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曼講《楞嚴經》:我們煩惱的根源是心出問題了

人老眼睛視力下降,不是能看的本性壞了,是看的工具出了毛病了。所以凡是我們見聞覺知的能讓我們六根起作用的這個東西是什麼。整個楞嚴經就是講這個,從頭到尾就是問這個是什麼。唯一不變的是本體。這個本體永遠不變,是妙體,它自己沒有一樣東西,但是它可以生出妙有來,所以可以隨緣自在。

葉曼講《楞嚴經》:我們煩惱的根源是心出問題了

釋迦牟尼慈悲地把它一個一個識破,佛法裡頭迷了多少人,這是研究佛法的,自己以為自己懂得多,迷了不知迷了多久。希望諸位千萬千萬至少不要滿身的佛氣,一滿身的佛氣,這是心裡的佛法在著迷啊。我認為我必須這樣,我是學佛的人,所以我都看開了。你真看開了嗎?但是在佛法裡不知道多少人著迷,迷失方向了。

你問我:我在哪裡,你問我怎麼打坐這些東西。我只告訴你莫執著,連莫執著都不要執著。所以佛家的無啊,有十幾個無一直無到底,連無都要無掉。你要說無的話,原來你有啊。所以這一個真正的迷跟悟只在一個執著不執著而已。

葉曼講《楞嚴經》:我們煩惱的根源是心出問題了

迷跟悟就在一念之間,這一念就是你執著還是不執著。因為使我們煩惱的,使我痛苦的,使我們執迷不悟的就是心。知道是心出問題了。談起無著,說無著,還是有。

我們假設一切、什麼都沒有的話,還要談有著、無著嗎?什麼東西都沒有還談什麼無著,無著是我有我不被它染著。

葉曼講《楞嚴經》:我們煩惱的根源是心出問題了

其實無著是告訴我們修行的方法。

我們明白心不著一切的話,這是修行的方法。我們最大痛苦地、出多少煩惱和痛苦的是誰啊?一個眼睛,一個心。我們眼睛看到了,然後目迷五色,眼睛裡沒迷,心裡迷了,眼睛對著外境看到這些東西,心裡想起這些事情。所以迷跟悟就在一念之間,這一念就是你執著還是不執著。因為使我們煩惱的,使我痛苦的,使我們執迷不悟的就是眼睛跟心。知道眼跟心出問題了,你要抓賊,你要知道賊在哪裡,連賊在哪兒都不知道,請問你怎麼抓他呢? 所以釋迦牟尼引著阿難,用個大網子把他罩住了,引他進來罩住他。阿難提出七處來,每處都有在啊,因為談起無著,無著對有著,有著必須有啊。假設什麼都沒有你著什麼?說無著,還是有。

阿難毛病出在什麼地方,就是用攀緣想,跟猴子一爬樹樣的,還有一個生滅的心,因為對境有心。我為什麼有這個心,因為對境。要求這個不分別的、而且離開攀緣而且沒有生滅的心性,主要的是要不加分別。我們的思想不加分別,由這個想到另外一個想,也不是前面的念頭有了。你的心用了半天就是這些東西,是不是?生滅、攀緣。所以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知道這些,把攀緣心、生滅心這些東西都去掉了,於是無掛礙故,無有恐怖。之所以我愛,對於所愛的執著,我恨,對於所恨的東西要把它去掉。

葉曼講《楞嚴經》:我們煩惱的根源是心出問題了

這是我們說到大乘的佛法,實際上十二因緣,無明緣,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把十二因緣看通。

我們知道了這個以後,瞭解原來這七處徵心,一切覓心了不可得。沒有東西可以讓你悟,你沒有所得,也沒有眾生可度。你只要存任何這一念,這一個生滅心,這一個生滅心滅了以後,也不過還有生滅的觀念在,只要有這個生滅的觀念在,你就永遠不可能得到隨緣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