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那些年」三国时魏吴首战合肥

「合肥那些年」三国时魏吴首战合肥

合肥那些年

今天继续推出“合肥那些年”专栏

之《听许老讲巢湖过去的事情》

为你讲述第17集

《三国时魏吴首战合肥》。

「合肥那些年」三国时魏吴首战合肥
「合肥那些年」三国时魏吴首战合肥

曹操对合肥地区的控制始于建安五年(200年)。此前淮南曾被军阀袁术占领,当时曹操正在官渡与袁绍激战,无暇南顾。江东孙吴政权先后消灭了盘踞庐江的刘勋和李术(述),但是并未留驻江北,而是把上游荆州的刘表当作主要敌人,与其部将黄祖频频交兵,以致在淮南形成了短暂真空。

「合肥那些年」三国时魏吴首战合肥

曹操画像

1

「合肥那些年」三国时魏吴首战合肥

孙权画像

2

曹操击败袁术后,认识到合肥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迅速任命刘馥为扬州刺史,治合肥,在纷乱的棋局上抢先一步,占据了要点。这一决策,反映出曹操远见卓识。刘馥到任后,招抚民众,“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芍陂及茄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蓄”。当地经济得以恢复,统治地位逐渐巩固。建安十三年(208)冬,孙权亲率大军,首次进攻合肥。虽然当时合肥只有州兵驻守,由于曹操及早的谋划,为应对这场战争提前作了准备。扬州刺史刘馥虽未从朝中带兵赴任,而是“单马造合肥空城”。“高筑城垒,多积木石,编作草苫数千万枚,益贮鱼膏数千斛,为战守备”。利用屯田的准军事化组织收编流亡农民,逐步建立起一支由当地郡县壮丁组成的地方武装。所以,合肥州兵虽有很强抵御能力,但不敢盲目迎战。《三国志•魏书•刘馥传》载:“孙权围合肥城百余日,时天连雨,城欲崩,于是以苫蓑覆之,夜燃脂照城外,视贼所作而为备”。孙权虽久攻不下,犹自以为兵多,有一战必得之志,合肥的形势非常危急。曹操得到孙权围攻合肥的军情,立即派遣将军张喜率领千余骑士,并领汝南郡兵救援合肥。但援兵久而未至,为了欺骗孙权撤围退兵,扬州别驾蒋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今河南固始县东南),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贼所得。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三国志•魏书•蒋济传》)。孙权这次首次攻打合肥的战役,持续三、四个月时间,无功而退。

「合肥那些年」三国时魏吴首战合肥

战合肥连环画

从这一战役中魏方增援情况来看,曹操虽对合肥战略地位有所关注,但未引起足够重视。首先,曹操率军南征,后方留守部队主要意图是保卫许昌、洛阳等中原重镇,远离合肥。出现危难赴救,是鞭长莫及。其次,此时合肥为扬州刺史治所,该州地方军队的有限兵力大部集中在这里,被孙权围入城内,邻近州郡亦未能及时派出救兵支援解围。虽派张喜领骑兵千人往救合肥,并补充了沿途豫州汝南郡的少数军队,兵力仍相当单薄,难以击退孙权的数万之众,后来还是依靠蒋济虚张声势的计策才惊走孙吴大军撤退。因为以前孙吴的主要用兵方向在荆州,曹操没有估计到敌人会突然大举进攻合肥,对此准备不足,以致应付得相当被动,用兵捉襟见肘,仅勉强守住该地。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曹操及时改变战略,组建了以合肥为中心的扬州战区的兵力配置和战略部署。

「合肥那些年」三国时魏吴首战合肥

曹魏与孙吴大军之战画

1、调整了合肥驻军。建安十四年(209)七月,曹操亲自率领军队,从谯县(今亳州市)来到合肥,吊唁死亡吏士,抚恤死者家属。整顿、配置了扬州郡县官吏。派“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加上原来州兵,使合肥兵员总数超过万人,防卫力量大大加强。

乐进画像

「合肥那些年」三国时魏吴首战合肥
「合肥那些年」三国时魏吴首战合肥

李典画像

2.确立邻州救援制度。曹魏各州的最高军事长官是都督,而都督扬州军事者多为征东将军。如遇吴军大举来攻,扬州兵力不足以抵挡,则由都督迅速上表,援救任务多由寿春驻军和邻近的兖、豫等州军队承担。合肥方向作战区域相当狭窄,吴军基本上是沿濡须水—巢湖—施水等河(湖)流一线前进,到合肥这个瓶颈地带兵力难以展开,因此魏军的防守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这样,有本州军队再加上兖、豫等州援兵,通常也就能够胜任了。

「合肥那些年」三国时魏吴首战合肥

三国时期地图

3.改变扬州的兵力配置。曹魏在扬州驻军的主力原来常驻合肥,曹操在江北实行移民后,合肥以南成为无人地带,而魏国扬州的人口与经济重心则转移到江淮丘陵以北。合肥若要继续充当该地区的军政中心则面临困难:首先是它直接受到敌人威胁,在合肥南面没有一座强固的边境要塞做为屏障,以缓冲吴军的进攻。作为一州行政首府,合肥的地理位置距敌境较近,缺乏安全保障。其次,因为合肥附近居民多被迁徙,人口稀少,农业荒废,无法像过去那样提供充足的赋役支援。针对上述矛盾,曹魏在文帝黄初年间对扬州的军事、政治部署又进行调整,将州治和最高军事长官——征东将军的驻所北移寿春,合肥由军政中心变为前线要塞,兵力减少,扬州守军主力则随征东将军转移到寿春。

4.北兵南驻。如前所述,刘馥赴任合肥时未带军队前来,自从曹操南征合肥,留张辽、李典所部镇守之后,扬州军队主力变为来自北方的“士家”,其家属仍在中原,作为人质受到监管,将士如有叛逃、作战不力等情况,其亲属会受到株连的惩罚。 “淮南将士,家皆在北,众心沮散,降者相属”。在这种残酷制度胁迫下,前方将士多有必死不降之心。

以上几项措施的实行,显著加强了合肥与扬州地区的防御能力。孙吴在这一阶段对合肥发动几次进攻,曹魏方面都能应付裕如,有惊无险,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战略决策部署调整得当。

「合肥那些年」三国时魏吴首战合肥
「合肥那些年」三国时魏吴首战合肥

讲述人·许昭堂

「合肥那些年」三国时魏吴首战合肥

许昭堂,男,1957年生,毕业于安徽医学院。笔名,舒盲。原《合肥通史》编纂办副主任,现任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徽《旅游﹒生活》杂志副主编,合肥财经学院客座教授,李鸿章研究会常务理事。著有《影像李鸿章》《李鸿章画传》《合肥城图志》《巢湖史话》《优生优育》,与许高彬合著《走近李鸿章》,发表《中国“家与国”起源地探析》数十篇学术论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