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建投:在转型创新中发展

研发生产的专用汽车出口东南亚;

入驻白俄罗斯明斯克中白工业园;

在上海、成都、重庆等特大城市开发商业地产;

在改革开放前沿深圳承揽工程近百亿元;

在甘肃武威腾格里沙漠打造全国工程与生物治沙基地;

与甘肃全省各市州县区签订协议,发展区域经济;

这些举措,对于一家地处西北内陆兰州的老牌建筑企业来说,仿佛天方夜谭。可这一切,实实在在发生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思考谋划如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等问题,不断增强建筑业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带动力。

近年来,甘肃建投主动融合国家战略,积极协调区域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突出创新驱动,延伸产业链条, 注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构建了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经济总量稳健增长,效益不断提升,正在朝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稳步迈进。

投资引领 产融结合

“投资引领”是甘肃建投“十二五”以来一直坚持的一项发展战略,在投资模式、投资领域等方面敢于探索、敢于实践,引领企业转型升级。

实践新型投资模式,集团充分发挥“投融资+工程建设+项目运营”的融合叠加优势,大力实践各种项目投资模式,在省内许多大体量项目、公共项目、群体性项目中成功运用,增强了市场话语权、项目主动权、行业竞争力。兰州新区,是第五个国家级新区,甘肃省倾力打造,甘肃建投主动作为,以BT、EPC、PPP等模式参与新区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新区保障房、新区保税区、孵化中心、职教园区、城区道路等一个个大项目短时间拔地而起,并投巨资在兰州新区建设工业产业基地,包含专用汽车生产基地、甘肃最大钢结构车间、新型建材生产企业、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等,引起四方惊叹。如今,兰州新区雏形已现,甘肃建投每年在此完成的产值都有近百亿元,成为甘肃建投投资引领,转型发展的典范。

持续扩大投资领域,甘肃建投在省内兰州、张掖、武威、天水等地投资开发高端房地产业务,国内聚焦一线城市,布局天津、上海、成都、重庆等城市商业地产;投资建设三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占领装配式建筑产业制高点;投资打造“四园区一基地”,包括兰州新区工业产业园区、彭家坪装备制造产业园、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加纳特马工业园区和国家级工程与生物治沙基地,发展装备制造实体经济;在省内兰州、天水、张掖,国内上海、成都、重庆,国外加纳、白罗斯等地发展旅游酒店业;在上海、天津等自贸区成立专业贸易公司,打通了通关一体化通道,依托国外经营资源,持续发展国际贸易业务,近几年国际贸易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

持续深化银企合作,甘肃建投与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深入广泛的合作,通过银团贷款、短期融资债券、短期私募债券方式实现了融资工作的重大突破,为集团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目前,集团总公司授信总额达数百亿元,正在打造更高层次的投融资平台。

走出去发展 属地化运营

“走出去”是甘肃建投近5年发展中的重要亮点。

多点布局国内市场。甘肃建投聚焦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关中等城市群和经济区,在天津、上海、深圳、成都、西安设立了华北、华东、华南、西南、陕新五大直属区域公司,积极探索整建制迁移、人员落户、资源整合、战略合作和业务对接等举措,大力推行人员、经营、管理属地化模式,创建区域性总部基地,“一省一策”,有力布局全国市场。2017年,省外市场实现订单同比增长50%以上,省外市场实现经济总量同比增长30%以上。

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甘肃建投全力推进国际化发展,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支点国家和国际产能合作战略,加大对白俄罗斯、肯尼亚、安哥拉、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市场的开发力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西部非洲的加纳,甘肃建投加纳公司积极融入当地市场,深度开拓,从一个经援项目承建企业发展成为集建安、市政路桥、建材、旅游酒店、商贸、药品生产为一体的跨国集团公司。

在省内,甘肃建投重点实施“政企合作、业务对接”模式,深度挖掘省内市场,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市州业务分工机制,与省内市州进行业务对接,密切与各市州的关系。目前,甘肃建投已与省内各市州县区签订框架性协议,在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生态旅游、城市公用设施、流域治理、轨道交通、节能减排,教育、医疗、养老服务设施等方面,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战略合作,总金额过千亿元,诸多项目正在实施中,一批已建成项目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

壮大工业产业 打造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甘肃建投对此始终高度重视。

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瞄准国际先进,聚集国内外优质资源,对标欧盟CE认证,加大科研创新投入,研发生产起重机械、工程机械、隧道掘进机械、风电设备。同时,大力发展专用汽车产业,研发多系列符合国际标准的专用车系列产品。目前,已有多款产品在省内、国内打开了市场,甚至走出国门,出口东南亚、西亚、非洲、南美部分国家。

着力发展特色治沙产业。集团聚焦沙漠治理,创新研发系列多功能立体固沙机,大力推进工程与生物治沙模式,打造国家级工程治沙示范基地。目前机械化治沙技术已在中亚“一带一路”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和国内腾格里沙漠、铁路沿线等区域积极展开应用。

着力引领装配式建筑发展。甘肃建投已被国家住建部认定为“全国第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甘肃建投兰州新区装配式钢结构保障性住房项目被认定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重点专项科技示范工程,正在打造天水秦州、兰州榆中、兰州新区三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形成了集装配式建筑的投融资、科研设计、新型墙板研制、绿色建材生产、钢结构加工、住宅开发、施工安装于一体,覆盖全省的绿色装配式建筑新兴实体经济业态。

积极打造建筑业全产业链,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成立资产经营公司,对建筑领域大宗材料进行集中采购;成立钢结构公司,生产加工建筑用各类钢结构产品;成立矿业公司,从源头上掌握建筑用砂石材料;成立商砼公司,形成联动模式,占据省内商砼市场半壁江山;成立智能爬架公司,取代传统脚手架施工,实现建筑施工外防护系统的革命;成立保温材料公司,生产加工各种类型建筑墙体材料……

集中管控 提质增效

在近年来的发展中,甘肃建投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通过集中管控手段,实现了六大板块均衡发展,实现全集团效益不断增长,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实力。

坚持重大项目协调制度,统一以“甘肃建投”名义积极参与总承包项目施工,初步形成了集团总公司内部单位相互协调、共同支持、有序竞争的格局,全集团在建安施工方面的竞争优势明显增强,亿元以上大项目所占比例不断提升。

推行项目集约化管理,加快推进项目信息化建设,实现项目管理的精细化、集约化、规范化、常态化、信息化,确保项目安全质量。

整合内部优势资源和专业资源,建立了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大宗物资材料采购平台、机械设备调配采购平台,完善集团内部授权管理体系,形成整体合力。

统一项目现场、物业小区、办公区域的企业文化宣传,传播甘肃建投的市场定位、核心价值,营造了“蓝色印象”冲击波,在省内的影响力和社会声誉持续提升。

立足企业风险管控现状,从10个主要风险点出发,分类施策、逐一应对,不断建立完善规范、有序、受控的治理模式。

乘互联网+东风 助推企业发展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今年两会期间,我国制造业发展提出“中国制造2025”,强调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作为中国工业未来十年的发展纲领和顶层设计,“互联网+制造”模式,如今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大趋势。

甘肃建投积极顺应趋势,在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成立上海金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全力构建第三方大宗机械在线交易电子商务平台—金播商城。以建筑机械、工程机械、专用车辆、能源设备、治沙设备、隧道掘进设备等为基础,进行全球机械产品销售、租赁,极力打造“GEMC”(高漠)机械品牌,产品销售已覆盖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植入BIM技术、信息管理平台技术、远程视频监控、塔机防碰撞系统、施工升降机人脸识别系统等,实现项目信息化、流程化、直观化、具体化,打造智慧工地。

在大宗材料采购平台的基础上,搭建综合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投大宗”,集招标采购、现货挂牌交易、融资服务、物流配送、供求信息发布于一体,填补了西北大宗材料市场的空白。

对接交通运输部无车承运人试点运行监测平台,成为甘肃省无车承运人平台试点企业,可在全国范围提供铁路货运、铁路集装箱运输、公路汽运、多式联运以及汽车或服务市场和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可在东南亚、中亚、欧洲等地区开展国际联运业务。

2017年,全集团商贸物流等多元经济实现经济总量同比增长100.56%。

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出台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一系列国家战略和相关支持政策,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十三五期间,甘肃建投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在“走出去”发展中,在装配式建筑的推进中,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千亿级一流企业。

甘肃建设报记者:杜晓明 王慧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