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关键词”交易的幕后黑手

网络“关键词”是继“IP地址”和“域名”后诞生的新生代互联网名称系统。本案受害人赵某等95名“关键词”持有者,因受犯罪分子鼓惑,加入所谓“关键词”交易平台,缴纳所谓“关键词”包装费用,先后共计被骗1170万余元人民币……

网络“关键词”交易的幕后黑手

“关键词”热炒引来诈骗黑手

“关键词”对于企业提高知名度和访问量至关重要。不仅如此,由于网民搜索输入“关键词”时往往明确表达了某种消费意图,因此关键词也起到了对接供需两端的桥梁作用。

正是看中了“关键词”背后隐藏着的巨大商机,继“抢注IP地址、域名”热潮后,“关键词”这个第三代互联网名称系统渐渐成了“吸引眼球”的新兴网络投资品种。一些企业和个人瞅准某些“关键词”潜在商机,不断抢注,目的是希望其日后增殖能抛售赚钱。

但由于这一领域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交易模式,欠缺系统规范的管理路径,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便借机敛财把黑手伸向“关键词”交易,借“关键词”营销实施诈骗。

杨亚东是个标准的90后。2013年4月12日,他与夏某等七人合伙注册成立杭州驰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驰联公司)。几人在经营管理网络公司期间,发现了利用“关键词”赚钱的窍门。他们利用持有人想高价转让“关键词”的心理,雇佣业务员联络“关键词”持有人,虚构其所持“关键词”价格不菲、有买家愿意以高价购买或可以申请政府扶持资金,怂恿被害人接受所谓的“转让服务”,借机敛财。

网络“关键词”交易的幕后黑手

四年诈骗逾千万

驰联公司在对外宣传资料中自称“是一家高速成长的互联网公司,公司致力于为企业客户提供‘五网合一网站建设、三网合一网站建设、App客户端及域名注册等全方位服务’。”一些不明就里的被害人很容易就被他们的“专业”营销概念所蒙蔽,继而放松了警惕。

为了确保员工能熟练掌握公司“业务”,公司股东定期对业务员进行“培训”,传授“营销”方法。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公司采用“以老带新、发话术单、部门经理培训”等方式对业务员进行“指导”。为“规范”管理,公司还特意编排制作专门的“话术单”供业务员使用,以确保业务员联系“业务”时能随机应变、应对自如。

驰联公司的行骗模式基本都是同样的套路:先是由销售人员不停打电话询问客户手上的“关键词”参与过哪些项目,并告知客户加入他们的所谓项目后“关键词”便会升值。有的业务员甚至向客户开出几千万的收购价格,或以可获得政府扶持资金为由,诈骗客户加入公司的所谓“项目”。

一旦客户决定要卖“关键词”,业务员就会提出转让需有国家工信部门制作的“中国3G词查询中心”认证证书或进行“五网合一”“三网合一”“App客户端”包装。客户为了能成功出售“关键词”获利,只好按业务员要求购买公司相关“服务”或“包装”产品。但事实上,一旦客户交钱所谓的后续服务便没了下文。

事实证明,驰联公司是个彻头彻尾“挂羊头卖狗肉”的假公司。公司并不掌握有意购买客户“关键词”的买家信息,所有的买家都是由业务员虚构的。公司并没有能力做所谓的服务、包装,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技术人员,甚至连基本设计和网站维持等业务都是转包给其他公司做的。杨亚东供述称,自己在公司上班期间,没有一个客户因在其公司做“关键词”转让成功的。

就这样,从2013年4月起到2017年,这伙人采用同样的伎俩实施诈骗,共计令95人受骗,被骗金额达1290万余元。部分被害人发现被骗后极力追讨所骗财物,这伙人先后退还部分受害人116万余元,因而实际造成被害人损失1170万余元。

这些诈骗来的钱款大部分直接进了股东的腰包,七名公司股东按各自持股比例瓜分、挥霍赃款,业务员则按各自客户支付的钱款收取一定比例的提成。据公司的收入明细显示,仅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一年多的时间里,杨亚东就从公司领取“工资”“奖金”加上分红共计79万余元。

2017年9月11日,杨亚东向警方投案。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杨亚东等人,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数额特别巨大的财物,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2018年5月8日,法院做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杨亚东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责令被告人杨亚东以人民币1175.55万元为限,退赔违法所得。

本案提醒人们,投资者面对新兴科技领域的各类高价收购一定要保持冷静,多多考察对方的资质、公司情况,不要轻易“出手”。有时,也许只需要打一个电话咨询一下专业机构,就可以识破对方骗局、避免上当受骗。

网络“关键词”交易的幕后黑手

“关键词”交易属于新兴高科技行业经营管理范畴,目前市场对关键词的管理尚未制定规范。办案人员认为,有必要效仿域名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关键词”管理体系,打造公开透明的“关键词”交易市场,防止犯罪分子利用信息不对称实施诈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