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镇——旺苍乡镇史话

有人说,一个没有自己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同样地,一个人如果在某一个地方生活了一辈子,却不知道自己脚下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也应该是悲哀的。

人们经常对发生在别处的历史津津乐道,却往往忽视了自己本土的历史。那么“文化旺苍”就通过旺苍乡镇史话,来让人们了解旺苍,认识旺苍,宣传旺苍。

今天带大家认识的是旺苍县金溪镇

金溪镇——旺苍乡镇史话

溪口湖渔业公园

金溪镇,位于旺苍县东部,东与旺苍县大德乡和巴中市南江县乐坝镇相邻,南接巴中市南江县长赤区,西连三江镇,北临五权镇。辖4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36.8平方公里,土地面积3230.2亩,全镇2532户,8683人。

金溪镇——旺苍乡镇史话

金溪日出

金溪镇,南北朝至两宋大部分区域属集州(治今南江县城)南江县。北宋威平五年(1002年)改属利州嘉川县,隶属利州益川郡。元朝省嘉川县入绵谷县,隶属广元路,金溪属绵谷县。明洪武四年(1371 年)复置嘉川县,隶属广元府(后降为州和县)。后省嘉川县入广元县,金溪属广元县。广元县辖三乡三十七堡,金溪属广化乡琉璃堡。民国初年,属第八(高城)团区。

金溪镇——旺苍乡镇史话

溪口湖渔业公园

1933年,红军于镇境内置大黑潭区(属南江县苏维埃)第四(石塘寺)乡苏维埃和罗坝区苏维埃第二、第三乡苏维埃。大黑潭区第四(石塘寺)乡苏维埃,治今金溪镇黄柏村,张正才、汪仕成、张正贵、张正富等先后担任主席。罗坝区第二乡苏维埃,治琉璃寺(今金溪镇工农村),后迁陈田沟,罗廷弟、何光宪、杨用珍、谢仕昌等先后担任主席;第三乡苏维埃设于溪口坝(今金溪镇中坝村),张文科、张文信、何顺章、张文炳等先后担任主席。1935 年,红军战略转移后,属琉璃联保。1943年,属大德乡。

1952年,分出大德乡西境置金溪乡,治今金溪场镇,以境内溪口坝等地矿产资源丰富取名,属第三(五权)区。1958年,将撤销大德乡后的辖村并入,建立政社合一的金溪人民公社。1961年,分出公社东部原大德乡境建立大德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开设为金溪乡。1992年,设金溪镇。

金溪镇——旺苍乡镇史话

金溪社区

金溪镇内著名的景观有琉璃寺等。琉璃寺始建于唐代,历代修复, 今残存清代修建的部分庙宇,位于今旺苍县金溪镇工农村,地处秦巴之交的米仓古道。寺庙规模宏大,建造堂皇,素有高僧住持,名闻遐迩。琉璃寺中办有名师执教的学馆,前往求学者甚众。清嘉庆、道光、同治年间,桅杆坝三甲何氏旧友三名学子金榜题名登恩科进士。寺前约五十来有一山丘,丘顶有一天然石台,形如书桌,相传为北宋哲宗时宰相司马光幼时的读书台。当时,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为利州转运使。宋仁宗天圣九年,司马光或因访名师来此读书深造,或从利州经米仓道回山西老家,途径古寺,因寄情山水,暂读数日,无从确考。司马光五十二岁时重游广元,还曾拜访当年的读书台,并留有诗作。但根据《广元县志》记载:“琉璃寺, 县东二百六十里,宋司马池父子祠在焉,今废,尚有司马温公读书台遗址。”“司马温公读书于此,台在寺前,小山一突,仅容台址,下瞰龙潭,左顾丹口。绿薄清涧,颇足舆情,司马绩此,或有取欤?”据史载,广元乌龙山亦有司马温公读书台和司马温公祠遗址,九龙山也有司马温公祠堂。

琉璃寺内有不少碑记石刻,刊刻寺之源流和佛事盛况以及赞美山区山水风光的题咏。《广元县志》刊有明代四川分巡道按察验事杨瞻和明代广元县令刘崇文等赞颂琉璃寺山水风光的诗篇。

金溪镇——旺苍乡镇史话

金溪镇黄柏村

杨瞻(字舜原)《宿琉璃寺纪山行》诗云:“人说溪山多险绝,谁知跋涉反颐神。云霞度岭如罗鸟,麇鹿穿云欲逐人。 绕涧寒流流偏湛湛,傍岩落木自陈陈。夜来风雪催梅绽,斜倒一枝早报春。”刘崇文东巡时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寄宿此处,作《发仙人龛宿琉璃寺》云:“赵主挈樽走相送,琉璃日夕生暮凉。解衣盘礴拂台石,亦有观察留云章。山僧传得匏罕曲,侑佛还来侑我觞。天涯鱼雁五千里,囊琴挂壁书连床。龙潭枯薄晚钟冷,梦魂何处烟茫茫。浮蹤自笑真萍梗,今夜月明歌发堂。”诗中“解衣盘礴拂台石”写他在读书台边解衣徘徊,轻拂台上尘土;“亦有观察留云章”则写其仔细观察墨客骚人对琉璃寺和读书台的题咏、评说、赞叹的诗句。从中还可见山僧弹奏着西域佛家音乐,众僧邀请他共进佛家素餐的情况。从此也可以证实司马光曾在此读书深造。

金溪镇——旺苍乡镇史话

金溪街道一角

金溪镇江长村酉溪沟留有清代学政探花张之洞的遗墨,这是旺苍县境内至今所存的学位最高、名望最大的名人墨迹。张之洞,字孝达,又字香涛,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同治时进士,光绪初授侍讲学士,擢内阁学士,为洋务运动的积极倡行者。曾任陕西巡抚,广东、广西、湖广、江西、江苏总督,创办过水陆师学堂、造船厂、兵工厂、矿务局、汉阳铁厂、萍乡煤矿和平汉铁路等。光绪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兼管学部,后授军机大臣。光绪二年(1876年),张之洞任四川学政国子监司业,到绥定府(今四川达州市)主持考试,途径旺苍,应酉溪沟恩进士何锡韩之邀为其父何体德(号怀泽)题写墓联。联云:“望重圭璋,特树典型贻后代;芳腾兰桂,咸修俎豆报先灵。”横额“积德累仁”。墓联高约一米,宽约五寸,字体为欧体,刚劲有力,现仍保留在何氏陵园。

金溪镇——旺苍乡镇史话

金溪镇——旺苍乡镇史话

何锡韩,号介山,生于道光年间,同治时恩进士,候铨儒学教谕。何锡韩精通经史,毕生从事教育,在邻近几县设教数十年,教学有方,遐迩闻名。其长子何南田(又名玉成),诗文词赋,造诣较深。次子何文成,三子何江成都是文生。加上何彩韩、何东成等,一家“九个顶子”,在当地名望很高,至今何氏后裔仍保留着圣旨宠赐“进士第”金匾一块。

欢迎大家动动手指转发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到咱们家乡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