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海:话说嵩县历代县令 宗玉红为第一位女县长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当年就在今嵩县地域设立新城县,县城在今老城。

汉并置陆浑县,北魏置东亭县,后周置和州,隋置伏流县,唐置伊阳县,宋因翟进父子抗金有功升伊阳为顺州,金皇统元年(1141)置嵩州,明洪武二年(1369),降州为县,始名嵩县。

至2015年2200年间,嵩县有史料记载的县令(长、县委书记)共297人,其中汉代2人、西晋1人、隋1人、唐16人、五代2人、北宋11人、南宋1人、金3人、元11人、明60人、清86人、民国51人、日伪4人、民主县长1人、伊鲁嵩县4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县委书记22人、县长21人。

周明海:话说嵩县历代县令 宗玉红为第一位女县长


记载最早的县令——董宣。董宣,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初任北海相、江夏太守等职。董出身寒门,耕读传家,体察百姓疾苦,在职以不畏强暴、敢于惩治豪族闻名于世。据明万历年间王守诚编写的《嵩县志》记载,董宣是嵩县建县后有官方志书记载的第一位县令,于建武元年(25)任陆浑县令。董宣被嵩县历代县志奉为名宦记之,后奉调洛阳令。

董宣69岁时赴任洛阳令,在任期间,因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私藏杀人家奴,董在湖阳公主面前将杀人家奴予以正法,光武帝令其向湖阳公主低头道歉,董誓死不从,而被称为“强项令”,74岁去世在洛阳令任上。董宣去世后,刘秀派人前去吊唁,看到董宣家里除了一辆破车和几石大麦外,没有其他物件,穷得棺材都买不起,竟以破被覆尸。刘秀得知后非常难过,下令按照大夫之礼厚葬。

任职时间最长的县长——吴祥 。吴 祥,河北蠡县人,永乐七年(1409)由保荐举为嵩县知县。明初,嵩县民众忍受不了繁重的赋税,纷纷逃亡。吴祥向上反映得以减轻赋税十分之三。逃亡的民众自动返回者达200户。赵村有盗贼数千人,纠众劫掠,数月不散,吴祥亲自到赵村劝降。上店村(今汝阳上店镇)有暴虎群聚吃人,致使道路不通。吴规定捕虎不缴税,并禁止巡逻的兵卒和捕快向民索取,并设立赏格,对捕兽者予以奖励。半年之间,上店虎患消除。吴祥任职满两任,本应升迁,百姓两次到京城要求留任。朝廷晋升其官职增加薪俸,仍让在嵩县任职,前后达33年,卒于嵩县知县任上。

任职时间最长的州长是贾武。 贾武,山西省高平人,曾任上元、兴化县知县。由于为政清廉,政绩卓著,擢升嵩州知州。在任期间“宽严迭用,百姓畏怀”。金大定九年(1169)升淮安同知。9年后,升知广平府。虽然职务提升俸禄增加,却仍知嵩州,在任35年,嵩民赞颂他“物阜民康,花草欣然”。金朝末年,战乱起,贾武辞官归家,离别时,“官民号泣送之”。

 任职时间最短的县长是侯生华 、吕谦、程宗洛。侯生华,河南安阳市人,民国十六年(1927)任县长。吕谦,河北任邱县人,民国十六年(1927)任县长。程宗洛,嵩县阎庄宋岭人。民国十六年(1927)任县长。

 两度状元县长李化龙 。李化龙,河南长垣人,颖敏绝人,过目不忘,文章卓伦,两次摘取状元桂冠。万历二年(1574)任嵩县知县。虽年方20,然资性开爽,临事机敏,遇事迎刃辄解。公务之余,潜心于古文研习,下笔飘逸,语多惊人。好贤乐善,人称有子产为人之风。从严整肃官吏,使贪官污吏不敢谋取私利,时称治政清明。在任6年,嵩县大治。因政绩卓著,升任南京工部主事,累官至兵部尚书,加柱国少傅太子太保。

政绩卓著的县长有杨厥美、戈锦、康基渊、姬庆厚、李占朝、刘培中

杨厥美,江南庐江(今安徽省庐江县)拔贡。顺治十七年(1660)任嵩县知县。杨厥美为政简要,善于把握大局,应时而治。明末战乱,百姓四散逃亡。杨致力招抚逃亡百姓,鼓励百姓垦荒种地。当时,盗贼频发,民不得安。杨修缮城墙,训练乡勇,加强夜间值更巡查,使盗贼不敢骚扰乡民。杨厥美重视恢复教育,创立4所社学。其怜悯下层,救助贫弱,在县城西关开设养济院,收容无依无靠的老、弱、病、残者和孤儿、乞丐。乡民孙来印,父亲去世没钱埋葬,杨厥美买棺材帮其葬父。在任期间,主持编写康熙《嵩县志》。杨厥美在嵩任职10年,升任山东省东营州知府。

戈 锦,北直隶(今河北省)献县人,进士,雍正十一年(1733)莅嵩任知县。

戈锦任职期间,凡事以百姓利益为重,对诸如行埠供应、猎户帮帖和土贡百合等各项摊派、加重百姓负担事项,一律免除。嵩县西南一带多荒山,无地农民开垦荒山成为粮田。一些土豪劣绅以荒山是其家祖业为借口,企图霸占。戈锦查得实情,发给垦荒农民土地证照,使土地成为垦地农民的世代祖业。

伊河流经嵩县境内100多里,夏秋山洪暴发,水流湍急,冲毁两岸大量土地。百姓没了土地,颗粒无收,还要照例缴纳赋税。戈锦代民请命,详报上司,获准豁免赔粮地6100多亩。嵩民朴拙,不懂得改滩造地。伊河沿岸河滩最宽处达五六里。戈锦向沿岸百姓传授改滩淤地之法,率领百姓引导浑浊的河水淤泥造地,造出数千亩肥沃农田。戈锦还发动百姓疏通18道古渠,又广开支渠,扩大灌溉面积,百姓深得其益。

总督王士俊要求各县设立普济堂和育婴堂。戈锦迅即谋划,狠抓落实,建房30间,置永久固定资产。 每年收养五六十人,成效在全省名列前茅。戈锦重视教育,把义学移建到文昌阁,增置校舍,筹划经费来源,保障学生的学习费用。又在城乡建了5个学术团体,名为“中州道学”,编写《伊洛渊源录》,向各团体学员定期讲授。讲学之日,顺便查核部下政绩功过,及时褒赏指导,一直持续五年之久。

戈锦善于审判案件,所受案件及时审结,从不积压拖延。所审理的案件从无冤案错案。新安县士兵赵存义,欲陷害上司,故意弄得披头散发,脸上涂抹得面目全非,手脚戴上木枷和镣铐上吊自杀。戈锦受命前往,详细审查,弄清真相,使案件很快审结上报。伊阳县的梁朝凤,与他人合谋杀了村长,拒捕后乘机脱逃,直向嵩伊边界逃来。戈锦亲率兵丁,连夜赶路100多里,在没大岭(今木札岭)把守关隘,将嫌犯捉拿归案。

康基渊,山西省太原府兴县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二十八年(1763)选任嵩县知县。到任后,遍访民间疾苦,寻究根源所在,凡诉讼、钱粮、仓储、水利、教育诸政,逐项治理。

1、为减轻旱灾,康基渊亲自勘查古渠旧址,动员、组织乡民疏通、修复伊河两岸旧渠11道。又四处寻找可用山涧小溪,组织乡民开挖板闸、泮水、龙驹、樊上等处大小水渠10道。连同修复旧渠共21道,可灌田6.2万亩。2、为发展嵩县教育,康基渊着手清查地方绝业(有地无主)及废刹、古庙土地,广建社学,使全县社学达到34所。还多次捐出养廉银用于建学,资助贫家子弟读书。嵩县境内,诵读之声遍于山谷。3、嵩民例有上贡百合之苦。百合生长在嵩县西南深山中,多生在人迹罕至的深谷腐壤里,生长十多年才有拳头一样大。采挖时,攀荆棘,登悬崖,很难找到。还有被虎狼伤害的危险。清初,山境人稀,物得休养,采挖尚易。后四面八方人进山垦荒,采挖百合食用,当地出产百合之名远扬,到嵩县西南山中寻求百合者日多,山中百合很快匮乏,人们很难采到。一经官方购买,价格飞涨。境内不产百合的地方,更苦于无以应命。所以,百姓一谈到百合之事就心惊肉跳。康基渊为解除嵩民负担,深入走访,征得城西李湾普济堂土地40亩,种植百合,引贾砦水浇灌,每年产百合1000多斛。从此解除百姓岁贡百合之难。还在百合园旁建亭凿池,杂植竹木数百棵,阴凉浓郁,花开漫烂,夜香远彻,成为市民游息之所。4、康基渊鼓励嵩民重视农桑,向嵩民传授种桑养蚕之法,在各里设蚕正、蚕长,引导督促百姓种桑。把其母迎养在署,教四郊妇女养蚕植桑。康基渊还引导嵩民种植经济作物。靛蓝为商贾所必需,种植得钱较易,就倡导并传教百姓种植靛蓝,增加收入。5、嵩县地域辽广,明朝以来,大量市镇毁于战火,仅存城厢、鸣皋和莘店3个市镇。康基渊看“市远妨农”,便在嵩境四乡增置市镇,达到32个,方便百姓生产、生活之需。

由于善政累累,惠及百姓,乾隆三十四年(1769),康基渊离任后,嵩民在老城二道街建“康公祠”以示怀念。其事迹收入《清代七百名人传》。

姬庆厚,偃师人,1968年3月——1971年6月任嵩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973年1月——1978年2月任中共嵩县县委第一书记。两度到嵩工作,任职期间,主持兴建了“84422”工程,即兴建了8个厂:嵩县丝绸厂、制药厂、化肥厂、水泥厂、木工厂、电池厂、塑料厂、制鞋厂;修了4条公路:木扎岭—汝阳(13公里)、洛栾公路嵩县段96公里改造、木扎岭—合峪(35公里)、陆浑—车村(72公里);架了4座桥:全国最大跨度双曲拱桥—前河大桥、县城伊河大桥、吴村双悬拱桥、龙驹单悬臂桥;开了两个矿:祁雨沟金矿、萤石矿;建起了2个电站:栗子坪电站、铺沟电站等县办工业企业。

李占朝,汝阳县人,1992年6月——1996年8月任嵩县人民政府县长。在任期间,主持开发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扩宽县城街道、打通陆车路。

刘培中,济源市人,2001年9月——2007年10月先后任嵩县县长、县委书记。任职期间主持建造湖滨公园。

热心教育的县令(长)尹知章 、罗梁材。

尹知章,山西绛州翼城人,唐中宗元年(684)任陆浑县令。尹知章从小勤学,精通六经,喜于讲学,遂以儒学著称。他任陆浑令期间,非常热衷教育事业,经常利用节假日到各学堂讲授,从未停止过,以讲授《周易》《老子》《庄子》三书著名,弟子有贫穷者,常给予接济。尹知章为官清廉,爱护百姓,性情和厚,喜怒不形于色。其不计名利,一生从不问产业多少,儿子建议在集市上购买一年中的柴米,尹知章谴责儿子是与民争利,后因事牵连,弃官在野,专心学问,研究经学,一生所著书传多流行于世。

罗梁材,广西苍梧县举人。光绪十四年(1888)任嵩县知县。 罗梁材精明强干,善于处理政务。明清时期,官府实行月课制度,每月对学子进行考查和考核。罗梁材在考查中,发现学生不练习书法,汉字写得歪歪扭扭,文字功底很差,就捐出养廉银上千两,设立了“栽花社”,专门教学生读诗练字,促使学风大为好转。罗听审讼事思维敏捷,受理案事从不拖拉。其桌案上从无堆放未经审理的案子。在嵩县任职3年,县内四乡没有人喊冤叫屈的。离任后多年,来嵩县办理矿务事宜,消息传开,不论是士大夫还是普通百姓,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

清苦守贫的县长赵明府 。赵明府,唐贞元二年(786)任陆浑令。学识渊博,为政清廉,一生求闲爱贫。告老还乡后地无一亩,仅三间草房而已。

 刚直不阿县长杨一奇。 杨一奇,山西交城人,进士,明嘉靖二年(1523)任嵩县知县。当时民贫赋重,催缴赋税的官吏动辄殴打百姓。杨选择乡村中德高望重者,以优礼待之,让他们到乡下劝谕,说服乡民缴税。乡民们很快就把税赋缴上。杨刚直不阿,拒收贿赂,善于处理诉讼案件,到任之后没有积案。有一个富民杀了人,按律收监。其家人送千金企图让其开脱,杨一奇予以拒绝。河南太守行文要提走人犯,杨拒绝执行,人犯后来死在狱中。

建桥铺路县长王豫立。王豫立,陕西泾阳人,进士,万历二十八年(1600)任嵩县知县。当时的秤钩湾,上面是绵延峻岭,下临伊水,险隘难行。王豫立实地勘查之后,先开道路,后建石桥,行人称便。人称“王公桥”(即今田湖镇大石桥)。王豫立莅嵩6年,清俭廉平,不严而民化,后官至山西按察使。

公仆县长徐士讷 。徐士讷,浙江淳安人,进士。康熙二十五年(1686)任嵩县知县。徐士讷为官清廉,不媚上,宽厚爱民。到任后,首先免除许多苛捐杂税。嵩县地处豫西山区,境内层峦叠嶂,有司以嵩县多有野兽出没,向县里索要虎、豹、狐皮和鹿茸之类,年年索取,形成惯例。而这些东西难以得到,官府便重价收购,再按价格向百姓摊派费用,百姓苦不堪言。徐士讷到任后,一一推辞,不再向百姓索取。

徐士讷生活俭朴,从上任到任嵩届满,一直主仆4人,布衣麻葛,粗茶淡饭。公务之余,常常沿着田间小道,走进乡村农家,和乡民促膝倾谈,劝民安心农事,向民传授蚕桑技术,从没有把自己当作县官看待。徐士讷自己开个小菜园,种上瓜果蔬菜。有一年,挑选4个大南瓜,作为礼品派差役送给知府大人。途中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差役把摔碎的南瓜送到洛阳。知府和府中官员深为其清廉和正直所感动,十分赞赏。徐士讷在嵩县任职三年,因政绩卓著,升任济宁知州。嵩县百姓将其事迹编成歌谣,刻在碑上,为其建立生祠,称其为嵩县“清官第一”。

不畏权贵县长徐 玑 。徐 玑,江西鄱阳人,进士。乾隆五年(1740)莅嵩任知县。徐玑承继戈锦遗风,亲民务实。乾隆十年(1745),徐玑把县城西北隅义学改建成乐道书院,增设讲堂和书室20间,延请先生授课。又扩充经费来源,保障书院费用开支,学生大多学业有成。

徐玑遇事冷静,思维缜密,善于处理突发事件。又不畏权贵,敢于为民作主。满族八旗人在清代最为尊贵。旗人邹某,原籍怀庆,先前在嵩县有寄庄田1000多亩。一天,邹某突然带着10多个骑兵前来,出示兵部发给的租赁文书,上面载明业地坐落四至。册中显示,樊店、竹园、赵裴等村嵩县百姓的家业良田都是其寄庄田。当地百姓十分震惊,群情激忿,不知所措。徐玑经过了解,得知生员张所尚存有执据,上载邹某已于康熙三十年(1691)前将土地全部出卖。于是向邹某出示案卷,并出这些土地曾经是你的,可是你早已全部出卖过了!邹某仗着自己身份高贵,在铁证面前仍然盛气凌人,气焰十分嚣张。徐玑写下文书,报请抚台大人立案惩处。当地百姓无不称颂知县大人一身正气,不畏权贵,敢于为民撑腰做主。

战死嵩县的县长王万令。

王万令,直隶天津人,进士,咸丰七年(1857)知县。咸丰七年(1857)六月二十五日,捻军陈太安部,聚集1000多人,攻入嵩县境内。河南府知府樊琨,恐捻军进犯洛阳,率部截击。刚上任10日的嵩县知县王万龄,闻听捻军进入樊川、阎庄一带,即带领县衙兵丁和“乡勇”约200人,至宋岭一带与捻军交战。捻军以优势兵力迎击官兵。双方力量相差悬殊,官军将败。王部下劝其引兵退去。王拒绝,命官兵冲杀,王策马往来督战。双方展开激战,伤亡惨重。捻军中有认识王万龄的,暗中向其射箭,射中王万龄坐骑,王万龄倒地,被捻军所杀,其所带兵丁战死70多人。

明察秋毫县长沈傅义 。 沈傅义,北京顺天大兴人,光绪十三年(1887)任嵩县知县。沈才能超群,勤苦耐劳,一有案情,亲率四五随从,深入乡里勘验缉捕。所到之处,自备饮食,从不扰民。有到县衙诉讼的,即日听断,从不推拖迟延。审理案件明察如神,从无冤情。百姓对其十分敬畏又真心拥戴。在任一年,口碑载道。因贤能上达,迁任广东省惠潮嘉道(清时广东的行政编制,由惠州府、潮州府、嘉应州组成)。

教化乡民县长郭建皋 。

郭建皋,山西浑源州人,优贡生。光绪二十五年(1899)任嵩县知县。郭建皋以儒生身份做官,给人柔弱无能的印象。到嵩县任职后,脱颖而出,“神君”之名很快在河洛地区传开。当时,嵩县境内盗匪横行,经常几十人、上百人结伙成群,手持刀枪,杀人抢劫,没人敢挡。郭建皋到任后,严令缉捕。编组保甲,实行乡民联保。盗匪一有行动,便被察觉。当时盗匪一把不在嵩县境内作案。郭建皋还致力于民风的教化,每逢初一、十五,便召集乡民,亲自讲解《圣谕十六条》。郭建皋把《圣谕十六条》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联系身边活生生的案例,生动感人地申述利害,听其讲解的人口服心服。郭建皋离任时,儒生乡民上千人为其送行,一直送到县界。

死的最惨的县长是谢炳朴。谢炳朴,湖北黄陂县人,民国四年(1915)任县长。1916年,惯匪吴运统率匪徒200余人投憨玉琨,憨玉琨委任吴为营长。吴驻宜阳担任城防任务。不久吴发动兵变围攻憨玉琨司令部。憨越墙逃出,吴运统搜捕憨玉琨不得,率匪部追至嵩县城,与张治公部叛军赵世五两连人马会合。端午节之日,由南门攻入县城,兵分三路抢劫,中路攻入衙门,抢尽金库银钱及珍贵物品,并捆绑县长谢炳朴,拉到衙门外大街,让谢炳朴头顶县印砍去头颅。

 革新县长吉介。吉介,陕西省韩城县人,1927年夏至1928年春被冯玉祥任命任嵩县县长,时年26岁。到任后贯彻冯玉祥的施政纲领:一是改革吏治,由原13房100余人精简为两个科室40余人。县政府由原来的300余人缩减为不足80人。通过考试,招收30多人替换年老体弱吸食鸦片者。二是革除官僚作风。规定:民众见县长不跪,不喊“大老爷”;县长出衙不坐轿,不迎送,不招待,不接待土豪劣绅;民众平时可直接与县长对话;民众诉讼时,可不写状子;不准豪绅包揽词讼。还规定县政府官员不准穿长袍大褂,一律穿灰色中山装。三是兴办新学,宣传新思想。拨款在书院街建立县立小学。改县衙候讯室为阅览室;成立业余话剧团,演出《烟鬼的末路》《缠足痛》等戏剧。在县城街道繁华处及交通要道口书写冯玉祥推行的“河南人民十二要”和“为富不仁便是土豪,吞款架讼即为劣绅”等标语。四是在全县雷厉风行开展男子剪辫、妇女放足活动,破除封建迷信,禁止烧香拜佛。

唯一的女县长是宗玉红 。宗玉红,湖北省武汉人,2014年9月任嵩县人民政府县长。

以上这些县令(长),只是嵩县历史上近千县令(长)中的一少部分,由于种种原因,还有许多有作为的县令(长)事迹没有被保留下来,但他们在任职期间,都为嵩县人民办了实事,理应受到嵩县百姓的爱戴和怀念。

(本文作者系《嵩县通史》编辑,嵩县知名历史学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