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清:東湖高新區的發展歷史,值得每一位光穀人銘記


劉子清:東湖高新區的發展歷史,值得每一位光穀人銘記



11月26日,《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刊登了題為《國家高新區30年 · 寄語 | 劉子清:聚全球資源 建世界光谷》的文章,講述了光谷創新發展的歷程。


劉子清:東湖高新區的發展歷史,值得每一位光穀人銘記


武漢東湖高新區,因光而生、聚光成谷,又稱中國光谷,是首批國家高新區、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片區、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武漢園區和跨境電商綜試區。

近8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3次到光谷視察,充分肯定武漢東湖高新區發展很快,圍繞科技體制改革做了不少文章,科技成果轉化效果明顯,產業特色明顯,尤其是光電子產業特色鮮明。

30年來,光穀人堅持自主創新,大膽先行先試,闖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武漢東湖高新區經濟保持高速健康發展,2015年企業營業總收入突破1萬億元、2017年超過1.2萬億元,成為湖北省、武漢市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全國10家重點建設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之一。


劉子清:東湖高新區的發展歷史,值得每一位光穀人銘記


經過30年的努力,光谷培育孵化了創新生態,打造了光谷青桐匯、3551國際創新創業大賽等品牌雙創活動,加快建設移動互聯創谷、硅谷小鎮等“創谷”和國家信息光電子、國家先進存儲、國家數字化設計與製造三大創新中心,建成省級及以上企業主體技術創新平臺274個;主導創制了25項國際標準、300多項國家標準,專利申請量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長,湧現出“三超”光傳輸、膠囊內窺鏡機器人等重大科技成果。


劉子清:東湖高新區的發展歷史,值得每一位光穀人銘記


光谷培育孵化了一大批創新企業。

31年前,全國第一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在東湖建立。目前武漢東湖高新區共建成72家孵化器、55家眾創空間和9家工研院,孵化面積500萬平方米,每年吸引20多萬大學生和科技人員創新創業。


劉子清:東湖高新區的發展歷史,值得每一位光穀人銘記


集聚企業8萬多家,其中高科技企業1848家、瞪羚企業300多家、獨角獸企業5家、上市企業40家,知名互聯網企業“第二總部”超過60家。今年1-9月新增企業1.6萬多家,平均每個工作日新增73家。

劉子清:東湖高新區的發展歷史,值得每一位光穀人銘記

光谷培育孵化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了光電子信息產業園、光谷生物城等8大產業園區,是我國最大的光纖光纜、光電器件生產基地和光通信技術研發基地,也是全國三大激光研發和產業基地之一;基本建成全球最大中小尺寸顯示生產和研發基地,“芯—屏—端—網”萬億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初具規模,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萬億級產業集群正在加快建設。

回顧武漢東湖高新區的發展歷史,值得每一位光穀人銘記。


劉子清:東湖高新區的發展歷史,值得每一位光穀人銘記


光谷的成長,得益於堅定不移勇擔國家戰略,成為國家戰略疊加實施的示範區和試驗田;

得益於堅定不移發展高新產業,堅持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大力發展特色高新技術產業;

得益於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創新,大力實施政務服務改革,優化精簡機構設置,實行全員聘用制;

得益於堅定不移弘揚艱苦創業、接續奮鬥的優良作風和苦幹實幹的幹事文化;

得益於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得益於堅定不移加強黨的領導,不斷推進改革創新事業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健康持續發展。


劉子清:東湖高新區的發展歷史,值得每一位光穀人銘記


今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光谷時強調,國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要摒棄幻想、自力更生,大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武漢東湖高新區創建30週年,中國光谷建設18週年

新時代、新使命、新作為,面向下一個30年,光穀人將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託,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部署,從新的歷史方位、新的時代座標思考謀劃未來發展,全面開啟“聚全球資源、建世界光谷”的新徵程。

6月,武漢東湖高新區研究出臺了“中國光谷2035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綱要”,提出了下一個30年的總體部署,謀劃按照“三步走”建設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創業中心:

第一步,到2020年,光電子信息產業全球競爭優勢進一步鞏固,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響的“芯—屏—端—網”萬億產業集群,“中國光谷”影響力大幅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進入全球高科技園區前列,初步建成“世界光谷”。

第三步,到本世紀中葉,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全面建成“世界光谷”。

當前,武漢東湖高新區圍繞國家和省市的具體部署,重點是打造“六高體系”,即高能級產業體系、高精尖創新體系、高素質人才資源體系、高效率制度體系、高水平開放體系和高品質生態體系,加快新動能培育,推動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