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態消瘦需要做哪些檢查?

每天2953051


消瘦可以分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消瘦,評價消瘦有很多指標,最為簡單的就是計算患者的體重指數BMI,BMI等於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例如一個人1.7米,體重50公斤,那麼他的BMI=50/1.7/1.7=17.3,按照我國的標準,BMI小於18.5為消瘦,18.5至23.9為正常,大於24為超重,大於28為肥胖。所以,如果你一米七,體重只有100斤,那麼就屬於消瘦。

診斷了消瘦之後,就需要評估身體的各項指標,看看身體是否健康:

首先,要抽血常規,看看血紅蛋白的值,有沒有貧血,貧血的程度,有沒有缺鐵,還要抽血查肝腎功能,看看有沒有肝腎功能異常,看看白蛋白,前白蛋白的水平,判斷營養不良的嚴重程度。

需要明確消瘦的原因

還需要明確消瘦的原因,生理性的原因包括:挑食,偏食,胃腸道吸收功能差等等。

病理性的原因:例如甲狀腺功能亢進,身體基礎代謝率高,消耗多;糖尿病;腫瘤消耗;厭食症;潰瘍性結腸炎,胃潰瘍,腸寄生蟲等胃腸道疾病。

所以,需要做一系列的檢查,來明確消瘦的原因,查甲狀腺功能,看看有沒有甲亢,患者有沒有手抖,吃得多,心慌等症狀。需要查血糖,有沒有糖尿病。檢查胃腸鏡,看看胃腸道腫瘤,炎症,寄生蟲等等。全身篩查,有沒有淋巴瘤,白血病,肝癌等腫瘤性疾病等等。

只有找到了消瘦的病因,才能根據病因治療,獲得好的治療效果。例如切除腫瘤,殺死寄生蟲等等。一般治療包括補充營養,口服加靜脈營養支持。


普外科曾醫生


段醫生講科普☞帶你一起漲知識!

體型消瘦不一定就是某種疾病導致的,所以先不要著急去檢查,聽我給你分析一下,然後再決定是否去做檢查,做什麼檢查。



有一部分人從小開始就體型消瘦,一般都與飲食和營養有關。

我的一個表妹,高中畢業時,身高1米58,體重只有82斤,平時喜歡的就多吃(最愛吃麻辣燙、米線這類食物),不喜歡的就少吃,也不愛吃零食。但是她並不是長不胖,她懷孕時,飯量大增,分娩前已經長到150多斤,孩子出生後140多斤。

因此,大多數從小體型消瘦的人是因為吃飯的原因導致的。

其次,你可以自我檢查一下身體狀況。

①看看自己的指甲是否發白,②翻來下眼皮,看看是否發白。如果發白就是貧血,顏色越淡,貧血越重。一般有營養不良的人群一般會同時有貧血。

最後,我給你講解可能引起消瘦的原因,和可能需要的檢查。

①先注意一下,平時身體經常有哪些部位不舒服。如果有,請到相關科室請醫生詳細的檢查,確定情況。——這是發現疾病最重要的方式。

②血常規——觀察是否貧血和營養不良。

③血糖——不僅要看是否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會有體重消瘦,但平時飯量也大,喝得多,尿得多。也要看是否血糖降低,排除經常低血糖的情況。

④甲狀腺功能——甲亢的患者的體型消瘦,但一般吃得也比較多。

⑤如果是女性,要看月經和婦科的情況。

⑥胃鏡——如果飯量不大,而且經常有胃部不舒服的情況,首先要排除胃腸道不適。



總之,自我檢查沒有貧血,吃得好,喝得好,沒有不舒服的問題,體型瘦點也沒問題。

☞觀察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段醫生答疑在線


(2018年10月16日 曾醫生有問必答)

俗話說:千金難買老來瘦。近年來,減肥追瘦已經成為一股潮流熱風,"瘦成一道閃電"更是年輕人熱力追捧的一句話;低脂飲食、素食主義比比皆是,減肥班、減肥診所更是層出不窮,街頭巷尾還常常能見到“一個療程瘦10斤不反彈”的宣傳……

在減肥熱火朝天的同時,有一部分人卻在為自己的體態過於消瘦而擔憂,想拼命增肥卻怎麼也肥不起來。

消瘦是指各種原因造成體重低於正常低限的一種狀態,廣義而言,體重低於標準體重的10%即可診斷為消瘦,成年人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

“瘦”可以分為體質性消瘦和病理性消瘦。有些人多年來一直比較消瘦,平常工作不忙,壓力不大,去醫院檢查一切正常,且父母相對偏瘦,就可能與遺傳有關。他們天生基礎代謝速度較快,消耗能量較多,因此吃得再多,也長不胖。此外,工作或學習過忙,起居和飲食不規律、不合理,蛋白質攝入過少,蔬果攝入過多等都會導致消瘦。這些都為體質性消瘦,在日常生活中需減輕工作和學習負擔,適當休息,規律飲食,增加蛋白質的攝入,一般都能好轉,無需到醫院進行檢查。

但是如果過於消瘦的同時,還伴有身體不適,或體重在短期內突然莫名下降時應警惕病理性消瘦可能。就應該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

體態消瘦所做的檢查因人而異,醫生會根據你的身體情況大致分析病情,再進行相應的檢查。

1、血常規:如果發現自己的指甲發白,翻開下眼皮也是發白,且伴有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全身乏力、頭暈目眩等症狀,往往提示有貧血可能,此時就需要血常規檢查,是不是貧血一看檢查結果就知道了。

2、甲功五項:如果發現自己早上醒來心率偏快(正常心率每分鐘60~100次),平時大便次數增多,且餓的快、吃的多,同時還伴有怕熱、多汗、激動、急躁、頸部發緊、短期內脖子變粗等,則應行甲功五項排除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的甲狀腺會釋放過多的甲狀腺激素,促進機體的分解代謝,從而使體態消瘦。

3、血糖:消瘦的病人如果當發現自己莫名口乾多飲、小便增多、嘴饞多食,同時又有糖尿病家族病史時,要查一下空腹和餐後血糖,排除糖尿病。對於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導致機體各個器官不能利用葡萄糖作為能量,機體就會消耗其他的功能物質,如蛋白質和脂肪,因而出現消瘦。

4、胃鏡:如果消瘦的同時伴有全身衰弱、乏力、厭食、腹部不適等症狀,則應行胃鏡檢查排除胃部疾病,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炎、胃癌等,由於消化道的病灶導致吸收功能不良,引起體重下降從而出現消瘦。

5、腸鏡:如果消瘦的同時伴有反覆腹瀉、粘液性血便、腹痛、食慾減退等,可行腸鏡檢查排除腸道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因吸收障礙導致消瘦。此類患者常伴有貧血、衰弱、低蛋白血癥等營養不良症狀。

6、胸片:如果消瘦伴有低熱、盜汗、乏力、咳嗽、咳血等症狀,應行胸片檢查排除肺結核可能。肺結核患者由於食慾不振和長期的慢性消耗,通常有明顯的消瘦症狀。

7、腎上腺CT:如果消瘦伴有皮膚黏膜色素沉著、乏力、食慾不振、低血壓、低血糖、毛髮脫落、抵抗力下降等,應行腎上腺CT檢查,排除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同時還要行血常規、電解質、血或尿醛固酮、遊離皮質醇、心電圖等檢查。

8、某些藥物,如甲狀腺素製劑(常用於甲狀腺功能減退)和苯丙胺(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和抗抑鬱藥)等可以促進機體代謝明顯增加,引起消瘦;長期服用導瀉藥,可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影響腸道的吸收功能,引起消瘦;化療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等可以引起食慾減退和上腹部不適等,導致飲食和吸收障礙,造成消瘦。此類患者往往消瘦的病因已明確。


9、此外,消瘦的人特別是進行性消瘦時需要考慮腫瘤可能,不同部位的腫瘤表現並不一樣。除了體重減輕,還往往共同表現為莫名其妙的發熱、貧血、局部腫塊等,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檢查。

總之,引起消瘦的原因很多,並非所有的消瘦都與疾病有關,若平常吃得香睡得好,身體並沒有特殊不適,就不需要過於擔心。只需健康飲食,正常生活。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