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銀行系基金分工明確 有望協同發展

銀行子公司挑戰著公募行業,同樣作為銀行子公司的銀行系公募基金公司,則要面臨更為複雜甚至尷尬的局面:如何與“二胎”兄弟實現差異化、協同發展。

對於銀行子公司,公募人士有個比喻,“現在銀行要生二胎。一胎是銀行系基金公司,二胎是銀行理財子公司,而父母一般更疼小兒子。”雖是戲言,但背後不僅凸顯了銀行系公募對可能面臨的直接挑戰的危機感,還有對兩類銀行系子公司如何差異化發展的困惑。

銀行系公募也受衝擊

針對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對銀行系公募的影響,北京一位基金公司董事長表示,已經具備生存和發展能力、靠自身拓展可以獲取市場資源的的銀行系公募,所受影響可能不會太大;而那些高度依靠母公司銀行的委外資金、銀行銷售渠道,缺乏獨立生存和拓展能力的銀行系基金公司,理財子公司設立後,銀行的資源要重新劃分,他們的規模和發展可能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有銀行系基金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設立對銀行系公募的影響要一分為二來看: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可能受到的影響更大,而銀行持股比例較高、話語權較強的基金公司所受的影響會比較小。他舉例分析,對於鑫元基金、永贏基金等公司而言,影響可能相對小一些。而在銀行系基金公司中,還要看銀行股東對基金公司的支持力度。如果靠銀行支持較多,所受影響會更大。如果銀行對基金公司的支持有限,那麼理財子公司的影響可能就沒有那麼大。“有的基金公司實際上類似於銀行的子公司,這些基金公司未來受到的影響可能就會比較小,儘管有了理財子公司,銀行總行也會做統籌規劃。”

兩類子公司分工明確

有銀行系基金公司人士推測,成立銀行理財子公司後,在資源分配上,銀行可能會做一些劃分,一部分劃給理財子公司,一部分劃給基金公司。“估計不會把資源全部給到其中的任何一方,應該會把資源分開來。”

滬上相關基金人士也認為,銀行的蛋糕肯定會被分掉一些,但也不會是全部收回。站在銀行的角度,如果既有基金公司又有理財子公司,那麼銀行可能會根據兩者的優勢區別對待,做更明確的職能劃分,理財子公司可能會承擔更多的“對內”功能,而基金公司則可能承擔更多的“對外”功能。“這樣一來,基金公司可能會承擔更多的向公眾募資的功能。”

某國有大行旗下基金公司人士也告訴記者,由於目前理財子公司的具體情況和分工角色還沒有完全定義清楚,對於他們帶來的影響現在還很難量化。公司現在主要考慮未來能不能和理財子公司合作,例如理財子公司如果做一些FOF產品的話,公募基金能否讓自己的產品成為底層資產。“這種合作共贏的模式是有很大空間的。如果能夠做出聯動效應的話,那對銀行系基金公司也有好處。”

還有銀行系公募公司人士向記者介紹,他們的母公司銀行已確定了設立理財子公司,而對於理財子公司的具體情況還在進一步規劃當中。他分析,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優勢在於銀行的信譽背書。對於個人客戶而言,選擇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得到銀行的信用背書,這是相當大的吸引力,而公募基金的優勢則在於投資能力。

該人士稱,“銀行的投資能力肯定不如基金公司,而且投資能力建設也很難一朝一夕就完成。再加上銀行體系的激勵機制往往不如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子公司要想從公募挖人也很難。因此,未來理財子公司和基金公司之間如何分工合作還有待研究和挖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