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主动侵略别国的事件?

春生ty


就如何定义“侵略”其实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的,客观上看来是侵略的事情,在主观上看来很可能就是正义的行动或者说是于己有利的行动,这个“己”往往不是指的个人,而是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说是族群。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如果说能够促进自己的发展,并且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自然侵略就无从谈起,而且拿侵略用在自己身上,无论如何都会带有主观感情上的干扰,如果非要说,那就是没有。

因为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自古以来讲究的就是以德服人,讲求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采取的是防御性的军事发展策略这一点在古代和现代都是通用的。

东面的太平洋,西南的喜马拉雅山已经把中国的版图天然的限定在了东亚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扩大很难,但减少同样不易,什么时候有人想觊觎这片土地上,甭管过程怎么样,结果一定是惨败。


这片肥沃的土地、物产的富饶加上国人的聪明才智,足以抵御目前可以预见的任何一个级别的侵略东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已经决定了中国不可能作为侵略国家的事实,一是太费劲,二是不合适,在文化基因里就没有侵略的种子埋下。

而且这片土地能够养活足够多的人口,产生不了侵略的理由,发动侵略战争的潜在因素不存在,也就从根本上断了侵略的念想,倒是别人,眼馋这片肥沃的土地,好在中华民族是个古老民族不错。

但也是一个富有智慧的强大民族,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想要与中国打交道,就必须理解中国的道,接受中国的道,尊重中国的道,搞武装侵略、搞文化侵略,那就是自找不痛快!


历史三日谈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主动侵略他国的事件,一次都没有!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民族和平崛起,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那么,中国的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都是充话费送的吗?

不是,是充智商和攒人品送的!

一,第一种情况,中国(或者中原王朝)遭到骚扰和进犯,被迫发动自卫反击,从而获得他国土地。这种情况,我们叫做——充智商送的!

这种情况,举几个典型例子:

1,汉匈战争。

汉匈战争,这是典型的自卫反击战。汉匈战争一开始,首任皇帝刘邦深陷白登之围这是最耻辱的时刻。后来连太后吕雉都被调戏。汉朝送高贵的公主给匈奴人,匈奴人依旧经常性翻边,到长城南面进行掠夺。

所以,汉武帝决心灭亡匈奴,那是自卫反击之战,是一雪前耻之战,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战争!

结果是,汉武帝和伊稚斜单于订立盟约,以大漠为界互不侵犯。原属于匈奴的河南地、河西等地,成为中原王朝的土地。

2,唐突战争。

唐朝和东突厥的战争,更是自卫反击。渭水之盟时,东突厥乘人之危,大军深入关中平原,李世民只好和突厥两个可汗订立城下之盟——渭水之盟!

三年后,东突厥被唐军犁庭扫穴彻底灭亡!大唐人民高呼““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从此,唐朝建立了在新疆地区长达百年的统治。

3,清准战争。

清朝和准格尔蒙古的战争,也是自卫反击之战。准格尔汗噶尔丹,先后吞并漠西蒙古其他部族,又逼迫漠北蒙古投降,连漠南蒙古也遭到他的打击。要知道,漠南蒙古,尤其是科尔沁等部族,那是清朝八旗贵族,是清朝的固有领土。康熙不得不发起反击。

第一次清准战争主战场在内蒙古的乌兰布统草原,在内蒙古和河北省交界处,距离北京只有700里。准格尔入侵中原,要不要反击?当然要!

战争的结果是,清朝把新疆牢牢控制在手中。

其他历史阶段,如隋朝征讨朝鲜,明朝征讨越南,都是他们藩属国主动挑起的,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可在评论区回复。

二,第二种情况,中国(或者中原王朝)人品太好,外藩主动投靠,从藩属国变成了内地郡县。这种情况,我们叫做——攒人品送的!

1,西南地区的开发。

我国西南地区,山水相隔,一直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同时这些少数民族内讧不断,很多少数民族遵循了“事大主义”,远交近攻。一面投靠中央王朝,一面整合内部势力。一开始,我们在这里设置主持公道的将军府、羁縻州,承认他们的地方势力和民族宗教习惯,到后来,他们主动要求废藩置县、改土归流。

没办法,人品好也是资本啊!孔夫子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而来之”也是很有用的。

2,青藏高原的归附。

青藏高原,一直是藏族人的势力范围,到元朝时,开始纳入中原王朝统治范围,原因很简单,宗教信仰一致。明朝依旧延续这个习惯。到清朝,宗教领袖班禅等人多次朝觐皇帝,青藏高原成了中原的固有领土。

3,移民开发海外的内附。

中原王朝一开始是自卫反击后得到土地后,移民实边军队屯垦,但后期人地关系越来越紧张。开始出现了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等移民潮。

在郑和下西洋时,就有南洋岛国要求在当地设置郡县,成为中华一份子。荷兰入侵台湾前,台湾岛也有很多华人居住,所以郑成功收复台湾不是开疆拓土而是解救侨民收复失地。

乾隆时期,菲律宾的苏禄国要求归附内地,成为中华郡县,但是被乾隆拒绝了。毕竟烫手山芋不好吃啊!

唐朝初期,波斯的王子们来到我国,要求派兵给他们复国,但是路太远了,没有去成。

1840年到1949年,我们遭受了深重的战争苦难。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却从不惧怕战争!


历史知事


中国打外国的事例多了去了。

绝大部分原因,要么周边骚扰得太烦,要么就是周边太强需要打压。

汉唐两朝最为过分,

三国与元朝时期根本不把周围小国当人看。

明朝的时候,朱家个个都tm战争狂人,天天御驾亲征。

清朝主要是收复土地。

宋朝是最惨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某朝的某钦差大臣远度国外,就因为国外边境不帮忙,便自己就近征兵把那个国都给灭了,简直比希特勒都要希特勒......


鹿与红茶


这个事情没得洗,中国历史上打别国的事情太多了,不然你以为这么大的国土是老天爷掉下来的吗

不谈元朝和清朝,也不说北朝和南朝,就举汉朝和唐朝的例子,你就知道中国的国土打哪儿来的了: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两句话怎么样?是不是可带劲儿了?是不是听得令人血脉贲张?可是无论是霍去病的北击匈奴,还是陈汤的远征西域,都是侵略,这个没问题的。尤其是陈汤,在别人的地盘,还是管别人借的大兵,硬是把匈奴单于脑袋给砍了。这事儿在汉朝这里叫牛逼,在匈奴那就叫大国无赖。

汉朝的事儿说完了,再聊聊唐朝。唐帝国的疆域应该是非常大了,但是你以为疆域哪儿来的?打来的!大名鼎鼎的程咬金、薛仁贵、李卫公,以及名气稍微小一点但是靠着王者荣耀火起来的苏烈苏定方,都是靠着打突厥人、打西域、打朝鲜打出来名气的。

就说高句丽吧,本来咱们的东北都被这帮棒子给占完了,所以从李世民的表叔杨广那一代开始,就要把它给干掉。最后历时接近五十年,三代皇帝才干掉这个国家。

所以,我们的土地是我们祖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它只能多,一寸也不能少!



青言论史


嗯,当然有。比如郑和下西洋时在斯里兰卡做的事。


现代的历史研究者发现了 永乐十一年(1413)二月初十日明成祖致西藏哈立麻喇书。此敕书为纸质,墨书,原件藏布达拉宫。

朱棣在信中提到这件事的详情:

前遣中使太监郑和奉香花往诣彼国供养。其国王阿烈苦奈儿,锁里人也。崇礼外道,不敬佛法,暴虐凶悖,靡恤国人,亵慢佛牙。太监郑和劝其敬崇佛教,远离外道。王怒,即欲谋害.....



朱棣在信中讲到引发武装冲突的原因:当时斯里兰卡人信奉印度教和佛教多,而斯里兰卡的王族却信奉回教,于是郑和劝其服从大局,不要迫害佛教徒。于是引发了后来的武装冲突。


最后郑和抢了人家的国宝-佛牙,俘获其国王回到南京。(当然还有个八卦,今天斯里兰卡还有个佛牙,还凭借这个每年收入大量旅游收入,所以不要问我到底哪个是真的)


这放到今天,应该叫干涉内政加侵略吧?


什么?你问为何一个自己也信奉回教的郑和为啥会这么做?


因为历史学界一直对郑和的信仰问题有争议,实际我们也发现过郑和信佛,接受过菩萨戒的纪录,他的老师就是大名鼎鼎的 黑衣宰相 姚广孝......


而今天郑和的后世子孙郑宽涛也坦诚,先祖信佛。


闭家锁的红枫


中国对外的侵略呢,太多了。中国自从有文明建立起,一直到清朝,每一个朝代几乎都有侵略外国的记录。只是国人不愿意承认这段历史而已。比如说上古时期的黄帝和蚩尤大战,通过这场战争华夏族吞并了东夷地区。并把东夷地区的原始土著赶到了南方。历史总是胜利者所写,所以把所有的罪过都推给了蚩尤。至于历史的真相是什么样的,今人是无法得到答案的。再比如夏商的鬼方(河北,内蒙古,以及辽宁一带),周朝的西羌(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一带),南蛮(安徽,湖南,湖北一带),南越(江苏,浙江,上海一带),都是通过侵略战争一步步划入中国版图的。秦朝征百越(广西,广东,越南和贵州一带)两汉时汉武帝对匈奴的多次作战,以及班超定西域,曹操征乌桓,都属于侵略战争。两晋南北朝,中国正处于衰弱期,是属于那种被欺负的国家。到了隋唐,中国又开始了侵略战争。唐朝高宗时期一直到达中亚,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经过了一次交锋之后。唐朝便开始处于守势阶段。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元朝。蒙古人接到了中国侵略战争的大旗,一直打到了东欧。明朝前期依然处于侵略状态,先后对越南,缅甸,泰国发动了侵略战争。清朝康熙帝对葛尔丹虽然史书上说是平乱,实际上也是侵略战争。中国经过多次的战争,奠定了现在的版图基础。当然史书上是不会这么说的,就像日本侵略中国,日本的史书也不会这么说是一样的(我只是打个比方,我并不是精日分子,甚至我非常痛恨日本)。史书都是胜利者所编写的,都是经过粉饰的,所以你史书往往并不能客观的表现出历史的真实情况。所以我们在看历史书的,或是听民间传说,或是在上历史课的时候,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分辨是非区直。人云亦云,很可能会误导你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不如一醉1982


其实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领土扩张史,从最初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一个部落发展到今天的960万平方公里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个过程就是民族的不断融合,领土的不断扩张的过程。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些都是我们民族内部的斗争,然而这种观点也是基于今天的民族观念,若在以前,匈奴人,辽人,金人是不会把汉人看成是一家人的。

但是若说到“侵略”我又有些异议了,领土的扩张,文明的融合不代表是以“侵略”为前提的,华夏文明最鲜明的特点并不是“侵略”而是“同化”,所以我认为中国目前领土所得最主要的方式是与周边民族不断同化而来,我们可以看看历史上那些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王朝,这些王朝虽然是以“侵略者”的姿态入主中原,然不久之后却一定会被同化,若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如蒙元,那定鼎中原也不过百年便亡。

中华文明是以汉人为主导的文明,而汉人文明又以农耕为主,当秦国一统时,汉人已经占据了东亚地区最肥沃,最利于耕种的土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了这片土地,往北是茫茫草原,往南是原始森林,往东是茫茫大海,往西是沙漠戈壁,而这些土地显然都是不适合耕种的,所以土地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汉人的思想,决定了汉人几乎从不主动发动对外扩张战争,当然唐朝是个例外。

所以基于汉人农耕文化的影响,中原王朝几乎从不会主动发动侵略战争,而是被动防守反击周边少数民族的侵略,像秦汉北击匈奴,魏征乌桓,唐灭突厥,宋防辽金蒙,明征蒙元等等。而且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者们都会以“天朝上国”自居,视周边为蛮荒之地,只要他们能上表称臣纳贡便更不会去主动进攻了,纵观历史,除了北边的游牧民族时常不安分,西边,南边和隔海相望的东边几乎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如此一来,主动侵略更是不存在的了。


当然了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上面说过唐朝就是个例外,由于李家本身具有胡人血统,皇帝大多比较好战,且唐朝经济足够强大等原因,使得唐朝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大规模入侵他国的王朝,像唐朝征西域各国,征高句丽,灭薛延陀,征吐蕃,灭百济等这些战争无不显示了唐朝的强盛,唐朝领土也成为中国历史上领土最为辽阔的王朝。

还有除了唐朝的对外扩张,秦征百越将岭南纳入版图,明灭安南将越南纳入版图也算是中国侵略他国。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中,这两次侵略显得很不为人所知,当然这也不足为奇了,而且当年的百越之地如今依旧在我中国版图之中,按照某些人的观点来看,这也不算是侵略了,当然唐朝那些大多也不能算。


想来想去也只有明征安南算是侵略了,毕竟如今的越南还不是我们的领土,再一想,四十年前的那场战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否是明征安南的延续呢?

我是咸鱼,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咸鱼闲聊


有,太多了,从商开始说(夏朝由于有争议,暂时不说)商朝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籽麻绿豆国,首先说一下商朝的由来,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一种图腾信仰,而中国最开始的图腾崇拜是现在东北地区和蒙古地区的红山文化,一帮古东羌人,这帮人图腾崇拜就是咱们今天说的龙!而且在这地方出土了“华夏第一龙”随着东羌人的南迁,自然而然的和西羌人接触了,这俩亲兄弟可以说是人脑袋都打成狗脑袋了,这个时候在山东还有一撮人,是东夷人,这帮东夷人比较复杂,已经融合了太多的血统,东羌人,西羌人,百越人的血统,而且当时的东夷就是西羌人的小弟,随着时间推移,这帮二道贩子东夷人崛起了,建立了一个叫商朝的国家,这了就不得了了,商朝给周围的部落挨个暴打,连自己的亲兄弟东夷也一顿暴打,商朝这样扩张,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意,这群不满意的人里就有一帮西戎周人,最后在商朝的商奸姜子牙,比干和周人首领姬昌带领下,商朝灭亡,等到了周朝,这帮姓姬的害怕步了商的后尘,开始搞出一大堆祖宗礼法,也就是周礼,开始分封手下的功臣和自家血亲,奠定中国领土基础的就是周朝的几个诸侯国,秦,晋,楚,齐,燕,可以看清楚这几个国家,都是边缘化国家,除了晋国的爵位高,身份高,其他那几个都是被分到边缘去的,这几个边缘化国家就大有作为了,秦国向西,晋国向北,楚国向南,齐国向东,疯狂的扩张,被这几个国家灭掉的国家太多了,尤其是楚国,楚国在春秋时期是最好战的国家,如果连续七年不发动战争那就是这个国家的耻辱,楚国在南扩张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硬钉子,那就是吴国,吴国这个国家吧,国君是姬姓,周朝国姓,而且还是周朝老大的直系后裔,但是身处蛮夷之地,也就变成蛮夷了,由于晋楚争霸,晋国人大力支持这个吴国,这个吴国也不负众望,推了楚国,但是在往南边还有一帮百越人和古羌人融合的更蛮夷的国家,越国,如果说吴国好歹君主还是周朝血统,这个越国就是一个真正的蛮夷了,越国趁着吴国北上争霸的时候推了吴国,当然最后都被楚国给推了,楚国一跃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国家,领土比整个周朝都大,这是什么,这就是侵略啊,还有秦国,秦国灭巴,蜀,义渠国等等,崛起于西方,齐国灭山东境内的东夷国家,还有晋国,晋国向北扩张,灭中山,灭北宅(zai二声)值得一说的是,这帮北宅也是古羌人血统,所以从这个时期开始就说明了中华文化是文化上的认同而不是血统,以上都是侵略,虽然还有很多很多没写,但是篇幅有限,直说这么多了,以后有机会在说其他朝代的“开疆扩土”的光荣!(作为中国人当然说是开疆扩土了,作为老外当然骂这叫侵略了,我是中国人,自然当成老祖宗的开疆扩土)



反叛者的盾牌


当然有,用网友的话来说,你以为中国这么大的领土都是充话费送的吗?

这里就只简单的举一个例子,唐朝,这个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朝代,之所以人们会喜欢它,不仅是经济文化上的繁荣,更多的是军事上的强大。


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在西域一直都是处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唐太宗、唐高宗时期,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西域诸国、西突厥汗国先后被唐朝所灭,唐朝扩张并且开始统治河套、漠南、西域、漠北、安南等地。

伊吾(哈密)、鄯善、高昌、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西域小国或被迫投降于唐朝、或被武力灭国。唐朝从此建立了以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

而后,大将高仙芝继续向西部中亚地区扩张,并攻灭突骑施,小勃律国,车师国,石国等中亚诸国。

此时,唐朝已经成为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并实际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高仙芝俨然成为大唐在中亚的总督。


虽然后来唐朝在于崛起的阿拉伯帝国间的怛罗斯遭遇战中失败,但是并没有打乱唐王朝在中亚地区扩张的脚步,唐王朝的西域都护府很快恢复元气并依旧按部就班的在中亚地区拓展自己的势力。

直到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才不得不推出中亚地区,而后中国历代王朝,再没有谁能在中亚地区施加自己的影响力。

这里再多说两句无关的,就是因为唐朝军事力量的强大,才会衍生出后来非常有名的诗歌派别,边塞诗,唐朝的边塞诗作,就其美学上来说,其主导特征是壮美,阳刚之美,令人感到一种极为向上的生命力,体现了唐朝当时泱泱大国的雄浑的民族精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前军夜战洮河北,以报生擒土谷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太多太多,都是唐朝军事实力鼎盛的反映。


也都是诗人们想为君王开疆拓土以建功立业的最好体现,由此可见,唐朝时期的军事策略,那是一种对主动进攻,外开疆拓土,积极向上的军事策略。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证明古代中国并不是同大家认为的一样,不热衷于领土扩张,相反的,中国古代曾不止一次进行过大规模的领土扩张的。

对于中国古代是否有主动攻灭他国的问题,大家怎么看呢?


Ko蜀北一


要先把“中国”这个概念先理清了,才能去研判这个问题。“中国”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周武王灭商之后,在洛阳建立“中央王国”: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乐民(我将在此*指洛阳*建立中央王国,繁衍子民)。周朝之前的商,虽没有“中国”这个概念,但是“华夏”的概念已经出现。商之前的夏,目前为止还没找到相关遗址,咱且不表。最开始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除了中原地区不变之外,东南西北的疆域范围其实一直都在变化。以商周秦三朝为例。商朝和周朝的地域,从黄河中下游流域一带不断的往四方辐射,到秦统一六国这漫长的一千多年里,国土面积增加了数倍。







你可以认为商王周王和秦王充了很多话费,所以才得到了氐、犬戎、北戎、淮夷、杨粤、巴蜀等豪华大礼包。这其实也没有必要去避讳。秦王周王商王们不去攻打他们,他们也是要前来骚扰的。不如干脆拿下,一了百了。之所以会有很多观点认为“中国”历史上从未主动入侵别人的看法,完全是基于一种历史观点:中央王国和周边部落之间的战争是“内战”,是融合,不算侵略。我的看法是,至少在商周时期,以洛阳为首都的“中央王国”将周边部落的土地和人口纳入自己名下的行为,至少算是平等地位的实体之间的相互吞并过程。是不是侵略主要看你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

如果以静止的角度看历史,那么历史上“中国”从来没有侵略过别国。可惜历史是流动的,应该跟着历史的脚步去看,才能得出更接近事实的判断。其实就算发现他们之间真的不是融合,而是强的把弱的给吞了,那也没什么好羞愧的。人在童年的时候犯错无数,国家也是有“童年”的,当然可以“犯错”。不犯错,哪里有今天的大公鸡。

至于部分人认为秦汉时期击杀匈奴、唐朝时期灭突厥是“入侵”的看法,我觉得他们应该先解决“为什么要修长城”的问题。当然,西域、吐蕃、辽东、百越等地区经历两千年的“融合”之后,你说侵略也好融合也罢,反正现在他们都算是中华文明体系的不可分割部分。

这样看问题不是很清爽吗?你非要把我们古代中央王国和周边部落的斗争理解成九一八那种,根本就是嫌没人抬杠闲得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