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蔡鍔?

微笑轉身不見你


在辛亥革命後,蔡鍔有四次主要的選擇:起兵反清;二次革命中立;入京;反袁。每一次選擇對當時的政局都是舉足輕重的,對歷史走向影響很大。

1、雲南舉

從日本士官學校回國後,蔡鍔先後江西、湖南、廣西等地負責軍事教育與軍事訓練,在廣西陸軍學堂畢業的李宗仁多年後都在感慨蔡鍔的教育。

(蔡鍔)

在宣統初,蔡鍔被雲貴總督李經羲聘請過去,負責練兵與統兵,年紀輕輕的蔡鍔很快就擔任協統(旅長)。

在武昌起義爆發後,雲南也爆發了起義,成立軍政府,蔡鍔成為都督,這年29歲。閻錫山這年28歲。

在南北議和統一後,蔡鍔繼續擔任雲南督軍。並支持定都北京,財政不需要中央轉移支付,積極裁兵,可以說是當時各省督軍中的一股清流。

2、二次革命

以宋教仁案為導火索,北洋與國民黨的鬥爭公開化,安徽、江蘇、江西、廣東、湖南、福建、四川各地督軍全部或部分宣佈獨立,北洋軍紛紛南下作戰。

(二次革命)

蔡鍔在這個過程中,選擇了北洋,堅決反對武力反袁,並與陸榮廷等西南督軍聲討反袁諸軍。

認為“武力反袁,會引發列強瓜分中國之禍”。此時的蔡鍔將袁世凱視為能拯救中國的人。

正因為西南諸省的擁袁,北洋軍平了湖口、南京,南方就安定下來了。

3、進京

相較於各地督軍截留稅款,聽調不聽宣,蔡鍔是積極擁護中央。在1913年十月,蔡鍔離開雲南進入北京。其進京,大大強化了中央的權威,政治意義重大。

在此期間,袁世凱感慨北洋暮氣,一邊啟用湯薌銘、陳宦;一遍任用海龜蔡鍔、蔣方震等,力圖刷新氛圍,重振士氣,實現中央強大,國家強大。

4、護國戰爭

政見不同,隨著袁世凱準備稱帝,蔡鍔對袁的崇拜基本破滅;加上西南軍頭對削藩的反動。

蔡鍔離開北京,到了雲南,起兵反袁。對於北洋軍而言,軍事上的不勝利就是政治上的失敗,在四川的僵持徹底引發政治上的失敗。

護國戰爭結束後,蔡鍔擔任四川督軍,之後因為身體原因,去了日本治療。

(護國戰爭)

蔡鍔在民國初年的幾次選擇,都是影響歷史走向的。二次革命中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北洋控制全國的基礎;之後進京,大大加強了中央的權威;在護國戰爭中,又迫使袁世凱取消帝制。可以看出,相對於其他軍閥、政客,蔡鍔的選擇比較純粹,出發點都是國家強大與自己的政治信仰

參考文獻

曾業英. 蔡鍔與“二次革命”[J]. 歷史研究,1983(01):152-170.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蔡鍔是民國第一個享受國葬的人物。我們如何評價蔡鍔這個歷史人物呢?讓我們看看歷史人物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吧。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大梟雄袁世凱,是一個有能耐的人物,讓我們看看這個有能耐的人物,是如何評價蔡鍔的能耐的。

1912年,袁世凱就非常高的讚譽了蔡鍔,他在和友人座談的時候,這樣的說道:“雲南出了一個大才,這個大才就是蔡鍔將軍!”

袁世凱又繼續說道:

“孫氏志氣高尚,見解亦超卓,但非實行家,徒居發起人之列而已。黃氏性質直,果於行事,然不免膽小識短,易受小人之欺。”

袁世凱點評完孫中山和黃興,開始拿蔡鍔去對比上述二人,他說道:

“蔡鍔遠在黃興及諸民黨之上,此人之精悍即宋教仁或亦非所能匹。”

我來翻譯一下袁世凱大總統的話吧,袁世凱是說蔡鍔這個人太有才幹了,有真實才學,比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人還要厲害。袁世凱是說:

孫中山這個人,他的志向和品德都是當世一流的,他談及國家大事,提出的主張,都是一流的見解。但是,孫氏這個人只是一個書生,只會紙上談兵,不懂如何去施行他的見解,所以他只是由於參加革命比較早才列為創始人而已。黃興這個人,性格耿直純樸,是一條響噹噹的好漢,而且他這個人做事情非常果斷,說一不二,但是他膽小比較小,不敢替代孫中山,而且其智慧和見識不夠,甚至有一點愚笨,很容易被別人忽悠了。蔡鍔就不同了,他的真才實學和智慧,遠遠在孫中山黃興這些人之上,我看就是整個南方的民黨,個人綜合能力都沒有比得上蔡鍔這個人的。蔡鍔這個人太有水平了,宋教仁這個政壇明星也是一個精明能幹的人物,但是我覺得宋教仁也不會是蔡鍔的對手。

看吧,以上就是有能耐的袁世凱大總統對蔡鍔的評價。評價如此之高!蔡鍔之才學,之精明能幹,通過袁世凱之口,可見一斑。

我個人覺得,後來的黃埔軍校的“黃埔三傑”之一的蔣先雲,其才學或可與蔡鍔一比。但是蔣先雲還沒有來得及功成名就,建立大的功勳,就過早隕落了,而蔡鍔卻在歷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

169



懷疑探索者


在梁啟超看來,蔡鍔是大忠、大智、大勇、大廉之人,是極為稀缺的最優秀中國男人。

蔡鍔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生於湖南邵陽一個貧寒之家,父親蔡正陵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但就是這個農民,為了能讓自己兒子讀上書,在蔡鍔五歲那年,硬是把家從今水東鄉搬到了今山門鎮。

少年蔡鍔是個學霸。

13虛歲中秀才,16歲時,在2000人報考只招收40人的情況下,考入長沙時務學堂。長沙時務學堂是戊戌變法的產物,由湖南巡撫陳寶箴協同譚嗣同、黃遵憲等人合力開辦,從創辦到停辦,歷時不到一年,招考三次,錄取學生200餘人,寧少勿濫,為的是能培養出最優秀的維新人才。

在時務學堂,蔡鍔年齡最小,成績最好,是世人眼中的“白帽輕衫最少年。”

除去開了時代心智,在時務學堂,蔡鍔最大的收穫便是與中文總教習梁啟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戊戌變法失敗後,時務學堂停辦。蔡鍔靠借錢,一路輾轉由長沙到上海,東渡日本留學。在路上,眼見山河破碎,他寫下了激勵自己的名句:“流血救民吾輩事,千秋肝膽自困囷。”

從那時起,蔡鍔的內心深處就立下了投筆從戎的壯志。梁啟超得知此事後,雖讚賞,但始終覺得文弱青年難扛槍。蔡鍔跟他說,要想成事,光靠筆桿子是不夠的,要拿槍桿子。梁啟超笑他說,像你這樣瘦弱的人,要拿得動才行。

1900年,蔡鍔回國參加唐才常的武漢自立軍起義,但因洩露消息,起義慘遭失敗,蔡鍔多名師友遇難。正是因為這次大難不死,激憤下,蔡鍔改掉了原名,決心再赴日本學習軍事。

1904年,蔡鍔以優異成績從日本士官學校第三期畢業,與蔣方震、張孝準並稱“三傑”。

回國後,蔡鍔短暫而輝煌的風雲歷史正式開啟。

在江西、湖南、廣西、雲南擔任軍職時,蔡鍔因才華橫溢備受各方政要器重。

在河南舉行新軍秋操演習期間,他奉令擔任中央評判官,那是他第一次見到袁世凱,當時的情景是英雄惜英雄。

1911年7月,武昌起義前夜,蔡鍔獲得了獨立掌兵的機會,他擔任了雲南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協統。值得一說的是,在此期間,他編成了《曾胡治兵語錄》。

由此可見,他十分推崇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和胡林翼。

武昌起義爆發後,滇軍中的革命派一致推選蔡鍔為司令,大家決定在10月30日夜發動起義,因那天是陰曆九月九,因此史稱“重九起義”。

起義很成功,第二日中午便控制了昆明,眾望所歸的蔡鍔被推舉為雲南軍政府都督。

那一年,蔡鍔只有29歲。

時代英雄也。

之後的蔡鍔很傳奇,也很讓人感嘆。

袁世凱當上民國大總統後,為了有效控制各地豪傑,祭出了調虎離山的“囚籠”政策。蔡鍔便是他重點關照的一位。有人說袁世凱很順當地就把蔡鍔調入了京城,說明蔡鍔的政治經驗還不老道,還有書生氣。

其實不然,那階段的蔡鍔對袁世凱是欣賞、推崇的。

因為這個,在京城蔡鍔和袁世凱之間有過一段蜜月期,相反對孫中山,蔡鍔並無好感,認為他興兵不利於國家的統一建設。

但隨著袁世凱帝心漸露,蔡鍔與之的關係隨即就對立緊張了起來。

在北洋時代,能真正騙過袁世凱的人不多,但蔡鍔卻通過自甘墮落式的自汙以及和小鳳仙的風流韻事,成功地麻痺了袁世凱,並藉此逃離了京城。

關於蔡鍔和小鳳仙的故事家喻戶曉,但真實的情況並沒有演繹的那麼才子佳人、風花雪月,蔡鍔只是和小鳳仙唱了一齣戲,小鳳仙頂多算他的紅顏知己,談不上亂世愛戀。

倒是小鳳仙,是真的情迷蔡鍔。蔡鍔逝世後,小鳳仙到青雲閣故地重遊,遇到了一個長得像蔡鍔的人,結果就嫁給了那個人。

金蟬脫殼後,決心“為四萬萬人爭人格”的蔡鍔發起護國運動。袁世凱得知後惱羞成怒,下令湖南都督湯薌銘查抄蔡鍔家產,沒人想得到,蔡鍔為官多年,竟沒有任何不動產。

1916年11月病逝後,甚至還欠債三四千金。

蔡鍔振臂一呼發起的護國運動,真正的歷史功績不在戰績,而是給袁世凱掘了墓。

蔡鍔因喉癌去世時,僅僅34歲,很多人對他的英年早逝感到惋惜,但也有人覺得他是在輝煌燦爛時逝去的。

這讓他在歷史中擁有了永世的光輝形象。

因此,他天生註定是英雄!


黑句本


蔡鍔(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享年34歲),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生於湖南寶慶府(今邵陽市)一戶貧寒裁縫家庭。

5歲時隨家人遷至武岡山門黃家橋(今湖南洞口縣山門鎮)。幼年在私塾讀書。13歲考中秀才。15歲考入長沙時務學堂,受到該學堂中文總教習梁啟超的賞識,師從梁啟超、譚嗣同。後入上海南洋公學(後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即今“上海交通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前身)。1899年赴日本,就讀於東京大同高等學校、橫濱東亞商業學校。

其次,概況他對歷史的兩大貢獻:

蔡鍔一生之中,做了兩件影響重大之事:第一,辛亥革命時期在雲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治的新軍起義;第二,四年後積極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維護民主共和國政體的護國軍起義。他還有一件很光榮的經歷,後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位元帥朱德,曾經是蔡鍔的屬下。

其三,近代史上對他的評論:

由於蔡鍔的特殊身份和兩大貢獻,在歷史關鍵時刻的勇氣和英雄行為,又加上他英年早逝,所以,在近代史上獲得的評價頗高。這兒只舉例近代史上三位著名人物的評論:

孫中山:平生慷慨班都護;萬里間關馬伏波。

梁啟超:知所惡有甚於死者;非夫人之慟而誰為?

康有為:微君之躬,今為洪憲之世矣;思子之故,怕聞鼙鼓之聲來!

第四,100年過去了,當代社會對他的公開評論是這樣的:

蔡鍔是近代偉大的愛國者、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蔡鍔的一生之中,注意辨別政治風雲,順應歷史潮流,投身革命運動;在軍事理論和戰爭實踐方面都作出了較為突出的貢獻,特別是在護國戰爭中,他抱病參戰,指揮劣勢軍隊頂住了優勢敵人的進攻,逼迫敵軍停戰議和,表現了他堅定不移、臨危不懼的精神和為國為民戰鬥到底的英雄氣概……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邀撰稿人懸疑大師/文(原創)


夜狼文史工作室


前恭後倨的矛盾將軍

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歷史中的蔡鍔究竟是怎樣的,我們不妨看下除了護國運動外,他做的其他幾件事情。希望看完之後這個人物形象會更加立體。

1915年,當時的袁大總統收到了來自全國各省的《勸進稱帝文書》,每個省的督軍都簽了字,其中代表雲南簽字的是蔡鍔和唐繼堯。這樣的情況下,難怪袁世凱會聽信楊度(見註釋1)的建議,錯判形勢選擇了稱帝,結果一失足成千古恨。

可仔細想一下,蔡鍔如果真的是剛正不阿的男兒漢,為何當初不在《勸進稱帝文書》上拒絕簽字?前恭後倨(見註釋2)豈不是很矛盾?這不禁讓人有些疑惑。

毒品肆虐的背後推手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眾所周知,民國時期雲南是全國有名的窮省,當然了現在也差不多依然是。為了解決軍餉問題,蔡鍔率領的護國軍開放了菸禁!不是香菸的煙!而是鴉片煙土的煙!

甚至在蔡鍔率護國軍挺進四川之時,護國軍官兵竟然還將鴉片當作軍餉隨身攜帶,並用其當作貨幣使用。因此隨著護國軍的輾轉,雲南,四川,乃至整個西南地區成為鴉片的重要產區和消費區。

英國人當初賣鴉片與雲南督軍相比,算小巫見大巫了。與蔡鍔共同起兵的唐繼堯更是被稱為中國近代“海洛因”之父,為了謀取更多財富,不惜僱傭日本人在雲南境內開始研究製作“海洛因“!”

嚴格禁菸的袁大頭

有意思的是,在清朝末年和民國初期,總是被人吐槽的袁世凱卻是是嚴格禁菸的執行者:

  • 1912年,頒佈《巡官長警禁菸賞罰章程》;

  • 1914年,頒佈《督察禁菸處章程》,對全國警察局禁菸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對禁菸不力的部門將予以斥革、降級、減餉、罰銀、記過等處罰。

  • 同年政府還頒佈了《禁種罌粟條例》,規定:“自《條例》發佈後不得栽種,另明確禁種工作由行政長官負責。

正是禁菸要在全國推行的關鍵期,雲南爆發了護國運動。是不是看完感覺事情沒有那麼單純了呢?

註釋1:楊度,其恩師曾為曾國藩幕僚,並曾建議曾國藩稱帝,不果後隱居。楊度徒繼師志,在民國初年反對共和革命,積極慫恿袁世凱稱帝。五四運動以後,其世界觀也有了根本的轉變。於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秘密黨員,為黨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1931年逝世。

註釋2:前恭後倨,漢語成語,指以前恭敬,後來傲慢。形容對人的態度改變。


瓦爾登的船伕


蔡鍔英年早逝,時年只有34歲。他的部下朱德曾對他作了評價,說蔡思維敏捷,見解精闢,當時在西南無人超越他的才華。他的聰明才智都得到了袁世凱和孫中山兩位大佬的高度評價。在他短短三十多年生命歷程中,曾在廣西和雲南主辦軍校,培養優秀軍人無數。他參與辛亥革命,又發動護國戰爭,他心向革命和共和的。試想蔡鍔如不早去世,中國的歷史會不會改寫?我想是有可能的。當時中國正統的革命領袖是孫中山,而蔡鍔維護共和反對袁世凱,自然與孫中山拉近了距離,為他以後上位打開了通道,他當時實際控制雲南和四川,以他的政治眼光肯定會與國民黨合作,完成統一中國大業。他的才能明顯在蔣馮閻張李幾大軍閥之上。他在蔣介石能不能成為最高統帥真的很難說!


用戶3366116211562


“奈何七尺之軀,已許國,再難許卿”

相信看過 《建黨偉業》 都對這句話不陌生吧!當帥氣又憂鬱的劉德華說出這句話話時,想必電影院裡大部分少女的心都要碎了吧!

建黨偉業劇照

一個是流落紅塵的苦命女子,一個是風流多情的少帥,多悽美的愛情故事啊,可惜真正的事實哪有那麼好, 這句話是假,小鳳仙與蔡鍔的故事更假,事實是小鳳仙跟蔡鍔並沒有那麼好的交情,關於小鳳仙的傳說,大部分來自文人的想象。

之所以說小鳳仙並非蔡鍔的知音,基於這兩個原因,

一是時間不對,根據京劇理論家許姫傳記錄的1951年小鳳仙拜訪梅蘭芳時的口述,她結識蔡將軍時只有15歲,“那時常聽他(指蔡鍔)講些三國、水滸故事和做人的道理,又教我識字看書”。由此可知她當時的文化程度和思想水平。小鳳仙在智識、思想等各方面都無法成為蔡將軍的知音,蔡將軍更不可能把關係到國家存亡的天機透露給一個懵懂少女。

二是身份不對,蔡鍔當時已有妻室。

電影與現實,左圖全是虛構的

據蔡鍔長子蔡端先生回憶,其生母潘夫人給他講過,有一次蔡鍔陪家眷去看戲,開場前指著包廂裡一年輕女子對潘夫人說:她就是小鳳仙。由此可見蔡鍔跟小鳳仙之間應該是正常交往,認識而已,談不上多親密。

潘夫人

蔡將軍在北京密謀反袁時,真正的知情者也是潘夫人,協助蔡將軍的也是潘夫人,而不是小鳳仙。

第三最有力的證據是蔡鍔逝去以後,小鳳仙又重操舊業。

 蔡鍔揚長而去,旋即英年早逝,其間與小鳳仙並無一書一信往來,亦無許多銀兩相贈,再加上蔡氏舊部對小鳳仙多所厭憎,唯恐其有汙蔡督英名。小鳳仙百般無計,只好重操皮肉生涯,這帽子戴的酸爽。

https://www.toutiao.com/i6509763037585474056/


明鏡塵


相比蔡鍔一生傳奇的軍旅生涯,我更願意去品讀他與小鳳仙的的故事。

家境貧寒的蔡鍔,十三歲就考中秀才,十五歲就從2000名學子當中脫穎而出考入時務學堂,並在此認識了他的老師梁啟超。蔡鍔在學堂裡年紀最小但天資聰穎受到了梁啟超多方面關照,師生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1900年蔡鍔參加了武漢自立軍反清起義,不幸失敗。因而轉回日本學習軍事,回國後蔡鍔得到了袁世凱的重用。29歲蔡鍔光復昆明被舉為雲南都督,雄踞一方。逐漸強大的蔡鍔,引起了袁世凱的警覺,將其召回北京軟禁了他。聰明的蔡鍔在此期間放浪自己,儼然一副不理政事的姿態,讓袁世凱對他放鬆警惕。


在此期間蔡鍔認識了一位青樓女子,小鳳仙。便一見如故深深地愛上了她,小鳳仙也對蔡鍔生死相隨,得知蔡鍔正在被袁世凱監督之後,小鳳仙全力幫助蔡鍔拜託袁世凱的控制。在線人的眼皮子底下偷樑換柱,幫助蔡鍔逃離北京,回到雲南。

隨後袁世凱稱帝,蔡鍔動員各方力量發動了護國戰爭。引發了中國又一次時局動盪。最終稱帝83天后的袁世凱被迫退位,蔡鍔領導的護國戰爭勝利了,卻將中國再一次拖去了戰火紛飛之中。

戰爭期間蔡鍔不幸得病並急劇惡化。

戰後蔡鍔被送往日本醫院養病,然而隨著病情加重最終死在了異國他鄉,死前他說道:我不死於對外作戰,不死於疆場馬革裹屍,而死於病房,不能在國家多做更大的貢獻,自覺死有餘憾。


開國元帥朱德曾這樣評價:我的一生有兩個老師,加入共產黨後我的老師是毛澤東,參加共產黨之前我的老師是蔡鍔!

(謝謝關注)

喜歡的下方討論留言,我會積極回覆的


荒野歷史


蔡鍔,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湖南寶慶人。1882年出生於一個貧寒的裁縫家庭,自幼天資聰慧,才思過人,有“神童”之稱,6歲時在當地一位名士幫助下,免費入私塾學習。12歲時考中秀才,16歲考入長沙時務學堂,受到該學堂中文總教習梁啟超的賞識,並建立起深厚的師生友誼。1899年7月,蔡鍔東渡日本學習,1900年,唐才常在武漢策劃起義,蔡鍔聞迅回國參加起義。然而,由於準備的不夠充分,計劃又洩露出去,所以起義失敗,蔡鍔因為在湖南執行任務所以沒有被捕,之後便回到日本,棄筆從戎,進入東京陸軍成城學校。1902年的時候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兩年後畢業,在100 多名畢業生中,他和蔣百里、張孝準的成績名列前茅,被譽為“中國士官三傑”,回國之後,立即成為各省爭搶的軍事人才。

以上這一段簡要的記錄並不能概括蔡鍔其人在青年時期的全部,但是可以從他的事蹟中看出,一個出身貧瘠,但是靠著自己的才華以及努力成為棟樑之才的軌跡,並未一味地在亂世沉淪,而是勇於參與其中。之後歸國回到雲南,也被雲南的革命黨看做是雲南革命的關鍵人物,認為他有才華、有眼光、官階高、資歷老,是起義總指揮的絕佳人選。

辛亥革命後,雲南軍政府 “一切善後佈置,俱能井井有條,秩序上之整嚴,實為南北各省之冠”,這和蔡鍔的勵精圖治是分不開的。雲南光復後,軍政府積極響應武昌黃興、黎元洪等人發出的“當前首要任務是迅速出兵援鄂”的號召,組織北伐軍聲援武昌。蔡鍔旗下的滇軍也有著讓人不容小覷的實力,在民國初年,有“滇軍精銳,冠於全國”的說法。勝利歸來後,蔡鍔還對滇軍進行了整編,成為了之後的護國戰爭的主力之一。

1913年,蔡鍔被袁世凱調至北京,1915年袁世凱稱帝,蔡鍔由北京潛回雲南,與唐繼堯等人於12月25日宣佈雲南獨立,組織護國軍,發動護國戰爭,蔡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 1916年8月經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於福岡大學醫院,年僅34歲。1917年4月12日, 國民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他舉行國葬,蔡鍔也成為民國曆史上的“國葬第一人”。


國家人文歷史



蔡鍔


李經熙

蔡鍔,字松坡。湖南邵陽人,1882年出生。家境貧寒,17歲入長沙學堂,,那所學校的學監是譚嗣同。總教務長是梁啟超。雖然只學了半年,蔡鍔總以梁啟超學生自居。18歲東渡日本留學,後來在清軍中逐步成長和提升。

在李鴻章的侄子云貴總督李經熙的提攜和關照之下擔任雲南新軍協統(師長),在辛亥革命中,他立即背叛了對他恩重如山的李經熙,發動兵變,宣告雲南獨立,響應革命。但同時暗中派人將李經熙安排到法國駐昆明領事館,確保李經熙的個人和家人的安全。可謂公私分明,也說明了蔡鍔的私德是很不錯的。但終其一生,二人再也沒有相見。李經熙後來雖然擔任了中華民國總理,但也沒有原諒蔡鍔對他的背叛。1912年,袁世凱以大總統名義正式任命蔡鍔為雲南都督,蔡鍔時年31歲,可謂少年得志。

蔡鍔的政治操守有個轉變的過程,在孫中山二次革命的時候哦,蔡鍔公開表示反對,贊成袁世凱對孫中山的通緝。由於蔡鍔的公開支持,讓袁世凱十分高興,作為非袁世凱嫡系,袁世凱也是很重用蔡鍔,當然也是很有眼光的。立即任命蔡鍔為陸軍部編譯處副總裁(總裁是段祺瑞)這個職務顯然是個虛職,半年以後任昭威將軍。雖然都是虛職,但袁世凱重用蔡鍔已是不言自明,而蔡鍔對於袁世凱也是忠心耿耿。這時候,我們很難想象二人日後的兵戎相見。

我們現在無法揣摩蔡鍔的心路歷程,他現在只能說在政治上還比較稚嫩和幼稚。但絕非被袁世凱利用,因為蔡鍔是自願的。可以說蔡鍔可以接受袁世凱獨裁,但絕不同意袁世凱稱帝。這似乎有些矛盾。但並非不合理。

蔡鍔與袁世凱的在北京也就是合作了近三年,雙方合作應該是不錯的,至少沒有公開的衝突。蔡鍔對袁世凱的反叛和公開指責應該是起於梁啟超的勸說和指導,師生二人會談以後,蔡鍔言道:我們推翻帝制,現在推翻帝制的人卻要上表勸進,讓那個人去做皇帝,我們自己的力量有限,但為了四萬萬同胞的人格,必須拼命去幹些有意義的事情。可以說,從這個時候開始,蔡鍔的政治立場已經確定,那就是共和,任何反對共和都是他的敵人。

為了共和,近代歷史上最傳奇的一幕開始了,這就是著名的小鳳仙與蔡鍔的知音傳奇(對於此,我表示懷疑,所以就不說了。)蔡鍔從北京秘密到達天津,再有天津到達日本,從日本到越南,再做滇越鐵路到達昆明。但有一點要說明了的是,在蔡鍔還在北京的時候,也就是1915年9月,當時的雲南總督唐繼堯已經起兵討袁,但蔡鍔到來加強了反袁力量。也成為反袁主力軍。

1916年元旦,雲南胡護國軍成立,兵力3000人,蔡鍔任第一路總指揮,在其中有一個營級軍官,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朱德。後來在全國一致反對下,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後病死。袁世凱死後,蔡鍔為四川督軍。此時蔡鍔的病情惡化,在9月東渡日本治喉癌。1916年11月8日上午,終因醫治無效病逝於福岡,年僅34歲。蔡鍔在遺囑中寫道:“我統率滇之護國軍第一軍在川戰陣亡及出力人員,懇飭羅佩金等核實呈請恤獎,以昭公允;鍔以短命,未能盡力為民國,應為薄葬。”

蔡鍔去世以後,被民國追授為大將軍,而且是民國國葬第一人。孫中山對蔡鍔的評價最為中肯:平生慷慨班都護;萬里間關馬伏。

可以說啊,蔡鍔是值得讚賞和懷念的,既為共和而生,也為共和而死。為當時天下軍人之表率和楷模。軍隊為國家而存在,而非個人而存在。蔡鍔永遠值得我們去紀念,紀念這位英年早逝為共和而死的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