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暗示一年左右结束加息,亚太股市将迎资金流入拐点?

添加:小财微信(caishangxiaocai),和聪明的小财做朋友-------

美联储加息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激进了。当地时间11月28日中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演讲中提及,目前利率略低于中性区间,加息影响可能需一年左右体现。上个月他的说法还是——利率距中性可能还有“一段长路”。这一转变也推动美股大涨,道指飙升600点、美元下挫。

所谓“中性利率”,是一个既不会对经济产生刺激作用、也不会抑制经济增长、而是保持恰到好处的利率水平,美联储称之为 “长期中性利率”。眼下,美联储预计长期中性利率为2.9%,目前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为2%-2.25%,也就是说还有不到1%左右的加息空间。各界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12月加息一次,明年加息2次。但在美股巨震后,市场甚至预计2020年美联储会降息。

那么鲍威尔的这种表态如果是真,到底将如何影响你我的钱袋子?这对于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互动有何影响?哪些货币有望脱颖而出?亚太股市是否真的将迎来资金流入的拐点?

美股:不要像在牛市那样交易熊市

当地时间11月28日收盘,美国三大股指创3月份以来最大单日涨幅。标普500指数涨幅2.30%,报2743.78点;道指收涨2.50%,报25366.43点;纳指收涨2.95%,报7291.59点。

本周,美股的反弹在意料之中,一是此前美股回调近10%,二是年底基金存在冲业绩的需求,这也将带动美股走高。然而,机构已经开始呼吁——美股中长期而言将转入震荡熊市,切忌像在牛市那样交易熊市。

截至上周,经历了“黑色10月”的洗礼,标普500指数的12个月远期市盈率从去年12月的峰值到10月低点已下降18%,摩根士丹利此前就认为,认为90%的估值破坏已经完成,未来的风险更多存在于个股层面,尤其是一些估值与盈利不匹配的股票。

但对于2019年,机构认为需要谨慎的原因在于——2018年接近20%的美股都下跌了近两成,且市场交易的方式也像是在熊市,2018年是2002年来首次“买跌”策略不奏效的一年,这种市场行为是很罕见的,这也与过去的熊市、萧条周期一致。未来,回购力度的下降和盈利见顶预期是美股的主要风险。

亚太等新兴市场存机遇

对于亚太市场而言,美联储放慢加息速度或缩短加息周期无疑是利好。11月29日,亚太股市开盘全线上涨。

从周期角度而言,若要获得更可持续的资金流入,鉴于由于亚洲的周期比美国稍晚,如果美国结束货币紧缩甚至转向宽松刺激、美元走弱,资金就有机会再度回流亚太等新兴市场。但在此之前,美联储还在加息阶段,市场的波动加大,亚太股市整体很难吸引明显的资金流入,配置上要比过去多增加一些防御性的资产,美元短债、新兴市场美元债,甚至一些黄金,去对冲波动风险。

目前,机构虽不认为会出现彻底全面反弹,但新兴市场的估值处于历史低的区间,且整体风险已经在价格中得到体现。

以今年下挫近三成的A股为例,也有机构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提及,目前A股性价比较高,已增加了不少A股头寸,尤其是在细分领域找到了众多龙头,例如对制造业、消费领域的中小盘公司做了大量布局,核心逻辑是这些股票比起市场持股过度集中的大盘股性价比更高。

瑞银资管中国股票副基金经理张宇对记者表示,中国近来的政策动向形成股市拐点,当前环境也是长期投资者增加中国股票配置的一个机会,“社保税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税等政策已出现重大变化,这些是政策组合拳的一部分,以加大支持经济和股市的力度。政府出台的这些政策尚未被市场充分理解和消化,但这些政策终将提振2019年的投资者情绪。”

数据显示,10月外资通过陆股通在A股市场净减持105亿元,但11月第一周,陆股通录得单周346亿元的流入规模历史新高,招商宏观认为这与此前政策暖风频吹以及“减税”预期有关。过去两周,北向资金的日均净流入量放缓至10.31亿元。而从11月外资的行业配置情况来看,食品饮料、金融、医药是其青睐的前三大行业,其中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五粮液、恒瑞医药均获得外资积极增持。

瑞银证券估算,食品饮料依然是过去两周境外投资者净买入量最大的板块,共获得20亿元的净流入;紧随其后板块是银行、交通运输、制药和硬件,分别获得了9亿元、8亿元、7亿元和6亿元的资金净流入;净卖出方面,材料、软件、保险和电信位居前列,被分别净卖出了23亿元、3亿元、3亿元和2亿元。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