高手耿炳文,进攻更有大明第一骑兵战悍将郭英。还有谋略家刘璟与徐辉祖,这样的人才济济,哪里是无人可用?简直手握一把好牌!

可这一把好牌,又让朱允炆打成什么样子了呢?全都视而不见,偏偏拿着几个废牌: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年如一日的当宝贝宠。朱棣造反以前,那么多可以提前解朱棣的机会,都在这三个废牌的强烈反对声里不了了之。后来朱棣扯旗造反,也是这三位废牌一顿鼓噪,推荐了又一个给朱棣送大礼的废牌李景隆,战场上一顿瞎指挥,百万大军都给败光!

所以说,有这样一种拙劣的用人眼光,就算朱棣不造反,朱允炆又能把明朝治理成什么样?细思极恐!

而更恐怖的,是朱允炆的性情,后人给朱允炆总结了很多优点,比如性情温和礼贤下士等等,但是却忽略了他一个重要的缺点:缺少一个领导人应有的襟怀。就是在朱棣造反的真定战役里,本来朱元璋留下辅佐朱允炆的大将耿炳文,已经把朱棣怼的寸步难行,只要明军按照既定战略打,朱棣连两个月都没法支撑,可关键时刻朱允炆头脑发热,觉得耿炳文赢的太慢,硬是换上了李景隆,然后大败亏输!

如果把朱允炆这辈子的所作所为,和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比比,就发现这两人的缺点,简直像的好似双胞胎。当然唯一可以欣慰的是,朱允炆被篡位后,他信用的废牌们,各个对他忠心耿耿,崇祯上吊后,他信用的废牌们,却各个争着卖身投靠。以这个意义说,朱允炆比崇祯还是强一些的。但毛病如此,放在当时社稷初建,周边强敌环视的明王朝,如果没有朱棣造反,大明这个江山,没准就被朱允炆赔给别家做嫁衣裳了!


我们爱历史


从朱允文宽和的性格来看,由他主政的明朝,将会进入一段宽松的环境,而这样的放松对大明帝国,尤其是定都南京的政治格局是很不利的。


从朱允文四年的施政特点来看,除了拙劣的削藩外,对于其他官员吏治、刑罚傜役、社会管理等方面,采用的都是比较宽和的政策,一改朱元璋时期严刑峻法、大案牵连的雷霆手段,故而也有了“建文四年解严霜”的评价。但从整个国家的大局来看,宽和的行政对初建30多年的大明王朝来说,可能是弊大于利。



朱允文的治国理念相似于朱棣儿子仁宗和孙子宣宗,都是以宽和为主。而这样的宽和换来的是军队战斗力的迅速下滑、官吏的逐渐腐败和太监势力的抬头,以致于土木堡之变时的50万大军不堪一击,连皇帝英宗都被瓦刺人掳劫了去。假如朱允文长期执政,在明朝经济生产迅速发展的蒸蒸日上势头下,建文帝本人很可能会被史书写成一代圣君,但国家土木堡之变一样的衰退也可能会提前到来。

换个角度来看朱棣,他的政治特点是像他的父亲朱元璋,处处展示着铁腕、雄浑大度。在永乐大帝的主张下,帝国都城从偏安的南京迁到了燕山山脉一线的北京,皇帝亲临前线“天子守国门”,用江南的财富豢养着西北战斗力彪悍的戎马。不仅如此,朱棣还御驾亲征深入蒙古草原,接连几次重创蒙古残余势力,保障帝国北部边境安稳。

换成朱允文,他会有迁都北京的战略远见壮举?会亲临前线稳固北方长城?说不定瓦刺人会提早进入北京,收复他们的“元大都”吧。


大明录史官




即便是朱棣不造反,我认为朱允炆也很难安邦定国更何谈开创盛世?

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标的二儿子(嫡长子朱雄英早年夭折),不幸的是朱元璋花了很大的心血培养的朱标英年早逝,这就让其他的儿子们虎视眈眈太子之位,朱元璋为了避免皇位纷争就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准备让他来承继大统,绝了那些藩王的想法。



虽然朱允炆在继承皇位上名正言顺,但是那些叔叔怎会服他?加之朱允炆生性温和,常读儒学经书,怀抱浪漫主义,还重用一班缺乏实际经验讲之乎者也的书生来治理国家,怎能安邦定国?



朱允炆搞政治管军队都不行,还大力削藩。削到四王爷朱棣头上的时候,这朱棣可不是个软柿子,人家驻守燕地那么多年屡立战功守土安邦,可谓军功卓著,当然不吃朱允炆那一套了。于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一下子就看出来朝廷常备军的战力真是不堪一击,最后国都南京攻破,建文帝不知去向。

朱允炆文治武功都不及朱棣,即便是朱棣不造反,朱允炆可能连蒙古本部的鞑靼都降服不了。


纳兰谈史



首先我表明我的态度朱允炆不会创造一个盛世,我的理由如下:

1:首先我们来看靖难之变,朱允炆的削藩略显轻薄,这里轻薄不是指朱允炆的削藩政策不对,而不是时机不到。再加上建文帝在此次战役中,不断的判断出错,可以这样说,建文帝有造盛世的决心,却没有时刻审时度势的能力。

2:我们再来看看,他所依靠的臣子方孝儒,齐泰,是一批儒家为代表的治国之士。这批士人治国之略,还是可以,但也有个通病,并没有实干之才,提出削藩正是这个体现。

3:大明王朝的边疆未定,时常受到骚扰,这是一个重大的忧患,明成祖一生都献给了边境,自己也死在了征战的路上。论朱允炆的武略是比不上明成祖。

总之朱允炆治国之力是有,但性情柔弱,再加上盲目的削藩,朱隶不反,也有其他人反。


成都全攻略


我们来看看这种情况,就是皇帝的皇位传孙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

(朱允炆)

除了朱元璋皇位传孙外,历史上至少还有两个事例值得参考。一是晋武帝司马炎。当时晋武帝的皇位继承人是白痴儿子司马衷,晋武帝之所以最终没有换人,还一直让这个白痴继续当太子,是因为这个白痴儿子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孙子司马遹,晋武帝的想法是,就算儿子是个白痴,但是传位到孙子辈就好的。可是结果并没有如晋武帝所愿,在他白痴儿子继位的时候,全国就爆发了主要由他的另外一些儿子参与的“八王之乱”,最终不但他聪明的孙子司马遹被杀,而且国家也乱了,最后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入侵,灭了西晋。

另一个事例是,蒙古大汗窝阔台确定的皇位继承人是二儿子阔出。后来阔出在发动对南宋的战争的时候,在战场上被打死了,窝阔台于是把皇位继承人给了阔出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孙子失烈门。但是他去世以后,在他的六皇后脱列哥纳的强力干预下,窝阔台的大儿子贵由夺得了皇帝之位。而贵由夺位,又引发了窝阔台的侄子们的不满,最后皇位传到了他的侄子蒙哥那里。

(朱棣)

从这两个事例,加上朱元璋传孙的事例来看,一个皇帝想绕过他剩余的儿子们,直接把皇位传到孙子那里,最终都是悲剧的结局。为什么都是悲剧的结局?因为儿子们不服啊!如果是传给其中任何一个儿子,可能其它儿子心里有意见,但都不会有那么大的意见。传孙子就不一样了,儿子们还年富力强呢,为什么就要传到孙子的头上呢?难道儿子中就没有一个行的吗?这边儿子们不服气,孙子为了坐稳天下之位,必然要削藩。不削藩,天下就会分裂。但是一削藩,儿子们就更加不服,因此,这必然让矛盾越来越升级,最终新的战争形成。

从这里可以看出,就算朱棣不造反,朱元璋的其它儿子最终也会造反,战争依然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如果不是强势的朱棣造反,而是朱元璋一些不太厉害的儿子们造反,朱允炆能不能摆平他们呢?这个很难说,我个人认为也不容易。一是朱允炆本人的性格比较文弱,优柔寡断。二是由于朱元璋杀功臣,朱允炆身边缺少厉害的武将。这两条就决定了朱允炆很难赢得一场战争。

(北元和明朝的对峙)

再退一步,就算朱允炆把所有的叔叔们都干掉,他是不是就能坐稳江山呢?我的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有一点,他定都在南京,在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在中国古代南北对抗是一对尖锐矛盾的时代,没有一个定都在南方的朝代,能够抵挡得住北方少数民族的强力侵略。所有那些定都南方的,都是在北方的大片土地被北方少数民族占去以后的无奈行为。

而明朝面临的国际形势更严峻。一是北元被撵出去了,正不服气,二是四大汗国中伊尔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的帖木儿帝国强势崛起。朱允炆的国家遭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强大入侵,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定都在南京的朱允炆,他基本上是很难应付这种局面的。很可能就被占去大片江山,更严重的还有可能灭国。

所以,朱允炆继续干皇帝,明朝是非常难受的。


张生全精彩历史


一个王朝从建立到灭亡,无论是因为何种原因,天灾亦或是人祸,我们统称为气数已尽

所以大明能在朱允炆的运作下撑多少年,是个开放题,也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但是,朱允炆是否能开创一个盛世,则是一个辩论题——是或者不是

我方态度——他是不能开创盛世的,至少赶不上朱棣开创的盛世


公司创始人老朱,给继承者留下了怎样的班底?

不得不说,朱元璋虽然屠戮功臣,但也不是一味的滥杀无辜。他深知这些功高震主的臣子们所带来的威胁,就如同现在上市公司的元老级人物。创始人尚在他们还收敛一点,一旦扛把子的挂了,太子爷是玩不过这些叔叔的,毕竟都是些老江湖,单凭资历这一条就足够压死你了

说句不好听的话,搞个什么董事会决策之类的,分分钟把你个毛孩子踢出去!(放在古代,就是传说中的造反、政变)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老朱开始着手清理这些大佬级的合伙人。像李善长、李文忠、冯国胜这类的,必须得干掉!刘基这种的也留不得(一说因病死亡,一说被老朱派胡惟庸送走),胡惟庸这样的,虽然是个称职的狗腿子,但很有野心,也是万万不可放过的

挥舞着屠刀的朱元璋杀尽了有威胁的人,并以太子朱标为核心拉起了一套班底,而班底的核心人物就是在远征大漠中成长起来的名将——蓝玉。老朱很满意,这么一来朱标就可以围绕自己建立新的领导班子了!可是,犹如晴天霹雳,朱标竟然先朱元璋一步而去

由于实在太喜欢这个继承人,爱屋及乌的老朱选择了皇太孙朱允炆。然后围绕朱允炆又开始了一波高层清洗——蓝玉落得个周亚夫的下场,惨遭屠戮灭族

自此明朝主要班底人物几乎一扫而空,那么杀光一切的朱元璋,给孙子朱允炆留下了什么?

犹如一把未出鞘的绝世好剑,看起来实在有些不伦不类

话说《风云》大家都看过,是否跟我一样,初见绝世好剑的时候,深感此剑怎么能丑到这个样子,这哪里是一把剑啊,根本就是个塑料货(虽然道具真的可能是塑料的)

可随着这把剑开始发挥实力,随着电视剧的深入和绝世好剑的不断曝光,发现实在太帅了有没有!简直是力学和美学的完美结合啊!

对于朱允炆的这套班底,大致是这个样子的,只不过朱允炆的这把绝世好剑,直到他灭亡之时也未曾出鞘

面对朱棣的来犯,齐泰、黄子澄、方孝孺非但不铁板一块还有点窝里斗的意思,顾盼伟然(长得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大草包李景隆也是拖足了后腿,为“老虎的儿子不一定是老虎,也可能是老鼠”做了免费的形象代言人

结果显而易见,政治白痴朱允炆为了不背上杀害叔叔的罪名,给朱棣穿上了金钟罩铁布衫;放心给李景隆大批精锐部队去证明他的军事白痴水平;不听齐泰之劝错失大好良机,以至于手握先机却惨遭失败!

按斗地主的话来说,“四个二俩王就这么带出去了,你的牌打的也忒儿好了!”

朱棣成功入主京城,朱允炆在自焚中消失不见。这是建文帝彻底的失败,但回过头来想想,他真的没有高手在侧,保驾护航么?

武定侯郭英尚在世,徐达之子徐辉祖年富力强,耿炳文防守能力天下一绝,可惜这三张王牌不是没用就是用错

文官集团比较尴尬,黄子澄白痴无极限,齐泰被迫“无能”,方孝孺只知怒骂燕贼。只能说朱允炆押错了宝,信错了人;个人能力的差距注定了朱允炆的悲剧收场

倘若朱允炆保住了自己的CEO之位,能干点啥?

别说,按照朱允炆这性子,还是能干出点事儿的

比如说广开舆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毕竟他本人就是个注重文化修养的主儿,否则怎么会在国难之际都考虑到自己的名声,而下令“勿伤吾叔”呢?

而且对于齐泰,先是贬官又是召回,接着再贬,还能召回。这也是一种很“广阔”的胸襟呢!照这个路子来看,明朝或许会在建文执政时期,在文化发展上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效果!(方孝孺可以当首席运营官)

除此以外,好像还真没啥有苗头的大事可搞。对外作战、力挫蒙古这种事情就算了,毕竟在靖难之役中已经展现了朱允炆拙劣的战略眼光;到了蒙古这,虽然对手相对于朱棣来说弱了一点,但是由于自己本身就比较弱,还是算了吧!

军事不搞,搞搞经济还是可以的哦!具体怎么搞就不说了,毕竟我们也不是朱允炆,而书读的很好的齐泰、黄子澄、方孝孺没来得及展示自己的经济手段就领盒饭了,所以也是未知数

个人感觉,朱允炆是无法建立像永乐那样的盛世的

朱棣无愧于永乐大帝的称号

先是在解缙的帮助下,完成《永乐大典》这一巨著,然后又挥师北上远征大漠,并使郑和七下西洋,创造中国航海史的奇迹

随后他还建立内阁为后世子孙的减负做出了卓越贡献(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

我们无法判断没有朱棣的情况下,明朝可以延续多久

但我可以很确定的是——正是因为朱棣,明朝才能成为后世眼中文化繁荣、军事强大、国力强盛的大明王朝!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朱允炆时期北方的鞑靼已经比较有实力了,朱棣继位以后没多久就开始骚扰边界,朱棣派丘福领去的十万兵全军覆没就是个例证,朱棣亲征才打残鞑靼。如果朱棣顺利被削藩,不知道哪位能带兵打残鞑靼?鞑靼打服以后瓦剌又抬头,朱棣为了后代的安宁,把瓦剌鞑靼打的几乎二十年不敢入侵。

明显那个时期的主要问题是解决老对手蒙古的事情,如果朱允炆政策得当朱棣不一定会反,看看靖难成功之后的情形,那个时候造反绝对风险很大,朱允炆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年青耗死朱棣朱权等藩王。另外朱允炆如果当皇帝肯定不会迁都北京,那么北京很容易被攻破,然后长江以南估计很难保的住了。

从后来的历史进展看,朱允炆当皇帝,土木堡事变肯定会来的更早,大明很可能不到二十年就只剩下半壁江山了!


大王叫我来巡火山


最近在看《明史其实超好看》,这本书挺不错的。这里面也对朱允炆的性格做了个描述。

题主问这个问题显然是褒棣贬炆,也是,朱棣的这种英雄气概男子,换做是谁都更看好。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个皇帝,他爷爷正是明太祖朱元璋。看到这里,我们也能想到几点。


首先,朱元璋为啥不传给自己其他几个子嗣,像燕王朱棣,而偏要传给自己病死的太子的儿子。

这里恐怕就是朱元璋这位在朝廷雷厉风行的一面背后也有温情的一面。他是在是太爱自己的儿子朱标了,这不,朱标病死后,朱元璋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朱允炆身上。

当时这把朱元璋的其他儿子给气的,那叫一个无语。本来太子朱标没死的时候,自己没有一点机会,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太子身上,可谓是一点希望都没了。

当太子没了之后,这不就是有希望了吗?可这个朱元璋老爹就是爱不按常理出牌,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

朱允炆生于1377年,在位时间1398-1402年,即位之后,来了个规模庞大的削藩行动。

不少王爷还被贬为庶民,为了避嫌,一向不安分的朱棣装起疯来了,还挺像的,趁着装疯卖傻,在私下大规模制造武器,训练精兵。


朱允炆在位期间只有五年,期间要说灭亡他们的是朱允炆自己,是他的对亲人的软弱,宽怀。当时完全有能力抵挡来自北方燕王朱棣的“叛军”,可是朱允炆有要求,你们千万不要弄伤了我叔父朱棣。

殊不知这亲情在王权里是要不得的啊。

朱允炆没有任何的英雄气概,相比于朱元璋那是没得比,和后来的朱棣也差太远,缺少那种霸气,是长久不下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