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鄉輿論漩渦中 遊客和雪鄉老鄉淪為看客

2018年的冬天還沒真正來臨,雪鄉的雪就熱了,只是熱的不是東北的雪鄉。

雪鄉的“明碼標價”公示後,媒體和網友都在說:哇,這麼貴!由此之後,輿論的漩渦圍繞“價格”在網友和媒體營造的火熱氣氛中瘋狂旋轉,卻沒人關注公示表下方的一行小字:黑龍江省森工林區物價監督管理局。

從雪鄉老鄉宰遊客,到雪鄉明搶,輿論的漩渦中,牽扯到雪鄉老鄉、遊客、雪鄉管理部門、網友和媒體,共五方。

事情進展到現在仍不見平息,繼續保持著相當的熱度,漩渦中,真正的有切身利益的雙方:雪鄉老鄉和遊客,反而成了看客。

在明碼標價的情況下,挨宰不挨宰,應該不是大問題了。雪鄉:就這價格,愛來不來;遊客:去與不去,自己掂量。你們吵去吧,太陽照樣從東方升起,雪鄉老鄉還得過他們的日子。

有沒有遊客,遊客多與少,實際上消費情況怎麼樣,反而成了一團混沌。

有媒體說好,消費不貴住宿不高、人很熱鬧,有媒體報道空無一人。截然相反的說法,該相信誰?等等、等等言論。

陰謀論者的觀點往往悲觀:說好話的都是收了錢的。當然有其道理,卻也不排除有真實的聲音淹沒在其中。

但是,媒體還在發熱中,為什麼?哪麼,媒體在消費誰?

現在,雪鄉的話題成了媒體和網友們的盛宴。去年宰客事件,有大林海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出面道歉,今年迄今為止毫無聲息。是清者自清?怕越描越黑?還是無所謂?

媒體找到了話題,有了熱點可以發揮,管理部門不發聲,有沒有人問問雪鄉老鄉?這價格你們認可嗎?還是就是你們自己決定的?還是想渾水摸魚、悶聲發大財?

宰客行為,是“個別人”的心黑;明搶,是認可了雪鄉不是平民化的遊玩勝地。是誰又是什麼原因在背後出力?

個體與整體性的行為,折射出完全不同的地域心態,造就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

群狼環伺的地方,一隻綿羊怎麼能生存?除了變成狼、甚至虎,別無他法。如果雪鄉管理部門抱著這種思想不解決,希望遊客蜂擁而至,不可能!一個地域的經濟發展,何嘗不是如此?

說到家,景區受益的老鄉和遊客,雙方利益應該可以達成平衡,交給市場說話就好。遊客會用腳投票的,就像國外遊與國內遊。

管理部門的作用是監督、監管。媒體呢?是唯恐天下不亂嗎?當然不會,也不應該。在這場博弈中,前期媒體發揮了巨大作用,才有了“明碼標價”;後期會有個怎樣的結果呢?

想要個什麼樣的結果才滿意?

在雪鄉輿論漩渦中 遊客和雪鄉老鄉淪為看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