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出身的你,小时候最苦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老农民说事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虽然现在扎根城市,但是我的骨子里还是认为我是一个农村的人,当然我也非常热爱我的农村,,有一天我还是会离开这个水泥钢筋的城市回到我的农村。

小时候最苦的日子,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为了挣钱养家没法亲自照顾我们,因此我生下来才6个月就给了抚养费让外婆抚养,那个时候因为家里穷妈妈也没有好好吃东西,因此生下我来的时候特别瘦小,我外婆抱着我哭曾一度担心我养不活,因为我体格太小没有母乳也不肯喝牛奶,后来家里想办法给我吃,我也就喝着米糊长大了。

从我记事起,寄人篱下的日子很不好,虽然我的外祖父母很疼我,但是因为我的舅舅是入赘的,我总能察觉到他不喜欢我这个外甥,小时候也没有少被表哥他们欺负,身上不时会挨打,有次被打伤了鼻子留下的严重后遗症就是鼻子一碰就流血,后来家里弄了各种偏方才治好我的鼻子,那时候舅舅是工人条件好,有次我的爸爸因为有事跟舅舅借个自行车骑着办个事,我舅舅都不愿意,同时听说我的妈妈因为生我住娘家也受尽了舅舅的白眼,可能从小我因为经历这些格外的懂事,放学就自己做作业学习也不让家里人操心。

在学校念书的时候,那时候是每个人自己带米放一个蒸盒里去蒸,因为我带的米有点碎,被同学嘲笑说这样的米猪都不会吃,但是我从来没有自卑过,反而变得乐观且豁达,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后来我家就真的越来越好,等我念大学回到了城市父母的身边,父母因为从小没有带我,因此对我格外照顾疼爱,但是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忘却那段有点忧伤的童年,不过感谢这段童年也成就了现在的我。


小雏菊姑娘


我是农村人,生长在农村。在我25岁去北京才知道还有楼房,还那么高。才知道超市是什么。



一,我记得小时候过年吃饺子,是我最高兴最盼望的事情。一说过年啊,就美。平常连肉都吃不上,都是咸菜,有的时候就没有咸菜,我们就在棒子面饼里面放点盐,这样吃。



二,穿的衣服都是旧的,我小时候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都是我三个姐姐的旧衣服,打补丁的,一块一块的,那个时候就是过年才买个新衣服。有一年我家到过年了都没有钱,我看到我的同学都有穿新衣服,我就跟我爸爸妈妈要,可是我不知道家里没有钱给我买,我妈妈就不同意给我买衣服。没有给我买,我就哭,哭,哭了一宿。最后妈妈借钱给我买了。我当时特别关心。



三,小时候我最怕下雨,因为下雨我家的房子就往屋子里面漏雨。开始房顶就一个小窟窿,可是怎么修也不行,最后是窟窿越来越大。那一年晚上下雨,外面打雷 下雨,屋子里面也下雨,屋子里面都没有呆的地方了,都是水,房顶又往下掉土,我好害怕,终于盼到天明了。

结婚以后,跟老公去了北京,才知道居然还有楼房,还有超市。

现在我在农村盖了新房,又买了楼房,日子是越过越好。


幽默梅花


我是农村人,东北的。七五后,其实说起来,那个年代的日子感觉还没那么苦,我们这边是水田区,从小就是吃大米饭长大的。自己种蔬菜。村里有果木园。要说苦,也就是冬天难熬。小时候的冬天,真是吐口唾沫都成丁啊!一下雪都没膝。屋子里生个地炉子,还不算太冷,就是灰大。外屋就冷了,水缸里的水都能冻上。蔬菜只有冬储菜,萝卜土豆白菜老三样。水果那时有进村来用稻子换苹果,梨,橘子的。家里口粮富余的就会给孩子换点水果吃。不富余的,就啃大萝卜。而且平时很少能吃到肉,鸡啊,鱼啊什么的更不用提了。除非自己家养鸡,能吃几个蛋,鸡还不舍得杀。换季过年,能有套新衣服,那都是美事。吃饺子也得等年节,也是油少肉少。要说苦,也就是物质上贫乏些。总体大环境还是不错的。


落英飘飘


提到农村出身的我,小时候最苦的生活是什么样?今天给大家讲一段我小时下雨天必须光脚上学的故事。

五七年出身农村的我,从小能上学已经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了。许多农村孩子还多徘徊在校门之外,那时候农村条件很艰苦,学校的学桌l都是学生家长用土坏垒成两个墩子,在两个墩子上面放一块木板,就成了我们的学桌。'

我们老家的土质是油泥土质,睛天硬得如石块,雨一下是满地的稀泥,下硬上滑。晴天上学穿的都是布鞋,可一到下雨天就没法穿了,只好脱掉布鞋,卷起裤腿,在泥泞中前行。

还记得有一年“五四"青年节,全公社的中小学生都会前往公社所在地中学,举行庆祝活动。先是庆祝大会,后是体育项目比赛,那年我是学校拨河队队长,由我带一队人马,参加“五四"青年节拨河比赛。由于五月三号下了雨,地上是一片泥泞,四号早上早早的就往学校赶,走着走着不小心滑了一下,幸好没摔倒,可后面的同学说你脚流血了。我抬脚一看傻了,脚板上有一个一寸多长的口子,正往外流血,在同学的挽扶下在路边的水沟里洗去脚上的泥,到人家要了块布把脚包好,一拐一拐的来到学校。



到校集中后又一拐一拐的前往比赛会场,路上老师问怎么样,能坚持吗?那时候年少气盛,我说没事,保证我们拿拨河冠军。你还别说,那天与六个学校进行了争夺,我们拔河队还真的夺了第一。四五天之后我的脚也好了,划了一寸多长的口子,在烂泥中行走了一天,具然一点没有感染。直到现在几十年了,伤口部位的肉还是硬的,里面有点黑色,可能是泥吧!


百花争春我为先


农村出生的小伙伴,一起关注一下,大家都是农村长大的,别忘了农村那些事。

作为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我们的小时候,真的很苦,也是很多80后的心声,其实从农村长大,都知道,小时候没有吃的,没有玩的,还要干活,甚至有时候还上顿不接下顿,都是这样过来的,那么我说说小时候我们最苦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种地,跟着父母去干活

每天早出晚归,在地里面干活,也算是给父母打帮手,特别是最辛苦的活,烤烟算是干过最苦的了,如何描述其实没有干过的人真的不懂,小小的就跟在牛马后面,拉着,上货,烤烟,其实说白了,都是那时候太艰苦,路是泥巴路,稍微不注意,人也跌到,下雨天马也倒下去,还得想办法把马先拉起来,然后再把东西装上去。


这也就不算什么了,从小到大学毕业都还是每年寒暑假都要回去帮父母干活,而我们这也不算什么了,父母才是很辛苦的。

走路十多公里去读书

其实还是没有办法,因为没有车,路也不好,从小学4年级,到初中毕业,都是每个星期走十多公里的路去读书,还背着很重的书,每个星期来回一次,每个星期的生活费十块钱,一顿饭一块钱,刚好够,所以生活很艰苦,但是不努力读书真的没有办法。


回去干活,也是一样,周末基本上都要回来干活,甚至有时候还干得很晚才回去,这样一来学习的时间也不多,为了生活,为了读书,那个时候,真的是很辛苦,最主要的是公路没有通,很多东西确实只能用马驮,太费力了。


农村那些事



当代家庭教育


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深有体会的农村孩子。

第一、小时候天真浪漫,不知道什么是穷,长得了才知道。那时候我家的房子还是用土坯打夯做的墙,只知道到了夏天的连雨天气,墙面都渗水。更严重的是,我爸爸用手一掏,就能穿透这土墙。屋顶也是最早的瓦房,不停的往下面掉土。后来买的塑料布,像吊顶一样整体张贴一圈。时间久了,塑料布在土和水的压力下也承受不住了。

第二、我上初中之前没有买过衣服穿。不是这个姐姐的,就是那个哥哥的。一个男孩子还穿过裙子上小学。鞋子破洞没关系,能缝缝补补的不知道多少遍,直到鞋底子都磨破了。

第三、那时候到了冬天,手脚、耳朵被冻肿是正常的事情。每到冬天的时候,脚冻的疼的走不了路,肿的穿不进去鞋子。手肿的不能握拳,耳朵上冻坏结的伤疤一层又一层的。

第四、吃饭很简单,馒头稀粥,陪着自己家地理的菜。只放油盐。一个布缝的书包用到小学毕业。

第五、上初中的时候,一个星期20块钱,有时候15块钱。那时候十几岁,正长身体。每天晚上肚子饿的难受就使劲的喝水。腿抽筋能把自己疼醒,营养不良,各自也么能长高。

后来上高中了,自己在学校的食堂打工,最起码可以吃饱。在城市里也见过城里的孩子,等回到再看看村里的孩子差别真的很大。村里的孩子都是面黄肌瘦的,城里的家长们都在顾虑孩子肥胖问题。村里的胖子很少。


露峰山云浅


农村地区出身的你,小时候最苦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回想起小时候,真的是感慨万千。尽管现在依然还在为生活奔波,但比起之前确实改变不少。

记得上小学那会儿,爸妈有出去打两年工,我在家也当了两年留守儿童。那时候,我跟我婶婆一起生活。有一次我闹脾气,就不和婶婆一起吃饭了。那时候我好像才11岁,我一个人在自家的灶上烧火、做饭,没有菜炒就直接用盐拌饭吃,印象中吃了两三天。后来,爸妈再也没有出门打过工了,一直在家务农,直到我到县城上高中。


小时候如果想吃猪肉(过年猪肉至少要留半年),不是重要日子是没可能的!

上初中二年级了,我才第一次坐轿车,还是那种六人坐的面包车。那次是堂哥结婚,我和堂哥家的另一个亲戚家的男生负责举彩旗。记得六人坐的面包车里挤了一整队乡间乐队,加上我们大约十来个人,还有很多礼物。真的是挤的喘不过气来了,尤其让我佩服的是吹喇叭的那人还能把喇叭吹得那么响且还有节奏。没错,这就是我第一次坐四轮轿车的经历,那年我15岁。感谢那次经历,让我知道了我坐车不晕,让我明白了轿车里面的世界,不过真的是很挤!


有知有趣有味三农事,请关注『一点三农


一点三农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在我五六岁的时候爸妈为了生计被迫出门打工。在农村就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那个时候应该是我记忆中最苦的时候。


首先说吃肉吧,一年到头大概就过年的时候家里杀年猪了可以吃到肉。到了平时基本每天都是吃农村菜园子的青菜,蔬菜,因为没钱到街上买肉吃,所以有时候出门走亲戚我都会很开心,因为有荤的可以吃了。虽然吃的很简单,不过很健康,吃的都是我们自家种的!现在只有过年回去才能吃到了。

还有就是穿衣吧,对于我那个时候可能就是过年的时候能有一套新衣服,一套衣服的价钱都不会过百。平常我的衣服大多都是穿亲戚或者哥哥们穿不了的衣服。我相信农村人都会有这个经历,哪里烂一点大多会缝缝补补再穿,到现在家里还有奶奶用的老式的针线篮。



对于上街,小时候总盼着能上街看看。也就是我们的小乡镇的街,那时候上街只能步行,和爷爷奶奶一起走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对于大城市,大概十二岁的时候去过一次我们那里的县城,后来就是初中了,因为爸妈在外面打工,我就放暑假去过深圳!也是城中村这样的,但是第一次看了高楼大厦。

零花钱对于我来说太奢侈,小学的时候一周好像是1块的零花钱。一周五天,还是算着花因为买文具这种也需要用钱!



我的记忆中小时候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的,现在生活好多了,没有小时候的苦生活了。很多人怀念小时候日子,怎么说呢,小时候的感情很纯真吧。人与人之间没那么勾心斗角!

欢迎下方一起评论共同的农村的生活!


林帅傅


我出生在农村。一个四面环海的小岛。大闺女找婆家谁也不愿意嫁到岛上。人家都说那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进岛出岛,只能随着潮起潮落走。我七岁的时候,才修了一条土坝与外界相连。我们村最豪华的代步工具是村里有一台十二马力拖拉机。自已家里要是能买上一辆大金鹿自行车,让会让人羡慕。

吃水困难。吃的水都是半夜排队爬长坡从海边挑回来的。我小时去井边看过几次,排队的水桶百米长。岛上的男人大都出海打鱼,我爸在离家60里的地方上班,每周只能回一次家。吃的水都不够,到哪里弄水洗头洗澡?村里有个水库,全村人的衣服都到那里去洗。天干的时候,水里面有红色的水蛭,至今想起来头皮发麻。不少老人和孩子身上都有虱子。

出远门要走着去。外公家离我们村二十里路。我妈一个月带我们回去一次。外公家生活条件比我们好,去了可以改善下生活。走得时候,舅妈会挖上两瓢玉米面或黑面(二白面)给我们带着。路上走走停停,要一个下午。有一次半路下雷阵雨,我吓得哇哇哭。幸好碰到邻村的人用拖拉机捎了我们一程。可至今不知道人家叫什么名字。

没有电灯。我十岁以前,村里还没有通上电。大人们熬夜干活,孩子们写作业都是在煤油灯下进行的。豆大点儿的光亮,昏昏暗暗。村子里只有一个供销社。写字的田字格本,要求用铅笔写。正面用完用反面,之后用橡皮擦掉再写。

缺衣。大队有个缝衣铺。全村3个人会缝衣服以,我妈是其中一个。过年的时候,全村老老少少都去那缝衣服,有些人好几年也不置办件新的。一件衣服穿好几年,姐姐穿过弟弟和妹妹穿 ,打着补丁也舍不得扔。

少食。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是供销衬里卖的3分钱一块的糖,咬起来个崩硬。吃得主食就是地瓜丝、地瓜汤、地瓜面饼子。白面包头看都看不到,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一顿黑面饺子。三角钱一斤的猪肉不舍得买,炖个菜连油珠也找不到。

回想起来,生活真是不容易。幸好,现在过上了幸福地生活。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