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扎堆的時代?


三國的人才確實多,是一個扎堆出人才的時代。與當時的人口總數一比更能看出“英雄輩出”這個特點。三國時期人口大約降到了1000多萬,還沒有現在北京、上海這些一線城市的人口多,它所產生的人們耳熟能詳的英雄就有一大批,有名有姓的更多了。

《三國志》裡有傳記的約300人,《三國演義》過去大家認為寫了400人,據沈伯俊先生點數,《三國演義》實際寫了1230個人物,雖然不全是英雄,但英雄佔了很大比重,如果再去跟當時的人口總數去比,

三國這個時代就確實了不起,它可以說是古代歷史上產生傑出人物精英人物密度最高、這些傑出人物精英人物在後代總體知名度也最高的時代。

隨便找個人,讓他列舉一下南北朝或五代十國時期的10位英雄或者精英的名字,也許得想半天,也許想了半天也列舉不出來,但如果說到三國,任何人隨便說出20個、30個名字都不是什麼難事。

三國為什麼英雄眾多?這與亂世有關,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但是,歷史上有那麼多分裂、對抗的時期,有的比三國還熱鬧、鬥爭還激烈,比如東晉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為什麼它們的知名度沒有三國那麼高呢?

這裡面有複雜的原因,比如人們的政治觀形成、對史書的重視和書寫等等,但恐怕還有重要的一條,那就是,如果只有兩個陣營在打,可能會比較單調,但如果參與進來的太多,頭緒太亂,大家就不容易記住。

東晉十六國100年左右,17家在打;南北朝的南朝4個,北朝5個,100多年裡9家在打;五代十國才70年左右,11家在打。這些時期並立或相繼產生的政權非常多,跟走馬燈似的,大家就不容易記住了。

三國剛好,3個主要勢力集團博弈,有聯合也有對抗,既不單調,頭緒又不那麼亂,適合於傳播。

除此之外,三國英雄眾多還與這個時代以下幾個難能可貴之處有關:

不以出身論英雄

漢代有個很不好的地方,就是講出身,也就是門閥制度的萌牙階段,“老子英雄兒好漢”,那時還沒有科舉考試,實行的是所謂察舉制,制度體系設計得本身就不夠嚴密,而且操作上也由少數人所控制,寒門子弟缺乏晉身機會,所以產生了“四世三公”、“四世五公”這樣的世族,袁紹、袁術就出生在這樣的家族,不用奮鬥就能輕鬆地步入仕途,其他人就不行了。

漢末一場鉅變改變了一切,曹操提出“唯才是舉”,反映的其實是時代鉅變下的新特徵、新風貌,不這樣做就得不到真正的人才,沒有真正的人才就成不了事,這樣以來,只要有才能你就能脫穎而出。

所以劉備、關羽、張飛、呂布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才能實現“草根逆襲”,諸葛亮、司馬懿這些普通的書生也才有了更大更寬廣的人生舞臺,所謂“英雄出道本無奇”,沒有時代的鉅變,很多人終其一生大概也只能默默無聞。

不以敵我論英雄

這一點也難能可貴,英雄相惜,英雄互敬,即使是對手也很少作人身攻擊,這是三國時代的一個正能量。曹操當著劉備的面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還誇孫權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司馬懿誇諸葛亮是“天下奇才”。

還有關羽、張飛,曹操、孫權手下的謀士和將領們一再誇他們“勇而有義”,是“熊虎之士”、“萬人敵”,你有本事我就佩服,我不“羨慕嫉妒恨”,也不去詆譭,

英雄相惜不拆臺,你是英雄我也是英雄,英雄自然就更多了。

不以成敗論英雄

關羽就不說了,他一生中其實敗仗遠遠多於勝仗,但仍被遵為武聖。還有諸葛亮,五次北伐均告無功,《出師表》中所說“討賊興復之效”並未達成,這是無法迴避的事實,但當時的人們並沒有拿這些說事,沒有以此詬病諸葛亮,因為相對於結果,那時的人們更看中動機、意志和過程。

與諸葛亮相比,取得成功的司馬懿反而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暗淡了許多,諸葛亮死後,司馬懿佔領了蜀軍大營,蜀中百姓反而嘲笑說“死諸葛能走生仲達”,司馬懿一直活在諸葛亮的陰影中,因為有諸葛亮在,他的成功明顯失色了很多。

以成敗論英雄的英雄觀強調“勝者王侯敗者賊”,這是一種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三國的魅力就在於它沒有迷失在叢林法則中,雖然說“浪花淘盡英雄”,但絕不以成敗來論英雄。


南門太守


亂世出英雄。三國時期,屬於亂世,自然出了不少人才。其實,不僅三國時期人才多,任何一個亂世人才都不會少。春秋戰國時期,吳起,范蠡,孫臏;秦朝末年,陳勝,吳廣,項羽,張良,蕭何等人都是不可多的的人才。

但卻給人的感覺是三國時期的人才扎堆出現一般。其實這只是一種錯覺。有以下幾個原因。

小說«三國演義»的產生

因為小說三國演義的產生,併成為四大名著之一,使後期之人經常閱讀。而老羅的人物形象塑造,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當我們讀起三國時,感覺書中人才濟濟,人才數量超越了任何一個年代。

影視作品的產生

各類影視作品的翻拍,電視劇新老三國,電視劇武神趙子龍,軍師聯盟;電影赤壁,電影關雲長(感覺演得好low,情節好扯)。這些影視作品的產生,使大家對三國時期的人物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

遊戲的產生

遊戲三國殺,電玩三國戰記(基本上一個遊戲幣就能通關),三國志等。這些遊戲的產生,使大家更多的接觸了一些三國人物。對了,還有王者榮耀。

考試要考

小說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我記得我們當時中考高考前都要對小說三國演義進行一些瞭解。不管你感不感興趣,你都要看看,因為考試可能要考。哈哈,,所以又帶動了一大批人對三國的熟悉和了解。

其實,只要身處亂世,總是會產生一大批英雄豪傑。只不過三國時期的英雄被我們過於關注罷了。


一個愁字怎能了得


淺談一下個人拙劣的答覆

韓家有兒,名曰彬彬,喜歡歷史,文學,歡迎一起來感受美妙的文字帶來的魅力。


一、三國其實是一個小插曲,歷史上來講,東漢過後就是魏晉南北朝。三國出現了幾十年而已。


二、人才扎堆主要是以為當時的歷史環境下所導致的。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農民起來幹仗。首先是農民起來幹仗的,大部分人都是農民,古代講究士農工商。農民排第二。商人排在最後。商人不待見。三國序曲。外面農民幹仗,內部太監起來作亂。所謂的皇朝位置不穩定,最後山區的董卓進京亂政,導致最後的諸侯爭霸。


三、正是以為皇室不穩,時局動盪,才會出現這麼多人才扎堆的的年代。如果安居樂業。各行各業穩定,那麼有才的人也無處施展。比如關羽還是去賣綠豆,做自己的小生意。張飛也是自己賣肉過著悠閒的日子。劉備更是永無出頭之日。


四、無論放在哪個朝代都有人才輩出的現象,只是以不同的形式來展現出來的。如果皇室穩定,軍事強大,君主得民心。諸葛孔明,會一直在南陽種田,根本不會出山,出山也沒事情做。各地諸侯有想法也不敢動。只能小打小鬧罷了。


小彬子在重慶


那只是因為三國事情被大家所熟知,很多人被小說演義過,歷史上每逢亂世,各種人才都會湧現出來,只是有些被人熟知,有些不被人熟知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