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張廷玉繼續舉薦胤礽為新太子,他是如何摸透康熙心思的?

忠肝義膽嶽老三


張廷玉未必是摸透了康熙的心思,他只是按照自己一貫的主張順勢而為罷了。

從各種跡象看,張廷玉應該是偏於太子一派的,至少,絕對不是八阿哥一派的。這其實很好理解。康熙時的上書房三大臣,佟國維是八阿哥一派的,馬齊順從佟國維,也基本屬於八阿哥一派,只有漢臣張廷玉沒有跟著佟國維搞投機。

張廷玉只是忠於康熙,同時也忠於康熙選定的太子胤礽。對於一個漢臣來說,這大概也是保住祿位的唯一選擇。

所以,面對太子的被廢危機時,張廷玉一直是保太子的。當然,他的理由是:為了穩固國本,能挽救還是挽救一下吧。

比如調查刑部冤案時,八阿哥胤禩拿到了太子心腹肖國興告發太子的證詞,他連夜送給了康熙,康熙拿到這份證詞後,立即去上書房找到張廷玉商量。結果,張廷玉竟然直接把供詞燒掉了。

在熱河行宮,太子受到十四阿哥和八阿哥的陷害,他們偽造了太子調兵手諭,誣陷他謀反。這時候,眾人方寸大亂。但在混亂中,張廷玉還不忘替太子說話:太子不會有膽量造反,那張調兵手諭可能是假的。

康熙一瞧,果然是偽造的。如果沒有張廷玉的這番話,可能就沒有後來的太子復立。

太子復立前,康熙讓眾大臣上摺子推舉太子人選。當時,上書房大臣聯名上摺子保舉八阿哥。但是,佟國維和馬齊邀請張廷玉簽名時,張廷玉拒絕了。

張廷玉為何不跟佟國維他們一起摻和呢?因為他從來就不是八阿哥一派的。這時候跟著佟國維一起搞投機,豈不是更讓康熙反感?

所以,張廷玉告訴佟國維和馬齊,他要單獨上一份摺子。

這份摺子,當然是保舉太子復立的。但是大家請注意,張廷玉並沒有把這份摺子提前交給康熙,而是藏在自己的袖子裡。

他在什麼時候拿出來的呢?是在康熙明確表示反感大家都保舉八阿哥,然後詢問是否有人保舉胤礽的時候。

那麼,如果康熙順從了大家的意思,對於大家保舉八阿哥當太子並不生氣呢?張廷玉還會把保舉胤礽的奏摺拿出來嗎?

我想肯定不會。

能夠封侯拜相的,當然都是老狐狸。但老狐狸也不是神仙,不可能事事提前料到,很多時候,不過是順勢而為罷了。


趣談秘史


張廷玉他爹就是那個六尺巷的張英,“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在康熙、雍正兩朝,張廷玉備受寵幸,深得皇帝信任,並且是清朝唯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可想而知張廷玉是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的。

張廷玉繼續舉薦胤礽為新太子,並非單純是摸透康熙的心思,迎合康熙的意思,而是這是他一貫的主張。他能夠始終站在康熙的立場,忠於皇帝,不計個人得失,一心為了朝廷。在奪嫡的過程中,張廷玉前前後後有三次在關鍵時候幫助了太子。

太子第一次被廢主要發生了三件事情:

第一,張五哥頂罪案,八阿哥利用調查之變,坑害太子;

第二,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私會被康熙無意之中發現;

第三,十四阿哥偽造太子手諭,調兵謀反。

首先,來看看張五哥頂罪案的時候張廷玉是怎樣做的。八阿哥假借聖意矇騙張五哥頂罪案的關鍵案犯肖國興,成功騙取了對太子極為不利的罪證。康熙拿著關於太子罪證找到了張廷玉,想看看張廷玉的看法。張廷玉看了之後,非常震驚,立刻當著康熙的面將太子的罪證給燒掉了。

此時的康熙立刻明白了自己這個心腹之臣的意思,於是草草的把這個案子給了結了,並沒有深入追查太子的責任。這是張廷玉第一次保太子。

要說太子胤礽也真是不成器,在奪嫡的關鍵時候跑去私會鄭春華。原本八阿哥坑害太子的事情已經被康熙發現了,太子可以說是已經平安過關了。這個事情發生了以後,太子胤礽成了驚弓之鳥,八爺黨中的十四阿哥為了扳倒太子,偽造了太子的手諭,調兵包圍行宮,造成太子謀反的事實。此時,大阿哥也趁機添油加醋,火上澆油,想借著這個事情謀害太子,自己憑藉著皇長子的身份繼位。

康熙目睹了這一切,兒子互相殘殺,兄弟鬩於牆,是非常傷心的。正是這個關鍵時候,張廷玉說出了問題的要害。太子被廢,容易引發奪嫡之禍。太子雖然失德,但是他沒有這個膽量去調兵謀反。康熙立刻明白了,並且後來也證明了了太子的手諭是假的。某種意義上說,張廷玉是第二次保住了太子。

前面說過,張廷玉最大的優點就是始終忠於皇帝。太子第一次被廢了以後,康熙命令群臣舉薦新太子。八阿哥過於操切了些,不斷的串聯群臣,甚至還通過道士來怪力亂神,製造輿論壓力。一旦八阿哥成功了當上了太子,康熙的處境將是非常艱難的。

因為康熙也需要維持朝廷權力的平衡。太子胤礽能力不足,加上八阿哥這些人從中掣肘,康熙的權力是非常穩固的。此時,太子胤礽被廢,加上八阿哥本身能力比太子強,而且黨羽眾多。朝廷的權力平衡便立刻被打破。

今天,八阿哥等人能夠號召眾人擁立自己為太子。難保那一天,他們再次擁立八阿哥為皇帝。一旦到了那個時候,康熙情何以堪?歷朝歷代,這種皇位交接極容易造成動盪。

康熙就是看出了這一點,八爺黨羽過多,不能夠讓他做太子。張廷玉作為康熙的心腹大臣,也看出了皇帝的憂慮。這種情況下,讓廢太子繼位重新維持平衡是最好的,張廷玉這才會保舉太子胤礽。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

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張廷玉之所以能把握住康熙的心思,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太子造反純屬嫁禍,並非實罪,第二是對奪嫡局勢的把握。

在第一次廢太子事件中,老十四偽造太子調兵手諭,凌普帶兵進駐皇帝行宮,康熙氣急之下廢掉太子。然而張廷玉及時提醒康熙:太子失德是事實,但是造反,萬萬不信,太子有這個心機,絕無這個膽量。隨後康熙立馬就發現了手諭有假,這一下洗脫掉了太子最大的罪名 也是太子能夠復立的必要條件。同時張廷玉也提出了一大隱患:奪嫡之爭,蕭牆之禍。



太子廢黜之後,康熙召集眾臣提出推舉新太子,其他皇子可以說是一下子都躁動了起來。尤其是八爺黨,可以說是把聯合推舉一事做到了檯面上,佟國維馬奇串聯朝廷上下一眾官員準備推薦八阿哥。作為皇帝的貼身秘書,張廷玉清楚地知道,此舉正刺中了康熙執政最敏感的神經之一:朋黨。康熙是絕對無法容忍老八黨這樣的行為的,但推舉新太子一事是康熙提出,此時絕無法收回。這種情況下,也只有為廢太子洗脫罪名,暫時復立,才能平息八爺黨不可阻擋的勢頭。



因而張廷玉繼續推薦廢太子,真真的官場老司機。


一氧化二氫


另類思考:太子胤礽的被廢,源於穢亂後宮被皇上撞到。此時的太子,除了慌亂不會有其他的想法。唉……下半身害人不淺啊。

更何況剛才還在溫柔鄉里纏綿,一忽就通知軍隊逼宮。時間上是做不到的。因此,一定是有人暗中放太子的冷箭。這一點張廷玉一眼就看穿了。

所以,廢太子一事是皇帝出於一時激憤而發,不是皇帝本意。即便是廢太子,也需要確鑿的,無法挽回的大證據才行得通。更何況皇帝還要給太子一個被挽救的機會。

所以,張廷玉順水推舟。與其說是他猜透了皇帝的心,倒不如說他是解了皇帝的愁。太子是誰對他來說不重要,誰是皇帝才是真正的。

平心而論,劇中的張廷玉是正面的,無偏勃的。因此誰是他下任主子,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假如是太子,他任人唯親,很難治理好國家。如果是八爺當上皇帝,他結黨營私已久,朝局必然混亂不堪。如果是四爺,孤臣自居,自是需要有人輔佐。所以,對待太子,先捧後摔,自廢武功;對待八爺,隱忍不發,等待時機;對待四爺,置之不理,暗中觀察;對待皇帝,暗中揣摩,明裡做事。這是個聰明人。


紀錄片老饕


像張廷玉這樣謹小慎微的人能獨樹一幟繼續保舉被廢太子胤礽,不知他需要多大的勇氣,不但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重要的是必須要把康熙帝的“脈”把準確了,否則一定會身敗名裂,毀了自己的前程。

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演繹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梗”讓我們去猜想。【康熙帝褒獎張廷玉】

康熙皇帝已經明確了太子胤礽被廢黜,另行舉薦新太子,可張廷玉能背道而馳,成為眾多朝臣舉薦八阿哥為新太子的對立面,不但沒有孤立,反而受到康熙的表彰,相比之下張廷玉不但是高人,還能把康熙帝心思琢磨透。

在舉薦新太子的問題上,張廷玉是冒了很大風險的,如果這一步走錯必定身敗名裂。張廷玉的這一步比四阿哥胤禛府上的幕僚鄔思道只能說過之而不及。

那麼“高深莫測”的康熙皇帝的心思,張廷玉是如何琢磨透的?



【佟國維,馬齊的明火執仗】

張廷玉為何敢違背康熙帝的旨意,違背以佟國維為首的朝廷上下官員的意願繼續舉薦廢太子胤礽:

一、首先張廷玉必定了解康熙皇帝不喜歡八阿哥胤禩為皇位繼承人,即使是太子胤礽真的被廢。

二、佟國維帶領上書房居中調度朝廷上下官員齊手舉薦八阿哥胤禩,而且是明火執仗,這讓康熙皇帝非常反感,視為朋黨即是結黨營私,對皇權產生了威脅。

三、太子胤礽是國本,他並沒有犯下大罪,調兵符也是假的,所以康熙皇帝不可能輕意廢黜。特別是八阿哥胤禩的高調已經超出康熙皇帝的想象,只能給太子胤礽復位以平息這場“儲君”之爭。

【康熙帝顧左右而言他】

舉薦新太子是康熙帝的決定,可新太子的人選似乎已經有結果了,並不是康熙皇帝想象中的哪一位,或者說康熙帝根本就不是真的舉薦新太子,而是看看兒子們的實力,究竟是哪一位皇子阿哥在“窺探”儲君位置,他要看明白!

現在的結果出來了,而且是康熙皇帝最不中意的哪一位,如何收場這是康熙皇帝的帝王藝術,所以康熙皇帝首先問:有沒有舉薦二阿哥胤礽的?全都蒙圈!

同是上書房大臣的馬齊問的對:太子胤礽既然被廢,怎麼還找舉薦被廢掉的太子?看來情況有變。

【康熙帝的又一個理由】

廢太子胤礽是朕一人獨斷專行!

廢太子是康熙帝的一人獨斷專行,那麼舉薦新太子也是康熙皇帝的一人獨斷專行,重要的是沒有與你們商量,這是康熙帝的理由。

狡猾的康熙皇帝開始講民主了。皇帝的話都是聖旨,為何有了民主?康熙帝的這些舉動被“張廷玉”看的一清二楚,這才是“帝王心術”,所以張廷玉敢孤注一擲。

為何張廷玉能屹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倒,因為張廷玉才是能摸透皇上心思的人。在這一場賭局上,張廷玉又贏了。

(圖片來自網絡影視資料)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雍正王朝》詳細解剖還在後面,帶你繼續解剖雍正朝!歡迎網友評論互動、留言。(第228期總268期)


日堯居k古史


張廷玉明瞭康熙的心理,一是胤礽是康熙最喜歡的兒子,康熙很難一下子放棄胤礽。二是康熙對胤礽也沒有太多的把握,為了不造成禍起蕭牆都悲劇,穩定是最重要的。因此,康熙也好,張廷玉也好,鄔思道也好,都是以穩定,繼續觀看體察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